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7月27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07-2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朝日新闻》述评:《苏联的亚洲战略与「日中问题」》 '...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七月二十四日刊登该报记者高山智的述评,题为《苏联的亚洲战略与“日中”问题》,摘要如下:
    最近苏联针对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动员全部舆论工具连续展开谴责和警告运动。苏联最害怕的是,借助缔结日中条约可能会形成美、中、日的“反苏同盟”。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会使苏联以建立亚安体系为目标的整个亚洲战略遇到严重障碍。
    苏联在实现亚安体系设想方面与印度、越南等相并列,尤其重视日本的作用。可是,同日本之间,战后经过了三十年尚未缔结和约。这对苏联外交来说,肯定是一个头痛的根子。而且,日本最近的动向,在苏联看来,令人焦躁。甚至认为(日本)在美苏关系日益冷却的情况下,正要发挥“联结美中的环锁”的作用。苏联最警惕的是,由于这个“美中日枢轴”的成立而使太平洋地区的实力均衡发生崩溃。
    可以认为,这一若隐若现地闪动着“报复措施”的大规模的批判日中条约的运动的目的,在于扩大日中之间在处理“反霸条款”问题上的分歧,同时,在呼吁等距离外交的日本国内制造“日中之后就是日苏”的舆论,借以把日本政府拉进睦邻合作条约的谈判中来。
    【时事社东京七月二十三日电】题:莫斯科电台就“日中谈判”发表评论,说应当谨慎地考虑对亚洲的影响
    无线电通讯社消息:莫斯科电台二十三日在对日节目中,广播了评论员阿纳托利耶夫就重开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所写的一篇评论说:“包括‘反霸条款’在内的日中条约,不可避免地带有北京起支配作用的政治和军事联盟的形态。” cwt品论天涯网


    【南通社亚的斯亚贝巴七月二十三日电】门格斯图中校和尼雷尔总统今天重申他们对于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进一步遵循不结盟运动的原则的信心。他们决定指示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的代表团在即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不结盟会议上协调努力,以加强世界上民主、和平和正义的力量。这些立场是在这位坦桑尼亚领导人结束其在亚的斯亚贝巴进行的为时两天的国事和友好访问时发表的两国联合公报中表示出来的。
    门格斯图和尼雷尔认为它们两国之间存在着极好的友好合作关系。
    这项公报说,建立泛非部队的主张是“一些西方大国为了动摇进步政府,削弱解放斗争,为了继续剥削非洲而继续维护新殖民主义秩序的一项新计划”。
    尼雷尔总统和埃塞俄比亚国家元首门格斯图对非洲,特别是红海地区的目前局势表示严重关切。他们强调需要严格遵循领土完整、互不侵犯边界和互不干涉的原则,要求联合国和不结盟运动国家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做出努力。
    公报指出:“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谴责南非、罗得西亚及其帝国主义保护人对安哥拉、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和赞比亚的任何形式的侵略。” cwt品论天涯网


    攻击说我力图把共同反霸的条款无条件地列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正文中
    【塔斯社东京七月二十五日电】题:在继续施加压力
    北京一味企图把日本拉入其反苏战略轨道。关于上个星期在中国首都恢复的两国之间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谈判情况的消息就证明了这一点。
    日本驻中国大使佐藤正二代表日本参加谈判,中国代表团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率领。据共同社报道,中国方面从这次在严格保密的气氛中进行的会晤一开始就顽固地力图把“共同反对霸权”的条款无条件地列入条约正文中,北京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这一条是针对苏联的,而最近又说,这一条条款也用于对越南。
    正象共同社指出的那样,日本代表团阐明,日本对外政策的基本目的是同所有的国家都保持友好联系。日本代表团也提出了一个条约草案来讨论,草案中明确说明,有关“霸权”这一条不是针对某些第三国的。
    众所周知,北京坚决要求使同日本缔结的条约具有毫不掩饰的反苏倾向,是三年前这类谈判停止的原因。
    正如报刊指出的那样,中国方面在恢复谈判时采取的立场说明,北京在力争同日本缔结条约时极少考虑同邻国的“和平与友好”。 cwt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塔伊夫七月二十二日电】据沙特阿拉伯通讯社报道说,美国中东巡回大使艾瑟顿今天到达这里进行两天的访问。
    一些观察家注意到,他的访问与约旦国王侯赛因对沙特阿拉伯的访问相巧合。
    【卡塔尔通讯社塔伊夫七月二十三日电】沙特阿拉伯王国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今天会见了正在王国进行访问的美国的中东地区巡回大使艾瑟顿。
    这位美国特使昨天晚上到达塔伊夫,作为他的包括约旦、埃及和以色列在内的一次旅行的一部分。此行是为了讨论阿拉伯问题的最新事态发展,并为万斯下月初对本地区的访问作准备。 cwt品论天涯网


    说南极大陆是资源的宝库,最丰富的资源是铁矿,厚一百米的露天铁矿石延绵一百二十公里,足够世界用上二百年,估计至少有三万三千平方公里的大得不得了的金属矿物地层,其厚度有六千五百米。世界最大的煤田在南极,似乎没有疑问。南极还有石油和天然气。
    说围绕着被称为资源宝库的南极大陆资源开发和分配问题,开始出现了争论。
    【本刊讯】日本《经济往来》月刊七月号刊登《读卖新闻》一篇文章,题为《被争夺的大陆——南极》,摘要如下:
    南极重新引起了世界的关心。围绕着这个被称为资源宝库的大陆的资源开发和分配问题,开始出现了争论。
    据认为,在世界七个大陆中,南极是最冷、气候干燥、高地风势猛烈和令人最不愉快的地方。现在,各国都对它感到眼馋。继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出现争执的“海洋分配”之后,下一个焦点将是南极和北极的资源开发和分配问题。资源的宝库——南极
    南极大陆的面积为一千二百四十八万平方公里,约是日本的三十七倍,接近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两倍,不用说,它比美国要辽阔,中国、阿根廷、法国和新西兰加在一起也不及南极广大。南极百分之九十八的地方被平均一千七百二十米厚的冰覆盖着。
    苏联的沃斯托克基地气温在零下八十度,为世界最低气温,有时风速每秒超过八十米。
    雨量平均一年只有二点五厘米。雨量比沙漠地带还要少。由于寒冷,水份冻结,形成不了雨。而且,唯独这个南极大陆是孤零零的,远离任何一个大陆。距离南极最近的阿根廷的合恩角,也有九百五十公里。
    由于这种地理条件,所以唯独这个地方还没有引起各国的争夺战。现在南极大陆的人口只有七百五十人,都是各国的考察队员。
    南极是唯一没有主权的大陆。但是,自一九七二年以来,接受了以库克为开端的许多探险家的挑战。从一九○八年到一九四六年,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法国、新西兰、挪威和英国七个国家主张领土权。由于阿根廷、智利和英国三个国家主张占有的领土相互发生重叠,从而引起了很大的争执。
    但是,由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提议,南极条约于一九六一年六月生效,冻结了各国的领土权和请求权。对南极进行军事利用也受到禁止,各国的活动只限于进行科学考察。不过,随着这种科学考察的进行,人们已经了解到南极大陆是资源的宝库。
    在这些资源的诱惑下,对领土权和请求权的冻结也发生了动摇。将会再次揭开列强们争夺战的序幕。
    原因是南极有资源。最丰富的资源是铁矿石。在靠近面临印度洋的海岸的查尔斯王子山脉,苏联的考察队发现了大铁矿脉。应苏联的邀请到当地进行调查的美国地质学家们也惊讶地称它是“铁山”。
    那里的矿床是那样地惊人。因为厚一百米的露天铁矿石延绵一百二十公里。品位是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三十八。光这些铁矿石就足够世界上用二百年,可见资源是多么丰富。此外,挪威考察队考察的莫德皇后地和澳大利亚考察队考察的戴维斯湾,也发现了同样的铁矿山。石油和金属矿物资源
    美国的科学考察队也有了惊人的发现。这就是估计至少有三万三千平方公里的大得不得了的金属矿物地层。这个地层的厚度实际上有六千五百米。
    南极还有煤。这一点早就为各国的探险家所了解。在南极的横断山脉中,有六到九米的煤层,其中一部分露出地面,南极考察队用它作燃料。世界最大的煤田在南极,这似乎是没有疑问的。南极也有石油和天然气,虽然还未被发现。
    南极地区的矿物资源进一步引起了先进国家的关心。
    距今大约二亿二千万年到二亿八千万年以前,南极是没有冰的。有的是森林、池塘和湖泊,四足的爬虫类在水里游泳。南极横断山脉之所以有很多煤,也是那个时代植物的炭化。据推断,那时的南极在现在的婆罗洲附近。周围的海水温暖,生长着许多浮游生物和鱼类。它们的尸骸经过长年累月的变化,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堆积在那里。
    南极同其它大陆陆地过去是连接在一起的。各国对开发矿物资源的想法
    最早谈论南极的矿物资源开发是在一九七○年,当时,由向南极派遣考察队的十二个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英国、美国、苏联)成立的南极条约协议会(后来波兰也加入了,现在有十三个国家),在东京召开了第六次会议。
    从那以后,每召开一次会议,对南极的关心就加深一步。在奥斯陆召开的第八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劝告,说“有必要考虑在开发资源时,不要给南极的自然环境造成有害的影响”,明确地表明了对开发南极的态度。在去年九月于伦敦召开的第九次会议上,又进一步进行了具体磋商。
    在这次伦敦会议之前,也就是前年七月,在巴黎举行了筹备会议。我国代表根据南极条约的精神,主张“不同意开发行动。也不同意领土主权”。但是,没有取得统一意见。
    (一) cwt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