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目前苏在二十六个国家开了八十四家公司,其经营方式同西方一模一样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四月十七日一期在“商业”栏中刊登一篇文章,标题为《共产党资本家》,摘要如下:
    格奥尔基·舒金象住在纽约的许多商人一样,身穿讲究的条纹上装。住在曼哈顿繁华区的一套豪华的公寓住宅里,并同他的商界同行,象戴维·洛克菲勒这样的银行巨头交往亲密。在列宁和斯大林时代,“共产党商人”这样的叫法听起来似乎是有点荒谬的。但是对舒金这位美苏贸易委员会副主席和苏美贸易股份公司(苏联在美国的最大公司)前经理来说,这个名称是十分自然的。而这样的商人并不只有他一个。苏联精通生意经的企业人士在地球上到处奔波,开办和指导规模宏大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的面貌和经营方式同西方的一模一样。
    在过去八年里,莫斯科把它在国外开设的公司的数目增加了两倍。它开办的有银行、轮船公司和保险公司、它销售的东西从伏特加到石油、从拖拉机到冻鱼、应有尽有。目前,俄国人在二十六个国家开了八十四家公司,其中十家公司的总部设在法国,九家在西德,八家在比利时,七家在英国,五家在美国。苏联扩张金融帝国的主要的,虽然也许不是唯一的目的是挣得硬通货来购买西方的设备和技术。没有西方的设备和技术,俄国的过分集中管理的国内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停滞不前。卢布换美元并不是所有的俄国跨国公司每年都能赢利。俄国在国外的公司同国内的公司一样,也可能是官僚主义的、也会不景气、效率低。但莫斯科愿意花大量的卢布来换取美元。因此,即使是一家获利最少的苏联公司在市场上也是一个不可轻侮的竞争者。
    俄国人在市场上获得的立足点中最牢固的莫过于在国际海运业中的立足点了。苏联的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船队之一。它们的运费比西方航运公司的运费往往低百分之十到十五。莫斯科单在美国海运业中所占比例自一九七一年以来就增加了九倍。苏联打算到一九八零年把他们的集装箱货船的数目增加一倍。发掘西方的才能象其他国际商人一样,苏联的经理人员懂得,在国外的公司中雇用东道国的工作人员,这是一种很好的经营办法。当地的顾客比较乐于同本国公民做生意。同样重要的是,苏联由于聘请了西方的经理人员,也直接挖来了西方的管理技术。苏美海运公司的阿瑟·诺瓦切克是一个美国人,他以前在格雷斯和西特兰两轮船公司担任过高级职位。他说,为一家苏联公司工作跟为一家美国公司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他又说,他获得“全权委任”来按照他认为是适合的办法搞经营管理。他的确发现,他那在莫斯科的上司,最初对海运业务有些幼稚。他回忆说,“我一开始向他们提供了一份销售计划。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海运公司的活动还有销售计划。”
    诺瓦切克以高薪和其他刺激毫无困难地诱使西方的一些高级人士到他的公司去工作。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苏联人是非常主张搞社会福利的。”苏美海运公司,象任何西方公司一样,在提供财政情报方面往往守口如瓶。但诺瓦切克透露,他的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过去三年里从五名增加到了二百五十名。他现在经营的集装箱货运业务几乎象西特兰轮船公司经营的一样多。国防部的巴里承认,苏联的船主都在齐心协力地挣钱。处于不利地位莫斯科的一些公司中最不景气的要算是贝拉鲁斯公司了。这家公司设在美国,专门推销苏联的廉价而坚实的拖拉机。这家公司的德·莫纳因科夫说,“美国农民习惯于使用象梅西—弗格森拖拉机公司、约翰迪尔拖拉机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要他们不使用这些公司的机器很难。”这位苏联商人进行了一次新的西方式广告活动,他下令进行一次市场调查研究、雇用了一个“全美”销售团。虽然美国贸易专家怀疑贝拉鲁斯是否会取得成功(有一位专家说,他们在拖拉机方面的确使他们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但莫纳因科夫予言,他明年将达到美国市场百分之一的销售目标。
    象莫纳因科夫这样的苏联经理人员将遇到的不止是西方的激烈竞争。苏联制度的刻板性使他们经常陷于困境。由于克里姆林宫的经济计划是五年一订的,一个俄国商人很难采取灵活措施,很难对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质量低劣的形象同俄国人做生意并不总是一件乐事。日本经理抱怨俄国人“有官僚主义,不称职”。马来西亚经理人员谈到:俄国人的“做法很笨”。由于苏联官僚机构的繁文缛礼,日本和苏联的贸易去年下降了,这是二十五年来的第一次。在新加坡的莫斯科人民银行去年业务搞得很糟,情况的被揭露,给俄国人在亚洲树立了一个办事质量低劣的形象,他们仍然认为要克服这一点很困难。
    西方经理人员还抱怨苏联工业的速度缓慢、俄国人在谈判桌旁边很顽固、他们喜欢举行没完没了的宴会和数不清的干杯。学新东西学得很快的人当共产党人开始在资本主义制度中进行活动时,他们看来学新东西学得很快。苏联在国外的许多经理人员在办得很好的外贸学院学习,不断受到职业训练。还定期被派回国去上进修班。卡斯塔尔迪说,“他们如何吸收了西方的商业实践,这实在是令人惊讶的。苏联商人常常采取一种并不做作的、在大事讨价还价之后作出让步的做法——给你讲一连串的笑话,漫不经心地把他的建议夹在中间提出来了。他们一分钟也没有错过。他们直接谈到了点子上。”他们所以这样做是颇有理由的。一个苏联商人在国外的生活水平大大高于国内商人的生活水平。工作做得不好意味着要被送回国去,生活方式就要大大改变。
    苏联政府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让它的跨国公司的活动发展到多大程度。莫斯科让俄国商人学习使用资本家的手段,生活得象西方商人一样,这里是在冒这样的风险:这些商人将开始象西方商人那样思考问题。目前,苏联出国经理人员仍然是经过仔细挑选的。数目是严格受限制的。
    但苏联的海外商业越是发展,就需要更多的人员出国,那么某种形式的意识形态的转化就要开始发生的风险也就越大。莫斯科可能决定在还没有发生这种事情之前就遏制跨国公司的发展。但也有可能的是,苏联的商人可以构成东西方之间的桥梁,从而促使政界人士也这样做。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五月二十三日译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一篇文章,题为《大公国人少厂大》,副题为《卢森堡一钢铁厂雇用全国百分之四十工人》,摘要如下:
    处于西德、比利时和法国夹缝的卢森堡,这些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还很贫穷,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不过,它于战后大力发展工业,至今,农业人口只占总劳动力的百分之六。
    钢铁成为了它的首要工业。一家大规模的叫ARBED的私人钢铁公司,目前雇用了该国工人达百分之四十,而尽管世界钢铁市场不景气、本身经营又出现赤字,这家公司还继续进行大量的投资,并试图避免解雇工人。
    为什么一家私人钢铁公司竟雇用了全国工人达百分之四十?无他,只因为卢森堡是一个极小的国家,它的面积只有二千五百余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三十六万。
    国家虽小,它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却很大。自五十年代初期,许多外国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都被吸引到这个小国投资。
    有趣的是,自一九四二年以来,卢森堡并没有发生过任何罢工,劳资关系似乎颇为良好。
    卢森堡既是一个小国,也是世界剩下来最后的一个大公国。大公让亲王及夫人约瑟芬掌握了国家的“统治”权,但是,并不干予议会政府。
    卢森堡获得了第一位女市长,她叫弗莱斯姬,四十岁,是前奥林匹克剑击家。她说:“我们国家只有这么少人口,人们都须要在年青时便担负重任。不过,由于地方这么小,人们是可以应付得来的。”
    工商业的发展,未有影响它本来的山林和平原美景,一些古堡和大教堂还继续被保留下来。
    卢森堡当局目前最担心的是,这个小国的人口正逐渐膨胀,而卢森堡原来的美好现状,可能会逐渐受到影响。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五月二十一日刊登该报记者北诘洋一发自华盛顿的消息,题目是《和对苏灵活路线诀别?》,摘要如下:
    最近,美国的对苏感情迅速恶化了。尽管卡特政权希望第二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尽早达成协议,但是似乎被迫不得不使其对苏政策朝着强硬的方向转变。
    美国对苏感情恶化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古巴对非洲大陆的军事干涉和苏联对持不同政见者的镇压。
    尽管美国政府表面上说“非洲问题应该由非洲人解决”(国务院发言人语),采取静观的态度。但是,美国政府内部多数人的意见认为,苏联不惜恶化美苏关系,在非洲大陆采取刺激性行动,其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野心,对此已到了不能袖手旁观的地步了。
    接近美国政府的苏联问题专家指出,苏联的企图有两个:一个是要打破现在更团结了的“华盛顿—利雅得(沙特阿拉伯)—德黑兰(伊朗)轴心”。与此相关的,这位专家注意到,埃塞俄比亚军队在苏联、古巴军队的支持下对北部厄立特里亚省的反政府分子发动的攻势。
    如果埃塞俄比亚完全控制厄立特里亚,苏联就可以从埃塞俄比亚和南也门两个方面控制红海入口。同时还可以和最近建立了亲苏政权的阿富汗一起威胁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据传,沙特阿拉伯南部和伊朗国内的反帝制派活动正在加剧,美国认为这背后有苏联的支持。
    美国国民对苏感情恶化的另一个原因,还可以指出是对尼克松、基辛格执政时代的“缓和政策”的幻想破灭。这个政权为了改善和共产党国家的关系,和苏联开始进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和中国谈判关系正常化。但是,其结果却使苏联增强了军事力量,和中国恢复邦交也没有顺利实现,缓和对美国几乎没有带来什么利益,从而引起了国民的不满。
    卡特政权尽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种内外局势的变化,但是根本改变其对苏政策,现在还是犹予不决。据消息灵通人士说,这是由于:(一)不能突破这样一条基本路线,即要是美苏不协调,就不能维持世界和平;(二)美国国民对苏联的活动虽有不满,但也不希望美国再次积极地干与外国问题,再蹈越南覆辙;(三)围绕对苏政策,白宫和国务院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意见分歧,等等。
    特别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强调对苏采取强硬态度,而国务卿万斯则认为无论如何也要和苏联缔结限制战略武器协定,而介于他们之间的卡特总统又处于不能偏向任何一方的境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