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4月29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04-2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报文章《勃列日涅夫:声调变温和的原因》 '...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四月二十六日刊登该报驻莫斯科记者威利斯的一篇文章,题为《勃列日涅夫:声调变温和的原因——为联合国会议作准备?——继续同美国对话——对中国实力感到不安》,摘要如下:
    在万斯国务卿访问这里以后,苏联正在对美国明确地采取一种多少温和一些的声调。
    这并不意味着万斯先生在限制战略武器方面取得了很重大的进展,但是这确实意味着,苏联人似乎已决定降低调门,使对话继续进行。
    这是此地的西方分析家对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四月二十五日在克里姆林宫发表的重要讲话的看法。那篇讲话是勃列日涅夫先生对万斯访问的第一个公开反应,也是对卡特总统最近决定在观察苏联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行为的同时推迟生产中子弹一事所作出的第一个公开反应。
    这里的一位西方人形容说这是勃列日涅夫先生“对万斯访问的比较积极的反应”,人们认为,其部分原因在于,莫斯科想要在联合国下个月在纽约举行关于裁军问题的特别会议的前夕,显得是乐于合作的。
    另一个原因是: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意图感到不安。
    勃列日涅夫先生宣布,只要卡特先生不着手生产中子弹,苏联人也不会制造中子弹,对此,记者问一位分析家有何看法。他说,“苏联人不想让卡特先生对中子弹拥有最后决定权。”
    在中子弹问题上,苏联最初的做法是双重的
    :
    ——大张旗鼓地在西方发动宣传攻势来反对中子弹,说中子弹是一种杀人而保留建筑物的不人道武器。这里的西方分析家说,这个宣传攻势是相当成功的。
    ——建议同华盛顿签订一项协议,保证双方都不制造这种武器。
    华盛顿不久前通过国防部长布朗的讲话发出信号说,这是不够的。卡特总统期待更多的东西,假如他要最后决定不生产中子弹的话。正象这里的一位西方外交官所说的,“他们是在说,如果我们放弃我们已经搞出来的东西,他们就放弃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现在,勃列日涅夫先生向前进了一步:四月二十五日,他在共青团代表大会上说,“我们也将不着手生产中子武器,如果美国不这样做的话。”
    与此同时,他说卡特先生推迟作出决定“只不过是一种敷衍办法”,并且说“下一步就取决于华盛顿了”。由于卡特先生说他期待莫斯科改善其对外政策行径,所以每一方现在都没有把门关死。
    这里认为,苏联对中国要实现武装力量和经济现代化的计划感到不安,这是对苏联的想法起作用的一大因素。
    勃列日涅夫还提出了一些裁军主张,这似乎是预先展示一下苏联在下个月的联大特别会议上的立场。唯一的新内容似乎是建议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包括中国)拒绝扩充使用常规武器的军队。 vwS品论天涯网


    说勃列日涅夫希望同施密特讨论削减北约和华约在中欧的部队问题;苏注意力集中在两国商业前景上
    【路透社莫斯科四月二十七日电】(记者:卡特林)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下周将去西德访问,执行一项可能有助于决定东西方关系的今后趋势的使命。
    莫斯科人士说,苏联和西德外交官正在为勃列日涅夫的西德之行草拟一项联合声明或宣言。这项文件很可能重申两国保证要加紧推行一项缓和政策。即使这样,勃列日涅夫似乎认识到仍需要取得更具体的进展来显示缓和仍然健在。
    苏联评论员表明,勃列日涅夫希望同施密特详谈的一个问题是,削减北约和华约在中欧的部队。莫斯科非常重视西德对中子弹的政策。
    苏联领导人显然认为,由于北约希望沿着西德前线部署中子弹头,要阻止这一点就必须把波恩政府考虑进去。
    但施密特事先老早就把牌摊在台上了。他宣布,西德赞成在它的领土上进行部署——除非莫斯科对美国推迟生产中子弹一事作出满意的反应。除了中子弹问题以外,克里姆林宫还小心翼翼地记下了西德和美国之间自卡特上台以来所发生的分歧。
    苏联领导人可能已经注意到施密特对卡特的人权运动感到不安、波恩和华盛顿对世界经济问题和核技术出口问题有分歧。克里姆林宫可能希望利用这两个北约盟国之间的分歧,因为西德目前是一个比较容易接受对方看法的谈判伙伴。
    相反,这里的注意力集中在西德和苏联之间比较密切的关系所呈现的商业前景上。克里姆林宫几乎想重复勃列日涅夫一九七三年访问波恩时的做法,当时他曾以俄国人和西德人携手开发苏联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美妙远景来吸引企业家。 vwS品论天涯网


    【安莎社罗马四月二十四日电】红色旅散发了第八号公报,公报提出了释放在押的包括雷纳托·库乔在内的十三人名单,以这十三人来交换莫罗。公报摘要如下:
    现在,我们的立场已完全阐明,只有在天民党及其政府作出不是模棱两可的直接的和积极的回答,并且得以具体地实行,才能同意释放莫罗。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将得出恰当的结论,并将执行对莫罗的判决。
    安莎社在同一天还报道了各政党的初步反应,摘要如下:
    意共新闻局强调指出,党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因此,问题不是说要作出另外的正式回答,这也是因为,红色旅并不代表一个必须以某种方式对之作出回答或答复的组织或一种政治力量。
    天民党副书记加洛尼在十四点十分离开天民党总部时说,将不举行会议。加洛尼说:“我们没有任何东西需要重新讨论。”他接着说:“书记处的决定仍然有效。”
    社会党的一份公报说,该党领导机构在它的关于莫罗事件的决议中已经表示,它反对交换犯人,“不存在开始交换犯人的先决条件,也没有任何实施的可能性”o
    【法新社罗马四月二十四日电】红色旅要求释放十三名被关在监狱的左翼恐怖分子以换取被绑架的前总理莫罗,意大利天民党今天拒绝了这个要求。
    今天要求释放的十三名“共产党囚犯”当中最著名的是红色旅的创始人库乔,他在都灵受审。其他人是他的高级助手之一阿尔贝托·弗朗切斯基尼和红色旅的其他五个成员以及极左的“十月二十二日”和武装无产阶级小组运动的各三名成员。尽管红色旅的要求是代表“共产党囚犯”提出来的,但是意大利共产党今天重申,它坚决反对同这个组织进行任何谈判。
    观察家们说,今天的公报的最积极的方面是它明确暗示莫罗还活着。公报没有提到上周末的限期,也没有提出满足最新要求的具体新限期。
    由于今天收到的公报附有准确的囚犯名单,因此看来是为举行谈判所作的一次认真的努力。 vwS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三月二十八日刊登安东尼·奥斯汀的一篇书评,标题是《是对抗还是和平?》,摘要如下:
    《两位巨人:俄国和美国》一书的作者是理查德·巴尼特,全书一百九十页,由西蒙—舒斯特联合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真是再及时也不过了。美国和苏联的关系长期冷淡已经使人们十分习以为常,以致在两国关系的确发生变化时,我们认识到这种变化是很慢的。一个这样的变化,目前正在发生,而这个变化对我们来说是令人不安的。
    在赫鲁晓夫大吹大擂的背后,苏联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在军事上大大落后于美国,既不拥有发挥全球作用的武器,也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赫鲁晓夫的继承人弥补了这个缺点。苏联现在有了同我们相等的导弹力量,扩大了海军和商船队,因此它已经能够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力量投到远离自己海岸以外的地方。
    苏联领导人打算使用他们新得到的力量在第三世界取得势力范围,这一点从他们最近干涉安哥拉和非洲之角的事务来看是很清楚的。我们采取什么对策呢?是告诫他们停下来和断绝这种念头,并且在必要的时候重新恢复军事对抗,以压服他们(这一次是在欧加登的某个沙漠地方)呢?还是接受这种新现象,认为这是俄国成为全球性力量的结果,并且学会以不是那么可怕的方式同他们竞争?现实的面貌理查德·巴尼特过去做过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现在在华盛顿的政策研究所工作,他显然赞成第二个办法。但是这就是说,承认苏联同任何其他国家一样是一个国家。我们从来没有认真这么做过。实际上,不谈有没有缓和,美国政策根据的看法是,与其说是把苏联看作一个国家,不如说是看作一种事业,一种在得到机会时能够破坏我们的社会制度的有害事业。
    一九六二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暴露了苏联的军事劣势后,五角大楼兴高采烈,认为俄国人甘心永远认输了;但是莫斯科受到屈辱反而促使他们长期加强导弹力量,现在这一行动已使得我们非常担心。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做到,只是规定了数字上的限制,这种限制大得足以允许各方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强力量。巴尼特认为,糟糕的是,武器会谈成为双方军事计划人员的一个工具,使他们可以为不断改进他们军火的质量进行解释。在二○○○年以前发生核战争吗?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加上苏美的放纵态度助长了在全世界扩散核武器),在二○○○年以前很可能无法避免一场核战争。巴尼特认为,只要每年的军用开支保持在六百亿美元左右继续是美国政府稳定美国经济的唯一合法途径,改变上述情况将是难以设想的。人们承认他是一位重要的社会评论家,并不一定要同意他的结论。在他的这本新书里,对苏联不乏批评性意见——他们思想上的无理性的东西;随着同美国人在商业方面的接触增加,国内的镇压看来也增加了;苏联领导人在全球的力量增加后,他们在自己人民中失去了合法地位。经济和社会的热情下降,使苏联成为“百事俱废”的社会。
    但是这本书最有说服力的部分是谈到美国情况的部分。对于巴尼特有时希望发生、有时又感到失望的这种改变,我们由于思想上没有约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这种改变结束了每一个大国“总是把常常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面貌的一项大计划强加给对方”这样一种一成不变的局面。 vw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