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最近的波折突出地表明了美苏之间围绕着缓和的作法存在着根本性分歧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三月二十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行迹可疑的美苏关系》,摘要如下:
    最近,美苏关系的状况使人感到奇怪。
    在没有取得可观的成果的情况下闭幕的贝尔格莱德会议,围绕着“非洲之角”僵持不下的争执,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停滞和军备竞赛激化的苗头,以及中东和平活动受挫等等,一件接一件都引起了相互间的不信任。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本来就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的,出现曲折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最近的波折却突出地表明了美苏两国之间围绕着缓和的作法存在着根本性分歧。不可忽视的是,其结果使两国国内怀疑缓和的论调迅速地高涨起来了。
    在最近美苏关系中,第一个焦点是人权问题。为了重新研究“赫尔辛基协议”执行情况而举行了贝尔格莱德会议。在九个多月的时间内,始终存在着主张缓和应伴随东方国家尊重人权的美国和认为这是干涉内政的苏联之间的对立。固定现状的想法动摇了第二个焦点是“非洲之角”。在这里,由于索马里撤军,出现了解决事态的征兆。但是,苏古军队对埃塞俄比亚的介入却向美国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苏联利用第三世界的地区纠纷扩大势力范围,这不是违反固定世界现状的缓和原则吗?
    对于这个问题,苏联认为,这是对埃塞俄比亚保卫领土的正义斗争的合法支援,反驳说美国才是用巨额的武器援助谋求在产油国扩大势力范围。
    但是,美国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的一种不安是,继在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之后,苏联是否要把触角伸向中东产油国,支持南非共和国的黑人解放斗争这种长期战略呢?
    这样,由于美国通过人权外交动摇东方内部,苏联谋求在非洲扩大势力范围,美苏关系就明显地从协调走向了对立和争夺。维持和固定现状是缓和的基本原则这种想法也大大倒退了。双方都有复杂的“家庭纠纷”使美苏关系恶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双方各自都有复杂的“家庭纠纷”。
    自举行决定了“赫尔辛基协议”的欧安会以来,在两年半的时间内,苏联和东欧国家反体制运动的高涨无疑大大超过了会议当时苏联所预料的规模。根据“赫尔辛基协议”实现欧洲固定现状是可以的,但作为其代价,要同意尊重基本人权和促进人员往来,这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失败。这种意见在苏联内部产生出来也不是不可思议的。
    而且,如果年迈的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的健康欠佳的话,那就可以充分地设想,牵涉到接班人的问题,保守派和鹰派的反抗会更加强硬,这也会招致外交的僵硬化。
    美国的空气也随着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记忆的淡薄而向右流动。由于这几年来苏联的核战力出现了超过美国的趋势,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观点认为,苏联因缓和而单方面获利,美国则吃了亏。这样,鹰派得势了。再加上今年是期中选举的年头,因此,卡特总统和苏联搞交易的范围就受限制了。
    当然,除以上这些情况外,由于苏联的经济停滞进一步恶化,美国也忙于国内经济和美元降价等问题,所以,两国也不会马上放弃缓和路线。但是,如果双方的领导人受种种条件的束缚,无法展开大胆果断的外交,那么,美苏关系今后一个时期内就只能恶化而无望好转。首先要打开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僵局卡特政府对美苏关系的这种僵局感到焦虑,甚至发生了政策上的混乱。
    就在前不久,卡特政府警告苏联说,如果继续介入非洲的话,就不能指望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达成协议,暗示了要恢复所谓的连锁政策。十七日,卡特总统非难苏联增强军事力量,发表演说指出,“美国不会让出军事优势”。苏联用罕见的速度立即在第二天作了反驳。
    【美联社华盛顿三月二十三日电】英国首相卡拉汉今天要求一些西方工业化国家,为设法解决全球性的经济衰退问题迅速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卡拉汉在和卡特总统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以上的会谈后,强烈要求在西方国家最高级会议于七月份在西德举行之前,要设法制定这样一个计划。
    卡拉汉对他和卡特举行的会谈表示满意,他宣称,这位总统准备使美国的政策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政策协调一致。
    卡拉汉说,他已观察到有些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单方丙作出决定,而不考虑它们的决定在国际上造成的后果。
    他说,这样的结果是失业人数太多,经济增长率太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太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三月二十三日电】卡特总统与英国首相卡拉汉今天讨论了工业世界互相有关的性质,一致认为需要采取集体行动来结束当前的经济衰退状况。
    卡特说:“我们提出了一些我们想到的行动。”他又说他将要在七月于波恩举行的经济最高级会议上与其他国家讨论这些行动。
    卡特说:“美国和英国之间存在的协调一致是一种十分可喜的和持久的因素。”
    卡拉汉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货币准则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现在是随波逐流。”
    他继续说:“因为没有准则,领导人必须承担责任,进行集体领导”来解决这些问题。
    【塔斯社伦敦三月二十二日电】题:“聋子的对话”
    塔斯社记者沙利涅夫报道:
    英国首相卡拉汉今天飞往华盛顿以便同美国总统卡特进行会谈。他们将讨论有关探索摆脱笼罩西方国家的深刻的经济危机和货币金融危机的途径问题。
    《太晤士报》强调指出,这次访问应当看作是“西方国家的首领们由于资本主义世界不断的衰退而惊慌失措的又一证明”。
    报纸报道,在华盛顿会晤中,英国首相将试图争取西方国家最终为解决迫切的经济问题而开始共同行动。
    《金融时报》写道,然而,卡拉汉呼吁其他西方首领们协同努力,与其说是充满希望,不如说是充满绝望。在所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受危机的情况下,指望相互援助是不现实的。因此,《金融时报》有先见之明地把即将开始的华盛顿会谈称为“聋子的对话”。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二十三日电】题:北京的不祥之兆
    塔斯社评论员彼得罗夫写道:
    全世界已注意到北京几乎是在业已批准了到本世纪末变中国为“伟大强国”的方针,并把这个方针固定在中国新宪法里的全国人代会结束之后立即进行又一次大气层核试验的。
    这难道不是一个象征性的姿态吗?它可以表明北京现领导计划走什么道路来取得大国地位、他们打算本着什么样的轻重缓急来实现他们的目标。世界公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们清楚地记得,中国领导人曾断然拒绝参加关于在三个领域里停止核试验国际条约,并突出表明打算继续积极发展和完善本国的核力量。人们对北京的计划产生的疑问绝不是抽象的。最近发生的其他事实也是令人生疑的。
    人大会议之后,涉及军事方面、涉及北京领导提出的加速武装力量现代化任务的问题,已成了中国国内活动的中心。在北京领导现在提出的“采用别人的先进科学技术”口号下,他们派出的使者们正在频繁地同西方国家军界和科技界人士接触,以期获得最新的军事技术装备和工艺。
    事实就是这样的。计划就是这样的。考虑到以上事实和计划,不由得要再重复一句:也许中国的又一次核爆炸,是一种象征,是日益在世界这一地区密集的更不吉祥的军国主义乌云的预兆。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三月十四日以《美国报业面临危机》为题刊登一篇署名文章,摘要如下:
    美国各大城市的晚报,正处于危机时期。
    美国最新寿终正寝的报纸,是《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同读者见面了一百零二年后,终于抵受不住无情的潮流打击,已于三月四日停刊。销数从一九五七年六十一万四千份剧跌至去秋三十二万九千份,自一九七四年起亏本二千一百七十万美元。这家报纸结业,使美国第二大城市再也没有一家晚报。财政困难纷纷倒闭
    近几年结束生意的报纸还有许多,如《长岛新闻报》、《华盛顿每日新闻》、《赫特福德时报》、《纽华克晚报》和《芝加哥今日报》等。《辛辛那提邮报》则处于严重财政困难,销数剧减,要与别的报纸合股经营。
    在华盛顿,另一家处于困难的晚报《明星报》,以二千万美元卖给庞大媒介集团“时代公司”。
    《明星报》将成为“时代公司”所经营的第一家报纸,“时代公司”希望将《明星报》起死回生,变成赚钱企业,但观察家对此甚表怀疑,认为不管该报版面内容改革得如何好,不管经营管理如何妥善,它的销数和广告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美国的晚报为甚么会遭遇如此困难日子,归结起来,有若干因素,最主要的是社会结构改变了,城市人口愈来愈向远郊发展,路程的遥远和交通的挤迫,形成晚报难以及时送到读者手上。电视抢走报纸读者
    是电视新闻抢走报纸读者吗?分析家认为并不。看电视新闻的人是不会感到满足的,依然会看报纸的新闻,不过,电视上多采多姿的文艺和娱乐节目,却夺去人们阅报的时间。
    也有人认为,城市和近郊原是晚报的主要市场,但这些地区的经济趋于不景气地位;同时,社会已从工业经济转变为服务行业经济,人们大都迟上工,迟下班,回到家里已是睡觉时间,无法抽空看晚报。至于年青成人,许多只习惯看电视,对报纸兴趣不很大。
    同城市晚报的悲惨命运恰恰相反,设在人口愈来愈多的郊区的地方晚报和周刊,都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对郊区居民来说,这些刊物更能迎合他们的兴趣和口味,与他们的生活更息息相关,因为城市报纸只集中报道市区情况,将郊区放在不重要的位置。广告收入大大减少
    另方面,许多公司企业发现,郊区报纸的广告费较为低廉,效力却大许多,特别是郊区居民的消费力十分强。这么一来,城市报纸的广告收支无形中被剥夺了一部分。通常来说,广告占去报纸收入的四分之三。假如广告收入下降,会造成读者减少;读者减少,又会造成广告收入进一步下降,如是者变成恶性循环。
    许多处境困难的晚报,现已着力改变报纸的版面内容,但更重视采取新的经营手法,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有些晚报改为日报出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