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2月15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02-1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加拿大《环球邮报》记者克莱报道坦赞铁路见闻《“它'...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二月十日译载加拿大《环球邮报》记者里根·克莱报道坦赞铁路见闻的文章,题目是《“它的确太成功了!”》,转载如下:
    这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不到三十六小时以前,一列美观清洁的客运火车,开离了非洲东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市,跑完了一千一百六十二英里和无数的停车站,跨过了半个非洲大陆,到达终点新卡伯雷波西市时,比原定时间表早到了一分钟。
    这就是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当地人称为自由铁路。
    在兴建这条铁路的初期,西方外交界都以“笑话”来谈论,可是,现在不再有人抱着这种态度,如果有的话,也许是中国人,因为他们否定了当时国际上流传的种种猜疑,拨出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钱,用六年的时间把这条铁路出色地提前完成。这是中国一项伟大的功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想开发坦桑尼亚,当时有一个计划:从印度洋到矿藏丰富的南部地区,建造一条铁路,后来,根据调查,发现地形复杂,铺轨困难,这个计划便胎死腹中。
    到六十年代后期,中国总理周恩来经过研究商酌,决定援建这条铁路,西方的经援专家们,对中国这项决定开始嘲笑。
    第一、他们不相信中国具有建造这条铁路的技术能力;
    第二、他们怀疑从赞比亚到达累斯萨拉姆有建造铁路的必要性。
    赞比亚原有两条铁路:一条是莫桑比克线;一条是安哥拉线。安哥拉线因内战中断了,莫桑比克线也因目前对罗得西亚的斗争,被迫切断了。
    建造这条铁路的工程很不容易,首先,中国拨给这两个非洲国家四亿五千万美元三十年返本的无息贷款,然后,便开始了艰苦的测量、设计和施工。从一九七○年到七五年,二万五千名中国工人和五万名非洲工人,日以继夜地工作着。他们挖通了十八个隧道,架造了无数坐桥梁,铺设路轨,沿线建排水沟。所用建筑材料,尽量采用当地有的以节省开支。
    由于非洲白蚁多,所用枕木要用钢筋水泥做。为了节省,中国工人生产自己所需的粮食。为了增进与当地工人的工作关系,中国工人还学习当地语文,有人讲得好到可以乱真。
    列车沿着路轨平稳地前进,通过一站又一站。这样的行车,即使在多雨的季节也不受影响。
    经过一千一百六十二英里的旅程,看见那沿途新筑的排水沟和那壮丽的防护堤,使人觉得这条铁路有迷人的魅力。
    每当列车到站停下,可以看见洁净的车站。有不少留驻的中国技术人员,从车站出来等候家信,并且趁机同随车服务的中国人员闲谈几句。
    列车准时进站,准时开动,又准时到达。
    二等和普通的车厢和坐位都很清洁,也颇舒适。因是对号的,所以每个旅客都有坐位。
    两节餐车厢并不拥挤,餐食价钱公道,服务周到快捷。
    头等的房车,每间房有四个床位,清洁舒适,虽然经过三十六小时的长途行车,到终点站时,车厢还很清洁。
    倘若与其他大多数非洲火车比较,坦赞铁路的火车不仅美观洁净,就经济上说,也是成功的。在通车第一年,载运了一百一十万吨货品和八十二万旅客。第二年生意更加兴隆。
    坦赞铁路的工作人员,对铁路的安全特别谨慎,除沿途的风景外,严禁拍照,即使铁路的边缘都不准许。他们的理由是:这条铁路欣欣向荣,并且有重大的军事战略价值。
    如果你用三十六小时从起点到终点走完了今日的坦赞铁路,要你将沿途所见所闻和内心的感想作出结论,这个结论一定是:“它的确太成功了!” mKM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十日电】据美国政府今天发表的一个报告说,最近世界各地猛烈的风暴,包括美国、亚洲和欧洲猛烈的风暴在内,对农业来说大概利多害少。
    国家海洋和大气局说,袭击世界农业区的风暴已经给去年许多地区异常的干旱所耗尽的土壤水分作了补充供应。
    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报告是根据地球卫星资料和地面观测员和许多政府机构的报告作出的。它是作为估计天气对世界粮食供应影响的一种努力的一部分定期发表的。
    国家海洋和大气局说,经过美国的天气系统导致了东部猛烈的风暴。但是这些系统给南部平原的冬小麦地倾泻了所需要的水分。
    最近下的雨和雪已经阻止了去年秋天开始的日益恶化的干期的发展,这个干期给了得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西俄克拉何马和西堪萨斯的不灌溉的小麦严重打击。
    这个报告说,在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在去年这个时候雨量严重缺乏,由于最近的风暴,小麦区的湿度条件极好。
    在苏联,东乌克兰小麦区刚刚经历了整整一周的雪暴。
    国家海洋和大气局说:“虽然这场风雪对人们来说使得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可是风暴造成的湿度大概对冬季谷物是有好处的。”
    报告继续说:“秋冬季的降水量在整个冬季谷物区是良好的,在亚洲大部分地区也是充足的,在那里,不久之后将种春小麦。”
    这个报告说,东欧和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冬季谷物前景已经有了改善。这两个地区今冬一直异常干旱,但是最近的天气变化补充了所需要的水分。
    对这些地区有益的同一些天气系统却给地中海国家造成了洪水和柑桔作物的损坏。地中海国家在过去五周里遭受了五场猛烈的风暴。
    在澳大利亚,一年来一直遭受干旱之苦,一月底的一场风暴给东南部地区下了好几英寸雨,缓和了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的旱象。
    在南美,乌拉圭和毗连的阿根廷北部地区在过去两周里已经下了十英寸之多的雨。这个报告说,这很有可能毁坏玉米和其他夏季作物,但是可能有益于几个月之后那里将种的冬季各物。
    这个报告说,巴西,从去年十二月以来,这个国家重要的大豆种植区巴拉那的雨量一直在正常水平下,预计产量将要减少。
    可是,那个地区以南的一些地区报告说,在过去几周里雨量已增加了很多,作物前景已有了改善。 mKM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东京二月十二日电】《读卖新闻》今天报道,日本亲王三笠宫及王妃今年计划访问中国。他们是接受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郭沫若的邀请进行访问的。
    《读卖新闻》引述自民党及日中友好协会人士的话说,他们很可能在日本与中国签订一项和平及友好条约后,于九月前往中国。
    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皇族成员访问中国的第一次。三笠宫亲王是日本天皇裕仁的弟弟。他于战时曾到过中国。
    郭沫若曾于一九七二年日—中关系正常化之前,邀请考古学家三笠宫亲王访问中国。去年底,他又通过日中友好协会再次发出邀请。(转载自香港《大公报》) mKM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八日电】题:北京的对外政策
    《新时代》周刊写道,“北京的对外政策在继续向右转,它正在走向同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缓和与加强和平的趋势越来越尖锐对立的状态。”
    周刊指出,“在广大世界公众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好象在北京对待国际事务的态度上出现了‘现实主义的因素’,因此表示希望会修改毛的教条。
    “有种种理由可以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领导的对外方针是毛泽东从一九六九年秋开始奉行的那条路线的继续和发展。在那之前,就明显地暴露出北京的国际政策的危机。”
    《新时代》接着写道,“如果说毛泽东曾试图以唱反苏的高调来打开同美国接近的道路,那他的继承人则指望唱着同一个调子把中美关系从死胡同中引出来。不久前还在为毛的‘埋葬美帝国主义’的口号发怒的华盛顿,现在却对它的使者已成为北京的坐上宾这一点感到满意。伦敦则对默认香港是英国领土感到宽慰:英国人已得到暗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打算在不久的将来提出改变香港的地位的问题。北约的将军们则对中国领导人支持在世界的许多地区保留北大西洋集团的军事基地的那股热情劲儿感到满意……但是,东方有句谚语说的好:老虎屈膝决不是要欢迎你。北京把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只看作是暂时的盟友,将来可就不一定留情面了。” mKM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九日电】题:《真理报》:阴险的计谋
    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和中国在布鲁塞尔签订了贸易协定,根据这一协定向北京提供“最惠国待迂”。
    《真理报》评论员米哈伊尔·格奥尔基耶夫写道,北京开始加紧在西方寻找能以现代化武器和最新技术邦助它的盟友。
    评论说,观察家认为,同欧洲经济共同体签订协定符合毛分子指望靠北约国家武库大规模补充自己武库的长远目标。
    欧洲经济共同体代表在谈判时直截了当地说,不仅如此,协定没有规定“向中国出售战略商品的任何限制”。同时,中国绝不打算成为共同市场的某些人所想象的西方国家的市场。
    评论员强调指出,幻想在反苏把戏中利用中国的某些西方人士不应忘记,北京的霸权主义野心不仅仅是威胁社会主义国家。它对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是危险的。 mKM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伦敦二月十二日电】一个雪带于星期日使从苏格兰以至意大利的欧洲地区,为白雪覆盖,而在这个地区以外的地区,也瑟缩在冬季最低的气温之中。
    至少有十九人因气候严寒死亡。大部分死亡是在冰雪造成的交通意外中发生。
    没有出现气候转好的迹象。气象人员预测,大部分北部国家会有更多雪和持续多冰。苏联《消息报》说,西伯利亚最北部受到“‘来自阿拉斯加的强力气旋吹袭”。
    在欧洲冰雪地带,从苏格兰至南斯拉夫北部的公路,到处被冰雪所封。
    一些首都太然处之,巴林今年第三次积雪——平常只有两次,但布鲁塞尔阳光高照。
    在黑海以北、苏联乌克兰的阿速夫地区,天气非常寒冷,海浪也告结冰,当海浪击向岸边时,堆起一幅幅冰墙,高达四十九英尺。(转载香港《大公报》) mKM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