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新德里二月十一日电】印度总理德赛今天表示,印度政府希望和中国确立友好关系。
    德赛在印度南部的卡纳塔克的贝尔高姆举行的公众集会上讲话时说:“我们不希望同中国和尼泊尔争吵。我们希望在不诉诸武力和战争的情况下解决所有问题。”
    德赛显然是指一九六二年开始的中印边界冲突而言的。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最近说,中国希望同印度实现关系正常化。
    德赛今天说,他的政府对于中国希望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已采取了相应态度。
    【本刊讯】印度《甘露市场报》二月九日发表一篇题为《同北京的关系》的社论,摘要如下:
    印度舆论界一个时候以来一直在等待北京作出某种愿加强其同我国关系的表示。中国政府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印度希望两国之间达成更充分的谅解这一要求。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于上星期在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时在加德满都说,中国切望同印度改善关系。对于这一宣布必须予以十分重视。中国政治家们在谈到对外政策时通常是不发表模棱两可和毫无目的的陈腐之词的。在加德满都,邓小平关切的是同尼泊尔有关的问题。对他来说完全不必提到印度。因此,看来他的这番果断的言论是故意向印度作暗示。显然,在北京,目前的友好气氛比过去热烈了,正在为进行有意义的双边会谈打开大门。中国副总理的谈话似乎提供了一次新的机会。德赛总理利用了这次机会,果断地说,印度愿同中国讨论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并说如果中国领导人希望举行双边谈判,他就准备同他们会晤进行这种对话。
    最近,在印度对外政策方面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北京不得不重新注意中印关系。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对印度的访问标志着印度同西方国家间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印度同苏联之间的友谊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上。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关系是令人满意的。次大陆的政治平衡得到了巩固。早应增进同中国的谅解了。印度领导人一直在等待中国作出姿态,中国副总理现在已经作了这一姿态。新德里现在的任务是对这一姿态所包含的意义作出估计,并采取步骤通过同北京的直接会谈来增进共同利益,总理已经表示愿同北京举行直接会谈了。
    【本刊讯】英国《观察家报》二月十二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中日将签订(长期贸易)协定》,摘要如下:
    将于十六日在北京签署的一项二百亿美元巨额的八年双边贸易协定,将把中国和日本在经济上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这项协定还可能成为缔结长期以来迟迟未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先驱。福田首相预料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可能成为美国今后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根据这项协定(它将促进中国实现富有雄心的现代化计划),日本将向中国出售范围广泛的工业设备——包括为中国大大改变落后的钢铁工业所需要的成套设备和技术——以换取更多的原油和焦煤供应。
    一家将在上海修建的十分现代化的工厂,每年将生产的钢产量达六百万吨,使中国现有的钢产量增加百分之二十五,而中国到一九八二年将每年向日本供应一千五百万吨石油。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二月八日刊登一篇访问记,标题是《日中长期贸易协定:向“互通有无”的新发展》,摘要如下:
    旨在进一步发展日中贸易的“日中长期贸易协定”,预定十六日在北京由以日中长期贸易协商委员会委员长稻山嘉宽(日中经济协会会长、经团联付会长)为团长的日方访华代表团和中国方面正式签订。本报于七日请稻山委员长谈谈缔结长期贸易协定的意义和今后日中贸易的前景。
    问:首先,这次贸易协定的大概设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稻山委员长:具体的时机是一九七二年八月,我相隔十七年后第一次访华时会见周总理的时候。本来,我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前就认为,在新的和平的世界中,同中国进行交流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我们来说,对将来加深经济关系方面,中国是一个很可以指望的国家。我觉得,自中国开始生产石油时起,日中关系就又具有了新的意义。
    因此,在会见周总理时,我提出:“我认为,如果中国能向日本出口石油,从日本购买各种东西,那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周总理表示赞同,那时,我觉得周总理就在脑子里构思了今天这个长期贸易协定的兰图,而且,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此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四人邦问题,被拖延下来。四人邦问题解决之后,中国迈出了发展经济的新起点。在这种情况下,去年春天经团联访华的时候,中国方面再次探询我们的意向,问“是否仍有和当时相同的想法”,会谈取得了进展。
    问:由于长期肖条的影响,产业界强烈希望把成套设备之类的东西作为回头货出口。河本通产相也期望从今年下半年起出现一股向中国出口成套设备的热潮。
    稻山:我认为会这样。各种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着,而且,实际上中国本身也在加速复兴经济。因为会导致各种成套设备的出口,所以,理所当然地会有助于恢复景气。
    问:这次的协定同两国的外交悬案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关系怎样?
    稻山:我认为,日中关系已经正常化了,长期贸易协定同和平友好条约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这次长期协定的缔结,日中之间可以开辟一条广阔的经济关系的渠道。今后,在没有战争的世界上,外交的中心任务是搞经济交流,是搞文化交流。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加深关系,两国根据“互通有无”的原则,扩大不是勉强的而是自然的贸易关系是重要的。我认为,在这个意义上,能够达到签订协定的地步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本刊讯】《印度时报》二月十一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中国对印度的兴趣重感兴趣有多种原因》,摘要如下:
    华国锋主席在印度共和日发了一封特别热情的贺电给德赛。在印度驻北京使馆庆祝共和日的时候,中国多年来第一次派了一位内阁部长出席宴会。卫生部长江一真是中共的老资格领导人,在印度独立以前就对印度感兴趣,在当年还是柯棣华医生的朋友。
    在宴会上,作为主要来宾的中国副外长仲曦东明确地提到印中两国共同拟订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事。
    从这种种情况看来,要是得出结论说中国人确实很希望改善中印关系的话,不会太离谱。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前几天在加德满都说了不少话,也是这个意思。
    北京为什么热心于同新德里讲和修好?邓说“霸权主义”在这个地区遭到了挫折,但是他是注重现实的人,想必知道印苏关系在新德里换了政府以后,因为讲求实际而基础更加牢固了。所以邓的说法不能作为向中印和解方向迈步的解释。
    答案显然要从别的方面去找——一部分在于中国对印度自从一九七七年三月人民院选举以后的变化的看法,一部分在于新德里为密切同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关系作了努力,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北京按照它的“三个世界理论”对本国利益作了估计。在他们看来,前执政党之所以该谴责不仅是因为它给印度人民造成了苦难,而且因为印度在英迪拉·甘地夫人领导下成了一个威胁邻国的“扩张主义”国家。此外,中国认为当时的印度是苏联“霸权主义”的盟友,是次超级大国。
    中国无疑对人民党政府没有象萨达特那样背离苏联而感到失望,但是他们对新德里日益加强同美国的关系一定感到某种安慰,因为他们认为这可以起到在这个地区抑制苏联势力的作用。
    中国人也并非不可能不想利用印度国内目前的舆论来改善中国的形象。他们强调“人民对人民”的来往,目的显然是争取印度的舆论,抵销苏联的吸引力。新德里在决定对策的时候应该斟酌中国的这些考虑以及其他可能有的考虑。新德里一直持恰如其分的谨慎和乐观态度。但是,对华政策至今尚未成形。说实在的,甚至还没有开始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试探北京的态度。最关键的问题显然与两国的边界争端有关。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二月十一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日中长期贸易协定将于十六日签署,首相保证予以合作》,摘要如下:
    将掀开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新的经济关系的《日中长期贸易协定》,除部分条文外几乎已达成协议,只等十六日在北京签署了。为签署这一协定将于十四日从羽田机场出发的日中经济协会会长稻山嘉宽(新日本制铁会长)、经团联会长土光敏夫,十日访问了福田首相,就访华表示致意后要求政府对此给以支持。对此,福田首相也保证给以全面的合作。日中之间的经济关系,从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断绝时代到通过友好贸易、备忘录贸易建立了渠道,到一九七二年邦交正常化逐渐扩大起来。这次的协定基于这一基础,估计将使日中之间的经济关系得到飞跃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经济建设我国给予全面合作的意义是巨大的。一般认为,经济关系的这样一种紧密化,对于早日缔结处于停滞状态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也将产生好的影响。
    【法新社北京二月十日电】一位可靠的外交人士今天在这里说,自一九六二年中印边境战争以来,中国将第一次派一个政治性的代表团前往印度访问。
    该代表团的团长将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担任。
    王炳南一行应印度柯棣华纪念委员会的邀请,将于本月底前后前往新德里。
    王炳南的访问被认为是表明中印关系在得到改善的一个新的积极的迹象。另一个迹象是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不久前派一个代表团参观了新德里工业博览会。
    这里的外交官认为,王炳南的访问将是朝着两国完全实现关系正常化方向迈出的小小的一步。
    在边境战争之后,印中两国关系冷淡了十五年,一直到一九七六年才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自一九七六年以来,两国一直是在小心翼翼地走向和解。但是,在被认为是亲苏的英迪拉·甘地的政府垮台之后,和解的劲头增大了。
    去年春天和秋天,印度贸易代表团都参加了广州交易会。
    北京满意地注意到了新德里对莫斯科闹独立的每个迹象,也注意到了印度同中国的盟国巴基斯坦最近在和解。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