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二月二十八日刊登《两个巨人:俄国和美国》一书的作者理查德·巴尼特在华盛顿写的一篇评论,题目是《大国之间紧张关系越是缓和,战争的危险越大》,摘要如下:
    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开创的缓和关系到现在已有六年之久,这是一种脆弱的关系,因为它是建立在一种谬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比冷战年代是缓和一些了,但是爆发核战争的危险却比过去更加严重。
    对于那种使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一直相当紧张的传统观念或一贯的想法,缓和并没有带来任何变化。在两国外交官在战略武器会谈中讨价还价之际,双方贮存的核武器增加了一倍,而且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因此,虽然武器控制人员一直鼓吹保持“稳定的威慑力量”,军事环境对双方说来却变得危险得多了。
    对于任何有理性的政治领导人来说,战争确实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这两个国家建立的庞大的军事机构每天都需要考虑战争问题,为战争制订计划并创造“打赢”战争的条件。一方面的狂热促使另一方不断作出努力,结果使得军事环境比缓和开始前更加难以预料得多并更加险恶得多。
    一些美国将领和政界人士“对苏联人所从事的活动”是心怀猜疑的,因为苏联的军费开支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苏联正在制造体积更大,准确度更高的导弹,使美国的部分导弹力量变得更容易遭到袭击了。但是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一直是确定竞赛步调的美国,即将决定用十年的时间加强重要的新武器系统。
    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双方都已经朝着获得“打赢战争的技术”——制造摧毁导弹的导弹
    ——的方向发展,而这场军备竞赛一向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使关系更加紧张、军事环境更加危险并造成迫使双方采取先发制人的战争战略的压力。
    不仅技术上的均势已经变得更不稳定,而且政治上的均势也是这样。在军备竞赛只是一场两个人的游戏的时候,就可以万无一失地运用那种关于需要什么来防止发生一场战争的比较简单的理论。但是现在有许多人参加这场游戏,而且信号也越来越混乱不清了。
    苏联现在参加了两场军备竞赛,一场是同美国,另一场是同中国。
    已经拥有原子弹或者即将拥有原子弹的其他政治团体却来得更为挺而走险。历史的先例(主要是本世纪发展成为全球冲突的两次区域性战争)表明,限制一场核冲突将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抱着事情可以这样继续下去的幻想生活着,我们总以为我们可以在今后三十年内继续进行军备竞赛而避免发生核战争,因为,(除了曾把二十万日本人烧成灰烬以外)我们还是得以避免发生一场核灾难。
    但是今后三十年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时代已经结束。
    今天的世界上出现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哪个时候都更为混乱和不稳定的局面。美国和苏联都面临着严重的国内问题。美国同其他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一道陷入了一场长期的经济危机之中。经济不断增长和繁荣(这是我们的庞大的军事机器的基础,也是我们在世界上的力量的最终源泉)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苏联已尝受它的冻结的革命的后果——严重的经济问题,人们在政治上的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在即将形成的非俄罗斯人多数的压力下甚至可能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
    为取得希有资源和市场的全球性竞争愈演愈烈。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一代人以前只不过是世界政治斗争争夺的对象——铤而走险的状况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个前殖民地的世界中出现第二次革命和内战浪潮的可能性。每一场这样的政治斗争都可能促使美苏发生对抗。
    我们刚刚经历过的这个独一无二的历史阶段促使我们认为,我们能够继续设法缓和紧张关系并在同时进行军备竞赛。但是尽管我们继续对危险作出传统的反射反应——积累更多的毫无用处的杀伤力量,然而对安全的真正威胁正在增加,而产生真正的力量的源泉却日趋枯竭了。
    【共同社北京一月三日电】(记者:边见)题:可能动员海外华侨做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举行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议
    中国打算在今年召开“全国侨务会议”,在据称有二千万人的海外华侨内部成立“国际性的爱国统一战线”,同时使他们做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
    据料,这次会议是一项重大的措施:它将把在“三个世界论”的基础上展开的中国外交战略运用到海外华侨的运动中,同时在内政方面为接受华侨提供有助于国内建设的援助而开辟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议”说,“华侨大部分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群众,是我们的依靠力量”,同时又说,他们“对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次会议提倡的“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这个方针,是要避免在东南亚普遍发生的华侨同他们居住的国家的对立,以谋求在反霸的大方向上团结起来。总之,出席这次预备会议的有全国侨务代表和国务院各部的代表,是使华侨同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路线一致的方针相适应的。即将召开的正式会议极其值得注意。
    【路透社北京一月四日电】中国一位最著名的华侨事务专家今天说,应当允许中国公民出国同亲人团聚。
    在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七年期间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的廖承志,是在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这种看法的。发表这篇文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这篇文章明确地阐述了中国对二千多万旅居国外的中国血统的人的态度。人们认为,要他们同所在国的社会融洽相处的劝告是向别国、尤其是向东南亚国家重申中国的良好意愿。
    【美联社香港一月四日电】中国显然开展了一场争取华侨回国观光或回国定居的运动。这场运动还欢迎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去中国观光。
    香港两家共产党报纸《大公报》和《文汇报》今天在头版在大字标题下刊登了北京的官方通讯社播发的如何欢迎他们以及简化他们的入境审批手续的报道。
    【本刊讯】西德《法兰克福评论报》十二月二十八日刊登埃里希·豪泽尔撰写的一篇社论,题目是《对欧洲的考验》,摘要如下:
    无需有多少予见天才就可以预言,在一九七八年里,欧洲共同体将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在意大利,欧洲共产党人参政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在法国,议会选举的结果还不得而知。在一九七八年里,将不可能举行第一次直接选举欧洲议会议员的选举活动——除非在英国通过下院提前选举的办法把工党中的反欧派赶下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和十二月这两个月是关系到欧洲共同体命运的转折,而且是向坏的方面的转折。到目前为止,联邦共和国从原来的六国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就一直执行自由市场经济、国际自由贸易以及不包括共同体的农产品市场在内的向世界开放等各个方面的原则。
    联邦政府、反对党和西德的工业界现在正面临着这种困境:要么它们必须在欧洲共同体内强烈要求布鲁塞尔能得到实行更多的计划经济的全部权力和财政资金,以便控制并加速危机部门的结构改革;要么使欧洲共同体的关税同盟这个工具陷于困难的境地。迄今为止,关税同盟几乎使西德出口的百分之五十免除了关税。关税同盟能够维持下去的条件,至少是要暂时部分地放弃市场经济的原则并积极赞成地地道道的计划经济——至少是在部分工业部门是如此。因为现在正进行的这种抵制廉价钢铁进口的办法正削弱汽车和造船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人们几乎已经能够估计到,伦敦破产的国营汽车业公司——英国莱兰康采恩何时会迫使欧洲共同体部长理事会也把保护关税制度的措施扩大到汽车方面,以对付从墨西哥和巴西进来的大批日本汽车。
    不只是欧洲共同体,而且美国也越来越严格地实行关税保护制度,这就使共同体和美国促使日本和其他国家实行进口自由化的机会减少了。由于这种政策,失业这个怪物在所有工业国家就变得越来越无法收拾了。但是要恢复原来的做法这又显得几乎可以说是为时太晚了。这种发展趋势既不能使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洲共同体变得更加容易些,也不能使解决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国之间的南北冲突更加容易些。波恩愈是迫切希望扩大欧洲共同体,巴黎和罗马由于担心竞争和担心在它们国家内政方面引起的不良后果反而愈加反对扩大共同体。由于反对发展中国家所强烈要求的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波恩在过去两年里曾作为自由市场经济的捍卫者毫无意义地失去了许多国际上的同情。因此,南北对话仍没有定下来。欧洲共同体内的自由市场经济受到了冲击。再死抱着原来的信念,就将会一事无成。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