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11月24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11-2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港报译载加拿大报纸评我国内形势的文章:《发展基础已'...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十一月二十一日译载加拿大《多伦多星报》一篇文章,题为《发展基础已奠定——加拿大教会领袖谈中国前途》,摘要如下:
    (香港《文汇报》编者按:本文作者E·H·约翰逊博士,加拿大教会知名领袖,解放前在中国居留多年,解放后又多次来到中国访问。曾任加拿大长老会主席,现任加拿大教会协会研究中国委员会执行秘书。)
    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二至十八日,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因为自从毛主席逝世后,中国到这时已呈现了安定团结的可喜景象。
    在上一年,中国是多灾多难的:三位伟大而受到人民信赖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相继去世,六次地震,再加上“四人帮”到处的干扰和破坏。
    工业和农业生产下降,文学艺术贫乏,教育和其他方面也遭到停滞不前的灾难。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及时召开,以坚定果断的行动,把这些损失和纷乱及时挽救过来,是令人振奋的。
    这次代表大会为中国的未来,奠定了几项稳固的基础:
    大会明确地宣布“高举毛主席的旗帜”。华主席极快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又大量印发毛主席重要讲话《论十大关系》,并先后召开了全国性“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会议。
    大会重新肯定毛主席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团结第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共同反对两个超级大国日益紧张的危险情势。大会表示中国人民有坚定的决心,完成毛主席提出的在本世纪末,把中国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并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
    由于强有力的领导和安定的基础,中国可能在今后十五年内,在农业和工业生产方面有惊人的成就。
    自从打倒“四人帮”后,在文化领域里,我们也会看到新鲜和富有创造性的东西出现。新的一代都在接受音乐、艺术、写作和戏剧的训练。
    “抓革命,促生产”是基本的口号。人的干劲第一,物质生产第二。但是二者都是国家的目标。
    正如每一个国家一样,中国现在有等待解决的问题,将来也会有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从毛主席逝世后这一年看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有光明灿烂的未来。 WM6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西柏林十一月九日电】西柏林经济研究所今天说,中国领导在反对“四人帮”的斗争之后加速发展经济。它追述了去年出现的“停顿”情况。它说,今年头九个月的工业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十二。
    德国经济研究所说,发展最快的是农业机械和化肥部门。这使观察家们认为,今后将优先发展农业。
    中国的农业在技术上是很差的,在很大程度仍然依赖气候条件。有时出现亏空,特别是在谷物方面。
    同时,中国在设法进行一些结构上的改革,旨在下放决定权,使计划尽可能完善,让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进一步强调科技研究的重要性。在外贸方面,后退停止了,虽然今年上半年的进口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三。
    德国经济研究所说,中国谋求使对外贸易多样化,这样做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有好处的,它还准备接受用于投资的银行贷款。 WM6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南华早报》十一月二十二日发表一篇题为《正常化道路曲折》的社论,摘要如下:
    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先生已经卸任回北京,以一九七二年上海公报开始的中美关系第一幕到此结束。
    可以说这一幕的特点是:两国宣布要实现的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上弯子很多。最近一个曲折就是在美国万斯国务卿八月份访问北京后,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先生和其他中国官员有不高兴的表示。
    看来现在离正常化的目标仍和以前一样遥远,因为北京和华盛顿目前各有各的问题占了他们的注意力。一家美国杂志最近说卡特总统已经决定把正常化问题留到明年再说。
    但是,不能狭隘地仅仅从建立外交关系的角度来看问题。外交承认的时间可能耽误了一些,但是其他领域里的接触增多了。
    到中国去访问的美国人多了,北京派到美国去的代表团也多了。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博士,已经得到了访问中国的邀请。
    同时,力主早日实现正常化的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也准备在下月份访问北京,这当然有利于活跃正常化主张。
    有些人担心中苏关系可能解冻,还有人说,如果正常化的进程不加快,北京可能倒向苏联。
    持这种论点的人忘了十月革命六十周年前夕《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的那篇三万五千言的重要的反苏文章。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不能低估,因为文内详细说明了中国打算采取的外交政策。
    因此,黄镇先生回北京的时候已经令人满意地完成了他任内的困难任务。 WM6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十月七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探讨光传输声音和图像的可能性》,摘要如下:
    被称为“理想通信”的光通信实用化试验将从明年秋天开始。这种通信是将铜制电线改为玻璃纤维,用光代替电气传输声音和图像。日本电信电话公司估计,一九八○年将作为电话局之间使用的电缆实际应用。如果那样,“电视电话”普及到家庭也不是幻想。
    在东京日比谷的帝国饭店有个电视会议室。会议室里摆着四台二十五厘米的电视接收机和三台摄像机。它与大阪皇家饭店电视会议室通过电视举行会议。和普通电话相比,即可看到对方,数字也可映现出来,不会发生错误,这是它受欢迎的原因。
    可是,为建成这种电视会议室。使用一般家庭用的一千条线路也不够。因为使用的是迄今为止的通信用电线,所以,电缆也太粗了。那么,要实现电视电话需要什么呢?光学纤维把实现电视电话变为可能的“秘密钥匙”是玻璃纤维电缆。光学纤维和铜电线相比,有几个优点。首先是相当于横截面积的容量大。譬如,长距离中继线,现在使用的是直径九点五毫米的铜线,而光学纤维只需要一百微米。即使用塑料覆盖一厘米也就够了。
    目前最大的同轴电缆是十八束一根,可供十万人同时通话。据说,如果是同等粗的光学纤维,那么,就有二百多万人能同时讲话。并且,重量也比铜电线轻。长距离传输另外,半径在一厘米以下的光学纤维即便弯曲也不会坏,所以,和铜电缆相比,具有柔软,易操作的优点。
    并且,低损耗,不受电磁干扰这点也是很清楚的。光学纤维的传输损耗是极其微量的。因此长距离传输声音是可能的。现在,电信电话公司每隔一点五公里就要设立一个中继器,而用光学纤维,十公里之内没有中继器也可以。
    利用不受电磁干扰这一优点的实用化试验已经开始。关西电力公司和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将控制变电所用的信号源变为光学纤维。电力公司用超高压电缆送电,这样就不能不调整变电设备。而在电线受到破坏,或由于打雷发生电磁干扰时,若是金属电缆就会受到电磁干扰,监视用的通信有可能发挥不了作用。而由于光学纤维不受到电磁干扰,所以,紧急时,监视装置也能正常工作,进行适当处理。
    此外,也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通信电缆所使用的铜每年超过十一万吨。如果把它变成硅酸,铜使用量将减少百分之十五。硅酸是无穷尽的,日本也可以确保这一资源。光源的研制可是,光学纤维是不能用来传输动力的。始终只限于通信用。
    研制的目标是传输损耗低的光学纤维和发出一定光的寿命长的半导体激光。在今年七月,研制成功平均寿命超过百万小时的半永久性半导体激光。
    现在的电话机是把声音变成电气,而光通信是把声音变成光传送出去,所以,光源是必要的。电信电话公司通过研制这种光源而进入了实用化试验。 WM6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二日电】美国化学学会今天说,科学家们研制成功了制造氨——世界上许多化肥的基本原料——的一种简化方法,将大大地降低现在制造氨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这个学会的周刊《化学和工程新闻》上刊登的一则报导说,这种新方法是利用阳光与一种特殊的化学催化剂起反应,促进水和氮气的化合制成氨的。
    虽然这种实验性技术目前还不准备在商业上应用,可是其研制人员说,这种技术节省能源的潜力是“巨大的”。
    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格哈特·施劳策和特德·古思说,他们的方法是在接近室温和正常的大气压下生产氨。
    这同通常使用的哈伯制氨法适成显明对照,哈伯法是在摄氏五百度的温度下用相当于海平面三百五十倍的压力迫使氮和氢化合制成氨的。
    施劳策估计,用他称之谓有广泛能源的这种方法可以每年生产四千多万吨以氨为基本原料的化肥。
    这种新方法的秘密在化学催化剂,它是粉状的二氧化肽,里面充满了氧化铁。
    施劳策在对记者的一次电话谈话中说,人们原来知道,二氧化肽在阳光下把水分解成氢和氧。他和古思发现,氧化铁和其他一些金属的氧化物促进了这种反应。施劳策说:“所以,我们盖了一个太阳室,在室底铺一层催化剂,在催化剂上放一个湿网,让氮气在其上面通过,其余的工作就由阳光来做了,结果我们得到了氨。”
    这些化学家说,这个新技术要具有投入商业使用的吸引力,还必须把催化剂的效力提高十倍至一百倍,与太阳室的面积相比,能生产出更多的氨。
    但是,他指出,目前生产氨的技术在开初时产量也很小,这些问题是后来获得解决的。
    施劳策说,现在正在研制更有效的催化剂,用镜子把更多的阳光聚集到太阳室的办法也可以提高产量。
    这种新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生产的副产品没有不合需要的。这种无污染法只生产氧,氧可以装在瓶里作其它的用途或让它逃入空气中去。
    施劳策说,目前的方法生产的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太多,能污染环境。 WM6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