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日本《新国策》杂志八月十五日刊登日本欧洲政治研究所所长西卿从吾的文章,题为《欧洲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战略》,摘要如下:
    笔者从四月十日到六月六日,用五十五天时间周游了西欧各国,主要是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中心的军事问题同各方面交换了意见。在最近的军事研究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尽量地收集了这方面的情报。
    在此期间,我进入西德和瑞典、挪威、丹麦北欧三国以及东西柏林、东德,直到奥得—尼斯边界线,乘汽车巡视了一下。然后依次访问了布鲁塞尔、伦敦、巴黎、罗马、维也纳,会见了各方面的人士。苏联世界战略的基本条件在我出发的时候,就把早就有疑问的军事战略上的问题列一书面提问预先交给对方,所以效果很好,得到了清楚的认识。
    军事战略上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被称为日本的苏联通的一部分人中有这种想法:“苏联确实以非常快的速度加强军备,但这是为了保护卫星国,没有进攻西方的打算。”然而,在三年前欧洲有名的军事通就说:“苏联在中部欧洲的军备确实强大,是很可怕的。假如这里的苏军迅速突袭的话,那么,西方可能来不及使用战术核武器就遭到蹂躏了。”报纸、杂志也都表露出了这种担心。我感到这种说法多少有点夸张,曾想早晚要对这个问题做出解答。
    一谈到这个问题,在西德、法国、英国,都得到同样的回答。把他们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众所周知,今日苏联在欧洲不仅进行着军事上的较量,而且在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一切方面,能渗透的地方就不问时间和地点,都力图扩大势力。而苏联推行这种世界政策所绝对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在中欧给西方造成威胁。也就是做好准备,一旦有事就有能力蹂躏西方,这一点大家都已指出。近于完成的“突袭能力”但是那种能力是什么呢?一旦有事,美国就将把军队、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欧洲,因此不能慢吞吞的。不能敏捷行动的军备能力,就不能对西方造成任何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四十八小时内可以从美国增援七百架飞机,在大约六天期间可有地面部队两个师到达。再有大约二十天还可派遣一千六百架飞机,用三十天可望还有二至三个师逐渐派来增援。两个月、三个月,就会形成非常强大的物质力量。所以,苏联必须在美国增援之前结束战争,目前苏联不仅在增加武器装备的量,而且正在大大改善武器装备的质,众所周知,苏联正在拼命准备大炮、坦克和机动力三结合的突袭能力,这些正接近完成。
    过去认为综合战力不到对方的三倍,决不能发动进攻。他们认为,现在的苏联在质和量两方面比西方高二倍,这是肯定无疑的。
    其次据说它的进攻路线的计划是:首先苏联以集结于东德的大批兵力,从卢森堡向比利时方面挺进,战斗打响后十天到达莱茵河,二十天到达大西洋沿岸。并且据认为它的进攻能力是充分的。一部分兵力将分散开,派往地中海沿岸。捷克斯洛伐克方面由于地形的关系,捷军大概将处于防御地位,在它后面的苏军可能会出来侵犯奥地利的中立。另一部分将朝图林根方向或比利时方向进发。北约在对策上意见分歧苏联总是把进攻性的、给对方造成心理威胁的军事战略作为政治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论平时、战时,在中欧就不用说了,在世界各地也采取这样的做法。
    苏联另一个明显的政治战略是保持实力的优势。西方的基本政治战略总之是想用威慑的办法谋求安全保障。但东方的基本政治战略是想始终不断地保持实力的优势。因此就想做好战力准备,以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战胜西方。所以恐怕苏联不可能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增强军备。
    当问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面对苏联的这个战略,是不是会节节后退而进入持久防御的时候,对方的回答是,归根结底要等待美国出动,在那之前要阻止苏联的入侵。但是当反问道:总有一天会阻止不住吧?对方的回答是,那时候就使用战术核武器,即兵力不足的时候用战术核武器加以补充,这就是西欧的想法。
    然而美国持与此相反的意见。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想法是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按威慑的原则办,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核武器,在那以前要靠常规战力打到底。这就是美国采取的态度。西德对此非常不满。危机界线在一九八○年苏联从一九六○年开始努力扩大军备,直到一九七○年一直埋头于增加数量。从一九七○年开始把重点移向质,以迅猛之势谋求提高质量。然而西方从当初就拥有相当数量的军备。西方的战力渐渐提高,过了一九八○年,再用一、二年,西方就会占上风。因此从纯军事的观点看,苏联在军事上占优势时期可能是一九八○年前后,假若苏联想给西方施加什么大的政治压力的话,不外乎在这个时期。质量显著提高的临战态势在从东西德的国境线往东二百公里的地区,即东德和捷克的西半部,苏联配备了三十五个师,再往东从二百公里到四百公里的地区,即捷克斯洛伐克的东半部和波兰的大部地区,这里陈兵二十一个师。如匈牙利再出兵,加起来达十个师,这个临战态势,宛如横拖着一条绒毯,在全线迅速地向前推进。因此不需要集中于某地所需要的时间。八年来,这种态势已经完全形成。这就是专家的分析。
    从这种战力部署来看,如果说出动,那只能是搞突然袭击,而搞突然袭击是有利的。可以认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苏联一定用突然袭击战法。而且它也完全拥有这样的能力。
    【合众国际社法兰克福十月十一日电】西德警方说,到西方寻求庇护的一对捷克斯洛伐克男女,十一日骑劫一架捷民航机,并迫使这架民航机在法兰克福机场降落,然后向西德当局投降。
    警方说,这对男女持有一支左轮手枪和一支手枪,夺取一架苏制短程Jak—40飞机,并使这架飞机越过边界,飞人西德境内。这架飞机载有二十六名搭客,正在国内航线上飞行。警方说,他们在法兰克福机场向西德当局投降,并要求政治庇护。
    在两人被移交警方审查之后,法兰克福警察首长米勒对记者说,“他们已要求政治庇护”。
    法律当局说,即使被允许留在西德,他们也要因劫机罪而在这里接受审判。
    在过去,劫机逃离捷的人都没有被送回去,但是鉴于西德决心扑灭恐怖活动和劫持活动,他们都受到了西德法庭审判。警方说,这架飞机是在从卡罗维发利飞往布拉格的途中被骑劫的。
    这对男女均身穿国营捷航空公司的制服。警方说,两人在捷航空公司做地勤工作。在劫机时两人都是机上的搭客。男的二十九岁,女的二十一岁。他们为自己的劫机行动提出了政治原因。
    (转载香港《文汇报》)
    【本刊讯】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十月十二日在报道捷飞机被劫持的消息中说:
    在捷当局采取相应措施之后,jak—40飞机在十月十一日晚八点前返回布拉格。除两名劫持者外,全体乘客都随机返回。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九月二十九日刊登希普勒的报道,题目是《苏联拒绝为布哈林恢复名誉的请求》,摘要如下:
    据报道,苏联共产党拒绝了要求为已故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家布哈林恢复名誉的意见。一九二九年,布哈林由于反对斯大林的政策而被开除出政治局,一九三八年被处死。
    据接近住在莫斯科的布哈林家属的人士说,一位党的官员六月通知布哈林的亲属说,布哈林仍然被认为是犯了“罪”的,这个“罪”使他在最后一次大清洗的审讯中成为主要被告。最近传到美国的一份打印的文件登载了这条消息。
    多年来,苏联党对布哈林问题一直保持沉默,现在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决定,这反映出,赫鲁晓夫一九五六年发动的非斯大林化运动是有限度的。非斯大林化的过程始终没有完成,而且已经化成了对斯大林的自相矛盾的态度,在某些人士中,甚至还化成了对他的坚强领导的怀念。
    如果给斯大林的最有名的反对者之一布哈林恢复名誉,那么,许多俄国人就会认为,这是对斯大林的再次否定,同时表示现领导具有比较宽容的态度。
    如果给布哈林恢复名誉,那么,这似乎也表示(苏联党)赞同布哈林在今天仍然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上的立场。苏联党不愿复审这个案件,似乎反映了它进一步反对出现政治偏差,而要坚持正统做法并在经济上一心一意维持现状。另外,最近镇压持不同政见者和攻击某些犹太人积极分子是中央情报局特务,也表现出这样一种态度严厉化。有些俄国人忧心忡忡地谈到“重新斯大林化”的倾向,而关于布哈林的决定恰好证明了这种担心。
    赫鲁晓夫一九五六年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谴责斯大林使用恐怖手段以后,在苏联的历史文献中不再提布哈林的罪行。要末就是不加评语地提到他的名字,要末就是把他说成是持有反列宁主义观点的具有错误思想的人。
    在这种有节制的气氛下,尽管斯大林二十年代的主要反对者中没有一个曾被恢复名誉,布哈林的妻子还是争取给布哈林恢复名誉,即要求重新追认他为苏共党员,并要求重新恢复他在科学院的地位。
    十六年来,苏联党对这个要求一直未予答复。今年六月,即在布哈林家属最近一次提出申请之后过了一年半,苏共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工作人员克利莫夫打来了一个电话。
    该文件援引了克利莫夫的话:“我奉指示向你们转告,你们关于重新承认布哈林为党员以及重新承认他为苏联科学院一名积极成员的要求不能批准,因为对他的判决所依据的罪行的控告没有撤销。”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地拉那十月十二日电】应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的邀请,意大利共产党(马列)总书记福·迪努齐最近访问了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恩
    ·霍查同志接见了福·迪努齐同志。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拉·阿利雅同志同福·迪努齐同志就互相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会谈。
    会谈是在十分热烈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福·迪努齐同志已经离开阿尔巴尼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