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10月15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10-1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港刊文章:《与时间赛跑的美联通讯社》 '...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十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时间赛跑的美联通讯社》,摘要如下:
    美联社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新闻采访机构,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规模略逊的“合众国际社”。这两间美国通讯社,二十四小时作业,日夜采访全世界各角落所发生的新闻,彼此竞争得非常激烈。它们全是私营机构,总社都设在纽约市,在城市报刊合并联营的今天,仍然处处争先地斗得难解难分。在采访每日不同的新闻时,两家都注重一个“快”字,每项工作都定有时限,尽快将采访到的新闻,经由租用的电报专线或其他传播工具,分发给美国以及国外各地的报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除了速度之外,这两家通讯社也注重新闻的准确性,报道的客观性,以及文字的洗炼。
    它们着重经济性的竞争,亦即尽力争取顾客,包括报馆和广播机构,多多益善;同时也为本身的声誉竞争。对它们来说,“抢先”发布重大新闻是一项莫大的胜利,因此双方都尽量利用“急电”或“特急电”发出消息。
    美联社经常密切地注意自己跟同行竞争的成绩。该社每星期把一种“美联社记录”的考绩小册,寄给国内外的分社以及各家报馆、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新闻学校。这本小册是根据一百家使用美联社同时也使用其他通讯社新闻稿的报馆所供给的资料而编纂的,详列美联社电讯刊登在各报的版位情形,在各报头版上和其他通讯社所发消息比较的结果等等,然后对属下判定功过。
    从工作观点来说,“美联”和“合众”两社的业务推进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组织上完全不同。“美联”是一些报章、广播机构为了共同利益和需求而合力组成的非营利组织,一切费用由合作机构分担。合众国际社是一个营利的商业机构,按照签约收费方法出售新闻服务。主要分别是美联社拥有“会员”,而合众社拥有“顾客”。
    美联社不但是规模最大的,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电报通讯社。它的起源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几个地区报业协会所组成的联盟。最初名叫“纽约报联”,目的是分享那些驶入波士顿市的船只所带来的国际新闻。
    这个报联当初只是一个非正式组织。但是到了一八五六年,它已经发展成为健全的机构,设立了收发新闻的总社。
    其他地区报业协会纷纷跟“纽约报联”合作,该组织和“西方联合电报公司”成立各种协定后,实际上垄断了全国的新闻电讯。
    一八八五年会员中的“西方联合通讯”指责纽约市各报馆在分派新闻上蓄意偏袒,毅然退出报联,自立门户,并致力和纽约报联竞争。随后“西方联合通讯”经过改组,一八九三年在伊利诺州登记注册,改称“美联通讯社”。
    那时美国有六百多家报纸都是美联社的成员,在随后的几年中,该社和欧洲的许多新闻通讯社解决了一切有关行政和新闻的重要问题,订立交换新闻的合作协议,服务范围得以不断扩张。
    一九二○年代无线电广播的发明,为电报传递新闻这一行打开了一个重要的新兴市场。
    一九五八年合众社与国际新闻服务社合并为“合众国际社”,可以说是美国通讯社沿革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美国通讯社在组织方面的一次大变动。这项合并促成了一个强大的新机构,足可以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和美联社平分秋色。
    二十世纪各种技术方面的新发明,加速了美联社的成长。
    一九一四年以前,所有电报传递的新闻概由电报生用摩斯电码拍发。后来,美联社开始改用打字电报机,在随后的二十年间,把旧式电报收发机和电报生淘汰殆尽。
    另一种电报传递法是使用一种名叫排字电报机的新式发报机,这种新方法在五○年代后期已被各间新闻社广泛采用。新机器不只能在收报站的卷筒电报纸上打出电文,而且能在一卷带子上打洞,打了洞的带子在印报厂能自动排字。首先使用这种打洞带的是美联社。
    美联社又是使用电传照相术的开路先锋。
    一九七○年十一月八日,电传新闻技术又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哥伦比亚城的美联分社首次使用一种装有阴极线管并配有一座电脑的自动系统,来撰写、编辑和传递新闻稿件。这项新发明显示电传新闻已经进入电子时代。
    目前美联社国内各分社已经全部改用阴极线管系统。新闻作家和编辑所使用的旧工具诸如打字机、铅笔、剪刀、浆糊罐、钉纸机等正日渐被废弃不用。
    阴极线管部分包括一付跟打字机相似的键盘和一面类似电视的小型荧光幕。新闻从业员用键盘打出新闻稿时,所打的每个字都在荧光幕上出现。撰稿人或编辑用键盘上的电脑键,打出发亮的清晰信号——称为“游标”——来编校新闻稿。编就的稿子可以存在电脑里,也可用任何种电报立时发出,也可用几条线同时发布。存稿或发稿的命令也是通过键盘发出。
    美联社在全世界重要据点上都设置分社,派驻通讯员,组成全球性通讯网,在全世界每日新闻方面,确是高居同业之冠。该社通过复杂错综的电报线、越洋电报缆、无线电报打字机、微波和人造卫星的通讯线路传递新闻,新闻和图片不断在该社总部和各分社之间穿梭往返。
    该社由美国国内一千二百六十余种报刊社(多数是报纸),以及三千四百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组成。它们一面用电报发出当地新闻,一面随时接收外地通讯。美联社也对一百多个其他国家的五千四百家报纸和广播电视台供应新闻,这些海外机构则是订户,而非成员,不过它们也分担该社的经费。
    美联社在美国国内有一百○七间分社,另在国外有六十间,一共雇用了三千三百五十名员工。单是在国内租用的电报线就长达一百二十八万公里,足够环绕地球三十周。
    为针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需要,美联社特设一条全国日夜不停的广播新闻专线。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电报线路,全长达二十八万八千公里。
    美联社电报传真作业使用一套复杂的有线、无线电传设备,可以把黑白和彩色照片传到世界各地。美国的电报传真网用六万四千多公里的特制高度传真电线,把大约四百个传递站跟七百间报馆和电视台连接起来。任何一个传递站都能把一张照片在八分钟之内传给任何一个或所有的接收站。
    美联社没有股东,所以不派股总和盈利。所有收入都用在维持、改善和扩展服务方面。
    美联社编辑人员,占雇员中的大部分。
    美联分社的规模差别很大,小的只有一两个人,大的有一百多名职员。华盛顿分社是整个系统中最大的,共有一百五十名员工。其中包括八十多位编辑部职员。因为华盛顿是美国首都,它一向是新闻界昼夜竞争的决斗场,美联和合众国际两社经常在那里短兵相接。
    驻在首都华盛顿的美联社职员包括经验丰富的记者、摄影员、作家、编辑,以及配合当地特殊方面的专家,举凡政治、经济、军事、劳工、教育、科学、法律事项等等,全有专人负责分析和报道。分社各编辑和速记员用直达电话,随时和驻白宫、最高法院、国会、国务院、五角大楼,以及其他联邦政府部门的记者联络。
    该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新闻社,对于本身的辉煌成就和传统非常珍视。
    美联社自成立迄今,曾获得多次光荣胜利,也受到过几次挫折。该社总是尽力维护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近于夸张可是非常中肯的评语不受污损:“把光明带到世界每一角落的只有两种力量,那就是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美联社。” x5T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报道由于与轨道科学站“礼炮——六号”对接失败而返回地面。美联社说对接问题可能是苏联未来空间探索的严重障碍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九日电】根据考察宇宙空间计划,苏联于十月九日莫斯科时间五时四十分发射了「联盟—二十五号」宇宙飞船。
    驾驶飞船的乘务组由指令长科瓦列诺克中校和随船工程师柳明组成。
    「联盟—二十五号」飞船的飞行计划规定同「礼炮—六号」科学站进行联合实验,「礼炮—六号」是在九月二十九日进入绕地球轨道的。
    飞船各系统的工作正常,乘务组自我感觉良好。
    宇航员科瓦列诺克和柳明已开始执行飞行计划。
    【塔斯社飞行控制中心十月九日电】题:「联盟—二十五号」在运行
    到莫斯科时间十二时,「联盟—二十五号」宇宙飞船绕地运行了五圈。
    【塔斯社飞行控制中心十月十日电】「联盟—二十五号」飞船与轨道科学站「礼炮—六号」的自动接近在今天七时零九分开始。之后从一百二十米处进行停靠。
    由于预先规定的停靠状态发生偏差,对接取消了。
    乘务组开始准备返回地面。
    轨道科学站「礼炮—六号」在继续运行。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十一日电】宇航员科瓦列诺克和柳明今天在结束了「联盟—二十五号」飞船上的工作以后,返回到地面。
    莫斯科时间六时二十六分,降落装置载着宇航员在苏联境内切利诺格勒市西北一百八十五公里处软着陆。
    【美联社莫斯科十月十日电】苏联两个宇航员在未能与轨道上运行的空间实验室连接之后,星期一开始返回地面。
    这是俄国人在空间方面进入第三个十年的令人失望的开端。
    此间西方空间专家们表示,这次失败可能有两个原因。
    这些专家说,可能有一个宇宙飞船上的对接装置发生了故障,要么更可能的就是,这两个宇航员向空间实验室飞去时飞过了头,而又没有足够的燃料去第二次靠近目标。
    西方观察家们说,这个搞了十年的联盟号—礼炮号计划发生的问题,表明了苏联火箭技术的一个基本缺点。
    他们说,俄国人没有一种强大的助推器足以把七吨以上的有效载荷推入轨道。
    相比之下,美国在阿波罗号和空间实验室计划中所使用的土星—五号火箭却能把一百二十吨至一百四十吨的东西送入地球轨道,把五十吨的有效载荷送到月球。
    西方空间专家说,对接问题「可能是」苏联未来的空间探索的『严重障碍」。
    【路透社莫斯科十月十一日电】联盟—二十五号的失败是对苏联希望的一个特别打击,因为他们显然是选择在两个重要的日子之际发射这颗宇宙飞船的,这就是下月俄国革命六十周年和上周苏联以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而开始的空间时代二十周年。 x5T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