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1月10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01-1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苏七九年工农业等生产指标均未完成 '...

    【美联社莫斯科十二月二十八日电】一些西方分析家说,苏联呆滞的经济即使为了完成现在已经降低了的一九八○年生产指标,可能也要受到很大的压力。
    上月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的初步统计数字表明,七九年的全部“国民收入”比上一年仅仅增加百分之二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低的年增长率。
    七九年的糟糕情况,惹得勃列日涅夫在共产党中央全会上大发雷霆,责骂了经济方面的“障碍和缺点”。
    在苏联跨入八○年之际,可以看看几个主要经济领域的概貌:工业生产:七九年的增长率为百分之三点六,远远低于原定的百分之五点七的指标。与七八年的百分之四点八、七七年的百分之五点七和七六年的百分之四点八相比,七九年的增长率也是低的。现已规定八○年的增长率指标为百分之四点五。农业:苏联七九年的粮食总产量为一亿七千九百万吨,比计划指标低百分之二十一。这种大幅度歉收使它继续大量进口粮食,结果是莫斯科大量开销硬通货储备。八○年的粮食指标为二亿三千五百万吨。能源:七九年,苏联石油产量达到五亿八千五百万吨,比计划指标少八百万吨。苏联官员上月宣布将八○年的指标改为六亿○六百万吨,从七六——八○年五年计划要求达到的六亿二千万至六亿四千万吨的指标降了下来。
    七九年煤炭产量也落后于计划,总产量为七亿二千九百万吨——比计划指标约低百分之三。
    一九八○年的指标已降低到七亿四千五百万吨,比五年计划规定的七亿九千万至八亿一千万吨的指标低了许多。
    七九年,苏联总发电量约为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亿千瓦小时,比计划约低百分之二。一九八○年的指标已改定为一万二千九百五十亿千瓦小时,低于原定的一万三千四百亿至一万三千八百亿的指标。
    制定经济计划的负责人巴伊巴科夫上月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说,七九年的化肥、合成化工产品、纸张和有色金属方面的产量也没有完成指标。
    展望八○年,一位西方专家说:“据七九年数字来看,我们认为有些新的指标定得有些野心勃勃。” bvn品论天涯网


    苏联经济情况不佳表现在:仓库里滞销品堆积如山,积雪的大街上人们排长队购买家用必需品,黑市比比皆是,统计表表明经济增长率是三十多年来最低的。
    造成苏联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是从斯大林手中接过来的那个僵化的、中央集权的制度渐渐无济于事了。
    苏联的工厂厂长必须执行接连不断而来的各种命令和指示,而他个人的作用则局限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工厂厂长无权处理意外事故。例如,在梁赞附近的一个大工地上,几台波兰造的挖土机的齿轮坏了。换部件的费用顶多不过二百五十卢布,可是却不能直接从波兰定购新部件。于是,负责这项工程的总工程师只好到莫斯科去,等两个星期才能约见外贸部副部长,然后再拜会财政部的一位官员,因为购买替换部件得要硬通货。只有经过这些官员批准,才能发出购买新部件的定货单。这样又等了两个月,部件才运到工地。在此期间,整个工程停工了。
    虽然苏联是世界上大量生产钢铁、矿物肥料和水泥的国家,可是这些基本物资却经常供应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苏联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制度必然依据各种产品的总产量来衡量结果,可以想象这些结果是由数字体现出来的。
    计划人员规定高生产指标,迫使工厂厂长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设备。但是厂长们为自己着想,便多报所需的资金和要求,结果,这个制度便养成人们虚报成绩的风气。
    《真理报》副总编瓦洛沃伊,七七年十一月在该报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强调指出,浪费和过分强调把总产值作为一项经济指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然而,在勃列日涅夫最近的讲话中,却没有迹象表明苏联有实行质量指标来检验经济计划完成情况的任何打算。因为,如果这样做,就需要作出通情达理的评判,而使中央的控制失效。
    苏联刻板的经济结构不仅限制了工厂厂长,而且显然还限制了普通工人。生产率的增长不断下降,而磨洋工的现象增多了。今年头九个月劳动生产率只增加了百分之二点四,而计划规定是百分之四点七。
    在苏联建立政权的初期,中央集权曾有过无可置疑的好处。
    然而,现在,由于重工业基础已建立起来了,首先需要提高效率,因为经济面临的是投入的资金已达到极限。今年的石油生产的增长将只有百分之二,也许很快就会开始下降。人口的增长大体上已降到零,特别是在欧洲地区,那里急需工业劳动力。预料可耕地面积将减少。
    显然,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实行某种程度的自由化和权力下放,同时采取一些措施从质量上检查完成经济计划的情况并扩大工厂厂长的自主权。
    允许厂长个人有更大的自由在经济的基础上作出经济决定,并不会产生直接的政治后果。但是由地方决策所体现的经济民主的因素却会为实行政治民主间接提供更大的可能,因为经济上的讨论必然会触及政策问题。(摘自十二月十九日英国《金融时报》) bvn品论天涯网


    苏联国防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七○年超过百分之十二,七五年近百分之十五,八○年将达到百分之十八。
    国防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例的不断上升以及国防对于机器需要量的日益增长,是苏联经济增长减慢的原因。
    苏联领导人为什么愿意在国防上花这么多钱?原因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有几个原因导致苏联领导人愿意使经济负担沉重。
    首先,苏联领导人相信军事力量对于政治的作用。他们认为他们的外交政策是成功的,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是这种成功的关键因素。苏联及其代理人在亚洲和非洲用军援及军队进行干涉就表现了军事实力对于政治所起的作用。
    第二,苏联领导人早就致力于实现这样一种战略思想,即准备同美国和北约打一场核战争,并战之能胜,恢复元气。
    第三,党的有关生产武器的政策的指示规定,苏联军火工业和材料的目标,是获得压倒明确的敌人在数量及质量上的优势。
    实现这些野心勃勃的计划是要花钱的。苏联人在战斗、减少损失、赢得战争以及保存军事态势等方面颇有进展。然而,它的许多必须的军事能力还未实现,其他部分的实现甚至是遥遥无期的。
    苏联八十年代国防开支增长速度可能会比七十年代慢些,然而许多费钱的工程已在进行或将由八一年举行的党代会批准。八十年代国防开支似乎仍将继续对苏联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摘自十一月一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苏联军事力量的证词》) bvn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塔尔萨十二月三十一日电】一家石油工业刊物今天说,苏联难于实现其一九八○年日产一千二百多万桶石油的生产指标。
    《油气杂志》周刊在十二月三十一日一期中说,苏联人修改了“日产一千二百一十二万桶”的八○年生产指标。
    七九年的日产量估计为一千一百七十万桶。
    这家杂志说,“由于在勘探和开采方面存在着一些旷日持久和日益严重的问题,苏联一九八○年的石油产量很可能下降,每天少产四十万到八十万桶的指标。”
    这家杂志说,七六年,苏联人每天差一万桶没有达到修改指标,七七年每天差八万桶,七八年每天差十七万桶,七九年每天差五十万桶。
    中央情报局估计,八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将继续下降,到八五年,苏联的石油日产量将下降到大约一千万桶的水平。 bvn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索尔兹伯里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路透社一名记者今天在罗得西亚丛林里遇到了通讯联络问题,他在边远地区用信鸽送出了他写的报道,恢复了路透社大约一百三十年前的做法。
    十九世纪中期,路透社创始人朱利叶斯·路透就曾在欧洲采用过这种办法发消息。
    艾伦·考埃尔和其他十一名记者陪同英国和其他英联邦成员国军队前往罗得西亚各地的集结处,报道这些军队在监督停火方面的作用。这些记者面临的问题是,在没有电话和电报联络的地区如何将消息发出去。
    信鸽花了大约九十分钟才飞完从马得兰布齐到布拉瓦约一百一十公里的路程。考埃尔和其他记者写的报道然后由布拉瓦约的地方报社通过电话传到索尔兹伯里,接着又传到约翰内斯堡,最后通过卫星转播到伦敦。 bvn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伦敦十二月二十八日电】国际新闻学会今天在其一九七九年世界各国新闻自由年度报告中说,在一九七九年,有十七名记者死于暴力,六十九家报纸被取缔或者奉令暂时停刊。
    报告中有一个关于记者个人受到侵犯情况的目录——十三个记者受到袭击,十二名记者挨了炸弹的炸,三十多名记者遭到逮捕,二十八名记者被驱逐出境,二十五名记者被监禁。国际新闻学会是一个由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大约二千名主要的报纸主编和发行人组成的组织。 bvn品论天涯网


    【中东社开罗一月二日电】《最后一点钟》周刊在今天出版的一期中证实:尽管沙特阿拉伯和南也门之间边界上表面是平静的,但是它们之间隐蔽的斗争已经进入对峙阶段。沙特阿拉伯情报部门已委托逃亡在沙特阿拉伯的两名亚丁军官萨利姆·萨利德和纳吉卜·阿卜杜拉通过一切物质手段动员和鼓励反对亚丁马克思主义政权的军人逃到沙特阿拉伯去。 bvn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一月一日电】国务院的一位高级官员发表了一项针对伊朗领导人的声明,保证在人质获释后,美国将不反对伊朗在美国的法庭上要求收回伊朗国王资产的尝试。
    副国务卿戴维·纽瑟姆今天通过美国之音电台发表了这项声明。 bv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