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8月18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8-1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肯尼迪的建议与万斯的思想是相同的》 '...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八月十六日刊登该报记者默里
    ·马德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提出同北京建立正式关系的计划》;《据认为肯尼迪的建议与万斯的思想是相同的》,摘要如下:
    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昨天说,在下周国务卿万斯访问北京期间,美国获得一个“重要的机会”,来为一九七八年同北京恢复正式外交关系作准备。
    肯尼迪在波士顿发表的一篇讲话中,概述了一项在同台湾保持“非官方的关系”来支持它的安全和经济的同时,把外交承认从台湾岛的国民党政府转向大陆的方案。
    据认为,肯尼迪的方案包括万斯将在北京探索的许多同样想法。肯尼迪的助手否认这位参议员在为万斯的出访放出“一个试探气球”。但是他们说,他们在起草肯尼迪的讲话的过程中同政府内外的专家进行过讨论。
    肯尼迪对波士顿世界事务委员会说,由于华盛顿和北京都是新领导人执政,现在完成一九七二年开始的同中国的共产党统治者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进程是适时的。一九七三年这两个国家都在对方的首都设立了联络处,以此作为朝着开设大使馆的方向前进的措施。
    肯尼迪说,美国为其全球利益应该接受北京提出的同台湾断绝官方关系的要求。
    肯尼迪说:“我们必须结束我们驻在那里的外交机构,我们的防御条约和我们同那个岛屿的正式外交关系。”
    他说:“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台湾。”他说,“设法使北京明确表示,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既没有必要也没有用处”,而美国外交界却谋求这样做并以此作为正式承认中国的一个条件。
    肯尼迪说,美国可以通过“有创造性的外交活动”,对台湾一千六百多万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给予充分的保证。
    肯尼迪说,美国“应该单方面明确表示我们继续反对对台湾使用武力”。他说,此外,“除非和直到”台湾和大陆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和平解决的办法,“我们应该继续保证台湾得到自卫所必需的给养”。
    肯尼迪说,还有,“我们应该鼓励中国人单方表示他们将是有耐心的,以及仍旧主张以和平手段同台湾合并”。
    肯尼迪说,当万斯下周去中国时,会议的议程应包括“早日完成我们从台湾撤走少数剩余军事部队的工作的日期”。
    国防部的一位发言人昨天说,当尼克松政府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过程时,这些人员共有一万左右,现在已减少到一千一百六十五人。
    肯尼迪说,推迟同北京改善关系可能危及三角关系,在这种三角关系中,由于苏中激烈对立,美国从中得到了好处。
    准备了几个月的万斯之行,将是卡特政府同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高级会议。政府保证设法同北京实现关系正常化,由于台湾问题以及由于中国和美国的国内事件,这个过程自一九七四年以来受到了阻碍。
    对肯尼迪的方针,政府没有立即发表评论。他所说的妥协方式肯定会在国会内及在全国遭到强烈的反对。 pli品论天涯网


    说西方认为苏在人权问题上屡遭失败之后,正在设法利用中子弹问题争取世界舆论支持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八月十日刊登该报撰稿人丹
    ·费希尔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报道,题目是《莫斯科掀起一场反中子弹运动》,摘要如下:
    苏联大肆反对中子弹的宣传运动星期二(八月九日)达到了震耳欲聋的程度。
    报纸和电视台报道,“座无虚席”的工人集会抗议卡特总统关于发展中子弹的决定。共产党报纸《真理报》刊登了二十八个国家的共产党为反对制造这种武器而发表的一份呼吁书。
    一位消息灵通的观察家说,他记不起,自越南战争以来有没有发生过这样一场有关国际问题的齐心协力的运动。
    这里的西方分析家说,苏联人在人权问题辩论中屡遭失败之后,正设法利用中子弹问题争取世界舆论的支持。路透社的评论
    【路透社维也纳八月十四日电】共产党东欧国家对卡特总统决定发展中子弹一事表示惊慌。它们展开了抗议运动并坚持宣扬说,卡特的决定已使这位美国领导人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威信扫地。
    一批批艺术家、农民、学生、科学家和政府官员结束了一周来反中子弹的有组织的抗议运动。他们指责总统侵犯了所有人的最基本的人权,“生活的权利”。
    东欧各国的报纸电台所播发的数以百计的抗议照会和言论几乎每天都出现这种词句。
    抗议的调子和内容那么相似,以致西方外交官们猜测,这场宣传运动是配合协调的,以抵销卡特总统在东欧持不同政见者的待遇问题上的批评。
    最近几周,莫斯科一再谴责中子弹。
    据共产党人士说,当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今夏在克里米亚避暑地个别会见东欧政府领导人时,中子弹是一个主要话题。
    反对中子弹的吵嚷声本周末达到了高峰,政府领导人也参加了这场抗议大合唱。 pli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八月十七日发表社论,标题为《铁托总统在莫斯科》,摘要如下:
    莫斯科显然认为铁托总统的来访具有重大意义。这次访问从昨天开始,将持续八天,时间之长是惊人的。苏联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非常重视这次访问。电视实况转播的欢迎场面是盛大的。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铁托总统得到了苏联的最高级奖赏十月革命勋章。这对铁托这位一度被视为叛徒的人来说是一个辉煌的胜利。
    铁托的胜利并不是在牺牲任何原则的情况下取得的。他还将前往中国访问,他在中国也将是一个贵宾。
    此外,俄国人在他们的公开言论中,似乎是在煞费苦心地使用一些不会得罪南斯拉夫的词藻。他们避免提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这次新的蜜月意味着什么?它肯定同勃列日涅夫去年十一月访问贝尔格莱德后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当时南斯拉夫人透露了以下事实:勃列日涅夫是带着一份不能接受的购货单抵达南斯拉夫的,他要求更密切地合作,包括加强经济联系和向苏联在亚得里亚海的军舰提供更多的方便。
    如果说现在复婚的话,那是因为双方都有要这么做的缘由。莫斯科目前大概有点孤家寡人之感。它在贝尔格莱德最近为筹备欧洲安全合作会议下一阶段会议而举行的会谈期间感到比较孤立。中立和不结盟国家多少更加倾向西方而不是倾向东方。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不结盟世界并不象它可能表现出的那样顺从。非洲是个麻烦之地。地中海并不象莫斯科一度希望的那样轻而易举地向左转。同中国的关系自毛逝世以来也并未改善。南斯拉夫往往在对外事务中同苏联步调一致,因此南斯拉夫的影响可能有所助益。
    议程上的一一个重要题目将是欧洲共产主义。莫斯科对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卡里略先生的猛烈攻击,遭到了南斯拉夫人的激烈批评。
    铁托总统从这样一种明显惹人注目的关系改善中能得到什么呢?首先,正象已经指出的那样,他将得到对他的原则的公开确认。莫斯科已经勉为其难地学会了同具有多种面孔的独立的共产主义保持共处。但是铁托总统需要同莫斯科改善关系,还有另外原因,他的贸易赤字在今年头六个月上升到了二十一亿美元,其中大约十六亿美元是对西方的赤字,主要是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的赤字。随着南斯拉夫同苏联的贸易变得日益重要,铁托总统可能会慢慢地发现,就独立而言,他在政治上有所得而在经济上却有所失。 pli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八月九日刊登该报记者戴维·威利斯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莫斯科的赶时髦风气》,摘要如下:
    ——购置了一辆小汽车的列宁格勒人,只是为了看到小汽车现在主宰着他的生活:他老是担心小汽车被弄坏,而且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迫不得已长时间地驾驶着它。
    ——有些苏联家庭认为,他们应该赶上时髦,购买他们邻居所拥有的一切,例如大荧光屏电视机,光亮的木制衣橱,水晶玻璃杯。
    ——这个国家里的另一些人,在家里陈列大量的书籍而不读它们……他们买衣服,非买进口的不可。
    在这里,人们列举这些为了声望而不是为了需要而购买东西的苏联人的例子,对那种认为财产自然而然能使人们幸福的看法的危险,提出新的警告。
    这些警告部分地反映出苏联党和政府官员们日益加深的担心。从中央报刊上刊登的文章来看,他们感到人民变得过分迷恋于物质的东西了。对此甚至有一个专门名词:“东西主义。”
    确实,苏联人自己也一致认为,最近几年中显然有更多的人渴望那些表示有身份的东西,诸如新式的小汽车和彩色电视机。超过邻居的风气明显地在上升。党魁们说,这些风气同共产主义思想是不相容的。苏联的新人应该是无私和富有理想的,而不是自私和实利主义的。
    共产党报纸《真理报》提醒其读者,西方那种认为私有财产的制度最能使生活富足的观点是错误的。
    据莫斯科一周出刊两次的《苏维埃文化报》说,一位购置了小汽车的列宁格勒人成了小汽车的奴隶。如果他把车停在他公寓外面,就老是跑到窗口去看看车是否被弄坏或被偷了。所以,他把车放在一个较远的车库里。尽管他乘电车去上班很快就可到达,但是,他却要开着小汽车去,而花的时间则更长。虽然他夏天确实愿意在树林里散步,但是他却感到他不得不驱车几百英里到南面的克里米亚去。
    文章没有提这样一个事实:还有许多俄国人喜欢买新汽车。他们等候买汽车达五年之久,买一辆超小型汽车要付出相当于七千美元的钞票。
    本记者同有头脑的、对目前抢购时髦家产真正痛心疾首的年纪大一些的俄国人谈过这个问题。他们回忆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那些日子。他们爽快地承认,当时日子非常艰苦。但是,他们说,大家都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
    他们说,如今太多的苏联人都自顾自,比财富,想往上爬,而不是寻找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西方人听起来都是很熟悉的。研究苏联问题的西方专家当中辩论的一个共同问题是:追求消费品的风气会不会削弱苏联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 pl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