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8月1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8-0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本《现代周报》刊登克拉夫特的一篇特稿:《卡特和勃'...

    【本刊讯】日本《现代周报》杂志七月十四日刊登美国专栏作家克拉夫特六月二十六日从华盛顿发给该刊的一篇特稿,题目是《卡特和勃列日涅夫之间可怕的误解在发展》,摘要如下:
    (原编者注:约瑟夫·克拉夫特在莫斯科进行了为期三周的采访,又会见了华盛顿的最高权威人士,对引起世界注意的美苏关系作了分析,发来了一千五百字的电讯稿。)
    从莫斯科一回到华盛顿,我就感到,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即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可怕的误解象乌云一样笼罩着。
    美国和苏联都希望就裁军问题缔结新协定。但是,两国都认为,要缔结新协定,就不得不向对方让步。因而,两国不仅在裁军方面,而且在人权问题上也都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态度。
    美苏之间的这种误解,不必要地恶化了彼此的关系。美国为什么强硬?在华盛顿看来,苏联政府急于缔结新的裁军协定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在于勃列日涅夫的个人地位和野心。从年龄(去年十二月年满七十岁)和健康情况(不大好)两个方面看,他面临在近几年内引退。在引退之前,他想建立具有历史意义的伟绩。
    第二个原因是,华盛顿坚信,苏联肯定害怕美国的军事技术。白宫和五角大楼甚至国会,都笼罩着一种洋洋自得的气氛,认为美国目前在战略武器(核武器)领域,已经研究成功几项极其重大的技术。这些技术是:
    美国正在研制的超音速B—1轰炸机可以轻而易举地越过苏联的防空系统,对苏联境内的所有目标进行核攻击。
    制导系统的完成,将可以准确无误地制导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研制马克12A型新型核弹头,将可以安装在民兵Ⅲ型导弹上。这些导弹能够摧毁苏联境内的几乎全部地面导弹基地(已经部署了五百五十枚各带三个弹头的这种导弹)。
    还有一项研制名为MX的移动导弹的计划。MX导弹对苏联军队将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量。而且,这种导弹可以在广大的地道内自由移动,因此,它不会为苏联导弹所摧毁。
    最后一项是那个有名的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的成本低,而且准确。可以在西欧部署,因此,足以改变苏联在欧洲大陆的常规武器的优势。破坏友好气氛的人物立足于这种设想,美国方面几乎没有值得向苏联作出让步的理由。
    实际上,国务院高度警惕苏联给造成美国对九月举行的万斯—葛罗米柯会谈抱有希望的印象。国防部主张,不应该对苏联提出的限制生产巡航导弹的要求作出重大让步。卡特总统也根本无意通过放松使莫斯科慌了手脚的人权攻势,来缓和紧张局势。
    我感到,总统和国防部总是不时地促进研究美国的军事技术,迫使苏联让步。
    但是,实际上,凡是访问莫斯科的人,谁都会清楚了解到,这种想法对苏联是行不通的。
    说起来,勃列日涅夫毫不存在美国所说的那种特别情况。的确,健康状态不稳定,不过,并未病到严重时不能工作的程度。政治地位也是稳定的。甚至制定新宪法,也已成为惊天动地的伟大功绩。他大概不会缔结在苏联政府内部也不受欢迎的新协定,故意危及自己的地位吧。
    不仅如此,莫斯科有很多人认为,卡特在美国国内存在问题,他不得不向苏联让步。苏联第一流杂志的主编在同我一道进餐时说了下面一段话:“美国国民也知道,卡特突然大吵大叫地提出什么人权,又宣传万斯国务卿在莫斯科提出的、有着苏联不得不予以拒绝的内容的建议(三月),从而恶化了美苏关系。因此,卡特是恶化美苏友好关系的真正罪魁,改善美苏关系,也要由卡特负责。”用“镇压”来迎击人权攻击也可以说,种说法只不过是口头上的讨价还价。不过,从苏联的行动中也可以看出,苏联目前正立足于这想法。苏联方面相信,可以借助美国希望缔结的裁军协定,使人权攻势停止下来。因此,苏联反而瞄准了举行裁军谈判的时期,强化了对卡特试图挽救的反体制派的镇压。
    我认为,苏联方面不仅判断卡特的人权攻势将被迫撤回,而且,在裁军谈判中,也将通过美国国内的舆论,使卡特放弃强硬资态。
    为了让美国的舆论把卡特逼入困境,勃列日涅夫亲自在巴黎半公开地断言说,美苏裁军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只有最高级谈判才能使坚冰消融但是,对苏联来说,可怜的是,卡特丝毫没有受到要求缔结裁军新协定的舆论的压力。恰恰相反,美国的舆论正在变得极端反苏。现在,美国充满了自一九六八年苏联入侵捷克事件以来最严重的反苏气氛。
    卡特总统非但没有因为不缔结协定而丧失国民的支持,相反,他甚至由于公然同莫斯科决裂而树立起了相当高的威望。
    由此看来,目前,美苏两国之间的误解越来越大。下一次万斯—葛罗米柯会谈已推迟到九月,因此,在现行协定有效期届满的十月三日以前,几乎没有可能缔结任何新协定。而且,占上风的看法认为,如果在谈判得不到进展的情况下进入无协定状态,那么,新协定的缔结将变得更加困难。
    在此间——华盛顿深深感到,通过美苏两巨头会谈来消除彼此的误解才是前提条件。 5wZ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七月五日刊登瓦尔特·奥斯滕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劳工世界〉周刊:苏联生活水平很糟》,摘要如下:(原编者按:德国工会联合会机关刊物《劳工世界》周刊最新一期发表文章,对苏联的生活水平作了深刻的评论。这家周刊得出的结论是,一九六一年党的代表大会许下的至迟到一九八○年建成一个富裕的苏联社会的诺言没有实现。反之,苏联工人同他们在西方的同事相比较,“为获得同等数量的消费品要付出多倍的劳动时间”)
    苏联掌权者许诺言一向是很慷慨的。在赫鲁晓夫时代的一九六一年,在勃列日涅夫的同意下通过的党纲,给苏联提出了一项“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任务”:“保证一种高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水平。”“在今后的十年内”,也就是到一九七○年,“要完成向六小时工作日或三十五小时工作周的过渡,在具有有损于健康的劳动条件的企业里实现向三十小时工作周的过渡”。
    在充满希望的党纲里还说:“在第二个十年内”,也就是说从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开始向工作时间更短的工作周过渡。”因为根据这个纲领从一九七○年起还要为全体人民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生活品,所以苏联人民早应在几年以来就不知道什么叫供应上的问题了,他们倒是应该过奢侈生活了。
    所有这些诺言没有一项成为现实。富裕的苏联社会没有建成。“住房免费”、交通工具、水电供应以及暖气免费:所有这一切都停留在党纲的文本上。相反,美国劳联—产联发表的对工资和食品、房租、服装价格的一份调查进行了国际比较,通过比较表明,苏联工人比方说同慕尼黑的工人比较,为获得同等数量的消费品要付出多倍的劳动时间,房租、交通费用、面包和土豆费用不计在内。希望破灭
    新的五年计划也使如下这种希望破灭了:在下一个十年开始前,至少应实现几项为一九七○年规定的目标。根据这个五年计划,工人和职员的平均收入增长率逐年下降,即从一九七四年的百分之四点三和一九七五年的百分之三点五下降到一九七六年的百分之二点七和一九七七年的百分之二点六。这同时也是自苏联计划经济存在以来最低的生活水平增长率。由于苏联国家价格委员会主席格卢什科夫同时不得不承认,苏联自一九四○年至一九七五年整个物价指数上涨百分之三十二,上述最低的生活水平增长率就更使人担心了。增加大路货
    如果要避免通货膨胀,那么收入增加也就要求增加大路货生产。原计划这种产品的生产在整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百分之五十六,现在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但是否能达到这个数字,还是有疑问的。就是计划数字作出了有利于消费的向上调整之后,一九七六——一九八○年的整个五年计划的增长率仍将低于上一个五年计划。苏在这方面还落后于一些经互会国家。 5wZ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莫斯科七月三十日电】苏联今天就研制中子弹问题向卡特总统发出了迄今最严厉的警告,谴责华盛顿支持研制中子弹的论据是自相矛盾的,危险的。
    这一警告是以塔斯社声明的形式提出的,它驳斥了如下说法,即应当把中子弹头看成是战术武器,因中子弹头虽有杀伤力,但并不损坏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塔斯社提出的这些观点虽然大多在以前苏联报刊的评论中出现过,但是专门发表声明重申上述观点显然是要使这些观点更具有权威性。 5wZ品论天涯网


    说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美国在加紧军备竞赛,希望理智和政治现实感在华盛顿占上风
    【塔斯社莫斯科七月三十日电】题:塔斯社声明
    引起世界舆论注意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美国加紧军备竞赛,走上了制造和部署各种类型新式武器,首先是核武器的道路。在这些“新产品”里也包括所谓的中子弹。
    华盛顿煞有介事地试图证明这一新式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优越性,其理由是只杀人,而物质财富则安全无恙。
    这就是华盛顿政策的“人道主义”和“道德”的实质。
    不能不看到,那些宣扬中子弹是所谓某种效率有限的“干净”武器的人,实际上是试图抹杀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根本区别,使人形成核武器并不比步枪危险,所以可以轻易地随便使用的想法。
    说中子弹首先可以当作一种战术武器直接在战场上加以使用,这种论据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这里的用意很简单,证明使用这种武器似乎并不一定会导致发生大规模的核冲突。
    此类理由的站不住脚和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说法的背后是:试图为只能使世界临近核浩劫的实际行动作辩解和找根据。
    还有一点也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是美国的这种行为根本不符合广为宣传的主张和平、裁军以及好象是取消核武器的言论。这种行为也无论如何不符合美国业已宣布的加强不扩散核武器制度的方针。
    苏联希望美国领导人认识到他们开始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时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希望理智和政治现实感将在华盛顿占上风。 5wZ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