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7月19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7-1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英《每日电讯报》文章:《阿尔巴尼亚批评中国》 '...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七月十五日刊登记者戴维·弗洛伊德的一篇文章,题为《阿尔巴尼亚批评中国》,摘要如下:
    人们认为阿尔巴尼亚政府反对它实际上唯一的盟友的宣传运动证实了这样一点,即自毛泽东逝世以来地拉那和北京的关系严重恶化。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犯了错误,即认为在毛逝世的时候现在被谴责为“四人帮”的江青和其他左翼分子会掌权。
    霍查反对中国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的态度的任何软化。《人民之声报》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警告中国:两个超级大国都是不可信的。
    最近宣布,南斯拉夫铁托总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访问北京。这引起了阿尔巴尼亚的特别关注。它担心,比阿尔巴尼亚繁荣得多影响也大得多的南斯拉夫可能取代它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盟友。
    但是,外交观察家认为,阿尔巴尼亚不大会让它现在的笔战导致同中国关系的破裂。中国是唯一向这个亚得里亚海小国和它的二百五十万人民提供经济援助的国家。
    【路透社维也纳七月十四日电】仍然由于是斯大林主义国家而感到自豪的阿尔巴尼亚正在对阿中理论争端进行少有的宣传,这种宣传可能暴露阿中关系的严重分裂。
    霍查自从十六年前与苏联闹翻以后越来越孤立了,他仍然是中国在东欧的唯一盟友。但是这种关系显示出极为紧张的迹象。
    政治观察家认为这个争论证明紧张情况正在加剧。但是他们很谨慎,不愿作出结论。阿尔巴尼亚在经济上仍然依靠中国,它实际上没有其他朋友。
    有二百五十万人的小小的阿尔巴尼亚如果与八亿五千万中国人决裂,就会使阿尔巴尼亚完全孤立起来。
    观察家认为,只有阿尔巴尼亚认为有理由提请人们注意它与北京的分歧,它才会这么干。这种分歧在五年前就可以看出,看来一直在发展中。
    阿尔巴尼亚的文章是在中国开始与共同市场谈判(这种谈判可能导致缔结贸易协定)以后四十八小时发表的。
    文章提到北约的话显然是反对中国的这种作法:支持西方为保卫西欧不受苏联侵犯而作的防务努力。
    这篇文章虽然故意不点名,但是对中国的抨击还是接近于进行痛骂。
    它说,认为美国不如俄国危险的那些人“是在歪曲事实和欺骗人民”。
    阿尔巴尼亚的外交官否认这种攻击预示着公开的反华运动的开始,他们还否认了西方的消息:中国去年给地拉那的经济援助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减少了。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七月十七日刊登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迈克尔·多布斯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阿尔巴尼亚寻找新朋友》,摘要如下:
    小小的巴尔干国家阿尔巴尼亚在对中国进行辱骂之后的一个星期,一直在自豪地告诉全世界,谁是其真正的朋友。
    二百五十万阿尔巴尼亚人和八亿五千万中国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即将终止,但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大不列颠共产党(马列主义)之间的兄弟联盟继续存在。
    英国共产党人也许不完全具有中国共产党人所享有的那种国际声望,但他们却大大有助于减轻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孤立的心情。
    地拉那广播电台一直在大肆报道全世界各地的分裂出来的左派组织的支持电。
    这家电台说,一个英国代表团在访问了阿尔巴尼亚之后表示,他们对所讨论的一切问题的看法与东道主的看法完全一致。 Kcl品论天涯网


    【共同社北京七月十二日电】(记者:边见)题:阿使馆在北京散发批判文章
    驻北京的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十二日下午向各国驻北京的大使馆和报道机关,散发了阿尔巴尼亚通讯社七日报道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机关报《人民之声报》刊登的长篇社论《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的英文译文。这篇正面批判中国的外交原则“三个世界论”的社论,七日已经由阿尔巴尼亚驻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大使馆向各国外交团散发,现在又在中国散发了全文。在北京的西方外交人士认为,这表明了阿尔巴尼亚“挑战”姿态,因而对这个行动十分注意。
    另一方面,西方外交人士中也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在攻击三个世界论的同时攻击了中国所支持的不结盟,说它是“压制革命,维护资本主义”的,所以,这篇文章是以预定九月铁托访华为靶子,开始了对中国的批判。
    总之,这次在北京散发文章,似乎将使迅速冷淡下去的两国关系进一步加深隔阂。
    【法新社北京七月十二日电】(记者:比昂尼克)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本身,今天在这里间接地证实中国同阿尔巴尼亚有严重的分歧。
    驻北京的各国大使馆和西方记者第一次收到了阿通社播发的阿党党报《人民之声报》七月七日发表的社论的英文译文的全文。
    由于这篇社论包含对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一系列攻击的内容——尽管没有直接点中国的名——因此外交界认为,不寻常地在北京发布这篇社论这件事本身便是对中国领导的一次蓄意挑衅。
    驻北京的外交官和记者对地拉那希望公开它同北京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并使这种分歧在受攻击的国家里作最大的宣传一事感到惊奇。
    他们注意到阿尔巴尼亚党对“三个世界”政策的批评,正好是在中国历史处于重要的时刻:全国正在忙于完成在九个月前开始的对所有支持四人帮的“坏分子”的深入的清查。 Kcl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纽约七月十五日电】亚伯拉罕·比姆市长今天巡视纽约市遭到抢劫和焚烧的地区,人们对他充满敌意地齐声唱:“工作、工作、工作。”
    这位市长在布鲁克林的贝德福—斯泰弗森特地区从一辆公共汽车上下来。
    这个地区是因停电造成的昏天黑地状况而受到最惨重的损失的地区之一。
    一个青年人喊着:“市长,给我们一些工作怎么样?如果有工作的话,这种事情就不至于发生,我们不用偷盗。”
    当比姆市长停在一家原廉价鞋衣商店的废墟前的时候,一个黑人高喊:“发生盗窃事件之后,便发生流血事件。”
    一群黑人和波多黎各青年迅速围集在他的一行人的周围。人行道上,堆着乱七八糟的从商店门上拆下来的弯曲了的保护钢栅。满地都是碎玻璃,还闻到烧焦了的建筑物的那种辛辣味道。
    在某处停留的时候,比姆设法向一个商店的主人解释说,遭到抢劫的小商人可以领到政府的各种借款和享受恢复计划提供的救济金。但是,经营一家漂亮的女服装店几乎达十年之久的坦利·沙莱特在听了劝慰以后仍然感到悲痛。
    沙莱特伤心地说:“警察就是不去阻止抢劫者。他们抢走了我的一切。你想会有人再来光顾我这个商店吗?不可能。”
    沙莱特说,他只有少量的财产保险。他估计他的服装损失达二万美元。
    他的商店的固定装置几乎全毁了。
    这是一个黑人和西班牙、葡萄牙人杂居的地方。
    一个青年人对市长大声叫喊:“少数可怜的商人陷入了困境。这里的人们找不到工作。你应该常来这个地方。不是在发生灾害的时候,而是在人们找不到工作,吃不到东西的时候。”
    商店主人惊恐地站在那里眼看着他们的企业遭到的损失。当一位老年妇女向比姆诉说她家长期经营的企业在家具被抢劫一空之后被焚毁的时候,她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
    在贝德福—斯泰弗森特地区遭劫的大多数商店是廉价家具批发商店,虽然有几家肉店和一家纸牌商店也受到惨重损失。大部分都在被劫后被火烧毁。
    一位店主对记者说:“抢劫者在警察的眼皮底下用车辆把家具运走。”
    当有人问及警察是否不愿意逮捕或制止抢劫者时,纽约市警察局长迈克尔·科德说:“如果出动所有警察,而每个警察抓一个抢劫者,街上很快就找不到警察了。”
    市政官员估计,在这个八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的大约十六万个企业中,有两千多个遭抢劫和被焚。但是,参加视察的政府代表都不愿提供关于损失的估计数字。 Kcl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华盛顿七月十七日电】美《波士顿环球报》今天报道,卡特总统不仅没有理睬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这样的警告,即如果他履行他在竞选期间作出的把全部美军撤出南朝鲜的诺言,战争的危险可能增加,而且也没有理会他的情报部门首脑、中央情报局局长特纳提出的告诫。
    这家美国日报援引了情报部门的领导人特纳向该报记者发表的讲话说:“我的态度是,现在在北朝鲜和南朝鲜之间保持着一种威胁均势,一旦你撤出了部队,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削弱这种均势。它是否会削弱到稳定的水平以下,那是很难回答的另一个问题了。”
    但是,特纳否认他在同卡特总统私下会谈时曾直接表示反对撤军计划。
    报纸接着引他的话说:“我尽可能明确、坦率和客观地从情报的角度,而不是从政策的角度说明撤军的利弊、说明我认为有关各国对撤军会作出的反应……我并没有提出什么建议。”
    这家报纸说,虽然美国政府的一些计划人员不重视这种看法,即卡特的撤军计划可能导致汉城政权企图秘密地发展它自己的核武器以使对方不敢发动进攻,但是,特纳表示了显然不同的看法。
    据这家报纸说,特纳没有承认美国在朝鲜有大约一千件战术核武器并且打算把它们同地面部队一道撤走,但是特纳说:“当你撤走任何种类的军事工具的时候,你必须估量一下,拥有这个工具的国家所承担的保证的可靠性有多大。”
    这家报纸指出,特纳的讲话是第一个清楚的迹象表明,他也对卡特总统的撤军计划感到不安。
    这家报纸指出,上周,在北朝鲜炮手打下一架误入他们领土的美国直升飞机之后,以及在参谋长联席会议重新作出估价、对卡特撤军的规模表示很大怀疑的时候,卡特从朝鲜撤军的计划在国会中遭到越来越大的反对。 Kcl品论天涯网


昨日第二版阿《人民之声报》编辑部文章第二栏最后一段“‘三个世界’理论的作者力图转移资产阶级对……”一句中,“资产阶级”应为“无产阶级”。 Kcl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