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7月17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7-1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战黄河:植林筑坝征服“狂川”》 '...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六月十九日刊载该报特别采访组成员阿部义正写的中国见闻,题为《华体制下的中国》《战黄河:植林筑坝征服“狂川”》,摘要如下:
    位于黄河支流之一泾河河畔的陕西省北部锋火生产大队,处在黄河台地的一角。据说,过去只要一遭到干旱或洪水,立即就发生饥荒。一九四五年,全村九十户中有六十六户流离失所,至今下落不明。
    解放后,农民们正式向大自然开战。他们削平了数十米高的山头,扩大了梯田,用水泵把泾河的水吸上来灌溉梯田。一位被誉为农民模范的“大寨式英雄”,即这个大队的领导人挺起腰板,信心百倍地说,“向自然界进军”,“通过科学种田,建设自由天地”。
    在黄河下游,我们还看到了利用黄河之水来改造自然的另一个事例。山东半岛的胜利油田,在发现石油的一九六六年以前几乎没有人烟,是一片象盖上一层霜的白色盐碱地。石油工人家属在那里建起了工农新村,提出“地下采石油,地上打粮食”的口号,为了粮食自给,必须动手改良土质。
    他们用铁锹挖了许多条深达一米的沟渠,灌进河水冲洗盐碱,并使之沉淀为堆肥。黄河的丰富水源,使这种土壤改良成为可能。在改变为能够种植作物的中性土地上,开始种田了。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从事农业的一位油田技术人员的妻子自豪地说,“十一年来,我们收获了三千八百万公斤粮食”。
    哺育了亚洲最古的人类文明的黄河,又是以凶猛的“狂川”而著称的。有史以来,黄河造成的水灾记录超过了一千五百次,它还不断地改道。从传说中的夏禹治水开始,中国历代王朝都以治服黄河水为最高使命。写出了数不尽的人与黄河搏斗的壮丽叙事诗。
    治理黄河的最大难题是黄河上、中游冲下来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把河床填高,很容易成为“天河”。如果拼命地筑堤,河床就会相应地迅速增高。一旦决口,遭灾也就更大。
    而且黄河流域的雨量变化很大。有时一年超过一千毫米,有时又持续干旱得象沙漠一样。
    解放后,北京政府在全国发起了大规模的改造自然运动,治理黄河也是主要的任务之一。从三门峡开始,在上、中游筑起大型水坝,又在黄土积沉最严重的中游部分,实行秃山植林,开辟水平梯田,使土地喝饱水。还在河谷之间建起多层小型水坝,以防山洪暴发。就是说,如果不是国家和人民公社同时进行“治水和兴修水利”,征服黄河是根本不可能的。 Wju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七月五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中野写的一篇述评,题目是《百花齐放:中国出版界出现兴旺景象》,摘要如下:
    中国的出版界开始出现兴旺的景象。这是打倒“四人帮”以及华国锋政权文艺多样化政策的体现。
    无论进入北京的哪家书店,首先看到的都是出售毛泽东著作的柜台。总的出版数量将达二亿册。这是一本超级畅销书。此外,还出版了缅怀革命先驱的回忆录:《跟随周副主席长征》、《永远怀念周总理》、《朱德诗选》和《陈毅诗选》等。对前外长陈毅的声望以及诗的评价很高,诗集一出售,就脱销了。在文学作品方面,新出版了描写十七世纪农民战争的《李自成》和以朝鲜战争为题村的《昨天的战争》,并且再版了杨沫女士的《青春之歌》、描写解放后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原作小说《林海雪原》等等。
    《青春之歌》和《林海雪原》都是五十年代的畅销书,曾被“四人帮”禁止出版和发行,这次再版了。《暴风骤雨》是一九五二年获斯大林奖金的作品,但是,被“四人帮”攻击成“人为地捏造悲剧结局的作品”。杨沫女士写完了以四十年代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东方欲晓》,现在,正在征求老干部和工人的意见,进行修改,最近就将出版。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很出名的作家巴金也在创作长篇小说。原作家协会主席沈雁冰,笔名茅盾,最近十年来,首次发表诗作,祝贺《毛泽东选集》出版发行,并且,在《光明日报》上刊登了读历史小说《李自成》之后所写的看法。这些也都成为令人愉快的话题。
    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方面,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新译本已经出版,还预定要出版莎士比亚的剧本、果戈里的小说、安徒生的童话以及朝鲜和柬埔寨的进步作品等等。据中国当局说,在将被介绍到中国的日本作品中也包括井上靖的短篇集。 Wju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堪培拉七月四日电】澳大利亚小麦局今天宣布,向中国出售三百万吨小麦。
    小麦局副局长约翰·威廉斯说,销售合同是七月二日在北京签订的,合同规定交付这批小麦的期限是从一九七七年八月到一九七八年八月。
    根据运送的各类小麦的实际质量,这笔销售的价值可达二亿八千万澳元左右。
    这笔销售是澳大利亚小麦局历史上最大的单独的一笔销售,前不久向中国的销售是一九七六年十一月的五十万吨小麦,和一九七七年三月的二百万吨小麦。
    这次销售的可喜特点是,它将大大有助于在新的收获期到来之前出清小麦存货,还为小麦局在一九七七——七八年的销售活动奠定牢固的基础。 Wju品论天涯网


    【共同社东京七月十五日电】题:《人民日报》再次刊登叶副主席的诗
    北京十四日电:《人民日报》十四日在第一版刊登了叶剑英副主席五月十四日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八十书怀》的手迹和一篇述评。
    《人民日报》曾于四月六日在第一版刊登叶副主席的诗三首。可以说,再次刊登叶副主席的诗,有其政治含义:华国锋主席称叶副主席为“叶帅”,表示极为尊重,与此相对应,叶副主席也想给人留下坚定地信任华主席,并对当前的稳定形势感到满意的印象。并且也体现了政治和文艺密切结合的中国的国情。 Wju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马萨诸塞州六月二十九日电】研究家说,一种新的避孕仪器可能于两年内上市。这种仪器,使妇女能使用安全期避孕法,其成功程度,像使用避孕丸一样,而且没有副作用。
    研究家说,新仪器名为“排卵计时器”,可以用来告诉那些希望怀孕的妇女,甚么时候是她们最容易受孕的时间。
    麻省工学院科学研究家路易斯·科比托博士说:“没有副作用,就像将探热针放入口中,再次拿出来一样。”
    安全期方法是一种避孕技术,妇女在排卵期间避免性交。但是,由于排卵时间经常不同,这方面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机会会失败。
    排卵计时器用塑料制造,长七吋。研究家说,排卵计时器可以使安全期方法很准确,因为它会将精子可以令她们受孕的时间告诉妇女。
    科比托说:“我们的第一个市场,将是那些想生孩子的妇女。
    “另一个市场是那些不能服食避孕丸但又想减少家庭人数的女子。”
    科比托与两名医生研究这种仪器已有十一年,他们计划要求食物及药品当局今秋作出通过,对家庭计划组织的妇女会员开始试验这种新方法的可靠性。如成功的话,一九七九年初便可在美国上市。(转载香港《大公报》) Wju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五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节育:越来越多的人正转而采取绝育方法》,摘要如下:
    现在世界上生孩子年龄的夫妇,每十对中就有一对采用绝育作为节育的方法。自愿绝育成了七十年代的避孕现象。这种趋向在美国是最明显不过的了。一九七三年家庭人口增长的全国调查表明,在进行避孕的每四对已婚夫妇中有将近一对是依靠绝育办法。从那时以来做绝育手术的创纪录人数表明,这个数字现在可能已增长到每三对中便有一对。
    在最近六年的五年中,美国每年所做的绝育手术有一百多万例。而现在总数大概是在年龄在十五岁到四十四岁的男女中有七百万人。由于妇女做这种外科手术越来越安全和容易,男、女绝育手术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一九七○年,在九十二万四千例绝育手术中,妇女做这种手术的只占百分之二十。而一九七五年,在估计约一百三十一万三千例绝育手术中,百分之五十一是妇女做的,去年的初步估计表明,这个比例可能还要大。
    绝育手术越来越普遍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据美国国际发展署的约瑟夫·斯派德尔估计,全世界有大约七千五百万对夫妇采用绝育方法避孕。这就是说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六年增加了二倍。在欧洲,将近五百万人依靠绝育。在波多黎各,每三对夫妇中有一对使用绝育办法节育。访问过中国的人的报告表明,绝育在降低那里的出生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妇女做绝育手术简单化了,这是它被迅速接受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许多负责节育工作的人认为,绝育是减慢人口增长速度的一个有效办法。在印度和菲律宾的调查表明,每一例绝育可减少三个婴儿出生。然而做这种手术的平均年龄的资料表明,其中许多人是年岁较大的人。只有在年轻妇女和小家庭的妇女大批选择这个办法后,绝育才能重大地影响人口增长。
    然而,许多国家的政府由于有限资源的限制,已开始鼓励绝育,因为与服用药片和使用子宫内避孕器相反,这个办法只需要个人由医务工作者做一次手术就行了。国际发展署支持并鼓励这种趋向,它现在强调自愿绝育作为控制美国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对绝育手术的要求增长,各国政府已开始废除遗留下来的法律限制。一九七二年,美国法院取消了最后一州禁止绝育的法律。
    在工业化世界的其他国家里,除意大利、法国、土耳其和加拿大一些省以外,在所有国家绝育都是合法的或不加控制。在泰国和菲律宾,绝育是政府提倡的节育方法。据报道,印度尼西亚由于全国选举已经结束,将开始实行一个绝育计划。事实上绝育仍然受禁止或难以做这种手术的国家仅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全世界做绝育手术的人数大概会继续增长。 Wju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