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参观了南昌“八一纪念馆”和其他革命史迹展览馆,使人感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革命传统今天仍在继承中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月十五日刊登日本《每日新闻》驻北京记者中野谦二写的南昌访问记,题为《外国记者看到的南昌市》,摘要如下:
    提起南昌这个城市的名字,中国人就会唤起革命的兴奋感。与中国革命结缘甚深的这座城市,五十年前是周恩来(当时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当时的公安部长)等发动武装起义的地方。今天人民解放军定八月一日为建军节就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
    这次外国记者团在中国外交部的安排下访问了南昌,参观了当年起义军司令部所在的“八·一纪念馆”和其他革命史迹展览馆,感受到半个世纪以来的革命传统今天仍在继承中。
    从南昌机场到市区的道路正在扩建,将原有的宽八米公路扩充到二十米宽度。据说,这条公路要直通到距南昌以南三百数十公里的井冈山。
    据当地接待我们的摄影记者说:“江西省今年要迎接两个五十周年,一个是南昌起义五十周年,一个是毛泽东主席上井冈山(十月二十四日)五十周年,全省将要隆重庆祝这两个日子。”
    “八·一纪念馆”位于南昌市西部,是一幢四层楼的西洋式建筑,原来称作“江西大旅社”。当时为了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筹划武装起义,周恩来受中共中央之命来到南昌,就在这座“江西大旅社”策划一切。一间会客室就是开过几次会议的地方。会客室进去左手一间房间是当时周恩来住过的,现在还照当时的原样,从桌、椅、镜子到各种用品一一布置。
    特别使人感到五十年岁月迅速消逝的是,壁上挂着周总理二十九岁时的一帧照片和桌子上一具古老电话机。二楼辟为展览室,介绍当时政治背景,起义的详细经过,并有许多照片、地图和南昌起义的遗物陈列。
    这一次的旅行,因为恰逢井冈山连日下大雨,没有能去访问。但面积和伊豆半岛大小差不多,高度一千五百到一个七百米的井冈山,却是一处天然形势险要的根据地。在南昌市中心革命历史博物馆,看到了井冈山根据地时期的种种革命文物,包括秋收暴动时农民使用过的矛、刀和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军旗等,都有陈列。在井冈山,现在正兴建毛主席的诗词《井冈山》、《重上井冈山》纪念碑和毛泽东、朱德当年率部会师的纪念碑。
    在南昌,记者团还访问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南昌拖拉机工厂。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创办于一九五八年,目的是对当地的农民子弟施以农业教育,同时提高学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前此二十年已有二十万名学生毕业,都回到各自的家乡从事农业工作。
    这样的大学在今天的中国虽然已经不属于罕见,但在当时尚属一种新的尝试,受到党中央的关怀。第一任校长便是现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东兴,校门上的校名题字是周恩来的手笔。看来周总理为了使青年继承南昌起义的革命传统,有意识地对江西青年进行革命教育。
    在南昌参观的拖拉机工厂,前身是国民党的一间农业机械修理场,接收后加以扩充而成,有工人五千人,年产值五千三百万元。
    我们参观时,适值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闭幕,各省市各自举行报告会传达这一大会的精神,拖拉机厂内表现出热烈的大干快上的气氛。
    在工厂内看到“大干快上,今年内把本厂变成大庆式企业!”的巨幅标语。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六月十三日刊登日中友好渔业访华代表团访问旅大和上海的报道,题目是《中国渔业向远海发展,加工设备也已实现现代化》,摘要如下:
    日中友好渔业访华代表团应中国渔业协会的邀请,从五月底起,利用十二天的时间参观了具有代表性的渔业基地旅大和上海的国营水产公司等单位,于十日回国。代表团证实,现代中国的渔业同一般推测的“主要是在湖沼养殖淡水鱼”的情况相反,在全世界实施二百浬时代,中国的渔船、水产加工设备等都在迅速地实现现代化,中国的渔业正在发展成为海洋渔业。
    现代化:可称为国营渔业企业的水产公司,位于旅大港的一角。
    据相当于总经理的公司革委会主任说,为了把重点放在海洋渔业上,从一九六二年开始采用现代化设备。首先建立了一栋具有气冻式速冻设备的冷冻仓库,可容纳一万吨货物,接着又建立了生产加工厂、渔船和渔具修理厂等,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联合企业。
    新式国产船:上海市的海洋渔业公司位于该市东北部,即长江的支流——黄浦江中的复兴岛。该公司也是采用联合企业方式,值得该公司自夸的是拥有一个有十个移动船坞的造船厂和一个柴油发动机制造厂。上海和旅大使用的大多数渔船,都是在这里建造的,是国产的新型船。柴油发动机厂制造四百至六百马力的渔船发动机。
    二百浬:中国对“二百浬”怎么看?一个团员在访问上海海洋渔业公司时问到了这个问题,公司的干部说:“哪个国家针对中国划定二百浬水域,我们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宣布划定二百浬水域,即便这样做,对日本也会例外,因为自古以来是朋友嘛。”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六月二十五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友田锡二十四日发自巴黎的报道,题目是《万斯国务卿向鸠山外相表示,将推进美中关系正常化,但要照顾台湾的安全》,摘要如下:
    鸠山外相二十四日同美国国务卿万斯在设于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总部里的美国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代表部会谈了一个多小时。
    在中国问题上,鸠山外相询问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万斯国务卿将于八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六日访问中国。万斯国务卿表示,他访华回国途中到东京时将作更具体的说明,同时他回答说:“对华政策将按照上海公报推行。最终目标是美中关系正常化,不过,那时候一定要继续充分照顾台湾居民的安全和福利。”
    鸠山外相介绍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的现状,特别是同这个问题联系起来介绍了日本的国内形势。
    【本刊讯】香港《快报》六月二十三日刊登陶龙生的一篇特稿,题目是《从几种“模式”看美国对华政策》,摘要如下:
    美国对华政策,有两种极端的可能。第一个极端是承认中华民国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而与中共不进行任何实质的来往。这是迄一九七二年之前的状况,也是我们所希望的。另一个极端,却是美国立即“承认”北平,与台北断绝关系。外交关系一经断绝,中美间既存的五十九种条约与协定,同时废除。
    今日卡特政府,明显地在走中间路线。在两项极端之间,又有几种中间性的政策“模式”。第一个是所谓的“日本模式”,即美国政治上“承认”北平,但在经济上继续与台北来往。第二个是所谓“德国模式”,即由美国同时在法律上“承认”两个中国政府,继续两面外交与经济关系。第三个则是“关系正常化”现状中的“过渡模式”,即美国一方面维持目前承认中华民国政策,一方面却寻求与中共在文化与贸易各方面的实质关系,希望未来北平与台北之间,能协调出一种妥协的解决方式。
    这些“模式”各牵涉许多美国国内与国外的利害关系与政治法律因素。本文分析这些因素,并探讨美国对华政策的动向。
    尼克松访问大陆之后,原来稳定的美国对华政策,即遭破坏。绝对不与北平打交道的政策,已成过去。卡特上任以来,已在几方面证明,过去的孤立中共的政策,已成为历史。首先卡特与万斯一再声明,以“上海公报”为指标。其次是美国与北平对于双方资产冻结的问题,恢复谈判。再次是万斯将于今年八月,访问大陆。
    以“上海公报”作指标,本是暧昧的话。但资产解冻谈判,与万斯访问大陆之举,却是具体的外交行动。美国与苏俄之间,不能打开军备竞赛与对抗的僵局,是这两项具体行动的近因。无论如何,恢复过去二十多年“孤立中共”政策的可能性,已经极小。
    但是,美国拒绝步上“承认”中共而放弃台湾的极端。却更是明显的政策。卡特与万斯都一再公开表示,背弃台湾是不可能的事。
    背弃中华民国,对美国可能引起严重后果。这不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美国今日面对的政治现实。首先,美国在信守国际条约的信托力上,必将受损。其次是美国国内所将发生的反应。国会领袖已经有大多数反对如此做。民间舆论(如《纽约时报》等)也一再表示美政府不可如此。再其次是军事的考虑。卡特现在是防避战争唯恐不及,自然不希望引起亚洲的军事危机。而中共与中华民国对立,军事危机是不容易避免的。然后是国际均势的考虑。美国若与北平过分接近,将引起莫斯科的猜疑,发生在欧洲与亚洲两边,腹背受敌的恐惧。
    从以上各种顾虑观察,卡特今日既不能恢复“孤立”中共的旧有政策,又不能走上立即“承认”中共的新极端。
    在中间路线中,最常被讨论的是所谓“日本模式”。但“日本模式”有巨大的障碍,美国不能仿效。这一模式的第一障碍,仍是美俄之间的微妙关系。因为“日本模式”之下,美国会“承认”中共。美国与中共接近,会引起前述苏俄的恐惧,反而损害了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的“和解”关系。
    “日本模式”的再一项问题,是中华民国的坚决反对。
    再一项外交方式,是所谓“德国模式”。但“德国模式”不但莫斯科不希望美国采纳,而且不为中国人所接受。
    “关系正常化”没有时间表。即令它是终极目标,这“过渡模式”可能是长期的。目前美国便是一方面用外交辞令敷衍北平,一方面进行小规模的贸易改进,而另一方面维持其与中华民国的政治与法律关系。
    在这个政策之下,美国与台北的五十九种条约,均不受影响。美国在台湾,五十亿美元投资,亦不受威胁。
    由以上因素看,美国最合现实利益的外交模式,便是这中间路线,以不变应万变的“过渡模式”。“过渡模式”中华民国反对,北平也反对。但过渡政策已是现实,反对也不容易将其变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