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6月14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6-1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意外长福拉尼来华前发表谈话 '...

    【安莎社罗马六月十一日电】意大利外长福拉尼今天离开这里前往中国进行六天正式访问。
    自从梅迪奇在一九七三年一月访问这个亚洲国家以来,一位意大利外长访问这个国家还是第一次。
    福拉尼由一个外交部高级代表团陪同。
    就在这几位政府官员离开罗马前两小时,国家碳化氢公司董事长皮埃特罗塞泰启程去北京。
    福拉尼在机场对记者发表简短讲话时强调,他访问中国的目的是改善意大利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他说,他期望同中国外长黄华和其他北京政府代表讨论所有迫切的国际政治问题。
    福拉尼外长在谈到两国的经济联系时说,两国的经济联系是“好的,但还没有到好极了的程度,还可以改进”。
    福拉尼对记者说:“在我们这一方面,我们显然对寻求新的经济合作的可能性感兴趣。”
    福拉尼外长在谈到有关梅迪奇一九七三年一月访华以来这四年半的情况时说:“毫无疑问,我们没有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的会晤与会谈。
    “在这方面,我们不应忘记,中国国内在过去四年中发生了非常复杂的事件。从这一观点出发,看一看这个国家目前的政策怎么样,它正在执行哪些发展计划以及北京政府对各种国际问题有什么看法,那是令人感兴趣的。”
    【路透社罗马六月十一日电】福拉尼外长还说,意大利政府对同中国发展经济合作非常感兴趣,尤其对在那里勘探石油方面感兴趣。
    【安莎社罗马六月十一日电】意大利国家碳化氢公司董事长皮埃特罗塞泰,今天离开这里前往中国访问一周。这次访问的目的是为这家意大利公司同中国未来的合作工程项目拟定总方针。 AsW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五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卫星技术吸引着著名的中国科学家》,摘要如下:
    由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组成的一个代表团,现在正在英国调查从卫星和飞机上进行侦察研究的最新方法,这是多年来英中两国最重要的技术情报交流之一。在调查的项目中有一项新计划,它是由海外害虫研究中心同布里斯托尔大学共同制订的。该计划是要从宇宙飞船上侦察遥远地区的蝗虫和其他害虫的繁殖场所。
    在向皇家学会提出请求以后,已为以地质研究院的陈速彭博士和电信部(研究现在和将来应用远距离测向技术)的赵震平为首的两个小组作了安排。这些科学家向皇家学会提出的要求提到这样一些方面:远距离测向摄影术、多光谱和紫外线扫描及其应用、侧视雷达和微波显像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
    这两组的科学家们是使卫星侦察成为可能的电子、无线电、光学和电子计算机等课题的广泛领域里的专家。调查的广度显然表明,中国人对所谓的地球资源技术卫星感兴趣,这种卫星是用于绘图和矿物勘探以及天气预报和农业技术的。
    【美联社东京五月二十四日电】(记者:罗德里克)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弗·塞茨今天说,中国已断定它今后需要科学,即使中国人很聪明,但是科学研究机关的“人员很不够,也缺乏支持”。
    他是率领由二十名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家和他们的夫人组成的代表团在中国大陆访问了十八天之后返抵这里时说这番话的。
    塞茨在接见本社记者时说,中国科学家对专门技术的求知欲以及目前对西方情况的了解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美国物理学家说,中国科学家在受了一个时期的冷遇之后,现在“正走出僵冻状态,同外国科学家交谈时也比过去拘束少了。显然,在科学研究方面,他们不是领头的,而是跟在后面走的,但并不是落后一大截”。
    塞茨说,新的稳健派政府将重新强调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作为在本世纪末建成工业国的计划的一部分。他还说,政府对高能分子特别关心。
    美国科学家在各大学总共作了十次学术讲话。他们说,人们向他们提出了一些“有眼界的、内行的问题”,这同其他一些科学家两年前所遇到的情况大不一样。
    塞茨说,他的印象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很不发达的国家”,而且至今还不准备拿出必要的人力物力来使它变成工业非常发达的国家。他说,主要的障碍之一是农业,在这方面,“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说,使用的人太多,效率低”。 AsW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香港六月十日电】(记者:查·史密斯)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二十五年来第一次被允许出访一个非共产党国家了。
    钱三强是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据这里今天收听到的北京电台消息,他已在九日动身前往澳大利亚。
    去年年底,钱参加了现领导的批判“四人帮”运动。北京电台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广播过他的一篇发言,其中说,由于科研人员遭到粗暴打击,中国科技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钱说,尽管受到这种干扰,也尽管苏联停止了对中国核武器研制计划的支持,中国的发展速度仍大大超过美苏在同一阶段所需要的速度。他说,中国去年的核试验——十一月十七日的氢弹爆炸——使中国的核武器达到了新的高度。
    钱曾几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几乎都是在共产党国家举行的会议,主要是苏联。 AsW品论天涯网


    说日共中央就领土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公开信“提出了非法领土要求,试图修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真正马列主义者认为不容许把边界问题变成共产党人之间争论的对象”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十二日电】题:《真理报》:违反和平与睦邻利益
    《真理报》以《违反和平与睦邻利益(评日本共产党中央公开信)》为题发表编辑部文章。文章全文如下(本刊作了删节):
    最近,日本共产党中央公布了致苏共中央的公开信,阐述了日共领导对所谓“领土问题”的观点。
    信里对众所周知的作为苏联领土的一个不可分割部分的千岛群岛提出了非法要求,试图证明似乎是苏联“不公正地”把持这些领土。日共领导借助于不正确和不客观的论据,实际上是试图修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日共领导人从对复仇主义、民族主义和反苏主义的种种表现进行斗争,转变为适应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在日本培植对苏联人民敌视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利用群众性宣传手段、通过组织和资助“争取归还北方领土”假的群众运动等办法,人为地培植和煽动起来的。
    不仅如此,还可以说,日共领导人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提出非法领土要求方面甚至力图超过执政的自民党。他们完全无视国际法,无视规定远东战后解决的国际文件,尤其是由日本政府签署了的文件。在这方面,他们肆无忌惮地坚持单方面废除日本根据旧金山条约对千岛群岛所承担的义务。
    日共领导在公开信中引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以便为他们就所谓“领土问题”掀起的反苏叫嚣辩解。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一向认为,把边界问题变成共产党人之间争论的对象是原则上不容许的。列宁曾强调指出:“共产党人只要在反对资本压迫和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能够团结一致,就不应当为国界问题……发生分裂。”既然日共领导选择了煽动领土纠纷的道路,公开信就表明了这一点,那么这种立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不相容的,这种立场不能看作是别的,只能是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背离。
    写信者试图使日本公众相信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领土问题”实际上是否存在呢?不,不存在这种问题。它是由反动集团人为制造出来的。从信中可以看出,现在日本共产党领导人是同这一反动集团联合起来了。
    众所周知,在战时和战后的有关国际文件里对此作出明文规定: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日本放弃了对千岛群岛的一切权利、法律根据和要求。苏联、美国和英国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一日签署的克里米亚协定规定,千岛群岛交给苏联。日本签署了旧金山条约,明确地而毫不含糊地确认了这一规定。
    众所周知,苏联表示愿意同日本缔结和平条约。如果日本方面在考虑到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而形成的现实状况的情况下来对待这一问题,这件事本来是能够迅速做到的。
    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战后边界不可侵犯性原则业已确立起来并得到了承认,从欧洲的例子已可看出这一点。自然,上述原则同样适用于亚洲。 AsW品论天涯网


    【时事社东京六月十二日电】题:背信弃义,不得人心——共产党反驳《真理报》文章
    苏联共产党机关报《真理报》针对日本共产党的公开质问信表示了不存在尚未解决的领土问题的态度。十二日,共产党就这一问题发表了副委员长上田耕一郎的谈话,激烈地驳斥了《真理报》的文章。
    谈话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真理报》文章顽固地坚持千岛问题已经解决的态度。根本没有从正面回答我党的公开信。这不仅得不到日本国民的同情与支持,而且,也是违反国际正义的。
    二、已经解决这种主张是违反苏联共产党领导集团本身的说明及同我党达成的协议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譬如,在一九五九年举行的日苏两党会议上,就废除安全条约之后归还南千岛的问题达成了协议;一九七一年三月两党会谈时,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也重新确认了这一协议。那时,苏斯洛夫同志说:“我们确认了一九五九年就北方领土问题达成的协议。不过,这是关于可以重新研究南千岛问题这一协议的条件。也就是指日本成为民主、独立、中立的日本的时候。”
    三、把千岛交给苏联是违反盟国原则的,是不公正的战后处理。《真理报》文章竟然不谈及不扩大领土的原则,这不是偶然的。
    【时事社东京六月十二日电】苏联共产党机关报《真理报》反驳共产党的公开质问信,表明了日苏之间不存在尚未解决的领土问题的态度。关于这一问题,外务省人士十二日表示“在没有见到正式电报之前,不能发表评论”,但又说:“北方领土问题尚未解决这一政府的态度不变。” As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