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6月3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6-0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英报文章:《卡特先生对世界的看法》 '...

    认为美在国际经济合作会议上同意采取共同行动限制商品价格,这是美政策的大改变,美现在把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放在“最优先地位并给以新的动力”,这也是对苏的一种挑战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六月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卡特先生对世界的看法》,摘要如下:
    美国国务卿万斯星期一(五月三十日)在巴黎南北会议上说,美国现在同意这一点,即“有必要采取共同行动来限制商品价格、供给和收入方面的波动”。这是美国政策的一种大改变,在前届政府时期,美国的政策是不关心在世界商品市场上进行干预的。在一系列讲话,包括卡特先生三月十七日在联合国的发言都预示了这种改变,卡特在那次讲话中说,美国愿意“以一种积极和开诚布公的态度”考虑通过谈判来达成一些协议以便稳定商品价格。但是这个讲话也是卡特先生更广泛得多的一种企图的一部分,那就是要把同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并给这种关系以新的动力。
    的确,从他的公开讲话来判断,他认为这是他的政府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显然这是符合他的整个想法的。
    卡特先生忧虑的是,世界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世界将近一半的居民生活在最穷的国家正在处于停滞状态,它们对债务的增长失去了控制力,他的这种忧虑是不无道理的。他认为这可能造成在同一社会或者同一国家内由于巨大和日益增加的不平等而造成的那种紧张局势和冲突。如果发展中国家对它们自己的发展能力和对富国愿意帮助它们这一点开始丧失信心的话,它们可能很快给自己和给世界造成许多麻烦。即使它们的冲突是局部的和有限的,它们也能把大国拖进去从而造成更大的灾难。
    因此,为寻找一些更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它们所作的尝试不只是一个理想或慈善的问题——虽然这种尝试可能从卡特先生自己的理想中得到额外的动力,也是用减少贫穷和不公正来促进世界和平和稳定的一种努力。此外,如果成功的话,它可以使美国得到比有时同不可避免地是暂时的政府建立联盟所得到的支持更强大和更广泛。由于工业国既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原料也需要它们的市场,因此这在经济上也是有意义的。
    卡特先生是否能够成功,这是另一个问题。在同发展中国家进行谈判方面的一些令人畏惧的问题在这次巴黎会谈中已经很明显了,而他强调人权的作法,在莫斯科固然不受欢迎,在世界一些较穷的国家的首都也同样不受欢迎。而且,从长远计议,在消除而不是助长第三世界的麻烦方面,将需要莫斯科的合作。目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迹象。
    虽然用世界标准衡量莫斯科是富有的,但是它在意识形态方面坚持与穷国结盟,并嘲弄“南北理论”是“企图分裂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的团结”。它指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安德鲁·扬先生是“帝国主义在南部非洲的垄断利益的热心的维护者”,因为扬一直在致力于争取非洲黑人领导人的信任。意味更为深长的是,莫斯科拒绝放弃支持“解放战争”的义务。
    因此,卡特先生为争取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朋友和影响那里的人民所作的尝试对苏联说来与其说是一种邀请,不如说是一种挑战,虽然这种邀请仍然有效。这种挑战远远不是令人绝望的。美国及其盟国在援助和技术方面还大有可为,既然非殖民地化的主要浪潮已经过去了,美国就较容易甩掉它作为反动力量的意识形态保护者的形象了。然而,在卡特先生的希望和实现这些希望之间仍然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巴黎会议上语调和实质的改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并且仍然前途未卜的开端。 Ui9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巴黎五月三十一日电】西方代表团人士今天说,参加南北对话的一些温和的发展中国家表示担心,工业化国家采取的显然是“不要就拉倒”的态度可能损害会议的结果。
    他们说,富国断然提出的建议已使得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些建议是:建立共同商品稳定基金,另外还为最穷的国家提供十亿美元的特别援助,如果会谈成功的话。
    万斯在今天会议举行以前还会见了巴西外长达西尔维拉,发言人称会晤是“极为友好的”。
    他说,发展中国家对于万斯昨天的发言的反应“一般是积极的”。
    【路透社巴黎五月三十一日电】万斯在同巴基斯坦外长艾哈迈德举行了两小时会谈以后对记者说:“我们十分珍视我们同巴基斯坦的悠久和密切的关系。”
    巴基斯坦外长说:“会谈是非常友好和建设性的。最后我们同意,尽管最近我们两国之间发生了一些分歧,但是两国希望使它们的关系恢复到以前相互友好和信任的状态,并希望看到这种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这是自从布托指责美国在他的党在三月份的大选中取得了大胜以后,支持反对派企图推翻他的暴力运动以来两国之间的第一次高级会晤。
    万斯说,他同巴基斯坦外长讨论的问题之一,是法国向巴基斯坦出售核加工设备的问题。他没有进一步具体谈。
    万斯说:“我们期望我们的关系将来继续下去。我们将做我们能够做的一切事情来促进和支持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
    【路透社巴黎五月三十一日电】美国今天鼓励尼日利亚继续在扎伊尔和安哥拉之间起调解者的作用。
    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发言人说,美国的这个看法是在万斯国务卿和尼日利亚负责对外事务的专员布里格·加尔巴在这里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Ui9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苏《社会主义工业报》五月二十九日刊登科利佐夫写的题为《为了共同的利益》的文章说:现在,列宁关于经济发展和贸易发展以及不同社会政治体系国家和平共处的利益势必导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苏联的合作这番话,显得比任何时候都为迫切。
    应该承认,西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有的早些,有的晚些)它们的利益所在是同我国进行合作,而不是进行对抗。在这些国家当中,牢牢居于领先地位的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该国一九七六年同苏联的贸易周转额达一百一十亿马克。只有美国原地踏步。
    不言而喻,问题并不在于我们两国没有什么可进行贸易的或如美国一些所谓的思想家们所断言的那样:从这种合作中获得好处的,只有苏联。
    苏美缓和——而互利贸易则是缓和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拥护者的出发点,首先是下述合乎逻辑的前提:苏美两国都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多方面发达的工业和农业,因此,尽管政治制度不同,还是有可能广泛发展货物交流以及在经济、科学和技术各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的。
    除缓和政策之外,再无别的选择。在两个主要强国的相互关系中,健康的思想将会取得优势,而经济发展的利益则应该战胜缓和的反对者所遵循的带有政治性质的权宜之计。 Ui9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莫斯科五月三十一日电】题:勃列日涅夫即将访问法国
    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邀请,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将于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正式访问法国。 Ui9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奥地利《新闻报》四月二十六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肉类不足和悄悄恢复斯大林名誉》,全文如下:
    在苏联的公众中,对斯大林的同情悄悄地多了起来。在莫斯科和在地方上,把斯大林的像明显地贴在后车窗上的小汽车也更多了。在莫斯科最大的多莫杰多沃机场,有一幅斯大林的像,乘坐往来于机场大楼和准备起飞的飞机之间运送旅客的轿车的所有乘客,都能够清楚地看到这张像。很明显,这不再只是这位独裁者的格鲁吉亚老乡们干的,今天这些格鲁吉亚人通过沉默的、但看起来却是示威性的方式对斯大林表示了同情。
    斯大林因为其严酷的、肆无忌惮的内部政策,而在一九五六年的苏共第二十次和一九六一年的第二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遭到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严厉批判。在勃列日涅夫时代重新评价了斯大林的作用,但在内政方面对斯大林的批判绝大部分保留下来了,而对他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苏联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怀着忧虑的心情看待这种对历史面目作出的新的正面的更正。但在那些较为普通的中年一代和老一代居民阶层当中,这期间很显然开始了某种斯大林的复兴。
    这方面的原因看不清楚,但还是有一些现实的依据。众所周知的供应方面的困难,特别是肉价和其它物价的上涨,集体农庄自由市场投机倒把有增无已,所有这一切,首先在下层里,在老一代人讲述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引起了对斯大林某种程度上的重新评价。今天人们回忆起,在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即一九四○年,苏联社会在供应方面情况是很好的,生活必须品的价格都是很便宜的。在当时,斯大林的反对投机倒把分子和各种反对派的强硬政策,至少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三八年的大清洗之后,据说使社会看来是团结一致了,而今天这种现象却往往看不到。除了由一部分数量比较小但却很活跃的知识分子发动的、也得到许多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支持的进一步自由化运动之外,在其它阶层中显然也正在流传这样一种观点,即为了普遍地改变面貌,必须再次采取更多的严厉措施。因此,在同情斯大林的声明背后,看来还隐藏着保守的正统派的抗议。苏联电视台现在播送了一种可以被认为是从某种程度上适应这种倾向的节目。正如一九六七年庆祝十月革命五十周年那样,这一次在庆祝六十周年时也在电视中以新闻简报和电影剪辑的方式分别叙述自一九一七年以来苏维埃国家每一年的情况。刚刚播放过关于战争的一九四一年情况的节目。在这一节目中特别着重描述了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在红场进行的著名的阅兵式,斯大林决定举行这次阅兵式,尽管德国军队当时离莫斯科只有三十公里。自从党从原则上对斯大林进行批判以来,在关于这次阅兵式的电影中再也不放映关于斯大林的近镜头面面。迄今只能看到士兵,后面便是模糊不清的昔日党的杰出领导人的陵墓。这次则放了斯大林的近镜头。他在那些战争日子里演说的原来声音又能听到了。
    半官方的人士把这种围绕斯大林所出现的现象说成是给历史以客观的评价。难道真的就只这么一层意思吗? Ui9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