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6月2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6-0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河原崎长十郎文章《我为何演出〈望乡诗〉》 '...

    说为了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和在反霸权问题上须要进一步集结日本国民的力量,他决定以日中古代人民的友谊的主题演出这一历史剧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五月二十七日摘译日本历史剧《望乡诗》主要演员河原崎长十郎在《日中文化交流》月刊上发表的文章,题为《我为何演出<望乡诗>》,摘要如下:
    描写阿倍仲麻吕和唐朝诗人们之间友谊的《望乡诗》,和早两年公演的叙述鉴真和尚和日本留唐僧的友谊的《天平之甍》,是一双舞台剧姊妹。这是以对日中友好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为故事题材的新大众剧。
    郭沫若先生早在祝贺中日复交所填的《沁园春》词中,就对鉴真和晁衡(阿倍仲麻吕)这两位历史人物作了讴歌,说鉴真虽已瞽目,仍浮桴于东海;晁衡则负笈中国,埋骨于盛唐。
    在日本,那首脍炙人口的《天源之歌》就是阿倍仲麻吕作的。郭沫若曾指出,阿倍在中国唐朝时为中日友好而尽力的事迹却不及他的诗为人所熟悉。仲麻吕与鉴真和尚是日中的一双拱壁,做出了许多成就。而且仲麻吕和鉴真曾一起离中国东渡日本,因中途遇风,仲麻吕的船沉没,他被救起辗转到了现在的越南,没有再次渡日的条件,只好再长途跋涉回到长安,此后一直在中国,直到终生。他为了中日友好,为日本的遣唐使船作出了各种帮助。
    从仲麻吕的这一点来看,今天,为了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在反霸权的问题上,现在须要进一步集结日本国民的力量。因此,我决定以日中古代人民的友谊的主题演出《望乡诗》。
    我在会见郭沫若先生时曾经问起过,据说中国至今还没有找到阿倍仲麻吕的墓,关于他的史料也不多。在日本,也只有很有限的史料。我们以前公演的《屈原》,是根据郭先生的原作;《天平之甍》一剧则根据井上靖先生的小说。但是将阿倍仲麻吕的事迹搬上舞台,在长达三小时的演出中,编剧是件非常困难的工作。仲麻吕的中国诗人朋友中,李白、王维、杜甫等的史料倒是丰富的,因此盛唐时期的人物杨贵妃、安禄山也在剧中出现了。由于仲麻吕生活在那个时代,没有直接史料可稽,就只好凭借想象了。
    从青年时起,我就认为一部戏剧若无趣味是不行的。谁都明白,题材必须适合现代,又展望光明的将来。因此和编剧依田义贤先生多次商量,并在多位学者的指教下,创造了这一舞台剧《望乡诗》。
    仲麻吕在十六岁时便离开日本,留学中国,在中国刻苦钻研成为大学问家,被唐朝封为“秘书监”。他是一位勤奋的学者。他历尽艰辛将盛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然而这部《望乡诗》并非宣扬宫廷文化,而是描述阿倍在中国江南广大农村,曾与中国各阶层人民接触,帮助观众理解这些人是国家和文化的支持者。剧中人物玲花是个贫农,她对到达南方的阿倍仲麻吕给予种种帮助,使这个剧增加了剧情起伏的魅力。杨贵妃的华丽,安禄山的叛乱,形成了舞台的波澜。担当此剧音乐的团伊玖磨先生,熟悉剧中的内容人物,花了很大的精力从事音乐创作。
    我想这也算是日本汲取外国的良好东西,在舞台上形成“百花齐放”,作为推动日中友好运动。我希望这类的戏剧能多多演出。为了报答各位前辈的鼎力帮助,我决心努力以赴,使这个舞台剧演出成功。
    译者附记:河原崎长十郎主演的《望乡诗》在东京演出到五月二十八日,然后再到浜松、下关、八幡、福冈和佐贺等十九个城市公演。
    随着《望乡诗》的公演,阿倍仲麻吕的事迹再在日本各地报刊上出现。原来在东京,就有珍贵的阿倍仲麻吕的纪念物。位于东京市音羽的护国寺内,有一座仲麻吕堂。堂前有一块石碑,上刻“仲麻吕冢”几个苍劲的草书。堂内供有仲麻吕的木像。
    护国寺过去是经常举行茶道的地方。据说是在大正末年一位信徒在寺中兴建了这座仲麻吕堂,筑起了仲麻吕冢。阿倍仲麻吕原是奈良县人,他的家乡在奈良县的阿部村。他在中国死后,乡人为纪念他,替他修了一个坟——“仲麻吕冢”。今天东京护国寺的这个仲麻吕冢就是从阿部村移来的。从此,仲麻吕堂就成为举行茶道的地方。
    今天,仲麻吕堂内花木茂盛,游人不断到堂内瞻仰。事实上不仅东京护国寺,在日本其他地方的一些寺院也建有仲麻吕堂和仲麻吕冢,这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他的怀念。此外,关于仲麻吕的民间传说也不少,他的留唐事迹受到日本人民的敬仰,由此可见一斑。 3wT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北京五月二十日电】(记者:弗利波)挪威钢琴家谢尔
    ·拜克伦,成了文化革命后第一个在中国举行钢琴演奏会的外国艺术家,他昨晚在北京演奏了好几部西方作家的作品。
    记者今天采访了这位挪威钢琴家,他说,中国观众的反应“非常热烈非常热情。”
    观众中有著名中国钢琴家刘诗昆。
    这次演奏会是继今年三月为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恢复名誉”后举行的。有一个中国交响乐团曾公开演出他的第五交响乐,这是六十年代以来第一次。
    这些音乐会表明,清洗了江青之后,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文化政策。
    拜克伦昨天演奏了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萧邦、格里格和西弗鲁德的作品,还演奏了一些中国现代作品。
    他在北京举行五场演出,在上海举行三场演出,大部分演出将由中国电台或电视台转播。 3wT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五月二十六日电】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今天宣布,继十八年不参加大学生运动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中国将参加索非亚大学生运动会。
    北京已通知该联合会,它将派出田径队、体操队、排球队和篮球队参加八月十九日至二十八日在保加利亚举行的这届运动会。
    中国上次参加大学生运动会是在一九五九年。
    【安莎社罗马五月二十六日电】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内比奥洛,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发表声明说:
    一九七五年在罗马举行的本联合会大会上,人民中国被一致通过接纳为正式成员。在政治和组织上的这种接纳之后,今天又有消息说,中国要参加在索非亚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件,它的意义超出了简单的参加比赛这一范围。这是一个应当说表明了良好愿望的行动,表明中国人想要在世界体育范围内进行合作的愿望的行动。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报名参加四项体育运动是很负责的,因为这涉及到体育组织和规定,在这方面,中国的参加不会有什么困难。此外,我认为,中国人到保加利亚这个显然是非常接近苏联的国家来,这对在莫斯科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同国际联系完全正常化有关的问题来说,也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最后我还想高兴地指出,过去在象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这样的问题上起过调停和排解作用的国际大学生联合会,在中国问题上也想对这种问题的解决作出自己的贡献。 3wT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西德《乒乓球》杂志一九七七年第六期刊登西德医学教授贺尔曼的文章说:
    健身跑,即慢速长跑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手段。关键是氧气。健身跑时的供氧比静坐时多八——十二倍。健身跑还能使心脏和循环得到必要的刺激,大部分肌肉得到锻炼,废物从汗中得到排泄,新陈代谢得到增强。
    除慢跑外,还可骑自行车和游泳。经常慢跑,可使心脏、循环、呼吸和新陈代谢年轻二十岁以上。可预防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
    跑步时速度要适中。医学证明,适度负荷的训练对健身的实际效果和那种艰苦的、严格的训练相同,运动量掌握在这样的幅度就够了,每天跑十分钟,或每周跑三次,每次半小时。跑时要放松,速度以不喘大气,不面红耳赤为宜。衡量负荷的标准是脉搏频率不大于一百八十减年龄数。例如五十岁的人跑时的每分钟脉搏不要超过一百八十减五十等于一百三十次。检查脉搏的简单方法是跑一段后马上边走边量十五秒钟的脉搏数,然后乘四,即得出每分钟脉搏数。这一数字如果大于一百八十减年龄数,说明速度快了一些,可适当减速,如果小于一百八十减年龄数,说明速度还可稍快些。
    【本刊讯】西德《乒乓球》杂志一九七七年第六期刊登一篇文章说:
    西德海德堡大学体育与体育科学研究所受青年、家庭和卫生部之委托,对一批五十——七十岁的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了取得有代表性的结果,研究对象包括非运动员,三、四十岁才开始积极锻炼的人与从少年时代就一直积极锻炼的运动员。研究结果证实:合理积极从事体育活动能大大延缓衰老过程。体育的功效表现在:
    一、可以大大减少那种由于不运动所引起的老年性肌肉痿缩及肥胖症。
    二、年轻时有目的的训练不仅可以增加力量,还能提高关节韧带的弹力,这种弹力直到老年对关节都大有好处。
    三、经常进行耐力项目锻炼的人不仅可以减少心肺功能老衰现象,还能增强心脏、循环,由于组织和器官血流通畅,可以避免老化了的机体易于疲劳的现象。
    四、可以大大增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除上述生理好处外,体育给心灵上带来的快乐也不能低估。无病无痛、各种器官功能正常、行动敏捷,这些都有利于克服那些老年人惯常会有的通病,如厌动、怠惰、暮气等。
    所有能提高韧带弹力、耐力和协调、反应能力的项目都适合于老年人。没有一种项目能够包罗万象。因此老年人最好能从事尽可能多一些的体育活动。只是那些突然用大力气的项目不适合于老年人。至于运动负荷的大小,完全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合理地逐步加强训练,还能提高老年人的耐力,而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笼统地警告不要过量,其结果是弊多利少。因为谨小慎微,畏首畏尾的人听了这种警告往往会望尘却步,不敢去克服良好训练所需要的高要求。长期没有活动的老运动员重新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来势过猛,会损害健康。
    所有初次从事锻炼或刚刚恢复锻炼的老人,应先去找医生检查身体,再根据健康状况决定运动负荷。 3wT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