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4月19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4-1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国会议员访华团回到华盛顿 '...

卡特总统的儿子奇普说,两国继续往来「对我们国家和他们的国家都是一件大事」
    【美联社华盛顿四月十七日电】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儿子奇普和一个国会代表团在中国访问了八天之后今天回到华盛顿,这是自从卡特上台以来国会代表团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
    奇普说,他带去了他父亲给中国最高领导人华国锋主席的一封“亲笔写的个人信件”。信的内容没有透露,但是奇普说,他认为,他自己是总统愿意继续改进同中国政府关系的象征。
    这个由两党国会议员组成的代表团是由布雷德马斯众议员和施韦克参议员率领的。
    布雷德马斯在机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议员们就美国继续支持在台湾的中国政府问题同李先念副总理“热烈地交换了意见”。布雷德马斯说:“整个台湾问题是所有中国人民极为敏感的问题。”
    布雷德马斯说,没有讨论卡特总统访问中国的可能性,但是已向中国的高级官员提出访美的邀请。布雷德马斯说,目前还没有得到答复。
    关于另一个问题,布雷德马斯说,中国人对美国和苏联在不远的将来达成实质性核协议的任何实际可能性感到怀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四月十七日电】国会两党议员访问北京代表团的两位团长之一布雷德马斯众议员今天说,中国官员不相信美国和苏联对裁军问题是认真的。
    这位众院民主党副领袖在代表团在中国访问八天之后回国时在安德鲁斯机场对记者说:“他们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不是十分认真看待的。”
    但是布雷德马斯说,他对中国领导人说,国会和卡特总统对于同俄国谈判限制战略武器问题是十分认真的。
    卡特总统的儿子奇普说,这次访问“我学到很多东西,我有很深刻的印象”。他说,两国继续往来,“对我们国家和他们的国家都是一件大事”。
    总统派奇普带给华国锋主席一封个人信件,华主席带回了口信,表示他的热情问候。
    奇普·卡特还说,他举杯祝酒时邀请中国官员访美,但是没有得到肯定回答。他说,没有谈到卡特总统访华的问题。
    国会议员称他们的访问是坦率和有启发的。他们说,这次访问使他们对中国人改革农业和工业,以及他们适应最高政治领导发生的重大变化的能力有切实的印象。 ZYT品论天涯网


    斯帕克曼说,他认为对美国来说,“在此时废除同台湾的安全条约是不明智的和不必要的”
    【中央社台北四月十七日电】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斯帕克曼今天说:他将尽力支持维护中华民国和美国的现存关系。
    斯帕克曼及十一位
    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于今天搭乘美国空军专机离开台北。
    斯帕克曼在离华声明中强调:这次访问有助于对中美双方所关切的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美联社台北四月十六日电】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斯帕克曼今天说,他认为,对美国来说,“在此时”废除同台湾的安全条约“是不明智的和不必要的……。”
    参议员斯帕克曼到达时重申了他以前在国会的讲话,他说:“美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由于在彼此的首都设立了联络处,因而可以比较长期相安无事地共处,联络处除名称有别外,实际上是大使馆。”
    斯帕克曼说,(台湾)没有理由担心美国政府将废除同台湾的防务条约。
    这位参议员说,“我不知道有任何人在考虑废除条约,没有理由担心这一点。我不知道有任何运动……促进废除条约。”
    他说,美国对台湾的立场“应当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多年来我们同中华民国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关系。我们同中华民国缔结有安全条约。”
    他说,他不支持“眼下”改变美台关系的任何行动。
    谈到美国—台湾条约时,斯帕克曼说,他怀疑卡特总统是否会废除同国民党中国的任何条约。
    他对本地的记者们说,“……我认为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卡特总统或我们的国家会废除同你们的国家的条约。如果我们同你们的国家签订了一个条约,那个条约就一定会被遵守。”
    有人问到他是否建议过两个中国的政策,他回答说:“你们听到我的讲话了吗?我提到任何两个中国的政策了吗?”
    斯帕克曼和国会代表团一行十人在星期六下午受到国民党中国行政院长蒋经国的接见。 ZYT品论天涯网


    【中央社洛杉矶四月十五日电】最近访问过中华民国的《帕洛阿尔托时报》编辑鲍迪在该报撰文说,中华民国行政院蒋院长指出,中华民国在传统上一向为美国的友人,蒋院长并说,正如卡特总统所揭示的道义原则,中华民国将继续为美国的忠实盟友。这家加州《帕洛阿尔托时报》最近以《蒋院长强调道义原则》为题,刊出这篇专文。
    文章引述蒋院长的话说,中华民国无论在历史、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感到与美国极为接近,“我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紧密的关系。我们还有一种条约关系”。
    蒋院长还说,他信任美国将会遵守其条约义务,信守其承诺。
    鲍迪还引述蒋院长的话说:“我们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我们。我们是自由国家抵御共党的防线的一部分。”
    蒋院长还说,最不尊重人权的乃是中国大陆上的中共头目。他说,美国与罔顾道义的中国共党的任何接触,徒然帮助共党加强对大陆人民的控制和进一步忽视他们应享的人权。 ZYT品论天涯网


    说军政府牢固地掌握着权力,但仍面临对付游击队、劳工动乱和混乱的经济等问题
    【路透社布宜诺斯艾利斯三月二十四日电】阿根廷军人统治者在推翻庇隆夫人领导的政府十二个月后,看来牢固地掌握着权力。但是他们仍然要应付游击队、劳工动乱和混乱的经济等问题。
    一位高级军官在他们执政一周年的前夕总结他们的执政情况时说,“成果是肯定的。我们成功的约为百分之七十,失败的为百分之三十。”
    他列举镇压颠覆活动和彻底改组政府属于他们成功的方面。
    不足的是,劳工方面动乱不定和经济遭到通货膨胀率每月高达两位数字的过分刺激。
    报纸推测,对劳工关系和经济的不满可能很快导致政府的第一次内阁改组。高级军官一直否认这种推测。
    一位政府人士说,“如果在这个阶段进行任何内阁改组,那可能会被看作是一个表示软弱的迹象,我们担当不起这个后果。”
    但是,政府一直没有否认有关海军和陆军之间在涉及目前三人执政委员会班子的改组问题上存在分歧的消息。
    政府人士说,海军在施加压力,要魏地拉将军要末放弃执政委员会成员资格,要末放弃总统职位,认为他不能既担任这两个职务,又当陆军总司令。
    得到海军司令、执政委员会成员埃米略·马塞拉将军支持的海军这一立场通称为“第四人”主张。
    其根据是,据报道,三军司令在政变前达成协议,协议的大意是执政委员会将任命一个总统,在他们的监护下治理国家。
    魏地拉将军和马塞拉将军都一再否认他们有个人野心。执政委员会的另一位成员、空军司令奥尔兰多·阿戈斯蒂向来呆在幕后当配角。
    魏地拉将军和其他主要政府发言人一直谨慎小心地避免提最终把权力交还给文人的任何可能的时间表。
    无疑,在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四日晚以来的一年期间,在阿根廷,许多情况有了变化。
    对游击队进行的无情战争重创了两个主要游击队组织——马克思主义的人民革命军和左派庇隆主义的蒙托内罗斯。
    政变以来,至少有一千三百人(包括游击队员、警察和武装部队人员)被打死。有些人估计这个数字高于二千。
    除了人权问题以外,政府还面临劳工和经济混乱。
    据估计阿根廷的通货膨胀每月平均为百分之十,工资比十二个月以前低百分之六十。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由蛊惑人心的少数庇隆主义分子控制的阿根廷劳工力量现在受到军方的密切监视。
    经济部长马丁内斯·德奥斯本月初呼吁再勒紧一点腰带的要求听起来不那么令工人们信服。
    现在情况取决于马丁内斯采取的保证在今后四个月保持价格冻结的措施是否会产生效果。
    物价不断上涨加上工资低使过去十二个月中总的消费率下降了百分之八。
    在同期,投资额仅仅增加了百分之二。从经济部发表的统计数字中尚可发现军政府的一些最显著的成就。
    国际收支有十一亿八千六百万美元的盈余,外汇储备现在总共达二十二亿五千八百万美元。 ZYT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月十六日刊登了简·莫纳汉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强硬路线派在阿根廷掌握控制权》,摘要如下:
    在阿根廷外交部于本月初责备美国就侵犯人权的报告而决定削减军援后,阿根廷海军表示,它要求作出更强硬得多的反应。
    在当地报纸上,海军表示,它正要求完全拒绝美国的军援。
    阿根廷最终拒绝军援一事不仅说明,军队内继续存在分歧,而且表明以海军为首的强硬路线派现在占上风。
    阿根廷军队内的长期分歧在去年三月二十四日政变使军人掌权后得以弥合。
    但是,自那时以来,强硬路线派(他们是极右分子)和温和派(他们在外表上是民粹派)之间的裂痕扩大了。
    一度,分歧点集中在阿根廷劳工的前途上。陆军中以魏地拉总统和比奥拉参谋长为首的温和派希望改革工会运动,但保持其机构,以海军司令马塞拉为首的强硬路线派表示,他们希望永远解散劳工运动。这个观点得到空军和某些陆军将领的支持。
    强硬路线派今年初继续进攻。海空军提议,把总统和陆军司令的职务分开,这个建议等于向魏地拉总统的现有权力直接挑战。
    四个月后,这场斗争危急得多。海军私下发表一个文件,严厉批评政府的所作所为。海军要求多分享决策权。此外,有迹象表明,海军开始撤回对政府的支持。一个海军省长辞职,教育部中的海军代表扬言要仿效。 ZYT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