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4月16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4-1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西德《时代》周刊谈苏在非洲扩张文章:《俄国人在非洲'...

    【本刊讯】西德《时代》周刊第十五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俄国人在非洲》,副题为《看谁能行得通?》,摘要如下:
    几百年以来非洲都是欧洲的一块属地。二十五年以前,地中海以南还没有一个俄国人的外交代表机构,而今天大约有十七个非洲国家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处于俄国的影响之下。前不久苏联国家元首波德戈尔内偕一百二十名陪同,乘三架飞机——其中有部长和高级将领
    ——访问了坦桑尼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
    在今天还是白色地区的所有边界地带都有自由战士,游击队和恐怖主义分子在用捷克和俄国武器受训。在过去的几周里,一批黑人士兵显然是在古巴人的指挥下并且肯定也是得到了俄国人的许可从安哥拉进入到刚果最富的加丹加省的纵深处。
    苏联的影响,在六十年代早期从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开始,今天通过马里向北,包括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又向东到达阿拉伯半岛,在那里南也门和亚丁提供了巩固的根据地,然后经过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赞比亚,再回到非洲西海岸的安哥拉。如果说今天已有半个非洲是在苏联的影响之下,这绝不是夸大其词。事态能够发生这种变化,其口号就是“反殖民主义”,克里姆林宫所使用的主要手段就是提供武器。
    然而现在不妨可以说,用这种办法所造成的发展过程本身已包含着走向其反面的苗头。“被火烧过的孩子怕火”——受过殖民主义痛苦的孩子也就怕殖民主义。那些地地道道种族主义的俄国人以其傲慢的帝国主义方式,唤起那些抱着怀疑态度的非洲人对那些当年殖民主义老爷们的回忆。正因为如此,埃及在一九七二年夏天把全部苏联人(两万人)都赶出去了。苏联人越是扩大他们的影响,从非洲人的世仇中产生的困难是他们越来越遇到的又一个困难。
    比如说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要使埃塞俄比亚新的统治者相信苏联人的真诚友谊将是不那么容易的,因为最先受到莫斯科保护的索马里人支持厄立特里亚的反对埃塞俄比亚的自由运动。
    第三,苏联向第三世界提供的经济援助是如此之少,这一点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并不难被沙特阿拉伯人所抛弃,这些沙特阿拉伯人希望红海——他们称之为阿拉伯海——海岸能摆脱苏联的影响。沙特阿拉伯人也已经成功地从俄国人手里把北也门的荷台达港口“赎回来”了,他们在非洲角也活跃起来了。
    一方面,苏联人系统的扩张,有着战略上的考虑——绕过非洲的南端每天有一百万吨石油运往欧洲和美国。另一方面,南非巨大的、业已开发的原料资源——那里有西方所需要的百分之九十的铬以及大量的金矿和铀矿——也吸引着苏联人。
    因此,苏联人本来的目的很可能就是南非这个堡垒。其它的国家只会花他们的钱并且只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因此为了保住南非必须竭尽全力这一结论是正确的。 d9L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月九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丸山发自内罗毕的一篇报道,标题是《扎伊尔纪行,那里呈现出国际争端的形势》,摘要如下:
    摩洛哥外长证实已派摩洛哥军队开赴扎伊尔。以此为转机,外部势力连锁般地介人扎伊尔南部的争端,使争端国际化的危险就大起来了。记者(丸山)最近有机会访问了为南部反政府军的起义所动摇的扎伊尔各地。叛军到目前为止只不过占领了南部沙巴省三分之一的面积。可是,在政府和民众中明显地表现出他们受到了单是地方骚动所不可能受到的深刻冲击。看起来,谁都已清楚地感到了这次叛乱的根源就在于扎伊尔的病根:经济崩溃、对政府的慢性不信任、根深蒂固的分离倾向。
    关于最南部沙巴省西部一带的战况,可以认为几乎是确切的情况是:反政府军已经挺进到该省三大产铜地之一的科尔韦齐西面不远的地方,正等着进行下一个战役;政府军在士气、武器等方面都不处于可以令人满意地行动的状态;政府军似乎企图以科尔韦齐、省府卢蒙巴希、空军基地卡米纳为据点进行反击。
    科尔韦齐的攻防是当前的焦点。科尔韦齐建有国营矿山公司的铜、钴的大规模的矿山、冶炼厂,占了这家公司产铜量的将近百分之七十。如果科尔韦齐落人反政府军手中,那么,占扎伊尔外汇收入百分之六十的铜的生产就会受到打击,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命脉。
    一个不明了的问题是反政府军的性质。在巴黎,刚果民族解放阵线自称它领导着叛乱,可是,这多半也带有很浓的宣传味道。还有,一般人都认为是一九六三年打败了的旧加丹加省分裂部队为中心的“反攻”,可是,说十四年前的亡灵般的军队卷土重来,这也是相当不自然的。许多人认为,最近,以几百名旧加丹加省士兵为核心,加上对现政府强烈不满的民众,已从七千人扩大成了一万人的“军队”。
    据传,象多发火箭炮等苏制大型武器已经被引进叛军方面。 d9L品论天涯网


    【德新处波恩四月十三日电】题:联邦政府对在扎伊尔发生的事情表示忧虑
    联邦政府对在扎伊尔发生的事情表示忧虑,据外交部的一份通告说,四月十四日将在内阁会议上讨论这个中非国家的形势。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克劳斯·特弗洛特所指出的,联邦政府的政策从来就是要维护非洲国家领土的完整。在这一点上联邦政府同非洲统一组织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波恩对法国采取的为把摩洛哥的士兵运到扎伊尔而提供飞机的措施表示理解。这些摩洛哥人将支持扎伊尔军队粉碎来自安哥拉的入侵和在扎伊尔南部省份沙巴省,即原加丹加省出现的分裂运动。除了摩洛哥之外,还有埃及、苏丹、尼日利亚等国也显然都把在扎伊尔发生的事情看作是对非洲安全的危害,波恩的消息灵通人士认为这件事很值得注意。如果非洲国家的统一从内部遭到危害的话,有些国家显然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特弗洛特还说,联邦政府就扎伊尔局势问题经常同欧洲共同体各伙伴国、美国,而且也同第三世界国家保持接触。据外交部的这份通告称,联邦内阁在四月十四日的会上将考虑采取向扎伊尔提供可能的人道援助的措施问题。根据这种说法,观察家们认为,波恩今天也不会考虑别的措施,比方说提供军事性质的援助等。
    他们认为,派遣部队或者提供武器等都是绝对不可能的。 d9L品论天涯网


    白人控制的罗得西亚政权,对内推行种族歧视,对外则依靠英国、美国、南非和葡萄牙,反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并对邻近的黑人独立国家进行干涉和挑衅。
    罗得西亚有丰富的矿产,煤、铁、铬、石棉等的储量都很大,其中万基煤矿是非洲最大的煤矿之一,蕴藏量约四十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二亿五千万吨,铬的蕴藏量约五千万吨,石棉的蕴藏量约七百万吨。绝大多数的矿产,都控制在英国、美国或英美合资的公司手中。
    就非洲来说,罗得西亚的工业比较发达。钢产一年十五万吨以上,其他工业有纺织、水泥、制糖、造纸、卷烟以及食品、肉类加工等。制造业产值约占国民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不过,工业和矿业一样,绝大多数为英美资本所控制。
    罗得西亚的农业相当发达,和工业一样,约占国民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主要农作物有烟草、玉米、棉花、茶叶和花生等。农产品的商品生意,全部为白人种植园主所控制。不过,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和出口,多数为外国资本所控制,其中主要是英资。
    由于传统的关系,罗得西亚与英国的经济往来最为密切。不过,自从英国对史密斯政权实施经济制裁以后,往来已有所收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罗得西亚的投资,迅速增加。美国最感兴趣的是罗得西亚的矿业资源,罗得西亚每年开采的铬和锂,分别有百分之七十和百分之八十是运往美国的。
    美国还派有专家,在史密斯政权的经济部门工作。
    在罗得西亚的白人中间,将近三分之二是英国血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约六千名农场主。另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罗得西亚白人,来自南非,他们属于荷兰血统。苏联伺机美国虎视
    英国和美国,最担心罗得西亚战争的扩大。它们不仅担心战争会扩大到南非和西南非洲,而且担心苏联会进行安哥拉式的干涉,最后威胁到西方在南部非洲的存在,而南部非洲不仅矿业资源丰富,而且控制着印度洋和南大西洋极其重要的海上航线。针对上述情况,史密斯政权以及英国和美国,可能采取什么措施呢?
    各种迹象表示,史密斯将致力从各个方面打击游击队。
    与此同时,史密斯将设法争取罗得西亚的黑人“温和派”。二月二十三日,史密斯向议会提出一个法案,要求废除一些种族歧视法令,就是这项努力的一部分。据他说,这个法案将允许黑人购买长期以来规定由白人单独使用的将近全国二分之一的土地上的农田,“第一次”允许黑人在工商业区设立或购买工厂或商店,并且不再禁止黑人进入原来实施种族隔离的旅馆、酒吧和餐馆。但是,驻罗得西亚的西方记者报道,这个法案的实际价值极其有限。连美国国务院的发言人也认为,上述措施无助于解决多数统治的根本问题。
    在国际上,史密斯对美国的期望,看来比对英国的更大。
    看来,美国也很愿意从中进行调停。卡特政府上台后不到一个月,就派出它的驻联合国黑人大使前往坦桑尼亚,试探五个“前线”国家的态度。看来,美国很想采取一些讨好非洲国家的态度,设法阻止苏联乘机进行安哥拉式的干涉。
    当然,英国也不希望袖手旁观。三月一日,外交大臣欧文在下议院的外交政策辫论中说,只要有助于和平解决罗得西亚的问题,他愿意“到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会谈”。他并透露,英国和美国目前正在考虑联合进行调停的“最佳途径”。
    罗得西亚局势目前似乎居于酝酿待变的阶段,由于其牵涉到多个外国势力在内,具体变化难以预测。然而,史密斯政权的崩溃,是早晚的事,这却是可以肯定的。人们感到兴趣的只是,史密斯政权是否会出现南越阮文绍政权式的骤然崩溃,以及安哥拉事件是否会在罗得西亚重演。
    (下) d9L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