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4月9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4-0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画坛春意浓-------韩素音谈中国美术界近况 '...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月刊四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画坛春意浓
    ——韩素音女士谈中国美术界近况》,摘要如下:
    文革以来,中国大陆的文艺界,在江青等四人帮的压制下,长期处于低气压中。许多有才能的艺术家已不见其作品或演出了,文艺创作趋于公式化和概念化,毛泽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得不到贯彻。
    大约一九七二年开始,中国大陆文艺界中的美术部门,似乎有了些改变。不少老画家的作品在中国出版物中出现。这些作品起先被印在外文出版社的一些出版物(如英文版的《中国文学》、日文版的《人民中国》等)上面,继而在其他中文出版物如《人民画报》上也大量出现了。其中,发表作品最多的是著名的老画家李可染。当时,海外不少人还认为,中国文艺界的春天,已经从美术界开始,逐渐到来了。
    一九七三年,美籍学者赵浩生先生在重访中国的旅行中,访问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和吴作人。这两位画家非常开放地同赵先生谈到了对齐白石的印象、评价及有关艺术创作的问题。这篇访问记刊登在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号的《七十年代》上,引起了海外读者广泛的兴趣。然而,当赵浩生先生在一九七四年二次访华后,却表示不拟把这篇访问记收入他的单行本《来自中国大陆的声音》里面。接着,又传来了李可染、吴作人以及一大批老画家受到批判的消息。李可染的桂林写生被形容为“黑山黑水”,黄永玉的猫头鹰被说成是“别有用心”。一九七四年,北京还开了一次“黑画展览”,把这些老画家的作品拿出来“示众”,供“群众批判”。在一九七四和一九七五年,全国美术展览中,也不见有老画家的名字。当然,在中国的出版物中,也不再见到这些老画家的作品了。
    中国美术界的春天被埋葬了!甚至有人传说,一些老画家,包括李可染在内,都被迫死了。
    那一次的反复,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中国的文艺界,首先是美术界,会有什么改变?
    英籍著名作家韩素音女士,在四人帮被粉碎后,访问了中国大陆两个多月,于二月中旬途经香港回欧洲。在港停留的数天当中,韩女士接受了本刊访问,为我们回答了上述一些问题。李可染和“黑画展览”背景
    首先,记者问到李可染的近况。
    “李可染没有死!我见到他啦!”韩女士带来的消息粉碎了两年前的传说。
    韩女士说,自七三年李可染受到批判以后,他就住到北京郊区香山去了。四人帮被粉碎后,他正要搬回市区来。他今年七十岁,人是老了一点,但身体看来还是满好的。
    李可染同韩素音一见面就跟她谈起了周总理,一面说着,一面流下了眼泪。他说,周总理是真正的革命家,他懂得怎样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周总理总是很耐心地帮助画家改造他们的资产阶级思想,安排他们到农村、工厂去参观学习,借此鼓励他们前进。但自从江青干扰文化艺术以后,情况就变糟了。江青根本不懂得艺术,不懂得国画。江青说不能用黑墨画国画,这可见江青是一个非常浅薄的人,不用黑墨怎样画国画呢?江青并且说,黑是象征着搞阴谋。李可染就因为用黑墨画画,被指为是“黑画家”。江青并制定很多条条框框,如不许画下雨的景象,要画就应该画“阳光普照”的情景。这样一来,就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艺术给破坏了。在艺术学院,他们利用一些学生来打击老一辈的画家,他们对老画家大扣帽子,乱指为走资派,要学生斗争老师,破坏师生关系。江青一方面说过去的艺术都要不得,另方面则大肆吹捧那些年青的画家,仿佛他们一生出来就是个完美的画家,这实在是推行“天才论”。这样一来,老一辈的画家都不晓得应该怎么办,只有不画画,不教学生,不培养接班人。很多老画家就这样被折磨得病倒了。
    李可染谈到一九七二年美术界的活跃及其后被“批判”的背景。他说,在周恩来总理还没有病倒的时候,也就是在七一、七二年,周总理很关心老画家。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北京需要建造新旅馆,周总理就把一些老画家请来一块设计,并请他们为新的宾馆和中国驻外的新大使馆作画。这是因为毛主席曾对斯诺说过,他不愿意到处都只看到自己的像。总理的这个做法,可以说是按毛主席的意思办的。当时四人帮对这个做法,不仅没有反对,还说很好。但当总理病重的时候,也就是在七四年,四人帮却掀起了批判老画家的“运动”,把他们的画拿来开了一个“黑画展览”,说这些画的作者是“黑画家”,借此反对总理。因此,七二年美术界的活跃,是周总理借着中国外交发展的需要,企图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和落实毛泽东关于文艺的“双百”方针以及知识分子政策;而江青等在七四年的“批判黑画”则是以文艺问题为借口,指桑骂槐,矛头指向周总理。这就是事件的背景。
    李可染说起这些事情,激动极了。最后,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我们的周总理死得太早了,他没有看见四人帮的下场。说着就泣不成声。
    韩素音女士谈起吴作人受到四人帮的迫害,问题主要出在对齐白石的评价方面。江青骂齐白石,但吴作人坚持他对齐白石的看法,结果,吴作人就被指为“黑画家”。黄胄协助搞陶瓷设计
    善画驴子的黄胄,在文革时被江青等称为“驴贩子”画家。韩素音女士这次也见到了他。她说,黄胄是一个很幽默、开朗的人。在画家中算是比较年青的,今年大约是五十一、二岁吧。黄胄除了擅画驴子以外,他画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和风景,都很出色。长期以来,黄胄受到四人帮的压制,当他知道四人帮垮台的消息,高兴得马上走去买酒痛饮。现在,韩素音感觉到他是一个很愉快的人。
    谈到黄胃的近况,韩女士说,黄胄现在除了画画以外,也帮助搞陶瓷器和轻工业方面的设计工作。因为在四人帮时期,陶瓷器也给他们搞得不成样子,设计出来的制成品不好看,式样总是死板板的。黄胄很喜欢做这种设计工作。华君武参加了领导工作
    在文革以前,《人民日报》几乎隔三两天,就有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他的漫画形象是线条简单、有中国风味而又十分生动的。例如他笔下的蒋介石就很令人发噱。但是,这位著名的漫画家也已经有十年没有作品发表了。他对韩素音女士说,这十年来,他有六年是在干校。在七四年的时候,四人帮曾把华君武找来,要求他为他们画画。华君武拒绝了。他对四人帮的附从说,他很久没有画画了,已经不懂得怎样画了。然而四人帮一垮台,华君武立即拿起画笔。他把十月以来的第二张漫画送给了韩素音。画中的林彪,样子很象他以前画的蒋介石。据说,他现在担任美术界的部分领导工作。他很忙,正筹备在五月开一个大型的画展。因为五月是毛泽东主席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纪念日。黄永玉和他的新画风
    在韩素音女士所见到的画家中,她对黄永玉的生活和他的新画风,有很深刻的印象。谈到黄永玉所画的一只眼开一只眼闭的猫头鹰,韩素音女士说,那只猫头鹰原是应朋友之请而画的,不准备拿来发表。但四人帮却以此为借口,对黄永玉大肆攻击。原因是四人帮反对周总理。韩女士说,周总理很喜欢黄永玉的画,曾把他的一幅画挂到新建的北京饭店的大堂。后来,总理病重,四人帮就马上把黄永玉的画拿下来了,说是有政策上的问题,是右派,并把黄永玉抓起来审查了六个星期。总理在病榻上知道以后,立即下命令马上释放黄永玉。四人帮不得不放了他,但却千方百计阻止他继续画画。他们把黄永玉一家迫迁到一个小屋子里去住。那屋子甚至没有窗子,没有光线,灯光昏暗,四人帮的意思就是不让黄永玉画画。但黄永玉就在这么小的地方,在这样差的环境条件下,仍然坚持画画,每天都画。屋子小,怎么办呢?他就把画纸贴到墙上来画。就在这间小屋子里,黄永玉创作了许多好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传统,又有新意,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清新的、不落俗套的感觉。关良和关山月
    在文革前,以画京剧人物见长的老画家关良,他的作品也好久没有出现了。这位老画家现年已七十七岁了,过去他画旧京剧人物,以笔触简练、神态生动而自成风格。江青自命是搞京剧“革命”的“旗手”,文革时就大肆攻击画京剧人物的关良。另一方面,四人帮却要关良画一批“三突出”的人物。关良不肯画,于是四人帮就说他有问题。四人帮的做法,使关良认识到,这些人呀,只有你为他们服务,他们才会说你对,说你好。有一次,四人帮召集在上海的画家,要他们画一些反对走资派的画,并说要矛头向上,越向上越好。关良就对四人帮说,他不懂怎样去画这些画。现在四人帮倒了,关良又继续画画了。他仍是画京剧人物,但有了新意。他送给韩素音的新作《今日欢呼孙大圣》,就包含有打倒四人帮的时代意义(“只缘妖雾又重来”),而画风则仍然生动如故。
    在广州,韩素音还访问了岭南画家关山月。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的一幅名叫《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型国画,就是关山月和傅抱石合作画的。周恩来总理很喜欢这张画,并经常与外宾一起,在这张画前照像。关山月他们画这张画的时候,陈毅和周总理曾鼓励他们,陈毅并提出,要把祖国的“娇”的方面突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江青他们很不喜欢这张画,因为他们提出的是“三突出”。关山月是一个敢与四人帮公然对抗的人。文艺的春天快到来了
    最后,韩素音女士谈到了四人帮对中国的美术界所造成的坏影响。她认为,在四人帮的影响下,许多年青画家的作品,是不真实的。例如,他们画的画,每一个人总是脸圆圆、胖胖的。因为四人帮认为,只有胖才显出精神来。这根本不符合现实。中国人的骨胳是比较细小的,结果许多人画出来的人物不象是中国人,其实,大家都知道,并不是胖才显出有精神。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每一个人都瘦得不得了,倘若如实画来,难道这是表示他们没有精神吗?或者要违反现实,把历尽艰苦的红军个个都画成胖嘟嘟的呢?所以,中国的美术界,特别是画人物的一些年青画家,要打破这些框框,打破这些八股,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记者问韩女士:在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中国现在又再次强调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次的“百花齐放”跟五七年的“百花齐放”,有什么不同呢?韩女士说,最大的不同是:五七年的“百花齐放”,参与的人几乎全是知识分子,而这次则有更广大的工农兵参加。因为一九五七年中国刚解放了八年,人民的知识水平还很低,所以当时参与鸣放的实际上只有五百万知识分子。但现在不同了,人民的知识水平和觉悟都提高了。他们能看、能读又能写,而且经过这些年来的经历,对事物的认识也深了。所以韩女士认为,四人帮被粉碎后,在文艺方面出现的,将是一次有广大人民参加的真正的“百花齐放”。中国的文艺春天开始到来了。画家们在画幅上最早传达出了春意。 k43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