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曼谷三月二十六日电】泰国电台宣布,一个军事“革命委员会”今天发动政变,夺取了泰国的政权。
    电台说,委员会由以陆军副总司令巴硕·探西立将军为首的陆海空军的军官所组成。
    电台说,发动政变是“为了有利于贯彻军事管制法”。
    在宣布这次政变之前几小时,部队进入了一些重要军事建筑周围的阵地。没有迹象表明有流血事件。
    公告没有说,新的委员会由多少军官组成。这个委员会是上午六时夺权的。
    公告说,国家行政改革议会和总理的顾问委员会已不再掌权了。
    委员会说,“为了国家的完整和独立”,它将“坚决”采用从去年十月政变以来一直实行的军事管制法来管理国家。它敦促公众同委员会合作,以利于稳定。
    军队今天清晨在国内保安行动司令部所在地区和曼谷中心其他一些军事机关周围设置了路障。曼谷各地都没有出现异常的军事活动,商店照常营业。
    【合众国际社曼谷三月二十六日电】泰国官方电台宣布,泰国陆军副总司令今天上午领导了一次政变,推翻了上台半年的军人政府。
    电台说,一些军官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答应要使社会和经济达到稳定。
    泰国电台说,陆军副总司令巴硕·探西立将军领导了政变。
    泰国电台广播了一道命令,禁止军队和警察作任何调动,“因为这种调动可能引起误会”。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三月二十五日刊登该报驻莫斯科记者大月的报道,标题为《印度的急剧变化给苏联以冲击,要重新修改亚洲外交,全力阻止印度废约》,摘要如下:
    尽管苏联至今还没有报道印度新总理德赛会见记者的内容,但由于德赛总理准备同一切国家保持等距离外交,并作为其一环暗示要修改印苏友好条约,从而表明了印苏关系很快就将发生急剧变化,而这一点肯定给苏联当局以重大的冲击。
    不用说,印度迄今一直是苏联对亚洲外交以及对不结盟国家对策的最大的桥头堡,其密切程度简直可以说已达到如排除印度就不能设想如何展开苏联的亚洲外交的程度。然而,继不久前埃及的叛离,德赛政权现在又迅速摆出了“脱离苏联”的倾向,这就迫使苏联不得不重新对迄今的亚洲外交进行深刻而根本性的研讨。在亚洲,苏联不仅处于不能不应付美中苏三国关系流动化的处境,而且苦于如何设法调整同东南亚联盟国家的关系等,整个形势对苏联来说很难说是安泰的。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三月二十五日刊登该报驻伦敦记者永田的消息,题目是《苏联首脑访问南部非洲,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制海权”》,摘要如下:
    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为团长的苏联大型代表团对南部非洲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访问,引起了当地人士的极大关注。苏联的这次访问,是对非洲解放力量的一种支持,这是自不待言的,据认为,苏联的这次访问对苏联推行以海军为中心的世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波德戈尔内主席乘飞机进入坦桑尼亚以后,将访问赞比亚和莫桑比克,这是苏联首脑对南部非洲的首次访问。其直接目的在于增加对罗得西亚解放运动的所谓“前线五国”(安哥拉、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影响力。特别是苏联最近通过对正在渗透其影响力的罗得西亚爱国阵线、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等提供武器援助,想在将来解决罗得西亚问题上抓住一张王牌。
    然而,据认为引起当地人士更大关注的是,这次波德戈尔内的访问,不仅仅是局限在解决罗得西亚问题上,而是出于克里姆林宫的世界战略。这个战略在于获得围绕非洲大陆的西自大西洋起,东至印度洋,北至地中海的“制海权”。
    在非洲的地中海一侧有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在大西洋一侧有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刚果;在印度洋一侧有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再向北有索马里、南也门等。苏联是为了在这些地方扩展其海军力量得到“方便”。
    波德戈尔内到达坦桑尼亚后,就急急忙忙在机场发表声明,故意来个开场白,说:“苏联并不想在非洲拥有军事基地和特别权益。”但是,反过来恰好说明了非洲或世界在波德戈尔内的访非的问题上,对克里姆林宫的真正意图抱有一种疑惑。
    据认为,为有效地扩展苏联海军力量“提供方便”,是当前克里姆林宫寄于非洲有关各国的期望。据说,尤其是以“非洲地角(从索马里一带起,穿过红海这一带的俗称)”而著称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沿岸各国,更是苏联海军垂涎三尺想要确保的地方。
    【本刊讯】苏联《新时代》周刊第十三期(三月二十五日发行)刊登一篇题为《印度选举结果》的文章,摘要如下:
    从印度报刊的报道可以看出,围绕通过一九七五年实行紧急状态而滥用职权的情况,以及主要是国大党青年组织在推行关于家庭计划降低出生率的国家纲领方面所造成的一系列破坏,反对党成功地开展了竞选辩论,居民对这些行为日益不满,这一点对议会选举的结果终归是有影响的。至于同印度社会经济进步以及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状况有关的该国的基本问题,在竞选斗争中似乎已退到次要位置。
    人民院新成员对印度广大人民的情绪和要求,与印度向前发展的利益将适应到何种程度,时间将表明这一点。不管怎么说,在印度的政治生活中,看来有可能发生对印度的未来和命运以及印度人民具有重要意义的转变。
    【捷通社布拉格三月二十三日电】《红色权利报》今天说,英·甘地离职使印度政治中失去了一位具有不容置疑的能力的人物。
    《红色权利报》说,“我们一向赞扬印度人民及其领导人为稳定世界和平及国际安全所作的努力和印度对不结盟运动的积极参与及其对外政策的反帝性质”。
说国大党王朝的崩溃从根本上动摇了“印苏轴心”的政治结构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三月二十四日刊登该报记者鸟羽岭次郎从新德里发出的专文,题为《印度的新外交——摆脱苏联》,摘要如下:
    印度独立以来,历时三十年之久的“国大党王朝”的崩溃,从根本上动摇了迄今为止一直统治南亚的以“印苏轴心”为基调的政治结构。美国卡特政权似将开始努力消除基辛格外交所产生的“美印关系的不协调”的征兆,新总理德赛二十四日首次接见记者时表明“同一切国家实行等距离外交”,这在今后很可能出现“摆脱苏联”和同时引起的同美、中关系的重新调整。以印度政情的剧变为核心,在印度次大陆这个舞台上大国实力政治的开展,出现了动荡的新局面。历时十一年的甘地强权体制的崩溃和以“民主”为招牌的右派势力的抬头,使苏联和东欧各国受到强烈的震惊和感到受挫。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抱有“好感”,表示欢迎,两者呈现出鲜明的对照。
    过去,甘地体制下的印度,一直起着苏联向亚洲扩张的一大前进据点的作用。新德里市的外交部大街的苏联大使馆,是联系南亚到整个东南亚的“苏联情报活动中心”,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一九七一年印苏条约签订以后,据说苏联向印度提供的军援达二十几亿美元。据当地的西方军事人士说,印度现在还在推进依靠苏联援助而增强印度海、空军的计划。
    印苏如此紧密的军事合作体制,主要因为热心于“亚洲霸权”的苏联,和追求南亚“盟主”地位的甘地政权在基本战略上是一致的。把甘地国大党派赶下台的人民党,在竞选纲领中没有突出外交政策。但是,人民党的中心势力的人民同盟,对甘地总理倾向苏联一直持批判态度,当政后,肯定要修改“一九七一年的印苏条约”,至少也将排除其中的军事因素,即去掉其主要部分。
    苏联过去曾向埃及提供十几个亿美元的军援,由“萨达特改变态度”,吃了个本利全丢的苦头。现在,克里姆林宫在印度很可能重蹈“中东挫折”复辙,在这一“危险征候”面前,似乎掩饰不住内心的动摇。
    苏联在前年八月,因孟加拉的“反印、反苏军事政变”,不得不被迫从莫斯科—新德里—达卡轴心的一个据点后退。失掉印度一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战略将出现重大裂隙,因此,苏联可能不会退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