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3月16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3-1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报文章:《卡斯特罗加强在非洲的力量》 '...

    【本刊讯】美国《曼彻斯特联合导报》三月十日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卡斯特罗加强在非洲的力量》,摘要如下:
    有消息说,卡斯特罗正计划减少他在安哥拉的古巴军事力量。如果卡特总统相信这些消息的话,那末他是在为自己壮胆。
    总统不应当利用他的白宫记者招待会去帮助传播来自哈瓦那的那些宣传材料,而是应当告诉美国人民:卡斯特罗卷入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国家的程度正在日益加深。
    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获得的情况清楚地表明,古巴—苏联对安哥拉的控制现在是非常全面的,以致人们不能客观地把这个国家说成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它的武装力量、秘密警察、经济、民政和教育系统都控制在古巴人和俄国人的手里,现在在安哥拉估计有两万五千名古巴人。这一估计数字包括军事人员和非军事人员在内。
    执政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正在被古巴人改造成为正统的共产党。
    英国情报界人士对安哥拉局势的最新估计透露,古巴人把这个国家分成六个军区,在主要城市驻有卫戍部队。过去八个月里,古巴人发动了五次大的扫荡战。古巴还正在利用安哥拉作为对其它非洲国家采取军事行动的一个前进基地。在最近几周,一千名古巴军事顾问从安哥拉被调到莫桑比克和乌干达,在乌干达他们正在被用来保护阿明总统。
    比这些事态发展更为使人不安的是,卡斯特罗私下里向在哈瓦那的外国外交官夸口说,古巴军队将在今后两年里在整个南部非洲建立黑人马克思主义统治中发挥主要作用。这和他的外交官员转给卡特政府官员的报告是截然相反的。
    根据英国的情报估计,目前在中西军区有四千古巴军队,在北部、东部和南部军区各有两千古巴人,在盛产石油的卡宾达地区有三千五百名古巴军队。
    安哥拉首都罗安达驻有两千到两千五百名古巴军队。
    古巴人控制着安哥拉全境所有的空军基地,并且正在监督建造新的空军基地和扩大现有的机场。
    这可能是苏联和古巴试图利用安哥拉作为对西南非洲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基地的先奏,西南非现在由南非控制着。
    据美国情报机构关于在安哥拉的最新报告说,现在由古巴人和俄国人决定谁能进入和离开安哥拉,什么货物能够进口或出口,将印发多少钞票,以及什么样的组织和企业能够进行活动。 f1P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亚丁三月十二日电】古巴总理卡斯特罗为讨论发展两国间关系而对南也门进行为时三天的访问以后,于今天离开了亚丁。
    他在离开前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
    他同也门领导人的会谈是非常成功,而且是建设性的,在很多问题上双方观点是一致的。
    【法新社摩加迪沙三月十二日电】古巴总理卡斯特罗今天抵达这里对索马里进行为时三天的正式访问时受到热烈的欢迎。
    卡斯特罗总理率领一个三十人的代表团。 f1P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伊斯兰堡三月十四日电】反对党举行全国性的抗议活动要求布托总理辞职,若干名反对党著名领导人今天被捕,据说卡拉奇发生骚乱。
    在卡拉奇(据认为是反对党的大本营),警察发射催泪弹以驱散人群,并召来军队恢复秩序。一些人被打死,许多人被捕。
    巴基斯坦全国联盟领导人穆夫蒂·马哈茂德同最直言不讳的女政治家瓦利
    ·汗夫人一起在白沙瓦被捕。
    在拉瓦尔品第,巴基斯坦全国联盟领导人尼亚齐和十三名支持者被捕。
    【法新社拉瓦尔品第三月十三日电】巴基斯坦反对党拒绝了布托总理提出的对话的建议,重申从明天开始在全国举行示威的计划,以迫使政府把本周的大选作废。
    巴基斯坦全国联盟中央委员会昨晚举行了紧急会议后发表的公报说:“不管政府发出什么威胁,我们都将继续进行斗争。”
    布托总理昨天在敦促反对党体面地认输时,表示不重新选举国民议会,但是表示他愿意就其他问题同反对党举行会谈。他再次否认在投票中有舞弊现象的指责。
    布托总理昨天在电台和电视网发表讲话时,警告反对党领导人:政府不允许他们在全国搞暴力行动和破坏。
    政府已下令:所有大中小学无限期关闭,防止反对党企图把青年卷入他们反政府的运动中去。
    自选举以来,警察和保安部队继续在大城市的街道巡逻。大选后,已禁止举行未经许可的游行和公众集会。 f1P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仰光三月十四日电】官员们说,柬埔寨外长英萨利今天结束了对缅甸的一周访问。
    他们说,这位柬埔寨外长会见了奈温总统和其他缅甸领导人,并参观了仰光和缅甸中部的曼德勒和蒲甘的一些工业工程项目。
    观察家们认为,英萨利同缅甸当局讨论了由缅甸斡旋发展同邻邦的友好关系和缅甸以优惠贸易条件向柬埔寨提供大米的问题。
    据信他还讨论了重开柬埔寨驻这里大使馆的问题。 f1P品论天涯网


商量分赃美国CIA在伊朗的成功,鼓励了它以后在其他外国的冒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在危地马拉。这是题外之话。
    美国决心利用颠覆了摩萨台政府的时机,直接插手伊朗的石油宝藏。
    英国这时已经深深地感到,没有美国的保护,它再也不能够保持它在国外的任何利益。一九五三年十月,英国建议并得到美国政府同意,两国政府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讨论了共同的中东石油政策。
    在美国压力之下,英国石油公司董事长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分别写信给五家美国大石油公司的负责人,也写信给蚬壳和法国石油公司,邀请他们到伦敦讨论伊朗石油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国务院代表胡佛参加了这次伦敦会议。石油“七姊妹”加上法国石油公司,在会上同意成立一个财团,联合购买和发展伊朗石油。
    一九五四年八月,伊朗和国际石油财团达成协议,八大家石油公司的首脑在协议上签了字,伊朗国会也批准了这个协议。
    这个协议规定,伊朗的油田和炼油厂主权仍属于伊朗国营石油公司,但产品得全部售给这个国际石油财团。
    这个石油财团内部的分益如下:英国石油公司占股百分之四十,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占百分之十四,五家美国石油公司各占百分之八,法国石油公司占百分之六。它们经由如此的办法,垄断和瓜分了伊朗的石油。苏伊士运河危机到一九五四年十月,伊朗的石油重新注入世界市场了,外国石油垄断资本雇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重新大量地流入伊朗,不过,这一次不再完全是英国人,而且包括美国人了。
    三年的危机过去了,英国人在庆祝他们的“胜利”,美国人笑得更欢,他们进入了一个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势力范围,分得了原来由英国独占的利益。
    英国石油公司虽然失去了它对伊朗石油的独占,但它得到赔款,保住了百分之四十的探油特权,却也心满意足。一九五一年十月,它的股票每股只值五英镑,到协议签订时,涨到每股十八英镑。一九五四年十一月,这家英国石油公司分给股东的红利,达到八千万英镑。
    制裁伊朗,压服伊朗,是五十年代英国为了保住它在中东的利益而进行的一场大的拚斗。一九五六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英国首相艾登下令出兵进攻埃及,是紧接伊朗之后又一次保护英国中东利益的大拚斗,这一次,英国遭到了惨败。
    苏伊士运河危机也跟石油有关,这条运河的运输量占三分之二是石油。埃及人收回运河主权,除了意味着英法失去了每年的运河航务收费利益,还使石油运输的要害操纵在埃及人手里。
    苏伊士运河危机中,阿拉伯人表现了空前的团结。封锁了运河,迫使石油公司的油船绕道好望角,付出高昂的运费;从伊拉克通往地中海的大油管遭到叙利亚人的破坏,在所有阿拉伯国家的首都和伊朗,都爆发了强大的反英示威。
    埃及人在举世支持之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英法最后被迫撤兵。大英帝国在中东的威势,从此一蹶不振了。七、OPEC出现历史舞台一次进攻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苏联石油大量地进入世界市场。一九六○年春天,意大利跟苏联达成了一笔交易,以低于中东六十美分的廉宜价格,购进了大量的苏联原油;日本向苏联购进的原油,有可观的折扣。苏联原油并且介入了印度市场。
    虽然这时候西方七家大石油公司仍然获得巨额利润,但是它们感觉受到了威胁。“七姊妹”中最大的埃克森这时有了一位新的董事长摩莱·雷宾。一九六○年七月,他决定把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的危机,转嫁给石油生产国,办法是压低石油标价。
    石油标价不等于市场上实际买卖的价格,它是各家石油公司用来核算缴纳给生产国的石油税的每桶原油的标准定价。(三十二) f1P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外事报道》三月九日以《俄国插手黑非洲的一些团体》为题报道:
    据可靠的东欧人士说,俄国人一直在加紧努力,加强他们在一些非洲工会及青年和学生团体中的影响。目前他们正在三方面发动攻势:
    一、通过直接接触,主要是通过苏联大使馆;
    二、通过以布拉格为基地的一些共产党外围组织,主要是苏联控制的世界工会联合会;
    三、通过古巴人和其他代理人。
    俄国人曾经把二十五万美元用来资助一月三十一日到二月二日之间在罗安达举行的“南部非洲人民团结会议”。应邀出席会议的代表包括世界工联代表团、拉丁美洲共产党人和古巴工人联合会的一个代表团。
    安哥拉的工会联合会,安哥拉工人全国联盟长期以来一直同世界工会联合会有联系。
    据东欧人士说,在苏联援助下,将要在尼日利亚建立一个新的劳工组织,取代尼日利亚工会大会,这个组织是为世界工联所属的。 f1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