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2月28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2-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塔斯社报道:《俄罗斯饭店失火》 '...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二十六日电】题:俄罗斯饭店失火
    莫斯科的俄罗斯饭店于二月二十五日晚失火。据消防总局初步调查,起火原因是电梯间机器部分发生技术故障。火从电梯下面烧到饭店北部的上面几层楼。
    由于采取了措施,火已停止蔓延,伤员得到了医治。
    【美联社莫斯科二月二十五日电】目击者说,这里世界上最大的旅馆之一俄罗斯大饭店星期五晚上发生大火,上面几层的一些外国客人被火围住了,有些人不得不跳窗子。
    数以百计的客人从建筑物里逃出来,有的把床单撕碎后结成带子从窗子滑下来,一个客人说,他相信,起火原因是走电,因为“凡是有电线的地方都着了火”。
    一些士兵肩并肩地站在列宁墓前面,保护它,不让群众上去观火。大饭店就在红场另一头,列宁墓对面。
    【路透社莫斯科二月二十六日电】今天有消息说,在俄罗斯大饭店的一场大火中,至少有十八人死亡,十二人受重伤。
    官方没有宣布伤亡数字,但治疗伤员的一位医生说,死伤总数可能达六十人。
    几百个救火员,大多数人面带氧气装置,花了大约六个小时才把火扑灭。
    外交人士说,至少有两个外国人受轻伤。
    俄罗斯大饭店是在十年前建成的,花了约一亿美元,有三千二百间房间,九个餐厅,其中有两个餐厅,每个可坐一千人左右。
    这家大饭店设计了二十五年,造了十年。 3VL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二月二十四日刊登该报记者戴维·希尔斯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捷克间谍叛逃伦敦》、《说出了在西方的共产党谍报人员的名字》,全文如下:
    东欧的谍报人员在西德的一些山丘的秘密藏物处贮藏了无线电发报机、小型照像机和钱,以便在一旦爆发战争时供共产党的破坏者使用。
    这是前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名谍报人员揭露的情况之一,这个谍报人员在波恩为捷克的军事情报机构工作了六年后前不久逃到了英国。
    这个叛逃者就是斯韦托扎尔·西姆科。此人现年三十六岁,是西方反情报机构的一个显眼的捕捉对象。他在所作的详细的情况介绍中,透露了许多共产党谍报人员的名字,并叙述了他们在捷克斯洛伐克驻西德首都的大使馆内外的职务。
    但是西姆科本人并非外交官。他的掩护身份是捷克斯洛伐克官方通讯社捷通社驻波恩的外事记者。
    象他的来自共产党世界的许多记者同事一样,他以记者身份过着双重生活。
    自从他上周末来到伦敦以后,他向《每日电讯报》作了极好的情况介绍,讲述了他如何从事训练和把间谍活动同真正的新闻报道结合起来的情况。他描述了:
    如何教他用西方的“米诺克斯”小型照像机(这种照像机仍然是共产党间谍喜欢用的照像机)拍摄文件。
    如何训练他使用和发现暗藏的“臭虫”
    ——窃听装置。
    甚至他的妻子也被套了进去并教给她如何照像,从而使她在他开着汽车飞奔时她可以拍军事基地的照片。
    如何同外国人接近和摸清他们的爱好和弱点,这样作是着眼于吸收这些外国人作谍报人员。
    在他乘汽车或者步行时如何发现“尾随”他的反情报机构的谍报人员。
    他的教练员如何实地训练他使用“死信箱”。
    他是如何学会把“米诺克斯”胶卷放在象石头或者煤块里这些人们难以设想的地方。
    西姆科能讲流利的英语。他回顾了一九六七年和一九七○年他来伦敦作短暂访问时的“令人兴奋的感觉”,那两次访问增强了他永远定居这里的愿望。“可怕的震惊”他还谈及对一九六八年俄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可怕的震惊”,俄国的这次入侵彻底打消了他仅存的一些幻想。
    他透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情报机构同另一个较小的军事情报机构(他属于后者)之间的竞争。他说,捷克斯洛伐克驻波恩大使馆的外交官中百分之六十五是为上述两个情报机构的这一个或者那一个工作的。
    他揭露,负责这两个互相竞争的机构的“住客”是该大使馆的两个一秘,这两个人挥舞的权力比伊日·戈茨大使挥舞的权力还大。他透露了这两个间谍大师的名字,他们是:非:军事情报机构的负责人鲁道夫·科瓦尔和军事情报机构的头子弗拉吉米尔·克鲁利赫。
    西姆科、他的三十四岁的妻子达涅列以及他们的十二岁的儿子斯文现在安然无恙地呆在英国的一个休养地,与此同时,英国的反情报机构正在向他问情况。在讯问中了解的丰富情报传给西德的反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其中包括被告知的谍报人员和告密者的名单。恶梦结束了这位叛逃者及其家人已申请在英国政治避难,他们肯定可以获得批准。对这一家人来说,安全到达英国标志着一个理想变成了现实,恶梦结束了。西姆科说:“我一直在谎言中生活,但是不能终生在谎言中生活呀。”
    他很早以前便精明地认识到,他同他的一家逃向西方的唯一现实的希望是争取获得捷克斯洛伐克保安头头们的信任,因此当布拉格的军事情报机构招人时,他便响应了。 3VL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每日电讯报》二月二十五日刊登戴维·希尔斯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捷克外交官悄悄地收拾了行装》,摘要如下:
    据信驻波恩的若干捷克斯洛伐克外交官正在悄悄地、不加声张地收拾行装准备离开西德,因为叛逃到英国的捷克人西姆科已使他们暴露了。
    有人问,政府现在是否将至少驱逐两名居民(科瓦尔和克鲁利赫),政府首席发言人伯林回答说:“一般说,这些问题有一种在短时期内自行解决的趋向。”科瓦尔和克鲁利赫是西姆科指明是间谍的十七名捷克大使馆外交官中的两个人。他们作为“居民”的作用是分别负责捷克在西德的非军事和军事谍报活动。猝不及防消息灵通人士说,他们和他们的同事看来对西姆科的叛逃是猝不及防的。科瓦尔和克鲁利赫大概认为西姆科只是由于某种正常原因(例如汽车出了毛病或家中有人生病)才推迟了从伦敦返回波恩的日期的。不会捕人只要他们抱有这种希望,他们大概就不会敲警钟,不会要他们的特务和提供情报的人躲起来。因此,德国当局一定有几天的时间可以进行它认为是必要的镇压。
    到昨天为止,还没有捕人的消息。消息灵通人士说,事实上,不会进行引人注目的逮捕。
    原因有二。第一,西姆科不是在指挥会枝逮捕的(即没有外交豁免权的)高级特务。
    第二,西姆科的叛逃自动地使他的那个特务网的一切特务、提供情报的人和联系人毫无用处了。捷克斯洛伐克情报机构必须把他们勾销,因为决不能再以任何秘密方式利用他们了。因此,除非对他们提出控告,否则就没有逮捕他们的迫切需要。
    捷克大使馆昨天对关于此事的一切问题都阴郁地回答说“无可奉告”,波恩的内政部也守口如瓶,但是德国的消息引述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证实关于西姆科的报道是正确的。 3VL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底特律新闻》二月十四日发表题为《基辛格会占尼克松的上风吗?》的文章,摘要如下:
    关于前国务卿基辛格已经把他的回忆录的版权卖给波士顿的利特尔—布朗公司的消息引起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推测。
    由于基辛格的书要到一九七九年秋季以后才发表,它将在预定今年晚些时候发表的前总统尼克松的回忆录出版很久以后才问世。因此,世人有可能得到关于尼克松执政期间对外政策方面的幕后活动情况的两种版本。
    例如可能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是尼克松还是基辛格开辟了通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道路。人人知道,在中国人通过乒乓外交暗示愿意向美国打开竹幕之后,是基辛格首次亲自接触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但是,尼克松在制订这项政策方面起了多少作用呢?
    很明显,尼克松急欲为自己申辫,想得到比水门丑闻给他带来的要好一些的历史地位。因此他不大可能愿意同他的前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分享由于他在对外政策或其它任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获得的荣誉。
    在这场竞赛中,基辛格显然远远超过了尼克松。这位前总统一年前同沃纳图书公司简装丛书部订了一项合同。该丛书部计划出版一种精装本和一种简装本,但是人们推测这位前总统最多可能获得二百万美元。
    基辛格的回忆录无论能出售多少本,显然他都能得到原来保证给他的那些钱。在这方面,看来这位前外交官已经比前总统干得出色了。 3VL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月二十四日电】(记者:尼左拉斯·达尼洛夫)参院今天一致批准斯坦斯菲尔德·特纳海军上将为中央情报局局长。
    五十三岁的特纳,是卡特总统在海军学院的同学。参院是以口头表决批准他担任这项职务的。他在星期二的听证会上说,如果总统发出一项他认为不合法和不道德的命令,他将辞职。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霍华德·贝克(田纳西州)说,他对允许特纳继续保留海军上将军衔,而又同时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和中央情报主任双重职务一事感到不安。
    贝克说:“尽管我对这种担任双重职务的前例感到不安,尽管我对这种任命可能产生的不幸结果感到不安,但是我确信他能够杰出地工作我确信他会这样的。”贝克说:“我虽然表示反对,但决不会因此而减少我对他能够而且一定会完成的工作的热情。”
    特纳不仅只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而且还担任总统的各种情报部门的高级协调人。他的第二个职务是中央情报主任,这个职务是福特政府时建立的。
    参院一致批准前商务部长埃利奥特·理查森为美国出席海洋法会议的谈判代表。
    参院一致批准前副司法部长艾伦·克里斯托弗为副国务卿。 3VL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