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2月10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2-1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怀念周总理的感情极其深厚》 '...

    【本刊讯】日本《朝日周刊》二月四日一期登载朝日新闻社调研室西园寺一晃的访问北京观感,题目是《在华国锋体制下的北京的二十天,群众怀念周总理的感情极其深厚》,摘要如下:(原编者按:中国在失去了毛泽东、周恩来两位巨人后建立了华国锋体制,现在局势是否真的稳定?江青等“四人帮”垮台后,西园寺一晃记者访问了中国并在“严寒的北京”度过了二十天。下面是他用日记的形式报道的中国的现状。)十二月二十四日
    北京时间二十一时,中国民航的班机飞抵北京机场。这次是同父亲(西园寺公一——本刊注)一起访华的。天气很冷,尽管穿着厚厚的大衣,然而仍觉得冷得刺骨。舷梯下有很多老朋友来迎接。大家的脸色很好,看上去很健康,喜不自禁。寒暄话还没完,大家就议论起“‘四人帮”了。十二月二十五日
    访问日程大体定到三十日。中国方面答应从政治、经济、党、军、文化、教育、整个外交、对日政策等方面具体地谈谈“四人帮”的情况。
    下午到街上看了看。天气很冷,但人很多,也许是星期六的原因。我看到了大标语和大字报。要想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动向,只有去看标语和大字报。“粉碎四人帮”的标语最多,贴满了街头。有的是直接写在墙上,有的是故意把王洪文、江青的名字倒贴或者歪贴。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四人帮的憎恨。此外,“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继续前进”、“团结在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这种内容的标语也很多。但是,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怀念和颂扬周恩来总理的。这样的标语都是用特大的字写的。例如有一条说:“‘谁反对周总理,我们就打倒谁!”我再次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深。十二月二十七日
    这两天,从早到晚忙于访问。我访问了江青去过十次的新华印刷厂,听了工人谈江青。总之,工人是非常憎恨她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人痛斥说:“江青真不是东西,她说工人的厕所脏,不用。”
    张香山和刘白羽向我谈了四人帮问题。十二月二十八日
    听说这几天正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今天《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华国锋主席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人们都在认真地阅读《人民日报》。我问过各种人的感想,其中有农民、工人、饭店的服务员、汽车司机、翻译、学生以及中坚干部。他们都认为很好。华国锋的这篇讲话,同前两天发表的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将会成为必读文件。
    我收到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同学的来信,他们有的是我高中时代的同学,有的是大学时代的同学。这些信大大帮助我了解了地方上的情况。他们都是通过报纸知道我来访的。在逮捕四人帮以后,地方上的形势迅速好转。
    正住医院的郭沫若先生曾特意来饭店看望。十二月二十九日
    打开了收音机。最近因为忙没有听电台广播。收音机里突然传出了令人怀念的音乐和歌曲,是影片《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
    这是我高中时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描写贺龙将军领导的洪湖地区的革命战争、游击战的这部电影,是在文化革命中和贺龙一起销声匿迹的。类似的影片和歌曲又相继与群众见面了。
    邓颖超女士设午宴招待了我们。地点是在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对周总理夫妇值得回忆的事是很多的。握着柔软的手,我想起了逝世的周总理,泪水夺眶而出。
    “悲痛的时刻已经过去。你也和我们一起为今天的形势高兴吧!”
    据邓女士说,她在周总理逝世后曾经作好了思想准备,准备四人帮抄家和绑架。她衷心地信任华国锋主席。十二月三十日
    天气稍稍变暖了些。上午参观北京大学。受到了周培源先生及其他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欢迎。大家精神饱满。校园内静悄悄的。
    我了解了四人帮的下述情况:
    (一)梁效集团只有三十个人,在学生中没有多大影响,相反很多人对他们有反感。
    (二)四人帮、梁效集团歪曲批林批孔运动,强调儒法斗争的“现实意义”,含沙射影地攻击周总理是“现代的大儒”,在周逝世后又攻击华国锋。
    (三)教育革命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这是文化革命的成果。但是有被四人帮歪曲的部分,需要作部分修正。
    (四)四人帮的主张之一是,说民主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百分之八十的老干部是资产阶级民主派,这些人没有适应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而变成了走资派。他们提出了打倒一切老干部的口号,反对老中青三结合。
    在校内转了一圈,感到惊人地平静。看不到有“四人帮”冲击的余波。
    下午,几个朋友来访。他们热心地向我讲了四人帮的私生活是何等奢侈腐化。其内容是令人吃惊的。
    晚上去听音乐会。被四人帮及其在文化部的走卒长期赶下舞台的名歌手郭兰英,特意为我们演出。群众对周总理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一唱歌颂周总理的歌,听众就鼓掌和发出欢呼声,整个剧场象在摇晃。歌还未唱完,歌手就哭了,听众也哭了。泪水,泪水,人人脸上流着泪水。(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一月一日
    元旦的早晨是寂静的。来拜年的客人从早晨起络绎不绝。其中有十年没见的老朋友,中国佛教界的权威人士赵朴初也来了。听说,他被四人帮整得够呛,但仍然健壮。他给我们看了他在周总理逝世那天书赠邓颖超女士的诗:
    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
    云鹏自风搏蓬雀徒目送
    云鹏是指周总理,蓬雀是暗指四人帮。中国人的诗总是含有政治内容的。但是,当时是难以了解其真实含意的。
    所有的剧场、电影院,无论大的还是小的,都座无虚席,令人觉得文艺之花一举盛开了,当然这次也有庆祝新年的意思。
    地方的形势大体也是趋于稳定的。一月四日
    乘夜车来到了大寨。严冬,可能有零下二十五度。大寨大队支书郭凤莲前来迎接。她是一位三十岁的妇女,很结实。我听了她讲同前后三次来大寨的江青斗争的情况。她真不愧为大寨的农民,坚强得很。她针锋相对地同江青进行了斗争。她从农业的角度向我谈了全国的形势。
    村子里贴着很醒目的大标语,内容是拥护华国锋。来到地方,见到有许多揭发和讽刺四人帮的漫画。
    来到大寨,了解到华国锋主席是山西省交城县人。一月七日
    五日回到北京。在军队工作的一位朋友说,军队对四人帮的态度最坚决。一个部队也未被拉去搞政变。军队是全面支持华国锋主席的。
    晚上,从天安门前经过,那里放了两三个花圈。明天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一月八日
    天安门前的东西长安街更活跃了。人们抬着花圈涌向天安门。有的是一个人去,有的是几个人一起去,还有的是几十个人排着队去。
    我到天安门广场,见那里的花圈在不断增加。
    晚上应邀观看了怀念周总理的诗歌朗诵会。地点是工人体育馆,容纳一万三四千人的大厅,座无虚席。也朗诵了已经逝世的朱德和陈毅的诗,还朗诵了颂扬华国锋主席的诗。郭兰英、王昆唱的歌很动人。已经五十岁的王昆,嗓子还未恢复,但是放声歌唱了周总理,真是感动人。王昆和听众都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一月十日
    早晨一大早便去天安门广场,人挤得水泄不通。观礼台开放了,摆着无数花圈。设立了临时急救站和临时厕所。巡逻的警察和警卫的战士都没有佩带枪支。许多人甚至带着孩子来了。华国锋主席对此事处理得很好,是一位超出人们想象的了不起的人物。一月十一日
    六时起床,在天还不太亮时便出发去机场。在这样早的时候,已有成队的人群去天安门送花圈。这种群众的行动至少将持续到十五日。
    “去年是大乱的一年,今年是大治的一年,生产也会有发展。但是阶级斗争今后还会继续。”中国友人在临别前说的这番话,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再见吧!北京! cZj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仰光二月八日电】现在正在这里作为期一周国事访问的中国人大副委员长,今天上午乘专机去缅甸中部的蒲甘参观两天。
    她将在缅甸外长吴拉蓬的陪同下游览蒲甘一些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寺塔。
    贵宾——已故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夫人——在蒲甘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当她的车队前往国宾馆时,一一路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向她欢呼和挥舞小旗。
    仰光的一些全国性报纸今天在第一版发表文章说,周夫人的访问“肯定会加强她的已故丈夫建立的牢固的友谊大厦”。
    文章说,周先生是缅中友谊的缔造者,这种亲戚精神今天在两国领导人和人民之间继续发展和加强。
    这些报纸追述说,当缅甸的吴奈温总统在一九七五年十一月访问中国时,北京的《人民日报》在社论中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尊重缅甸的独立对外政策,完全支持缅甸保卫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权利。《人民日报》还说过,自从奈温总统在一九七一年访问中国之后,两国关系加强了,随着友好关系的逐步发展,贸易和文化关系也有了发展。
    今天缅甸报纸发表的这些文章就周夫人的访问表示了同样的看法,还说: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是热情友好的,这一点的反映就是缅中一直存在着传统友谊。文章称周夫人是“中国的杰出女儿”,突出地说明她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长征,在长征过程中,她同中国共产党的三十五名女党员一起,同男子一样,步行七千五百英里,越过十八道山,二十四条大河及沼泽地和沙漠。
    文章说,周夫人的“革命热情、觉悟、远见、顽强、英勇和坚定不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品质不仅应当称颂,而且也应当树立为学习的典范。
    文章说,她同周先生有同样的信念、信仰、兴趣、看法和态度,他们也有共同的文艺、文化和政治的兴趣,事实上这些使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两人都强烈希望使亿万中国人民摆脱蒋介石的压迫而获得解放并建立社会主义。
    文章在赞扬他们的耐心和卓有远见时说,周夫人同他的丈夫一样,在同其他国家领导人和人民交往时和蔼和平易近人,尽管她在革命方面是坚如钢铁。
    文章最后表示希望,周夫人能把缅甸领导人和人民对中国的深切而真诚的友好感情带回中国。文章还表示希望她本人“以不懈的努力”进一步巩固缅中两国人民之间已很牢固的关系。
    官方报纸今天也就邓颖超的访问发表了社论。英文报纸《卫报》说,两国在传统上有着亲密的友好关系,这种“友好和相互尊重在可能会出现分歧——这种分歧有时是不可避免要出现的——的时候,是有好处的。两国领导人进行自由而坦率的讨论,通过友好会谈解决了他们的分歧”。
    这家报纸回顾说,一九六○年奈温总统和周总理在北京举行会谈,并且本着相互信任和谅解的精神,通过友好会谈解决了棘手的边界问题。
    英文报纸《劳动人民日报》在评论中说,中缅之间的友谊和相互谅解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为两国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现在世界各国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和平相处的。社论说,中缅之间自古以来的传统关系是在相互信任、谅解和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石。
    缅文的《新光报》说,一九六○年签订的边界协定以及互不侵犯友好条约是已故周总理和奈温总统的精神的体现。
    这家报纸又说,条约和协定是亚洲国家最早签署的这类条约,它们已成了亚洲国家团结一致的榜样。 cZj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