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12月8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12-0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北约欧洲盟国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开会 '...

    【德新社布鲁塞尔十二月五日电】欧洲共同体国防部长今天在这里开会,协调星期二和星期三(六日和七日)与他们的美国和加拿大同事进行总的讨论的一些主要问题。
    这些会议是北大西洋公约每年两天的冬季会议(八日开始)的正式会议的序幕。
    预料大西洋联盟将探讨对用美国的空中警报和控制系统来装备该联盟的正反两面的意见。这种系统能够“看到”潜在敌人领土境内约四百公里,从而发觉加强攻势力量的情况。
    由于搞这种系统耗资巨大,因此到目前为止,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一直反对购买这种系统。
    据悉,列入议程的还有:苏联武器在数量上所占的优势以及苏联谋求在质量上达到北约武器的标准的问题。
    北约的欧洲盟国还切望说服美国购买欧洲的武器,并使武器买卖“有来有往”。
    一些人士说,美国向苏联提出的关于进行新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计划是另外一个会谈议题。
    据悉美国设想把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的射程将限制在两千五百公里的范围内,把陆地或者海上发射的巡航导弹的射程将限制在六百公里的范围内。
    北约的欧洲成员国认为,后者很可能对欧洲潜在的威慑力量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样一来它就打不着苏联的中程火箭基地了。
    【合众国际社布鲁塞尔十二月五日电】欧洲国防部长们今天就可能部署引起争论的“中子弹”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子弹”正在这里被当作西方联盟制止坦克的基本武器来兜售。 2NR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南斯拉夫《新闻晚报》十二月四日以《说得越漂亮,拿出的东西越少》为题刊登一篇评论,全文如下:
    欧安会贝尔格莱德会议是非集团性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会上没有集团存在。相反,无论是这个集团还是那个集团,即无论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还是华沙条约组织,都通过自己的成员国密切地注意不放过威胁它们地位的任何东西。但同时,两个集团和两个集团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都各自竭力使会议的其他成员国相信它们履行和继续加强赫尔辛基宪章的使命的伟大的善意。
    这就是说,两个大国不仅就应该加强欧洲安全、加强信任和扩大所有地区的合作问题达成了一致,而且表示它们对旨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所有建议原则上(即不承担义务地)也是一致的。
    集团已经提出了并且还在提出自己的加强信任的方案。
    华沙条约组织提出的关于不扩大集团的建议,显然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价值,在下述情况下尤其如此:在欧洲不仅任何人都对参加军事联盟不感兴趣,而且那些参加了集团的人也在努力挣脱集团的枷锁。美国代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发出的各国公民应该参加同本国政府的对话的呼吁,只能意味着企图使贝尔格莱德会议回到对所谓持不同政见者和人权问题的讨论中去,而绝不意味着任何别的。还有四个西方国家提出的要求通知一万人以上的军事演习的建议,这个建议说得很好,但是如果注意到这个建议早在日内瓦会议上就被否决了的话,那末,重新提出这个建议要么意味着修改最后文件,要么只是摆摆样子。
    但是,欧安会有自己的计划,对向欧洲的安全与合作大厦的建设者们建议的那些因素,不应该评价过分,因为当有的人竭力说得越漂亮,一般来说就意味着他拿出的东西越少。 2NR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日内瓦十二月五日电】(记者:约翰·考尔科特)在休会一个月后,美国、苏联和英国今天再次就缔结禁止包括地下爆炸在内的一切核试验的条约进行谈判。
    西方官员对于在不久的将来能达成一项协议表示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有节制的乐观态度”。
    但是,这些官员说,今年年底之前不大可能缔结最后条约。
    这三个核大国在今年夏天的探索性会谈中一致认为,现在存在着进行全面核禁试(即在一九六三年的条约禁止的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核试验之外再加上地下核试验)正式谈判的足够的共同基础。
    从十月三日至十一月四日已进行了第一轮谈判,今天开始的第二轮谈判预计要持续两个星期。
    西方官员说,禁试谈判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都在“令人鼓舞地进行着”。
    然而,他们说,还有一些重大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今年要就这两个武器控制问题中的任何一个达成最后协议,时间都嫌太少了。 2NR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卡纳维拉尔角十二月五日电】今天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一枚射程最远可达六千九百英里的三叉戟导弹,这是海军的二百一十六亿美元的三叉戟计划连续第九次成功的飞行试验。
    今天早晨这次飞行试验的射程没有透露。
    十一艘在八十年代运载三叉戟导弹的潜艇正在建造中。每一艘潜艇将运载二十四枚导弹。这种三叉戟导弹还将由十艘海神级潜艇运载,每艘海神级潜艇可运载十六枚导弹。 2NR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一月二十二日刊登该报编委冈并木写的一篇通讯,标题是《两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摘要如下:
    我想介绍一下两个城市的交通工具。这两个城市就是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多伦多:不分距离和车种费用一律为五十美分
    从多伦多的市中心向东北约行三十公里,有一个大规模的自然动物园。参观的方式是从缓慢地沿着轨道行驶的公共电车上观看放牧的动物。在归途中,可以从动物园前顺乘公共汽车和地铁到市中心。在乘公共汽车时,一次要交五十美分的费用,然后,不管你到这个大多伦多的任何地方去,也不管你换乘地铁、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都不必再买车票。多伦多交通公司称为“一次付费制度”。公共汽车站建的多从动物园开出的公共汽车一直顺着枫叶掩盖的林间乡下街道往东行驶。在这个过程中,使我感到吃惊的是:虽然没有太多的建筑物,但公共汽车站却非常稠密。车站之间的距离有二百五十米。几乎所有的公共汽车站都是防风雨的,有屋顶和嵌着玻璃的墙壁。再往市中心走,车站之间的距离只有二百米,为日本的城市里的站距的一半。
    在换乘地下铁的乡间车站,在用铁链围起来的大块空地上,盖着宽广的候车室,房檐向四周突出。这就是公共汽车的站台。是公共汽车和地下铁换乘地点的专门设施。我乘候车室的自动楼梯下去,换乘地铁。地铁分东西线和南北线两条,明年春天还要增加一条。在现有的四十九个车站中,有二十二个象乡间车站一样,建有可以不受风吹雨淋就能换车的设施。在市中心,有些地方不能在地面建造公共汽车站台,于是就在地铁站台和地面之间的地下一层建有大型的公共汽车站台。建立这样的换乘设施的历史已是悠久的。电话服务多伦多交通公司为了便于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早在十年前就开设了电话服务中心。在那里,备有公共交通工具的线路、停车站、时刻表等为乘客们所必需的资料,每天有二十七个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一天工作十六个半小时。耳朵上戴着耳机,等候旅客们询问“到某地去,怎么走”。
    在巴黎、芝加哥、华盛顿、洛杉矶等公共汽车线路复杂的大城市里,这种电话服务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在多伦多,一年间有一百六十万次的询问。在洛杉矶,有四百四十万次,这就说明了电话服务是必要的。
    此外,多伦多交通公司从今年年底开始,还打算更新三百九十辆电车,换成高性能的新电车。进而还计划延长电车的专用线路。象自己的车子一样方便从一九七五年起,还试办了接送坐车椅上下班的人的服务中心。这里备有九辆专用的超小型公共汽车,每天把五十五名订有合同的人从市内住宅区送到工作单位去,一次收费四十美分。
    这样一来,多伦多交通公司的客运量十年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每天达到一百万人。从家门口开始,无论是在费用方面,还是在设备方面,都能连续地、方便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这种机能可以说近似于自己的车子的机能。原来,晚间的音乐会和戏剧,只能坐汽车去观赏。现在,坐地铁去观赏的市民也增加了。
    (上) 2NR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佛罗里达州好莱坞十一月二十九日电】欧洲和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的代表们今天在这里开始会谈,旨在扭转在争夺横越大西洋的民航机乘客的全面减价战争。
    会议由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主持,各航空公司寻求达成明年夏天旅游季节时实行的一套新票价。
    去年夏天,由于英国莱卡尔航空公司推出票价特别便宜的“空中火车”服务的办法,继而意大利航空公司又片面决定减低由头等机票起的所有票价,这一来各航空公司之间的票价协议破裂了。一些公司纷纷订出减价计划,致力与“空中火车”竞争。
    两家有航线飞越大西洋的美国航空公司——泛美世界航空公司和环球航空公司表示不反对较低票价。由于保持每日的飞行班次,两家航空公司宁愿以减低票价的办法填满空置的座位。
    工业人士预料意航会坚持其减价决定,至少是在意大利政府和美国政府达成新的双边航空协定之后才会改变。
    与此同时,其他急切地要保持它们横越大西洋交通的乘客的欧洲航空公司,已表示打算和意航一起减低票价。
    【路透社佛罗里达州好莱坞十一月三十日电】三十多家航空公司在此间举行会议,力图阻止北大西洋航线发生票价战。他们对意大利航空公司单方面削减票价的决定,出现尖锐的歧见。
    在莱卡尔航空公司两月前推行廉价“空中火车”服务后,意航将它的北大西洋航线机票减价达百分之二十五。航运界人士认为,另有若干家航空公司已准备步意航后尘,削减票价,假如此间不达成协议,可能引起一场恶性的票价战。(原载十一月三十日和十二月一日香港《大公报》) 2N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