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5年2月14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5-02-1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世乒赛单项比赛开始 '...

    【美联社加尔各答二月十二日电】二百五十多位抱着希望的选手今天开始了预选赛,争取与名将们争夺男、女世界冠军的机会。
    九十八名最好的男选手又得到了一天休息,在此期间内不那么出名的选手们争夺参加明天开始进行的单项比赛第一轮的席位。
    在参加预选赛的一百五十六名男选手中,第一天的比赛结束后将只有三十八人获得参加第一轮比赛的资格。对参加预选赛的女选手说来,被淘汰的比率将是同样高,今天开始时有一百人参加比赛,但最后将只有其中十一人取得资格,与五十三名已经被赋予参加第一轮比赛资格的名手们一道进入第一轮。
    为期十天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注意力集中在上届冠军、中国的郗恩庭身上。
    被视为他的主要挑战者的选手中有一九七一年冠军、瑞典的本格森以及本格森的同国人约翰森,约翰森在萨拉热窝世界锦标赛是仅次于郗恩庭的世界亚军。
    中国人在女子比赛中也是引人注目的,预计上届冠军胡玉兰将能进入决赛捍卫她的一九七三年皇冠。
    【美联社加尔各答二月十一日电】世界乒乓球的精萃今天休息和游览加尔各答的市容,然后准备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比赛的淘汰赛。
    中国在团体赛中把两个奖杯都拿走了。中国人在单打比赛中也占优势,因为两个当今世界冠军都在强大的北京队里。
    在男子项目中是郗恩庭,他参加国际比赛已经将近十年了。郗在一九七一年男子单打中得第三名,后来在一九七三年于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举行的上次世界锦标赛中拿到了冠军。
    女子项目中是强有力的进攻型选手胡玉兰,她是在一九七三年于萨拉热窝初次参加国际比赛的,并且立即就拿走了冠军。 qoF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印度《政治家报》二月十一日发表一篇题为《默默无闻的葛新爱在中国的胜利中起主要作用》的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人能做出人们预想不到的事。他们在星期一大大出人意外地把世界冠军胡玉兰留下来,而让候补队员葛新爱参加对冠军保持者南朝鲜的女子决赛。
    默默无闻的葛新爱为自己的国家扮演了主要角色,她两盘单打都赢了,其中包括和世界第二号选手、南朝鲜明星李艾莉萨打的决定性的第五盘。这场与冠军保持者的对阵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葛新爱的突然参加以及她的精彩成绩在当天晚上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谈话资料。
    葛新爱是直握拍的选手。这大概就是我们在介绍她的时候所能强调说明的唯一之处,此外几乎任何东西都是无法预测的。严格来说,她既不是进攻型选手,也不大能说是防守型选手。她用一种很少中国人采用的打法,又推又戳,又扣又挡。最使人惊讶的是,她打出各种各样令人不知所措的旋转球,使得横握拍的防守型选手郑贤淑要么打球触网,要么打球出界。在最后一盘中,她简直把李艾莉萨弄得茫茫然,而以二十一比十四、二十一比十取胜。
    南朝鲜队领队说,更强的队获胜了。他承认中国人已经学会了更好的技术,而且训练很刻苦。
    中国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国运动员密切观察南朝鲜人在团体赛中所进行的每一场比赛。电影摄影机也帮助了他们观察对方的弱点。本记者有把握地认为,中国教练员为了这场比赛曾训练过葛新爱。看看比赛结果便明白了一切。 qoF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加尔各答二月十二日电】前世界冠军、参加第三十三届世界锦标赛的代表荻村伊智朗今天说,日本人在本届锦标赛的团体赛中成绩很差是由于他们缺少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期间的那种民族主义精神。
    荻村对报界说,中国人“动机明确、严肃、目的性强、分析力强、纪律性强,这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原因。”
    他在谈到日本人时说,“他们不象过去我们的许多运动员那样刻苦训练。消遣以及各种娱乐太多了,致使许多国家的年轻人对待事业很轻率。这也已经是战后日本的一个现象了。如果我们很严肃,我们就不会下跌得这么厉害。”
    荻村认为,中国人的唯一不利之处是不年轻。但他接着说,“他们的专心致志以及快速反应远远弥补了这个不利条件。他说中国人正在培训出新的一批很年轻的选手,在过去一年内大约有三十支由许多新人组成的代表队参加国际比赛,以取得经验。”
    【共同社东京二月十一日电】题:山中教子观战记
    加尔各答消息:今天团体赛全部结束了。日本男女队都出乎意料地失败了。
    我认为,对乒乓球比赛说来,世界锦标赛是最高级的比赛,队员们都拿出最大能力争胜负。
    从男女团体赛来看,是日本队实力弱了,还是别的队变强了。从我的观点看,首先还是后者。中国和欧洲各队弧圈球和抽杀都进步了。而且对付上述招数的防守也进一步加强了。
    我认为中国队自信力是积五年、十年而得来的。从乒乓球的发展来看,这种自信力是令人可喜的。
    日本队为培养这种自信力,也必须和他们一样,今后五年或十年要加倍努力。 qoF品论天涯网


    为较充分了解祖国油藏的世界意义,我们应该知道其他国家油藏的概况。祖国对自己的油藏估计数字从不发表,西方对中国不仅一向忽视,而且具有相当深的偏见。联合国所发表的“世界”油储统计一向不包括中国在内。目前西方一般所接受的一九七二年所估‘‘世界”探明油储的总量是九○○亿吨,也就是六四○○亿桶。中东各国共约占“世界”储量的百分之六十,美国和苏联仅占百分之十八,西欧各工业先进国家不足百分之二。如以美国每年石油的消费量(五十亿桶)作尺度,美国大陆及沿海油储不足八年,阿拉斯加正在开始开发的油储相当两年,苏联的油储相当十六年,伊朗的油储相当十五年,即使最富的沙特阿拉伯的油储也不过相当二十五年或至多三十年。
    诚然,在能源危机之下,各国势必大大加强探油工作,“世界”油储的总量短期内会迅速增加。但中国油藏超过全部中东油藏的事实应该不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是因为祖国极大部分的大陆架和沿海与远海大小五千多岛屿附近的海岸都还未曾勘探;况且客观观察认为中国宽广的大陆架应该是世界上最富油的区域之一。总之,祖国油藏具有非常重要的世界意义。
    至于祖国原油生产的概况,因为缺乏全面的数字,很难确知。五十年代的产量是很低的,大庆油田投产以后,产量才较快的增加。大概一九七○年原油的产量已达二千五百万吨,一九七三年的产量达到五千万吨。因为胜利、大港和其他新油田的开发,今后的原油生产会迅速地增加。本年十二月十三日的《纽约时报》刊载一项消息,美国中央情报局曾为国库部估计中国原油生产展望,预测一九八○年中国每日的原油产量是四百万桶,也就是全年生产两亿吨。
    八十年代中祖国油产达到美苏的水准应该不成问题。不过长期看来,祖国的经济建设有全部的计划,原油产量要由国内的需要和建国所需的资金来决定。我的推想,等到工业化已经基本上完成以后,祖国会稳定、控制、甚或减少原油的生产。因为中国和西方及日本最大不同之一是中国事事为子孙万代设想,而西方及日本是先顾目前的滋情享用,不顾未来的资力枯竭。(三)中国的石油将加速经济建设的成功
    在我一年前所撰《从历史的尺度看新中国的特色与成就》一文的第四节里,我曾列举解放以来祖国经济各部门极可观的成就,并曾作以下的总观察:
    “我在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下旬启程返美时,已开始体会到中国的经济已经有了向上的螺旋运动。因为农业达到自给而稍有余,供给轻工业所需的多种原料,便会刺激轻工业的加速发展;轻工业就会加速替国家积累资金;国家就可以大量投资在重工业的某些部门;重工业若干部门进一步开发之后,不但也积累资金,而且还能刺激轻工业和农业更高的发展。这不是平面的周而复始,而是向上的螺旋运动。”
    时间又过了一年,并且今夏获得有关祖国油藏的珍贵消息,我不但更相信三年来对祖国经济展望的基本观察是大体正确的,而且具有充分信心,祖国的全部经济建设必能加速胜利地完成。
    为了避免重复我以前对祖国经济的观察,本文本节的分析讨论对象,以以下两个问题为主:一,何以至今祖国经济建设中仍有些重要的环节不够强大;二,何以今后石油连翻几倍的增产,必能加强这些环节,并促使全部经济起飞。
    建国二十五年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经济部门之中,最成功的是轻工业。
    农业基本上做到自给而稍有余,成就不可谓不大。但因人口太多、耕地有限的两大基本限制之下,农业生产仍不免存在着相对的紧张状态。建国二十五年来,重工业业已规模粗具,文革以来技术上有多种重要的进步,成就也不可谓不大。但从产量的观点看,还远不能充分满足全国工业建设的需要,还与先进国家有相当大的距离。从内外相对的量的标准来权衡,我国的重工业还是全部经济之中一个较“弱”的部门;在这较“弱”的部门中,钢铁和化学工业是关键性的较“弱”环节。
    解放后我国钢铁工业的建立,矿源不成问题,问题在技术与资本。近年钢铁技术不断在改进,钢的合金和专门钢材的种型逐年增多,技术上极大部分的困难似乎都已经克服。目前钢铁工业发展较慢的原因,是制造程序的复杂,多种钢的合金和专门钢材往往需要特殊的设备,整个钢铁工业还需要大量的投资。
    一个完整的钢铁工业系统——从开矿设备、采掘煤铁矿石、炼焦、以物理程序将含铁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铁矿石变成含铁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小颗粒、高炉炼铁、再炼成钢锭、最后再制成各种钢合金和特种钢材——所需投资数量的庞大,是显而易见的。提到资金问题,近年来祖国积累资金的能力是很强的。但广义的农业所积累的资金,一般似乎都再投资于各地方水利建设,继续改进各地方的农业条件和各地方的“五小”与其他中小型工业。轻工业积累资金的能力最强,但很多工业都需要资金,国家不能集中投资在钢铁一项。(三) qo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