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委内瑞拉《国民报》十一月八日刊登卡洛斯·卡纳切
    ·马塔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发生了什么?》,全文如下:
    且不管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在意识形态上可以作出什么分析,必须客观地承认二十五年来所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当一九四九年秋天革命胜利时,中国是一个饥饿和贫困,每年夺走数百万人生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国家。
    一九一一年中国的最后一个腐败王朝灭亡,民国以后是连年不断的内战。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的抗日战争和以蒋介石的失败告终的三年内战,大大破坏了已经衰微破败的中国经济。粮食根本不够吃。进口货充塞市场。交通运输线残缺不全。大批饥饿的失业者沦为乞丐。主要是手工业的轻工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除在满洲有些微不足道的中心之外,没有什么重工业。
    英国的考察家休斯和卢亚德——他们曾长期呆在中国——几乎毫不夸张地说过,“当共产党人在一九四九年接管政权时,国内的绝大部分地区还处在两千年以前的铁器时代的初期”。
    面对这种不幸的局面,中国新的领导者谨慎地开始了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连续三年的所谓“经济恢复时期”,这个时期实行了毛的“新民主”,容忍和暂时利用那些愿意合作的资本家。从一九五三年起开始实行五年计划,制定了“国家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从土改过渡到农业合作化,一九五八年从合作社过渡到人民公社。从公私合营过渡到工商业的社会所有。为了推动和发展国民经济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一九四九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还不到一亿一千万吨,而在一九七三年超过了二亿五千万吨,达到了自给自足,并有供储备的余粮。和一九九四九年相比,棉花、甘蔗、油料作物和肉类增产了十倍以上。小型的水利工程都是人民公社兴建的,为和这些小工程配合,国家兴建了大中型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便于灌溉与控制水灾和旱灾。过去,水旱灾害曾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使数百万居民背井离乡。淮河工程已使排水量由八千立方米增加到二万一千立方米,和一九四九年相比,现在灌溉面积扩大了五倍。著名的黄河,过去既没有一个水坝也没有一个水电站,而现在由于兴建了工程,可灌溉四千八百万亩土地(十五亩等于一公顷),一些城市和农村地区使用了电力。海河水利工程已根除了水灾,并使河北省的灌溉面积扩大了两倍,使该省的粮食达到了自给自足。长江地区的灌溉面积已从六千万亩增加到一亿五千万亩。
    中国在集体化的基础上迅速地朝着农业机械化迈进。
    由于依靠农业,中国的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
    从农村得到原料并以本国造的机器装备的轻工业,向城市和农村地区提供丰富多彩的消费品。轻工业生产已增加了几十倍。丝、棉、毛和麻纺织工业有了十分显著的发展,用来出口和供应中国人民的衣着。
    重工业的发展向农业和轻工业提供设备、机器和装备。今天,中国每年生产二千五百多万吨钢,为一九四九年的一百四十倍。钢的品种在一千种以上,钢材在两万种以上。据邓小平对我们说,中国现在每年生产五千——六千万吨石油,除满足国内市场,还出口一小部分。
    中国不仅生产拖拉机、化肥和交通工具,还制造飞机和远洋轮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而且属于原子俱乐部!
    我们不同意中国对待政治自由的办法。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承认,在旧中国和新中国之间,不是二十五年的差距,而是几个世纪的进步。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十一月二十日以《中国的石油产量将比北海的多三倍》为题刊登克莱尔·霍林沃思发自东京的一篇报道:
    日本官员昨天说,中国的原油产量到一九八○年将增加到年产四亿吨,比英国可望在北海获得的产量多三倍。
    日中石油进口公司董事长长谷川龙太郎说,那时日本(从中国)进口一亿吨石油不会是梦想。
    今年,中国石油产量将近七千万吨,向日本出口五百万吨。一九七五年,中国卖给日本的石油不会少于一千六百万吨。
    执政党自民党一位经常访华的元老藤山爱一郎最近说,他曾告诉中国政府,日本希望每年进口三千万吨。
    目前,日本每年进口石油二亿七千万吨,差不多都是从中东进口的。如果不是由于发生能源危机和衰退,进口总额还会更大。
    中国石油产量惊人的增加将提供一个可维持下去的取代阿拉伯石油的途径,至少可提供日本将来需要量的三分之一。
    许多被请去参观过大庆油田的日本专家渴望向中国提供技术援助。他们在生产和运输方面正在遇到严重的问题。
    中国已进入了石油生产国的大联盟,因为它的石油产量超过了阿尔及利亚目前年产五千一百万吨的产量。
    中国人并不掩饰这样一点,他们打算把石油生产作为预定于一九七六年开始实行的下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项目。因为现在玉门和四川有好几个油田在供应地方上的军用和民用的需要,他们有能力把石油产量增加四倍。
    中国石油产量的新数字使苏日开发西伯利亚西部的秋明油田的计划告吹了。
    【本刊讯】苏《真理报》九月五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驯服爆鸣气》,摘要如下:
    难道不能在开采之前预先消除煤田中的瓦斯吗?莫斯科矿业研究所的一批科学家承担了实现这一勇敢主张的任务。经过与卡拉干达和顿涅茨专家多年的共同顽强探索,终于取得了胜利,他们提供的方法其实质在哪里呢?
    莫斯科矿业研究所试验一实验部负责人画了一个示意图并解释说:请看,这是煤层,那里还没有巷道。我们从地面钻了一些井,然后在高压下将水压入矿体。结果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呢?裂缝和大小孔眼猛烈扩大,煤层产生了液压瓦解。过若干时间以后当我们开始抽水的时候,吸凝起来的甲烷便跟着运动。渐渐地煤田的瓦斯含量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为安全开采做好准备。
    但是这个方法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十分有效,因此要建立控制煤体的完整系统。研究表明,在放入煤田中的各种微生物里,有的很爱吃甲烷。于是据此提出了下列一个微生物作用煤层法:将专门制做的悬浮体——带有微生物的培养基——通过钻井放到煤层上,并保障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条件。而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助手便予以回报
    ——消灭甲烷。
    有人想是否总须要力求摆脱甲烷呢?这个想法是很意外的。能不能象童话中所说的那样把恶魔紧紧地装在瓶子里,不放它出来呢?为做到这一点,将一种能起聚合作用的化学溶液压入煤层。溶液将所有的“道路”都堵上,过一定的时间便渐渐变硬,可靠地截断甲烷通往出口的途径。
    简单地说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出的新系统的实质。可生动地称之为甲烷的三级拦阻系统:含气煤层被液压瓦解、以聚合物作用于煤层、必要的时候使用大量的微生物去进攻。
    新方法怎样使用呢?煤矿的表面空地上铺了些管道。管道使五个钻井与真空泵相连。在地下四百五十至五百米深处是含煤四百万吨以上的煤层。排除瓦斯的工作很快就要结束,煤田实际上已准备好采掘。钻了一个实验通洞,查明含瓦斯率降低了十分之九。这是从前所没有过的。值得指出的是,在通洞区第一次用盐酸溶液来作用于煤层。还有四个矿业一地质条件各异的煤田在连贯地进行实验。通过如此广泛的实验可以为苏联的整个煤炭工业提出建议,可以为矿工提供有科学根据的富有成效的防止甲烷和灰尘的方法。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三月十七日一期刊登一篇题为《恢复用煤气?》的文章,摘要如下:
    目前全国至少至二十座煤的气化实验厂在运转,检验用各种煤产生用于各种目的的煤气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如作为发电厂的燃料、提供给氨合成等工业加工以及家庭取暖。这种方法在大规模地可行之前仍有些重大问题需解决,但政府的某些专家们预示,在八十年代内将建成五十多座煤的气化厂。
    有关气化的两个主要问题早就出现了。这就是,所产生气体的热力低——一般不到天然气的五分之一.以及一些老厂不能使用密西西比以东普遍埋藏的粉煤。因此,当前气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把任何一种煤变成增热能力可与天然气相比的煤气的技术。
    这些技术中最先进的大概是一种叫做海瓦斯法,是芝加哥煤气技术研究所研究出来的。这种方法是把一层煤所产生的煤气通过第二层煤,第二层煤起吸收性净化剂的作用,这个过程产生的几乎是纯甲烷,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过去八个月内在一所实验性工厂进行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使用任何一种煤。专家们认为,到八十年代初可以有一所商业性海瓦斯厂开始生产煤气。
    目前正在研究的第二项主要技术是直接从地下的煤生产煤气,从而解除了地下开采的人身危险和露天开采的环境破坏。矿务局负责一项地下气化工程计划的施里德解释说,这种方法产生质量比较低的煤气,但是有可能从不能开采或不能大量生产的煤层生产所需能量。
    这项工程计划的工程人员先向地面以下大约四百英尺的三十英尺的煤层钻了十六眼四英寸的井,随后用高压把水压入煤层,把煤破碎,使煤层变为可渗透的,以便让煤气跑出来。灌水后,他们接着便灌入高压气,用丙烷燃烧剂把煤点燃;把空气压入一个煤井助燃,由于燃烧产生的气体同时从附近的煤井跑到地面,目前这些气体是在地面烧掉的。
    这项工程计划的一个问题是效率较差。它仅利用现有煤的百分之二十五;而露天开采能利用煤层的百分之九十多,地下开采能利用百分之六十。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煤,矿务局正在计划一种先进形式的地下气化,定于明年在摩根城开始。在这项计划中,将通过一口U型井的两端把空气压入煤层,燃烧煤所产生的气体将从几英尺以外的一口平行井里出来。
    工程人员强调,地下气化仍未证明在商业上可行,同时,保持煤在地下燃烧而防止煤层上面的陆地沉陷这个问题尚待解决。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