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4年10月25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4-10-2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国报纸刊登何炳棣的文章:《中国的资源即将登上世界'...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月十七日登载何炳棣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的资源即将登上世界舞台》《巨大的石油蕴藏可能削弱阿拉伯的支配地位》。该报在作者介绍中写道:“何炳棣生在中国,一九四五年作为一名领取中美庚子赔款奖学金的学生来到美国。现在他是芝加哥大学的历史学教授,著有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籍。他和他的夫人于一九七一年和七四年访问过中国。”
    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已知的石油蕴藏量,且不算黄海和东海尚未勘探但可能富有石油的地区,已经比整个中东目前已知的蕴藏量还大。这种蕴藏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有巨大意义,而且对世界石油局势和美中关系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的石油在几年之内就可以变成一种同阿拉伯对石油贸易的统治地位相抗衡的力量,供应日本、也许还有美国所需石油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华盛顿可能必须在台湾问题上再前进一步,如果美国人打算在向中国供应石油勘探和钻井设备方面起重大作用和购买大量的中国石油的话。
    在证实蕴藏量的规模的同时,中国的石油产量也开始上升了。原油产量从一九七○年的估计产量二千五百万吨增加到一九七三年的五千万吨。据说负责从中国进口石油的日本人说,一九七五年中国的产量估计为一亿吨。该发言人还估计到一九八○年产量将达四亿吨。
    中国在下一个十年可望作为一个同美国和苏联在产量方面进行竞争的石油大国出现,这自然要对中国的工业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个重要的可以替代的能源来源找到得越快,对整个发达世界也就越有利。中国会成为这样一个来源吗?答案是复杂的。
    第一,中国作为世界石油生产大国之一的潜力完全要靠在陆地、内海和靠近中国海岸的大陆架上已知的蕴藏。因为有一些比较远的岸外地区,一些邻国也对它们提出了主权要求,但人们普遍认为,大部分石油离中国的海岸很近。
    第二,北京曾说:“中国不会变成一个资源供应者,中国也不允许外国获取中国的资源。”后半句无疑是真实的:外国公司不要指望在中国象在其他国家那样得到石油权利和开采石油。至于头半句,中国已在向日本、香港、泰国、菲律宾和其他购买者出口石油。
    今后数十年间,如果中国要实现国家目标的话,它就必须成为一个大的石油出口国。中国的工业大概将继续依赖煤炭,以便能把最大数量的石油出口以换取重型机械和先进设备来加速工业化。
    到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石油出口可能达到每年三亿吨左右,即二十一亿桶以上,这将大体上等于伊朗目前的年产量并超过日本现在总的年消费量。这个数量至少可以帮助稳定世界石油价格。
    中国开发和出售石油的政策是同北京对外政策的核心分不开的,这个核心包括两个主要因素——防止苏联组成一个威胁中国的联盟和“解放”台湾。
    中国对外政策中关于苏联的因素看来已经在苏联、日本和美国关于共同开发西伯利亚能源资源的拖得很久的谈判中产生了影响。
    那些谈判曾多次讨论过向苏联提供大笔贷款和将来向日本输送大量石油的问题,但最后缩小为在七月份达成了一项日本向苏联提供四亿五千万美元贷款用于开发南雅库茨克的煤炭矿藏的协定。据说国会内的反对意见也为搞任何更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增加了障碍。
    美国在中国的石油图景中占据什么位置呢?作为一个巨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必须进口相当一部分它所需要的石油,因此不能忽视中国这个将来的供应者。而认为同中国建立这样一种密切的联系将会震动美日联盟的说法不再站得住脚了,因为中国的石油已在输往日本。
    此外,美中贸易一直是不平衡的,一九七三年美国对华出口为八亿美元,大约是中国对美销售品的价值的十一倍。因此中国人也希望卖给美国人更多的东西。而如果政治气候得到改善的话,贸易总额可能会大大扩大。例如,美国的石油公司已安排卖给中国价值约一千万美元的沿岸和近海石油勘探设备。美国公司应能在中国的石油开发方面起更大的作用,如果它们仿照日本的方式出售石油设备和技术而不要求投资权或共同开发的话。
    美国的作用之所以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一个重大原因看来是由于华盛顿仍然没有同中国建立完全的外交关系,仍未断绝同台湾的国民党中国的联系以及仍然没有从台湾撤走美国的武装部队。
    对于中国认为是对中国内政继续进行军事干涉的事情是无可辩解的,美国在一九七二年总统访华期间已消除了一部分障碍,这是它做的一件好事。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华盛顿应该走剩下的路程了——同北京建立完全的外交关系,把美军撤出台湾,并把那里的美国大使馆换成一个处理贸易事务的非官方机构。
    我敢肯定,到那时中国将大批购买美国的石油设备,如果美国公司和美国政府处理这个问题时讲求策略、有耐心和有远见的话,它可以导致达成一项与中日之间的协议类似的美中石油协议。在石油方面的互利安排可能为这三个大国以及整个北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作出重大贡献。 huV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十月十七日刊登该报记者马修·塞登自东京发回的一篇报道,标题是《日本杂志指责日本的田中市恩取宠,隐匿财产》,摘要如下:
    据日本一家最受尊重的月刊十一月号发表的一篇前所未有的调查报告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通过给人以小恩小惠和利用他的权势以换取人们给予赠款,从而获得了大量的个人财产。
    发表在有名望的《文艺春秋》杂志上的这篇长达六十页的详细调查报告还认为,首相一贯把他的真正财产隐藏在旨在逃避日本所得税法律的一整套假的“鬼公司”里。
    田中是出身微贱、受教育不多的人,在他的整个漫长的政治生涯里,特别是在他担任首相这两年期间里,他经常是被指控贪污的目标。
    《文艺春秋》的这篇文章远远超出了通常那种笼统的指责,而是对田中逐步发财和取得权力一事进行了彻底的、接二连三的打击牲的指责。
    这篇文章是由一个二十人调查小组写的,据说大部分是以公开文件为依据。
    据这篇文章说,田中的真正财产隐藏在六家化学和运输公司里,在东京拥有价值八百万美元的不动产和在一座奢华的休养城里拥有三幢别墅。
    《文艺春秋》的这篇文章指责说,尽管田中的财产和投资的收入的数字非常庞大,然而,他在他的一九七三年所得税申报书里只说收入为二十七万九千美元。
    《文艺春秋》的主编说,这篇调查报告是在报道水门丑闻的美国人启发下才写成的。 huV品论天涯网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首相表示要在正式场合就“《文艺春秋》的报道问题”表明态度
    田中首相二十三日在政府和执政党的联席会上,就引起国内外关切的《文艺春秋》十一月特大号刊登的《田中角荣研究——其财源和人事关系》的专辑报道说:“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迟早要在正式场合表明见解。”就这一问题阐明了要在国会表明信念的想法。政府和自民党并不想立即同意在野党方面当前提出的要首相出席参议院大藏委员会会议的要求,不过,想按照为首相直接表明态度创造机会这一方向进行研究。
    在今天的集会上,国会对策委员长福田发言说:“如果召开国会临时会议,在野党当然要追究,希望作好准备。”
    首相说:“要在正式场合进行说明。”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以《文艺春秋》的《田中角荣研究》这篇报道为开端而掀起的对“田中政治的批评”,对政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首相周围的人对首相能否用否定《文艺春秋》的报道这种方式来对付党内和在野党的追究并使政局稳定下来表示怀疑,正在为拟定善后措施煞费苦心。
    要求查明真相的动向二十三日在自民党内也出现了活跃的气氛。在二十三日举行的三木派大会上,三木武夫说:“即使豁出名誉,首相也应说明事实,必须消除疑虑。”
    另外,在中曾根派朝食会和大平派代表召集人会议上也提出了这一问题,虽然没有得出具体的结论,但有人对“与田中体制合作”做了要求采取慎重态度的发言,在主流派内部也产生了动摇。
    当前,反主流派的福田赳夫和三木等实力人物所取的态度是一面“静观”,一面注视事态的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田中派认为,这种动向是反主流派针对明年的总裁选举而进行的“瓦解活动”,故意表示了平静的态度。 huV品论天涯网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二日电】题:首相在《文艺春秋》问题上受到了集中的攻击,成为追究政治姿态的起爆剂
    《文艺春秋》杂志十一月号出了一个题为「再问田中政权」的专辑。这一报道二十二日在自民党内外引起了议论,已开始成为追究田中首相政治姿态的新的起爆剂。社会党二十二日在参议院大藏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这一问题,要求大藏省和国税厅从税制方面进行调查。另外,这个问题在自民党内也引起了反响,在当天举行的以反主流派骨干议员为中心的「重建党议员联盟」的集会上,正面提出了《文艺春秋》的报道问题,确定了这样一种强硬态度:.要求田中首相做具体的批驳,并公布资产。社会党等今后将在参议院大藏委员会理事会会议上采取要求查明真相的态度,自民党反主流派也认为是动摇主流派的好材料。因此,《文艺春秋》问题今后也似将纠缠不休。 huV品论天涯网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题:青岚会在「《文艺春秋》问题」上持强硬态度,要求田中首相下台
    自民党的青岚会二十三日晚上在都内饭店举行紧急会议,就《文艺春秋》的报道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一致决定要求田中首相下台。
    代表召集人中川一郎等十人出席了今天的会议。他们认为,在《文艺春秋》的报道所表明的那种值得怀疑的总裁的领导下,「党员已不能豪迈地进行活动了」,因此决定要求身为总理和总裁的人下台。 huV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