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4年10月22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4-10-2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钻石》周刊文章:《三十年代的恐慌不会再现》 '...

    文章认为就信贷基础来说在现象上三十年代同今天的局势比较,或多或少有相类似的一面,但从基础结构上的经济实态来看,三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有基本差异
    【本刊讯】日本《钻石》周刊九月七日一期登载一篇文章,题目是《三十年代的恐慌不会再现!》,摘要如下: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三十年代信贷恐慌的过程,同当前的状况试行比较。
    战前的信贷恐慌以一九三一年五月奥地利最大的银行安施塔特信贷银行倒闭为开端,蔓延到整个欧洲,以一九三三年美国的信贷恐慌为止。
    现在大略地回顾一下这个过程。奥地利发生的危机,火星飞到了当时同奥地利结成关税同盟、经济上有密切关系的德国,使德国不得不灾难性地撤退资本。当时德国正为支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巨额赔偿和贸易收支的赤字愁眉不展,而这项逆差主要由来自美、英等外国资本的流入填补了。然而这些资本将近一半都是短期信贷,德国银行利用这笔短期信贷进行长期投资。因此,信贷动荡影响到德国,外国资本就开始撤退,于是德国银行界出现了极度的金融紧张,一九三一年七月,达纳特银行倒闭以后,德国的银行制度陷入了瘫痪状态。
    德国的停滞在英国引起了连锁反应。当时英国的贸易收支也是赤字,而这主要以海外投资的利润和海运的收入等贸易以外的收入来填补。可是当时由于已经发生了世界范围的生产过剩的恐慌,投资利润、海运收入都减少了,同时由于德国的银行破产,流入德国的英国资本被冻结了。
    当时的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了世界各地吸收资金的场所,而它一方面制造动荡情绪,同时这些资金开始撤回。于是英国处于金融困境,终于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决定放弃金本位制。英国一放弃,使得和英镑货币有关联的一系列国家放弃金本位制,信贷的动荡扩散到全世界,到了三三年,终于因美国银行倒闭而告终。
    把上述经过同今天的局势比较一下,在现象上说,也不是没有或多或少相类似的一面。一点是当前产油国和石油进口国之间出现的流动性偏差在当时美国和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之间也存在。另一点,就象最近欧洲金融市场这样,短期信贷变为长期资金,信贷基础削弱了。
    前面所谈到的都是从信贷基础来看现象上的相似之处,再深入看基础结构上的经济实态,也可以看到三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基本差异,不能认为会发生战前型的恐慌。
    第一,一九三一年开始的战前的信贷恐慌,在前一阶段,一九二九到一九三一年时候已经发生了生产过剩恐慌。以一九二九年纽约股票暴跌为起点的恐慌带来了生产的激烈下降,物价狂跌,大批失业。同时,尽管一九二九年欧洲得到了空前的丰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初级产品也出现了强烈的生产过剩现象,这些农产品和原料的价格都暴跌。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衰退和先进国家的恐慌是密切相关的。
    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世界经济在实物经济方面是完全的物资过剩,劳动力过剩,市况本身失去了内在的上升活力。
    相反,当前的局势确实在去年石油危机的前夕,世界景气面临着循环性上升的最后局面,但并没有失去增长的余力。不妨说,今天的景气实况因石油价格高涨这个“外界规律”,增长受到制约,又因为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到来,世界各国实行紧缩银根政策,政策上抑制需求很强烈。因此,一部分行业中,过剩现象在蔓延,而基础材料却反而是供不应求。在日本等国家,表现在钢铁和部分石油化学制品对设备投资有非常强烈的热情。并且还看不到战前的那种农产品和一次产品的过剩生产情况。仅从这方面看,三十年代的问题是“需求”,而七十年代的问题是“供应”。
    第二,在战前的恐慌时期,各国都固执地坚持金本位制,认为景气的自律调整是好的,这种空气占有统治地位。当时就连革新政党和工会都认为“干扰恐慌自然进程,就会引起生产的各种资源的浪费”。所以虽然萧条情况很严重,但各国政府袖手旁观的倾向很强烈。然而战后,凯恩斯经济学的有效需求政策在各先进国家站住了脚,各国都有所准备,景气停滞程度一加深,就提出某种刺激景气的政策。
    归根到底,简洁地说,就是在战前,政策方向本身具有通货紧缩的素质,但战后,变成了通货膨胀的素质。然而同时成为问题的是,战前因为始终坚持这个紧缩通货的素质,所以大批失业,物价暴跌,迫使国民过灰色的生活;而战后却反过来,曾几次反复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素质,造成恶性的物价昂贵,这又使国民生活陷于苦境。这里有和战前不同的今天的问题的困难。
    第三,战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靠性,通过贸易、资本或者通过跨国企业的发展,其密切程度和战前是不可比拟的。
    各国利害关系的这种错综复杂的状况,虽有使对立激化的一面,但进一步促进国际协作的一面也是很大的。
    第四,和上述各点有关联的,就是政治形势的差异。战前进入恐慌的时候,世界政治已经是很紧张了。然而目前从上述意义来说,政治的尖锐对立不是出现在资本主义世界。不过,如果说政治上有问题,那就是南欧—东地中海地区的动向了。
    拿三十年代和今天作了上述比较,可以这样说:首先是当前的局势并不是象战前那样,增长力和内在的上升力自律性地失速那种程度的“过剩时代”。其次是,即使由于实行紧缩政策而带来了经济衰退,也决不能象战前那样粗暴蛮干,以致造成大批失业。
    不过,今天问题的困难在于进入萧条以前就出现了过去萧条开始时所未曾看到的物价大幅度上涨的现象。这意味着有控制有计划的通货膨胀政策的效力是有限度的。战前,因为物价暴跌,生产迅速下降,出现大批失业。所以只要有决心,就能提出果断的刺激景气措施。但是目前在通货膨胀还没有平息的时候,如果轻易地实行刺激景气措施,就有再使通货膨胀加快的危险。
    而且进一步加快通货膨胀同大量通货紧缩一样,甚至能威胁各国政府的存在。 qvN品论天涯网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月九日电】题:铁托答(苏联)《红星报》问
    在南斯拉夫和苏联部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联合军事行动三十周年之际,应苏联《红星报》编委会的要求,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对一系列问题作了答复。
    问:一九七四年九月,是苏联和南斯拉夫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联合军事行动的三十周年。你怎样评价我们部队的这些联合军事行动在南斯拉夫人民反法西斯解放斗争中的意义?
    答:在南斯拉夫遭到进攻的很早之前,南斯拉夫共产党就警告过法西斯主义的危险,并且努力组织一个广泛的民主与爱国力量阵线。由于作了政治上的准备,才有可能做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动员一切力量并且组织武装抵抗。当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认为,在南斯拉夫发动武装斗争的时候来到了,因而号召人民起义,进行解放战争。在这场反对数量上和技术上都远占优势的敌人的艰难而长期的斗争中,人民解放军成立了,到一九四四年九月,它已有五十个师,有它自己的海军和第一批空军部队,在南斯拉夫全国各地,包括在亚得里亚海岸和各个岛上,开展进攻。
    作为彻底驱逐敌人的最后作战行动的一部分,当时我们的直接目标是解放塞尔维亚和贝尔格莱德。我们在一九四四年夏季就开始执行这一任务,大量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从波斯尼亚和门的内哥罗挺进到塞尔维亚,同时在塞尔维亚组成了一些新的师和军。
    那时,红军军队粉碎了德国战争机器,并势如破竹地向前推进,他们的左翼到达了南斯拉夫边界。在开始采取联合行动之前,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和苏联一致同意让红军军队通过南斯拉夫东部领土,并一致同意为解放南斯拉夫的这个部分和贝尔格莱德采取联合行动。在达到了这些目标之后,苏联军队又从那里朝匈牙利继续挺进,我们则继续解放这个国家剩下的仍然未解放的部分。
    作为战场上的盟军,我们部队当时从红军那儿得到大量武器,这大大有助于加强我们的武装力量。
    我国和苏联双方部队在解放贝尔格莱德的战斗中取得的胜利为我国人民解放军在南斯拉夫领土上的挺进,以及为红军在匈牙利领土上的挺进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南斯拉夫军队继续为解放它的国家而战斗,同时确保了红军在匈牙利的战略阵线的南翼。
    问:苏德战线上的事态发展对南斯拉夫国内的解放斗争的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苏联的入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它的影响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起了决定性作用。苏联承担了战争的主要负担。苏联人民的英勇斗争是对其他一切反法西斯主义的战士的鼓舞。
    我国的战斗人民引以自豪的是,通过他们的反对法西斯占领的解放斗争,本着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国际团结的精神,他们对苏联人民反对共同敌人——轴心国——的英勇斗争作出了贡献。
    同红军的第一次接触是在一九四四年二月由科尔涅夫将军率领的一个苏联军事使团抵达我们的最高指挥部时建立的。过后不久,我们派了一个我们自己的军事使团去莫斯科。同三个最大的同盟国——苏联、大不列颠和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直接接触有助于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运动在国际上确立其地位。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十月十日刊登发自莫斯科的一篇专稿,题为《在同苏联记者的谈话中,铁托驳斥关于(苏联)在战争中给予援助的观点》,摘要如下:
    苏联武装力量报纸《红星报》今天刊登了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异乎寻常的答该报记者问。
    铁托总统承认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给了他的游击力量以武器,但是他强调指出,南斯拉夫人能够自己把他们的国家从德国和其他占领势力下解放出来。
    苏联一位担任领导工作的将军两周前在同一家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暗示,南斯拉夫游击队员曾要求苏联军队援助。在通常给予外国共产党首脑比较突出地位的报纸里页上发表铁托的谈话向这里的某些西方观察家表明:南斯拉夫人可能找到了这个论坛来温和地反驳苏联关于:战时盟国之间进行过合作的说法。
    这次答记者问是在莫斯科竭力改善同贝尔格莱德的关系之后发表的。在南斯拉夫最近发现了一个据说是赞成苏联的中央集权控制形式的一批地下共产党人之后,莫斯科的努力看来处境困难。
    在此之前,苏联火箭军总司令托卢勃科大将曾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苏联报刊介绍三十年前苏联军队把东欧从德国人及其盟国手中解放出来的成就的一系列文章的一篇。
    托卢勃科将军写道,“尽管取得了重大成就”,南斯拉夫人“并未能把敌人从他们的国家消灭干净”,于是在一九四四年九月要求苏联军队进行干预以及提供急需的武器。 qv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