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月九日刊登该报驻莫斯科记者江川的文章,题目是《中东与世界,十月战争一周年,苏联争取发动“反攻势”》,摘要如下:
    苏联的中东政策在去年十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战后处理时,被基辛格外交损害了名声,而且造成埃及转为亲美路线的局面,因此大大后退了,但是决没有袖手旁观。在此期间,苏联加强对叙利亚、伊拉克的支持,稳步而顺利地努力给叙利亚补充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军备,要把它作为亲苏联盟的桥头堡,同时一直在加深同巴勒斯坦游击队的关系。最近,也正出现苏埃关系趋于恢复的迹象;苏联以恢复日内瓦中东和平会议为目标,摆开架势要开展积极的外交攻势。
    苏联当前倾注外交努力的是对埃及政策。它从夏天左右起决心同埃及改善关系,九月初派了外交部高级官员去埃及,十四日埃及外长法赫米访苏,现已发展到准备萨达特总统访问莫斯科的程度。苏埃不和的原因在于苏联没有给开罗充足的武器,因此改善关系的捷径是满足埃及的要求。
    萨达特总统虽已试图接近美国,但是从美国——支援以色列为其国策——购买足以对抗以色列的武器终究无望,此外又没有一个国家能象苏联一样大量供应强大的武器,因此感到不好办。苏埃关系会改善到什么程度要看埃及态度如何;不言而喻,这将是左右今后苏联的中东政策的最大因素。
    另一点,苏联已明确表示要支援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的稳健派。
    苏联本来就支持恢复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努力修改安理会二四二号决议的“难民条款”,但其立场是,如果进行修正,就要求出席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要在那里谋求解决。最近苏联断绝了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它叫喊“不要政治解决,而要坚决通过武装斗争夺回巴勒斯坦”——的“接触”,其背景也就是苏联的这种政治意图。可以说,苏联争取在联合国的范围内求得政治解决的目的已稳步而顺利地走上轨道。
    另一方面,西奈半岛上兵力脱离接触的结果,自一九六七年以来一直关闭的苏伊士运河将于明年五月打通,把地中海和印度洋连接起来,这在苏联的军事战略上是极其重要的;苏联的中东战略显然会进一步加强。不言而喻,苏联的这种反攻势的目标是恢复日内瓦会议。
    美国派基辛格国务卿从九日起访问中东七国,想要再次进行“和平调停”,但是可以想象,苏联将在看了基辛格国务卿的“本领”以后去同他进行会谈;基辛格将从二十三日起访苏五天。苏联也许会出于它遵循着要“收复一九六七年战争的失地、恢复巴勒斯坦人权利”的“阿拉伯国家最高利益”这种“自负心”,相信它的中东政策将获胜。在美国福特政府进行那种刺激阿拉伯产油国的行动的过程中,以“阿拉伯国家的真正支持者”自居的苏联的存在,具有制止美国奉行强硬的危机政策的意义。正因为这样,苏联今后的动向非常重要。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月十一日刊登一篇发自莫斯科的专稿,题为《印度尼西亚人和苏联人都力图改善关系》,摘要如下:
    印度尼西亚和苏联都在认真努力改善关系。自从苏哈托政府一九六五年上台以来,两国的关系一直有些紧张。
    印度尼西亚外长马利克初步定于十二月来莫斯科作正式访问,努力重建规模较广泛的经济联系。
    九年来这种关系几乎中断了,虽然两国仍有一些贸易。但是在一九七三年,两国之间贸易总额只达到六百九十万卢布,而在一九六五年,在苏哈托接管政权之前,这个数字为七千七百八十万卢布。
    苏联专家们似乎认为,印度尼西亚急切要改善同苏联的关系的一部分原因是它害怕中国。苏联方面的主要动机也是要防止印度尼西亚过分受到中国的摆布。
    当然,苏联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印度尼西亚现政权总的亲西方的方针。它也不是不知道苏哈托政府强烈反马克思主义的国内政策的。但是,苏联分析家们认为,印度尼西亚同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恢复广泛接触以平衡它的对外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时机,现在已成熟。
    最近几个月内,双方都互相作了姿态。例如,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印度尼西亚所声明的拥有十二里领海权的国家。近来,印度尼西亚一直在大大压低它反对苏联的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的调门,并在改变它的态度。这很受莫斯科的赏识,莫斯科现在面临着使别国接受这个主张的艰苦斗争。
    这一突破是在苏联副外长费留宾今年初访问雅加达之后出现的。
    十月八日,塔斯社从雅加达报道说,印度尼西亚工业部长穆罕默德·优素福宣布他赞成同东欧国家建立更多的贸易与经济联系。
    俄国人并不掩盖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担心中国人跟印度尼西亚搞好关系。苏联最近的一期《远东问题》季刊有一篇文章详细地谈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关系,它断言,虽然两国的外交关系迄今还没有恢复,但是中国正在通过新加坡和香港扩大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
    这篇文章暗示,尽管北京迄今为止一直拒绝印度尼西亚提出的复交条件,即保证不搞颠覆和不干涉印尼内政,但是并不能排除北京与雅加达结成新联盟的可能性。
    在这一点上,它对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五年存在过的北京雅加达轴心提出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评价。它说,在这个时期,印度尼西亚领导人正寻求摆脱国内困难的途径,为了转移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就给人民灌输一些好战的口号。
    这篇文章最后指出,在一系列的国际问题上,印度尼西亚现在采取的立场是与苏联的立场相似的。按照苏联的观点,从这种判断就应该得出结论说,有必要恢复莫斯科早先在印度尼西亚拥有过的某种立足点。但是,由于对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的方向仍然拿不准,莫斯科现在跟印度尼西亚打交道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
    【路透社利雅得十月十三日电】基辛格国务卿今天说,他和以色列领导人已就在下一次中东和谈中可能奉行的原则取得了一致。
    在今晚把基辛格载到这里的飞机上的高级美国官员们说,会谈的结果还并不是协议,而是在协议和商讨之间的某种东西。
    高级美国官员们说,在以色列的会谈毋宁说是商讨,只是以色列对基辛格关于会谈可能如何着手的看法没有表示反对。事实上没有决定任何东西。
    他们说,正在拟订的解决办法的梗概是:以色列进一步撤军以换取就一项政治解决办法取得进展。
    一位高级官员说,基辛格发现局势比他星期二开始他的中东之行时所想的要复杂,并说,他下月初——在他预定的莫斯科、印度次大陆和罗马之行期间或是之后——回到中东来是可能的。
    基辛格到沙特阿拉伯来的目的是要说服费萨尔国王利用他在阿拉伯世界相当大的道义影响来在中东和平努力中站在美国一方。
    【中东社开罗十月十三日电】基辛格国务卿于今夜十一点五十分由利雅得抵达开罗。这是第二次访问开罗。
    【中东社开罗十月十三日电】法赫米外长同基辛格国务卿于今天午夜后举行会谈。
    美国人士说,基辛格将他在这个地区的这次旅行中会谈的结果通知了法赫米。
    他说萨达特将于明晨九时会见基辛格。
    【本刊讯】黎巴嫩《阿拉伯世界》十月十一日报道:
    昨天来自巴格达的旅客说,巴格达得到大意如下的消息:苏联向西德出售了七千七百万桶伊拉克原油,每桶价格是八美元,这比海湾国家的石油标价低三点六五美元。
    据报道,伊拉克政府一直在设法要苏联政府作出说明,但是都徒劳无效。伊拉克政府指出,如果这一消息确凿的话,那么正当目前产油国家在华盛顿认为石油价格太高的问题上与美国发生争执的时候,苏联这样做就会削弱产油国家的地位。
    苏联人由于援助某些经济工程和开发伊拉克南部的产量丰富的北鲁迈拉油田而一直得到伊拉克原油。
    这些旅客指出,苏联人从所报道的与西德的买卖中得到巨额利润,因为这些石油实际上每桶只花费他们三美元。这种低价格是过去五年里巴格达和莫斯科达成的协议所规定的,在石油价格于过去一年内螺旋形上涨以后,没有再作调整。如果这一消息是确凿的话,那么苏联人从卖给波恩的每桶原油中获得五美元的利润。
    【本刊讯】曼谷《新中原报》十月十一日以《苏舰队在印度洋游弋邻近各国应提高警惕》为题报道:
    泰国副外长差提猜少将就东南亚当前局势向往访记者谈称:由于目前苏联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故东南亚弱小国家应提高警惕,要有所准备。他强调说:苏联舰队游弋印度洋是事实,故对列强舰队游弋印度洋的制衡措施是必要的。至于列强是否会伤害我们,那是另外一回事,惟切切不可无动于衷,应作自救的准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