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众国际社马尼拉九月二十五日电】菲律宾政府今天开始开动机器实施同中国新签订的贸易协定,包括拟议中进口中国石油的事。
    马科斯总统命令政府有关机构立即实施在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访问北京期间签订的菲中贸易协定。
    马科斯在从第一夫人的弟弟莱特省省长本哈明·罗穆尔南德斯那里得到关于第一夫人访问情况的初步报告之后下了上述命令。
    总统府发表的一项公告说,昨天抵达马尼拉的罗穆尔南德斯报告说,这项贸易协定“将使菲律宾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高质量原油的供应,同时,中国在协定中答应购买相当大量的菲律宾主要产品,包括木材、矿石、椰子油、椰子干和食糖”。
    公告说,预计在第一夫人访问结束以后不久中国第一批低硫原油就能运到马尼拉。
    马科斯命令外交部和国家经济发展局组织一个经济代表团于十月份去北京确定菲律宾打算从中国购买的原油的数量。
    【法新社马尼拉九月二十五日电】菲律宾记者今天从北京报道,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已同意将她在中国的访问时间延长五天,即延长到十月二日,以便参加十月一日中国国庆节庆祝活动。
    据这些记者说,马科斯夫人是应毛泽东主席的夫人江青女士的邀请延长访问时间的。
    【本刊讯】马尼拉《每日快报》九月二十五日刊登专栏作家普里米蒂沃·米哈雷斯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第一夫人的访问推倒了偏见之墙》,摘要如下:
    第一夫人伊梅尔达
    ·马科斯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的正式访问正在推倒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而在菲律宾和那个亚洲邻国之间造成的偏见之墙。
    在菲律宾记者最终突破了意识形态的壁垒向他们的同胞提供关于人民中国的第一手观察材料之前,菲律宾人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完全来自外国的新闻报道。
    外国新闻界把人民中国刻画成一个世界其他国家感到害怕的魔鬼,是不能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的、喜欢侵略的国家。
    随第一夫人访问人民中国的菲律宾记者,通过他们发回国内的电讯,正在拆穿某些外国新闻机构关于这个有八亿人民的国家的谎言。
    【德新社北京九月二十四日电】(记者:巴格曼)观察家们今天说,中国和菲律宾可能准备在伊梅尔达·马科斯访问这里以后建立外交关系。他们说,据信,在她同北京高级政府官员的会谈中已在原则上就这个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这是她此行的主要目的。
    但是,据了解,中国人已表明,在马尼拉派首任大使到北京任职以前,菲律宾必须断绝同台湾蒋介石政权的外交关系。它将要求对方明确接受一个中国的政策。
    据了解,中国人准备等待马科斯政府采取这种行动,而不会同意某种象同美国之间的那样的把事实上的承认和法律上的承认区分开来的解决办法。
    观察家们从马科斯夫人在这里的讲话中得出的结论是:她丈夫的政府接受中国的这项要求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如果情况如此的话,那么,中国又快要在外交上取得成功了。
    【本刊讯】《巴西日报》九月十四日刊登了一条消息,题为《福摩萨交出在联邦区的大使馆的钥匙,为共产党中国让位》,全文如下:
    中华民国外交部一秘张贤清(音)是最后一个离开巴西的福摩萨外交官。他昨天下午去瓜纳巴拉,从那里去檀香山,中间在美国做短暂停留。
    他离开巴西利亚时是很凄惨的。在上飞机前两个小时,他把大使馆的钥匙交给巴西外交部一名级别比他低的官员。接着他独自离去,乘一辆普通的出租汽车去飞机场。
    所有其他外交官十天前就离开了,张先生是唯一留下来的。朱抚松大使委托他出卖外交使团的全部东西,并把官邸、使馆房子和外交车辆交给巴西外交部。
    外交部禁止出售该大使馆的不动产和车辆。这些东西是以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名义购买的。根据新的官方谅解,中国政府和人民是指大陆中国,这些财产将移交给她。大使馆的电话也不能出卖。这一切将由巴西政府交给新的中国人,他们将在巴西利亚建立一个北京的外交代表机构或在我国任何地点建立一个领事馆。中国人在瓜纳巴拉和圣保罗购买的不动产也不准出卖。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八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题为《韩咏华女士谈北京之行》的专访,摘要如下:
    结束了在北京等地探亲、访问后抵港的旧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女士,二十五日对本报记者畅谈此行见闻时愉快地说:“我今年八十二岁了,离开中国也有二十六年。这是我离开中国二十多年后首次回去。能够在晚年回到中国去,尤其是在北京逗留了五个星期,与儿女亲友们团聚,感到很高兴。”
    韩咏华女士于一九四八年离开中国,定居于美国。
    韩咏华女士此次重回中国,旧地重游,特别在北京逗留了五个星期,使她很高兴。新旧对比,使她有不少感慨,也使她掀起了一幕幕的回忆。她说:“离开中国这二十六年来,一直都没敢想到要回去看看,原因是受到很多的限制。这次能够在晚年到中国去,见到了我的儿女、妹妹;远在四川、云南等地的亲戚都请了假,兼程来到北京看我。这次我见到的亲友共有六、七十人之多。其中有老朋友、老同事周培源、华罗庚、林巧稚、冯友兰、陶葆楷、杜聿明和夫人曹秀清等,使我感到很高兴。在谈话中,我发现他们都很健康,很乐观。”
    韩咏华女士谈起了北京,就喜形于色的表示,北京实在有很多变化。今天的北京,多了很多新建筑物,马路很宽,两旁都植有树木。清华大学也比从前扩大了。特别是北京的风沙,从前很大、很猛,但是,现在广植林带,北京的风沙也就少了很多。
    她说:“在北京的人,也起着变化。他们总是说着要为人民服务。事实上,他们确是在为人民服务。比如说,公共汽车的司机、旅店的服务员,勤勤恳恳地工作,都不要小费,这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在中国逗留期间,她参观了工厂、人民公社、学校,游览了名胜古迹。新中国的变化,尤其是人的精神面貌的转化,给她带来深刻的感受。她说:“无论从北京到广州,我见到人们所穿的衣服都很朴素,谁也不比谁特殊。人们的精神面貌很好,都埋头于工作。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件应该的事。”
    她在谈到中国的生产建设时表示,中国是靠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从轻工业品到二万多吨的大型机器,都是中国人民自己制造成功的。在北京乐器总厂参观,欣赏工人自己制造的各种乐器时,她深为感动。
    她说:“从前我跟外国人学习弹钢琴时,所弹的钢琴,都是从外国运来的。可是,中国今天也能自己生产钢琴,也能生产手风琴、风琴等多种乐器,而且质量蛮好。”
    韩咏华女士有一子一女居住在中国。儿子梅祖彦,在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每月工资有一百多元;儿媳则在北京大学教外语,也有一百元一个月的工资,两人每月的收入合共有二百多元。他们有一子一女,长子十七岁,念中学;幼女十一岁,在小学读书。一家四口,住在宿舍里。宿舍有两个房间,有客厅、厕所等,设备齐全。月租每月才几块钱。她的小女儿梅祖芬,在一九五一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连铁道学院图书馆工作,生活安定。韩女士谈起了她的子女,高兴地说:“他们的生活很好、很充裕。虽然物质条件不那么现代化,但都生活得十分安定。”
    她说:“在美国,由于离中国太远了,过去不了解中国大陆的情况,所以经常担心在中国的儿女,怕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这次到中国去,见到儿女的生活很幸福,有保障,我这次真的放心了。”她又说:“从前不安心儿女的生活,主要是因为自己不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与外国的制度不同,但中国人民吃得饱和穿得暖。中国人民从前实在苦得太厉害了。现在又看到了儿女的安定生活,他们又跟我一再的说,要我放心。我这次的确放心多了,他们的生活比我想象中的要好。”
    一九五七年,韩咏华女上的丈夫梅贻琦从美国到台湾,在台湾的“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及后,梅贻琦患病,在台湾治疗,于一九六二年去世。韩咏华女士在其丈夫患病时,曾去台湾,在那里居住了两年。在台湾生活的两年里,使她了解到台湾同胞的生活情况。她说:“在台湾生长的是中国人,在中国大陆生长的也是中国人,都是一家人。很多人都希望中国能够统一起来,自己也与大家的看法一样。”
    【南通社北京九月二十四日电】由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副主席佩科·达普切维奇率领的南斯拉夫议会代表团今天下午同中国政府副总理邓小平进行了会谈。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会谈中,讨论了当代国际关系和进程的所有重大问题。谈到了世界和欧洲的安全问题,即欧洲的安全同地中海问题,特别是同塞浦路斯问题和近东问题的联系。还谈到了在当代世界条件下不结盟政策在反帝、反霸、争取平等和维护独立与主权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双方就此强调指出,必须加强那些特别受到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危害的国家的行动。
    在会谈中谈到,为在世界上建立新的平等的经济制度而斗争的切力量有必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
    会谈中很注意南中合作问题。双方都认为,在长期停顿之后,近几年两国之间的合作有了进展,双方满意地指出了这一点。但是,还强调指出,对进一步更迅速发展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更加全面的合作仍存在着非常广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国政府副总理向南斯拉夫代表团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后发展的方向、困难和将作出的努力,以及这个国家在过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二十五年中所取得的成就。邓小平请南斯拉夫代表团转达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对铁托总统的问候。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