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3年9月24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3-09-2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曼谷《亚洲新闻评论》杂志文章:《苏联扩充海军势力的'...

    【本刊讯】曼谷泰文《亚洲新闻评论》杂志在九月十日一期,刊登一篇题为《苏联扩充海军势力的战略计划》的文章,摘要如下:
    苏联大规模地扩充海军力量,以原子潜艇和航空母舰为主,同时在各国建立它控制下的海军基地。苏联海军(头目)狂妄地叫嚷“苏联将派遣自己的海军力量到苏联利益所在的世界任何地方去”。
    在列宁和斯大林时代,苏联的军力虽然也经常得到扩充和改善,但那种种变动并没有放弃相信人民力量的原有立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变动的性质并不是侵略性的。
    但是,当赫鲁晓夫集团继斯大林以后上台掌权不久,苏联新当局竟然把苏联的建军政策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放弃依靠群众力量的理论,转而崇拜武器,叫嚷只有厉害的武器才是斗争的决定因素。赫鲁晓夫甚至讥笑群众力量,说什么众多的人民无异于一堆肉。
    既然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层如此崇拜武器,那么它要发展各种厉害武器是很自然的。它发展和储备成百成千件厉害武器,它同美国的军备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势力竞争正在天昏地暗地展开。为了要派遣自己的力量去占领世界每个角落的滩头,从赫鲁晓夫当政时代以来的苏联当局,其发展武装的目的已经变了质,已从为了自卫变成为了进攻,以便同美国在世界各地争夺势力范围。
    既然他们崇拜和迷信武器的威力已达到了把人民看成一堆肉和骨,而不是斗争中的主要力量的地步,他们就自然地把使用武力作为推行它对盟国和其他国家的政策的基础,例如派坦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派遣配备有核武器的兵力进逼中国边境,驻军蒙古(人民共和国),支持印度发动肢解巴基斯坦领土的战争,甚至偷偷摸摸地运载核导弹进入古巴,但事后又吓破胆(由于害怕美国武器。这是武器崇拜者之所为)慌乱地赶快撤走。
    肯定的是,继承赫鲁晓夫衣钵的苏联现统治集团也是始终执行着这种性质的政策。他们认为人民的斗争将得不到胜利,他们承认朗诺元帅的政府,反对西哈努克亲王的政府,而且可能派遣海军力量进驻甘磅碧海港(泰国政府所担心的)。苏联当局的每一个棋子和每一着棋步,都以武力为基础,它称之为军事强权主义。迷信武力的小国领导人当碰到这样的威吓就会感到害怕,因为他们同样看不到民众的力量。但是,如果是一个宣布全国人民将联合起来抵抗侵略直到最后一个人的国家,它是一点也不感到害怕的。例如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北越等国家,它们终于能够自豪地维护自己的独立,核武器装备到牙齿的和拥有成百成千战舰和飞机的强国也都战胜不了它们。
    但是苏联当局对强权的运用已经入了迷,它把自己的财富倾投于发展和储备武器之中,全力以赴地同美国竞争。这两个大国总是做出我们难以理解的事,正当它们竭力地加紧发展武力的时候,它们总是向世界宣布,说它们两个大国已经签署了多少份裁军协定,并且轮流长篇大论地高谈和平,但是墨迹未干,它们又加紧试验新式武器。
    自从苏联领导者变质,转而以武力为基础之后,它就把自卫性的海军(小型近程的战舰)改变成进攻性的海军(大型远程的战舰),以便派到世界各地去耀武扬威。
    苏联海军司令透露说,苏联海军可以算是发展到完备的阶段了。他所谓的完备意思是“能够打核战争,也能够打非核战争,在平时又能够保卫国家的利益”。
    但苏联当局是采用什么手段来保卫自己的利益呢?难道派遣自己的舰队到其他国家的领海横冲直撞,也是保卫自己的利益吗?这一切才是值得寻找答案的问题。 KEv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菲律宾《今天公报》专栏作家阿波洛尼奥·巴塔利亚九月十五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和缓是核竞赛戏的幕间插曲》,摘要如下:
    由于美国力图保住领先地位,而苏联则希望赶上,于是,一场竞赛一直继续到了现在。
    至今为止,为限制核竞赛而达成的一些协定虽然做了不少好事,但是并没有结束竞赛的本身。
    可以联系目前对和缓的努力来理解继续发展核武器这一情况。
    人们指出,在中美关系和美苏关系上,缓和紧张局势的劲头比较大。
    或许,象人们指出的这样的缓和已经对中苏关系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
    但是,中国领导人最近的一些言论说明中苏之间不会有真的和缓。
    当中国继续对苏联心怀疑虑,继续在深挖洞以防备可能来自北部的进攻的时候,不存在真的和缓。
    如果我们考虑到核国家仍在继续进行核试验这一点,那么,即使假定三大国之间的和缓比我们想象的要实在一些,那看上去也只是核军备的长剧中的一个幕间插曲。
    有鉴于此,目前的和缓是喘息时期。中国担心遭到进攻是对的。
    所有的大国都担心遭到进攻。这就是它们正在努力使最终武器臻于完善的原因所在。 KEv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九月二十一日电】(记者:斯图尔特·汉斯莱)政府官员今天说,尼克松总统在考虑访问日本,但是可能不得不推迟本来打算在今年进行的欧洲之行。
    政府高级官员们说,对白宫来说,对欧洲之行作出任何明确的决定还为时太早。关于欧洲之行的问题,尼克松已经谈论几个月了,但是他还从未宣布过访问日期。
    他们说,尼克松今年是否访问欧洲,这要看在一些牵涉到欧洲和美国的问题上所取得的进展。
    官员们说,欧洲之行仍在日程上,但是使美欧之间取得尼克松觉得值得进行一次访问之前所必要的进展的时间越来越少。
    据说,尼克松在决定是否去欧洲之前希望看一看已于维也纳开始举行的欧安会、将于十月三十日开始的北约组织一华沙条约组织关于军队规模的会谈、美苏核武器会谈和将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提出的防务建议将会出现什么进展。
    【法新社华盛顿九月二十一日电】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今天报道说,尼克松总统已决定把他计划在今年进行的欧洲旅行推迟到明年二、三月。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白宫和联合国记者说,欧洲外交官们已得知这项决定,并且说,被提名的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不久将同有关国家的外长进行接触,以为这次访问确定一个新的日期。
    观察家们举出副总统阿格纽可能辞职、水门事件和经济情况,认为是可能推迟这次访问的原因。他们还说,关于美国和共同市场就北大西洋原则发表一项联合宣言的计划还太遥远,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作这样一次访问是不值得的。 KEv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伦敦九月二十一日电】(记者:加弗向)北大西洋联盟(北约)的政治首脑今天说,美国人和欧洲人尽管不可避免地要相互依靠,但却相互猜疑和怨恨。
    北约组织秘书长伦斯在分析大西洋两岸的关系时坚持认为,消除误解和维持这种相互依靠关系是至为重要的,如果盟国要克服对它们的自由的主要威胁的话。
    他在为了向牛津附近的迪奇利基金会发表而准备的讲话中指明这个威胁就是苏联日益扩大的军事力量和大国帝国主义。
    他说,“对北约组织国家的最严重威胁仍然是我们认为在组织社会时所应采取的方式和共产主义制度之间的基本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大西洋伙伴的团结,继续承担为我们提供安全的那种负担。”
    伦斯是荷兰的老资格政治家,下面就是根据他的看法对大西洋两岸关系所作的描述:
    ——西欧人现在对于他们不再能象十九世纪时那样起控制作用感到遗憾。由此就产生了“一体怨恨情绪”。想使西欧在国际会议中有更大发言权的野心有时“带有一种反美主义”,忽视这一点是不行的。
    ——最近,美国反对卷入国外事务的情绪增强了。现在有一种不现实的渴望,想要回到美洲是“无法攻击的大陆”的时代。
    伦斯企图把这种一般的态度和今天的具体国际局势联系起来。伦斯没有明确地提到尼克松总统最近同苏共首脑勃列日涅夫的会晤,但是很清楚,他想到了这些会晤所产生的协议:
    ——欧洲由于过去的光荣和对丧失地位所感到的遗憾而产生的敏感已“使猜疑和在有一丁点迹象表明”美苏已越过他们而作出决定时就“感到的怨恨加剧了”。
    ——美国人渴望摆脱世界的负担,回到较为单纯的时代,看来他们对于或许会使他们有可能撤退的一某种超级大国协议的幻想”很感兴趣。
    伦斯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维护大西洋两岸的谅解不会是简单的事,特别是因为苏联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盟国分裂。
    他认为,维护团结的最有效办法将是通过进行最密切不过的磋商——特别是在超级大国的谈判“涉及或者看来涉及其它盟国的利益”的时候。
    伦斯表示赞成尼克松政府关于重申大西洋两岸的目的和理想的要求。
    同时,伦斯还强调盟国的政治、经济、商业和防务利益的相互作用。
    在伦斯的讲话的中心是他一再强调的这样一点:苏联仍是对盟国的安全与独立的主要威胁,尽管东西方和解了。
    他说,“一些冷酷的事实仍然存在。我们不承认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我们没有忘记匈牙利起义或捷克斯洛伐克。我们不理解为什么强迫苏联人民继续承担差不多是无法忍受的军事开支的负担以便继续把苏联军事力量扩张到大大超过自卫所可能需要的程度。
    “我们对我们所看到的表明新的大国帝国主义的证据感到担心。”
    【德新社伦敦九月二十一日电】伦斯说:“在仍然是危险的局势中,西欧和北美人民的谨慎作法是联合起来共同采取行动。”
    【法新社伦敦九月二十一日电】伦斯今天警告北大西洋联盟国家提防在同社会主义国家谈判时在自己之间发生分歧的危险。
    他在牛津的迪奇利基金会发表讲话时提到最近开始的第二阶段的欧洲安全合作会议,并说,“我们必须充分保持在赫尔辛基(第二阶段)所达成的高度协议与合作。” KEv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