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东京消息:日本《读卖新闻》社为纪念中日建交一周年,最近翻刻出版了去年九月二十七日毛主席赠送给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楚辞集注》全六册。此外,《读卖新闻》社还出版了一本《(楚辞集注〉解说》,田中角荣总理大臣为该书写了一篇《〈楚辞集注)翻刻本出版发行寄言》,全文如下:
    日中两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都具有悠久的交流历史。但是,在近代史中,尽管互为邻国,却持续了不幸的关系。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我同周恩来总理一道签署了联合声明,从而结束了不幸的关系。我们以“存小异求大同”的精神,立誓要子子孙孙友好下去。这就是日中两国国民的热忱所结成的硕果。
    这次《读卖新闻》社,作为纪念日中恢复邦交事业的一环,翻刻出版了《楚辞集注》六册。其原本是(日中)恢复邦交的前两天,即九月二十七日晚,我同毛泽东主席会见时,作为纪念赠送给我的。在这本书中洋溢着的中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热情,是紧张地从事着新的国家建设的八亿中国邻人的心,它为日中两国国民的友谊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日中友好还刚刚开始,今后有必要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促进相互交流。通过《楚辞集注》的翻刻出版,能使很多人有机会接触“中国的心”,这是颇有意义的,我为此感到高兴。
    一九七三年七月
    (据《读卖新闻》社负责人介绍,为出版此书,共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纸张、印刷及装订均按原形模制。《楚辞集注》翻刻出版后,以《读卖新闻》社社长务台六雄的名义赠送给毛主席、周总理、郭沫若、廖承志等各一套。日本方面赠送给田中首相、大平外相等。)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八月三日在第一版刊登一则启事。全文如下:
    《楚辞集注》出版发行启事
    完整的翻刻版,目前正在接受订购
    去年九月,在恢复日中邦交时,作为友好的象征,毛泽东主席向田中首相赠送了《楚辞集注》全六册。
    本社为了纪念此事,虽计划完整地翻刻出版《楚辞集注》,并得到毛泽东主席和田中首相的慨允,将从八月十日起出版发行。
    目前,全国的《读卖新闻》的出售店或书店正在接受订购,欢迎(读者)作为座右之书或宝贵的纪念品购阅。由于出版份数限定为一千套,在达到此数时,便停止受理订购。定价,六册一套为六万日元。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五月八日发表哈罗德·威廉斯写的一篇访华文章,题为《中国奋发的人民,生产性的工厂
    ——庞大的经济力量》(原注:哈罗德·威廉斯是洛杉矶纺织机械公司的总经理,实业界教育基金会的主席),详细摘要如下:
    没有粉饰过的灰泥墙上,除了挂着一幅毛主席的像以外,没有任何布置。十二把粗陋的椅子,围着一排三张小桌子,除此以外,整个屋子就没有东西了。
    这就是三月底、四月初,在我妻子和二十四岁的女儿陪同下,我在中国旅行中所见到的大采云(译音)生产大队的“会议室”。这间以及其他类似的“会议室”的陈设给我的印象是,它象征了我们两国间社会组织的根本差别。他们和我们之间对一个会议室的概念的不同,犹如中国本身不同于美国一样。
    设立在这空空荡荡的屋子里的党委会和革委会,监督和执行着一个人数达一千六百六十个人的集体的生产计划。这个大队是河南省崎岖山区里一个大公社的组成部分,那里的粮食生产自“解放”以来,已增加了五十倍。这一惊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重新安排山河”的结果,无可胜数的人,凭着人工造的铁锹和十字镐,花了十年功夫,建造了一条工程浩大的红旗渠。
    在大采云西南四百英里是武汉钢铁公司的所在地,这个钢铁联合企业的建设始于一九五八年,但是由于负责施工的苏联技术人员,带着蓝图和一切有关资料突然离去,建设因而停顿。
    原先按照俄国设备和方法而设计的这家工厂,只建成一半,大部分不得不拆了重建。这家联合企业除了炼铁和轧钢设施以外,还包括矿山,机器厂和发电厂。它还为职工设有学校、医疗设施和住房。
    在武汉,我们访问了几个住宅区,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位年约五十岁,名叫邱青(译音)的妇女所表现出来的强烈自豪感。她热情地欢迎我们上她家去访问。在我们看来,她的家似乎是小而简朴的。可是对邱青来说,它显然已象一座宫殿了。两种眼界的分歧生动地说明,美国人在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需要具有双重眼光。我和我的家属就把这种看待事物的方法叫做“双重焦点眼光”——不然的话,要准确地观察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民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个爱好自由和富有的美国人,若要我生活在现今的中国,是不堪想象的。不过,如果我把自己摆在一个中国人的地位上,念念不忘个人的苦难和民族的屈辱,我就能想象得到,生活在今日的中国是怎样的——于是,我懂得了邱青眼里流露出来的喜悦和自豪。
    但是,我是一个美国商人,这次有幸花了三星期时间去看看这个至今难以接近的和神秘的国家,因而我产生了专业经济学家和外交官也许会嘲笑的一些看法。那些印象的总的概括是,在今后十年之内,中国对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将大大超过目前专家们所预料的程度。
    为了说明这一印象,让我们来看一看郑州纺织机械厂吧。那里有五千名工人,使用的设备相当陈旧。可是,不管如何落后,最近几年来,产量都急剧提高。这个厂现在向十七个国家输出各种各样的纺织机器(我看到待运货物上印有北越、北朝鲜和许多非洲国家的名称)。
    这家工厂一天三班倒。工人每周工作四十八小时,每月平均工资是人民币五十五元,在我所访问的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各种工厂里,情况都是这样,差别很小。而在农村,农业劳动者的工资甚至更低。
    尽管人民币在购买力方面较我们的美元强,尽管他们那里食品便宜,住宅的租金每月只要一至三元,并且有免费医疗,但这样的工资似乎仍然低得惊人。而且我在世界上还没有看到过有什么地方的妇女和男人工作起来比他们更有热情。在我“双重焦点”眼光的美国一面来说,难以置信的是我所看到的人都以艰苦工作为乐。
    这样大量的农民和产业工人以这样奋发的热情工作着,而且在机器设备和操作方法上虽然不大但是显而易见的改进,又进一步大大提高了这种热情——所有这一切体现了巨大的经济潜力,由此派生出来的政治影响,又由于领导方面似乎做了两个有关的决定而加强了:
    ——中国显然已意识到,今后国际上领导地位毋宁说将取决于经济力量,而不是军事力量。
    ——中国可能已决定要加强与不发达国家(即所谓的“第三世界”)的贸易,在那里,人类的大多数渴望着象人那样生活。
    通过与这样大的部分人类的接触,中国就能把社会主义与产品一起“出售”,而生产这些产品的人民,他们自己的情况不久以前还与他们的顾客们今天的处境相似。中国的革命毕竟还只有二十四年。中国一方面有选择地与经济上先进国家进行贸易,同时,将日益把进出口的重点放到亚非拉不发达国家方面去,在我看来,这是合乎逻辑的。
    二十四年来,我们把中国看成是黄祸,五角大楼一直以一种恐惧的心理,注视着这个具有八亿名潜在的斗士的沉睡着的巨人。但黄祸的形象不是现实的反映,只是五角大楼的妄想狂而已。中国诚然是一个正在成长着的巨人,但它的目标似乎不是走向战争,而是要做买卖
    ——尤其是与第三世界做买卖,在那里,中国通过健全的经济竞赛和本身的榜样,将比任何军事威胁发挥更大的影响。
    这一切想法是否只是我个人的天真和空想呢?也许如此吧,但是在我的旅行期间,以及与负责国际事务的官员们的谈话中,我愈来愈明白,中国人真的是渴望做买卖而不是要打仗。而且,我应该承认,在过去二十四年里,那些所谓的现实主义者不过是空想家——是所谓中国军事威胁的梦呓的制造者而已。也许那些空想家,常常为“双重焦点”而烦恼的那些空想家倒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呢。
    【本刊讯】香港《远东经济评论》七月二日登载一篇题为《空饭碗的危机》的文章,摘要如下:
    在经过一年的恶劣气候条件之后,亚洲许多大米生产国收成比预计数要少,他们不得不寻求更多的进口以满足需要。随着泰国为了其国内的需要而决定暂时禁止大米出口,亚洲正发现这一地区的任何地方几乎已没有什么大米可以供应了。世界大米产量下降
    世界大米产量比预计的要低,估计收获量为二亿七千八百万吨,比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二年度减少百分之五。一九七二年亚洲进口大米达四百八十万吨。今年世界出口大米总共将达七百万吨。
    泰国的产米区受到水灾和旱灾的打击,一九七二年结转过来的存货总共只有四十八万六千吨,而上一年为一百二十万吨。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三年度泰国大米估计产量为一千三百万吨,比上一年下降百分之十,有些报告甚至说大米产量可能低至一千一百六十九万吨。
    日本是今年大米收成良好的少数国家之一。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二年度日本共生产大米一千三百九十万吨,今年可望增产一百万吨。日本有供应其本国人口食用二年的足够的储存,但是它的大米的品种在亚洲(除南朝鲜外)不受欢迎。可能日本的储存正在减少。
    澳大利亚去年也受气候影响而只生产二十三万吨大米,今年计划生产四十五万吨,但看来可能生产四十万吨。
    印度尼西亚则自给还有困难。在最近一次内阁会议之后宣布,今年将进口六十万吨到一百一十万吨大米。印尼已向泰国订购十五万吨大米,最近又通过新加坡和香港向中国购买二十万吨,但仍面临着很大的不足。
    菲律宾,一九七二年大米产量从上一年的五百一十万吨降至四百八十万吨,估计尚需进口六十万吨,有些消息灵通方面推测,其需要量可能还要大。香港新加坡增购中国大米
    香港和新加坡的大米完全依靠进口。香港通常从泰国进口它所需要的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三十从中国进口,其他则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台湾。由于泰国有大米歉收的迹象,香港在今年初就增加订购大米。以往,从中国进口大米的数量是由官方规定的。在泰国禁止大米出口前两个星期,大米进口限制就取消了。泰国的禁止大米出口使香港大米价格上涨一倍,但是香港在以后二个月中有足够的储备,并且正在转向从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进口,以满足其需要。
    新加坡米商认为没有泰国大米也经受得了。人们希望中国将能够供应额外的大米以完成他们的进口配额,这个配额在去年是二十七万五千吨。印度干旱严重收成减少
    在印度大陆,干旱的打击很严重,造成了饥馑。一九七二至七三年度粮产季节的数字仍未见分晓,但预料印度今年的收成会比去年的四千二百七十万吨为少。
    印度大约需要五百万吨大米和七百万吨小麦,即使输入了一百二十万吨大米,仍有一百四十万吨短缺。南朝鲜改以小麦、杂粮为主食
    南越和柬埔寨输入的需要得看该地区的和平情况,它正如气候条件一样重要,一九七二年大米输入量增加了(一九七一年为十三万五千吨),原因是军事活动和难民的需要,柬埔寨在一九七二年输入了十一万吨。主要的进口来自泰国和美国。
    虽然南朝鲜的米产量去年也增加了,但今年仍要输入四十五万八千吨。
    南朝鲜所采取的途径正可以供亚洲其余地区借鉴,即用其他谷物作替代,减少对大米的消耗量,这项计划去年开始,强调食用小麦。每周吃面粉做的食品两天,饭馆只供应晚饭,自四月份起,饭馆要在米饭中混入百分之三十的杂粮,在家庭中这样做法也受到鼓励。亚洲期待中国和美国供应大米
    亚洲正日益期待中国和美国供应大米。美国出口的大米在一九七二年中约有四分之三输往亚洲,总共一百四十五万三千吨,几乎比一九七一年增加了一倍。
    中国由于是东南亚的主要谷物来源,所以被殷切寄望于今年能供应大量的大米,这方面的情形大部分要看气候的改善,虫害及植物病害等的控制情况而定。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止的中国谷物总产量约为二亿四千万吨,大米的产量则为九千七百万吨,或者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前景方面,比去年此时总算好得多了,中国很有可能生产二亿三千五百万至二亿四千万吨左右的谷物,大米约近一亿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