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3年7月23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3-07-2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报文章:《目光远大的重视伊拉克政策-----苏联的外交'...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七月八日登载它的记者高木规矩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目光远大的重视伊拉克政策——苏联的外交、军事战略》,摘要如下:
    近一两年来,苏联明显地表现出要改变过于陷入中东争端的态度。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苏联对中东地区的关心淡薄了。不仅如此,莫斯科基于对当前中东紧张局势的未来的展望——目光远大的展望,正在改变政策,使之积极地巩固在中东和西亚的地盘。
    最清楚地说明苏联政策发生这种变化的是,去年四月柯西金总理访问伊拉克时闪电般地签署了为期十五年的两国友好合作条约。这个条约证明苏联的关心已经从在阿拉伯一以色列争端中支持阿拉伯的政策转变为注意遥远的印度洋、西亚这一广阔地区的政策。
    从种种意义上说,苏联明显地把对中东政策的重点从埃及转到了伊拉克。并且,在美中苏三极的大国竞赛这种七十年代的新形势下,苏联重视伊拉克的政策不能简单地说又回到了传统的南进政策,实际上它具有复杂而多方面的任务。伸向印度洋的包围中国围苏联在签订同埃及的友好合作条约(一九七○年五月)之后接着又同印度、伊拉克签订了条约,从而获得了在东地中海到印度洋之间建立势力范围的据点。但这一势力范围显然完全是包围中国南部的“包围圈”。六月十三日来到德黑兰的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作了反对“在西亚建立大国霸权”的强硬发言,清楚地表明反对和警惕苏联的这种野心。
    但是似乎顺利取得成果的苏联政策,也孕育着致命的弱点。
    第一个弱点,波斯湾海岸的苏联据点——伊拉克的军事力量不能对抗明显增强了的伊朗军事力量。
    第二个弱点,美国因为成立了利雅得—德黑兰轴心而牢牢掌握了在中东产油国中占第一、二位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就是说展开了以军事、经济、资源这三位一体为目标的外交。从能源资源的供应来源来说,除伊拉克(在中东是第五位)以外,苏联没有控制住可以一提的国家。在这一点上说,苏联优先军事和政治的“冷战”外交,看来是落后于美国一步了。
    面临着美国的急起直追,苏联最怕地区国家发生军事冲突——具体地说就是伊拉克和伊朗的全面战争,使苏联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据点崩溃。 0hB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华盛顿七月二十日电】(记者:卡尔·勒布斯多夫)美国参议院今天以七十一票对十八票通过了限制总统进行战争权力的法案。
    虽然这个法案早些时候在众院以类似的方式得到通过,但它的前途未定,因为尼克松总统有可能把它否决掉。
    早先,参院拒绝了一项动议,即把这个法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文职顾问、中央情报局人员和外国“代理”军队以及美国武装力量。
    修正案发起人、密苏里州参议员托马斯·伊格尔顿说,有必要堵塞这个法案的漏洞,它将把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的情况下就可以出动美军的期限限制在三十天。
    伊格尔顿举出被泄露出来的在老挝暗中使用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一事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个法案并未把这种活动包括进去,但根据他的修正案却将把这种活动包括进去。
    然而,参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密西西比州参议员约翰·斯坦尼斯发出一封信,极力要求拒绝伊格尔顿的建议,理由是,它将使制订这个法案的工作复杂化。
    这位密西西比州的民主党人(他因今年一月有人拦路抢劫,他挨了一枪而住进了医院)说,由于中央情报局在老挝的暗中作用,他正在制订关于中央情报局的法律的修正案。他说,这个问题不应列入战争权力法案内。
    修正案以五十三票对三十四票被否决。
    尼克松总统说过,他将否决任何这样的法案。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七月二十日电】美国参院今天通过一项对美国不宣而战的战争实行三十天限期的法案,从而同众院一起对总统进行战争的权力提出了富有历史意义的宪法挑战。
    这个法案是十年来由于美国卷入印支战争而产生的混乱的结果。它将要求:美军参加海外敌对行动必须事先得到国会授权,三十天的特殊紧急情况除外。
    这个法案现在将提交两院老资格议员会议,会议将设法制订一项同众院十八日通过的法案进行折衷的办法。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七月十八日电】(记者:约翰·霍尔)众议院不顾尼克松总统进行否决的威胁,今天通过了限制总统作战权力的划时代的法案。
    但是取胜的多数远不到可以不顾尼克松现在肯定要行使的否决权所需要的三分之二的多数,所以这个法案在本届会议期间是否会成为法律,还是值得怀疑的。
    这个法案要求一位总统,如果他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派战斗部队到外国去,或者他大大增加在外国土地上的美国战斗部队,他就必须在一百二十天内取得国会的同意。如果国会在六个月期限内未能同意派出这些军队,这些美国部队就必须马上回国。
    【法新社华盛顿七月十八日电】尼克松总统今天对众议院说,他将否决一项法案,这项法案规定总统派遣美国部队参加外国冲突超出一百二十天得由国会批准。 0hB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黎巴嫩报纸《生活报》七月十七日以《最近的巴格达事件使苏联人控制了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为题刊登一则消息,全文如下:
    《生活报》得到的某些消息说,苏联人目前为向伊拉克,特别是向它的政治组织和党的组织施加影响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有可能再一次挑起动乱。
    据某些可靠消息说,由基扎尔搞的未遂政变而造成的最近的流血事件,是苏联为向伊拉克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施加全面影响而采取的新的重要一步。苏联的行动某些阿拉伯人士越来越大地关注苏联为在伊拉克建立影响而不顾死活地采取行动,并注意到苏联外交部的许多研究中东问题的人物连续不断地来伊拉克访问,其中有负责中东事务的苏共中央委员列曼·塞伊夫及其同行法乌德尔夫。主要的作用据这些阿拉伯人士说,这两个苏联人在支持伊拉克现政权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他们甚至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和计划打击和排斥指挥部中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复兴社会党党员。因此,他们支持了主张同莫斯科进行更大合作的副主席萨达姆·侯赛因的政策。另一方面,他们还打击了反对萨达姆·侯赛因的复兴社会党党员,莫斯科认为萨达姆·侯赛因是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进步领袖之一,是伊拉克唯一能够保证一个对苏联是友好的和稳定的政权的人物。伊拉克的共产党人应当指出,亲莫斯科的伊拉克共产党人自一九六八年以来一直站在萨达姆·侯赛因一边,并在政治上给予他支持,因为他领导了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中进步派,而共产党人同“不进步”的一派进行斗争,这一派主要是在军队中有影响。苏联的成果据关心伊拉克形势的阿拉伯人士说,目前伊拉克的政治形势是两位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在同侯赛因派合作下执行苏联计划的自然结果,萨达姆·侯赛因在最近的巴格达事件中首先并且是唯一得到好处的人。新的利益据同一些阿拉伯人士说,如果萨达姆·侯赛因及其一派的船继续在平静的伊拉克水中航行的话,那么苏联不久将在伊拉克获得新的和重大的利益。 0hB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七月十九日刊登题为《阿富汗结束君主制》的社论,摘要如下:
    阿富汗发生些什么情况,它的邻国们是极为关心的,因为这个内陆国家的位置具有战略意义——在苏联的南翼,跨在历史上入侵印度次大陆的通道上。每个邻国——苏联、中国、伊朗和巴基斯坦
    ——都将密切注视政变后的事态发展。
    达乌德在上台时说,他将保持阿富汗的不结盟地位。同时,可以预料他会重新象他在五十年代就已开了头的那样向苏联开门。他重新掌握政权是巴基斯坦尤其感到不安的事情,因为他支持普什图分裂主义者运动,这个运动要求把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分出来建立一个普什图尼斯坦国。
    阿富汗这次政变发生在伊拉克发生流产叛乱之后不到两星期。伊拉克是又一个靠近苏联南翼但不同它接壤的地处战略要地的国家。这两件事互不相关,但是它们提醒人们:亚洲大陆的这个濒临波斯湾和同印度次大陆接壤的地区包含着一些变化无常的因素,共产党巨人很可能禁不住想利用这些因素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刊讯】曼谷《星暹日报》七月二十日在《时事分析》栏发表评论说:
    从整个南亚大局而言,阿富汗的政变,乃是苏联继拉紧了印度,复又制造出一个孟加拉国之后,又一次在政略上得逞。由于新形势的不断出现,印度次大陆势力范围,莫斯科路线显然已大为扩展,这当然是大不利于中共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巴基斯坦。继续演变下去的形势,将可能迫使巴基斯坦缓和它对印度及孟加拉的策略,或许将导致它们间现存的问题
    ——可望接近妥协的谈判的因素增加。 0hB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新德里七月二十一日电】(记者:布里奇兰)这里的外交人士得到的来自喀布尔的电报说,阿富汗的新的共和国统治者们可能准备让被关押的王族成员离开这个国家,条件是国王放弃王位。他们强调说,这个消息是出于谣传,无法立即证实。穆罕默德·查希尔
    ·沙阿国王目前在意大利。
    这些人士说,看来这次政变是周密计划的。叛乱分子非常迅速地占据了机场和通讯中心,逮捕了前政权的领导人,“没有过多的流血”。
    这里的西方外交官们越来越不认为莫斯科在这次政变中起了任何作用,虽然他们肯定苏联人是知道要发生政变的。
    在这些外交官当中,大多数人都同意的看法是:这次政变纯粹是内政,是不满的陆军军官们策划的。
    不满的主要根源是国王的姻兄、喀布尔卫戍司令、宫廷卫队长阿卜杜勒
    ·瓦利亲王迅速晋升。这位亲王的亲信得到提升使这种情绪更增加了。 0hB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