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3年7月6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3-07-0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报评欧安会外长会议开端:《向西方开放吗?》 '...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七月三日发表题为《向西方开放吗?》的社论,全文如下:
    欧洲安全会议今天将在赫尔辛基正式开幕,多数西方人预料这次会议几乎不会产生什么、或者不会产生什么重要的结果,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悲观论者认为,赫尔辛基会议只不过是一次莫斯科可能在道义、政治和心理裁军及西欧中立化方面取得进一步重大进展的论坛。相反,西方的乐观论者却认为,赫尔辛基会议为推动消除或大大减少目前妨碍东西欧人民间大量接触的障碍提供了一次机会。这些障碍是各种各样的,从继续干扰生了锈的铁幕以东的西方广播,一直到限制多数东欧人旅行到哪怕是西边的维也纳,更不用提旅行到巴黎、罗马或伦敦了。
    克里姆林宫满有理由证明乐观论者的意见是正确的。西方不管承认与否都已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共产党在东欧进行统治的合法性,甚至勉强同意了德国的分裂这个现实。负责的西方政治家谈到“解放”东欧或把共产党统治“推回”到苏联边界,这已经是多年前说的话了。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有二十八年多了。大多数东欧人已经完全忘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不是他们的国家的正式、不成问题的国家教条那个时代的情况。比较正统的东欧国家可以从南斯拉夫那里看到这样一个共产党统治的国家:尽管它多年来同西方保持着基本上是友好的接触,但它仍然是实行的政府和党的专政。
    东欧确实有一些松动的积极迹象。华沙的一家报纸已经获准不事先经过新闻检查就每天出版;东德现政权在文化政策上采取的压制手段比乌布利希当权时要少得多;匈牙利报纸上谈论缺少住房和那里的其它迫切问题的一些文章所抱的坦率态度在几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如果说赫尔辛基会议将有助于把东西方之间的大门打得更开,这种说法也还不是完全令人信服的。克里姆林宫仍然坚持要别人完全屈从它的对外政策的做法,它是不希望让大量东欧人自由讨论这个事实的。(当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是特殊情况。)
    苏联控制的东欧——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了很大的经济进步——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欧。西方最近的一些计算说明,根据目前的汇率计算,西德和瑞典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数字现在可能实际上高于美国,法国可能落后不太多。根据同样的计算,即使是最繁荣的东欧国家东德也只及美国水平的大约一半,而波兰和匈牙利则只及大约三分之一。
    克里姆林宫肯定没有忘记一九六八年的捷克斯洛伐克杜布切克时代和不过两年半前波兰发生的推翻了哥穆尔卡的自发暴动。尽管勃列日涅夫先生过去几周内在波恩和华盛顿发表了大胆的讲话,事实仍然说明,他和他的同事们害怕给予东欧过分广泛的自由,因为他们不相信东欧人民中间存在着真正忠于共产主义理论、尤其是忠于苏联领导权的东西。他们大概是对的。 rJg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埃及《消息报》七月一日发表了阿尼斯·曼苏尔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局势》,全文如下:
    我们向两个超级大国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它们以牺牲东西方小国利益的代价而同床。它们就一切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之间决不发生战争,在宇宙飞船方面不要搞两个预算和一同登上月球。他们在月球问题上又发生了像在地球问题上发生的那种分歧,因为人总是人。由于勃列日涅夫不是永恒的统治者,因为尼克松不会终身任职。他自己的生命或全人类的命运都是同样的。他们肯定会发生分歧。但是为了他们可以从彼此间得到好处,为了他们可以回到自己的党内,声称他实现了一个奇迹,他们达成了一个临时协议。
    他们同意他们对储存他们拥有的核弹感到满意。他们也同意犹太人工程师、医生和军官们应当无条件地移居到以色列,以便帮助它来对付阿拉伯国家。
    但是谁说他们是这个世界唯有的两个人?谁说没有其他国家、人民、资源或市场?一个叫蓬皮杜的大国统治者宣布他将不受这两个人的协议的约束或遵守这个协议。他们就他未参与的一些事情达成了协议。这个协议对他、对中国或西欧国家——它们都是大国——都没有约束力。
    中国爆炸了一个核弹,以宣布这两个人的协议只不过是两个人之间的协议,而不是全世界人类之间的协议。
    几天后,法国也将在太平洋爆炸另一个核弹。
    如果两个超级大国达成协议的话,这是由于他们已达到“核饱和”。但是法国、中国和其他国家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法国和中国都不信任这两个人。蓬皮杜所说的话,许多其他的人也说了,他们将不利用苏联领导人同美国领导人之间的协议。例如,第三世界国家将继续既不右摆也不左摆,并且享有不依赖于两国的存在。它们必须坚定和团结以对付这个新危险、这种新恐怖、这种新结婚,因为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是丛林中最强大的野兽,但是丛林中还有树和更多的动物。如果这两个人凭着他们所拥有的武器、市场和资源而强大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就更富裕和更广阔,如果每一个统治者都讲蓬皮杜在爆炸他的新炸弹之前所说的话,那么它们可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所作的——啥也不说——也是最雄辩的。 rJg品论天涯网


    【南通社巴黎七月三日电】法国人对欧洲安全会议的开幕抱有某些希望,但也抱谨慎态度。他们说,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一次历史性事件,它可能、但不一定产生缓和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紧张局蛰的结果。这里的政界人士表示满意的是,这不是一次集团的对抗,而是一次三十五个国家在平等基础上举行的会议,各国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无论如何,这里正在提出有效而具体的解决办法。法国人希望,欧洲的缓和过程将继续下去,并在这次会议以后加快速度。但是巴黎不愿预见对会议的结果作出判断,并且认为,不管怎么样,这种局势没有理由使人们放松西方的军事准备和关于减少欧洲的军事力量的谈判。人所共知的法国观点是,这些问题不能同欧洲安全会议联系起来。
    法国政界人士也对美苏关于举行会议参加国国家元首会议的建议持保留态度。巴黎认为,只有在会议第一和第二阶段的结果的基础上才能作出举行这样一次超最高级会议的决定。但是,尽管有这些保留意见,这里强调说,法国代表将非常积极地参加会议。 rJg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每日邮报》七月三日刊登了丹尼斯·豪厄尔自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柯西金努力拉拢“小国”》,全文如下:
    苏联总理柯西金作为克里姆林宫一场新的友好攻势的先驱于昨天飞往维也纳。
    勃列日涅夫已经拥抱了美国、西德和法国的领导人。这里的外交官们说,现在俄国人急于要向比较小的国家表示他们的诚意。
    一些小国对苏美之间日益发展的友谊感到不安和疑虑。
    我可以说,奥地利己向苏联表示了这种不安。奥地利商人抱怨说,他们发现更难于在苏联赢得合同,因为俄国人现在如此迫切地想同美国进行贸易。
    柯西金昨天上午带到维也纳的戒备森严的机场的那个班子,其组成情况表明,俄国人对奥地利的不安作出了反应。它包括一名副外长,协助研究欧洲事务,以及一名副外贸部长,讨论苏奥贸易问题。
    俄国人一直渴望扩大他们在西欧的影响,他们努力要向较小国家保证,没有超越它们之上作任何交易,并且再次强调克里姆林宫想要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的愿望。
    【合众国际社维也纳七月四日电】(记者:费里·温默)奥政府官员们昨天说,苏联总理柯西金向奥地利保证说,小国对苏联和美国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没有任何值得担心的东西。
    一位政府官员说,“柯西金把勃列日涅夫—尼克松最高级会谈的一些最重要的方面告诉了我们。他向我们保证,小国从超级大国之间的新关系中没有任何值得担心的东西。” rJg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维也纳七月三日电】题:苏奥会谈结束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同奥地利联邦总理克赖斯基的会谈今天在联邦总理府继续举行。两国政府首脑结束了对当前国际局势问题和对苏奥合作问题交换意见。在友好和坦率气氛中进行的会谈证明双方对广泛讨论的问题是相互谅解的。双方已达成协议发表会谈结果联合公报。
    【塔斯社维也纳七月三日电】题:苏奥签署文件
    今天在联邦总理府为发展苏联和奥地利的合作举行了苏奥文件签字仪式。
    出席签字仪式的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奥地利联邦总理克赖斯基,以及苏联和奥地利两国官员。
    苏联对外贸易部第一副部长库兹明和奥地利商业、手工业和工业部长施塔里巴赫尔签署了苏奥发展经济、科技和工业合作长期计划。
    苏联驻奥地利大使阿里斯托夫和奥地利科学研究部部长菲恩贝格在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双边文化科学合作新计划上签了字。
    苏奥国际汽车运输协定由俄罗斯联邦汽车运输部长特鲁比增和奥地利商业、手工业和工业部长施塔里巴赫尔签署。
    【路透社维也纳七月三日电】奥地利和苏联今天签订了一项为期十年的具体规定了进行双边合作的一些方面的协定,奥地利人希望这个文件将有助于消除同俄国人的贸易中的四亿四千万先令(将近一千万英镑)的逆差。
    这项新协定详细叙述了在钢铁业、造纸业、木材业和造船工业的设施建造方面进行共同合作的可能性。
    它还规定两国应该在一九七五年以前签订另一项长期贸易协定。
    后来克赖斯基对记者们说,他在同柯西金先生举行的会谈中曾概述了奥地利为什么要在赫尔辛基会议上特别提出中东问题。他又说,俄国代表团没有反对这点,但是说,议程已经这样广泛了,因此人们应当对现有的议题感到满意。
    克赖斯基先生说,俄国人对奥地利提出的关于欧洲共同市场和东欧贸易集团(经互会)之间应当加强接触的建议作出了“非常积极的”反应。 rJg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