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三月二十日一期登载了该报驻莫斯科分社记者长藤井保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动向与苏联——害怕亚洲的反苏联合》,摘要如下:
    苏联一开始就曾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基辛格再次访问北京,但是却没有料到两国会进展到互设联络处这种事实上的恢复邦交。因此,这个消息使它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在“越南战后的亚洲”,苏联最害怕的是,中国的影响渗透到这个地区的各国;按照关岛主义削减的美国军事力量将改换为美国、中国、日本之间的反苏合作;在这三大国的影响下,具有反苏性质的势力将在东南亚建立起来。因此,苏联一切都从这个观点出发,怀疑日、美、中的行动。
    对基辛格这次访问中国,苏联的新闻记者作了各种各样的评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是二月二十七日《苏维埃俄罗斯报》上登载的塔斯社社长列昂尼德·扎米亚京的评论。对北京的憎恨和怀疑由于越南、老挝实现了和平,印度支那问题已告一段落。眼下,对苏联来说,当前外交的主要方面是欧洲,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在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状的情况下整顿欧洲安全体制;同美国之间的第二次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还有推动在中欧互相削减兵力的谈判。但是,与蕴藏着松动的中东形势一起,越南战后的亚洲、特别是远东和东南亚的形势将如何展开?这也使苏联感到非常紧张。以前苏联树起了“亚洲集体安全体制”这个真意不清的招牌,摸索着越南战后的亚洲政策。从此,苏联进入了加强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进行工作并逐渐想要开始采取具体行动的阶段。挡住这种苏联式管辖亚洲的去路的是“反苏”中国的存在。
    作为实际问题,可以说苏联并不感到有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但是,打动苏联对亚洲外交的神经中枢的,则经常是中国的言行。无论是欧洲安全问题,东西方削减兵力谈判问题,还是美苏核裁军问题,中国都反对苏联的主张。而且,就是这个中国,在国际政治局势中拥有确实不可轻视的影响力量。这使克里姆林宫对北京越来越感到憎恨和怀疑,也是很自然的。肯定美军的留驻上述扎米亚京的文章和在此前后出现的苏联报刊上的述评消息中都有人指责说,尽管在越南和老挝已实现停火,美国仍在泰国、韩国、台湾、日本、菲律宾等地保留大批兵力,这也是同中国达成谅解的。苏联的解释是,中国为了牵制苏联势力南下,反倒希望美军留在东南亚。
    现在,苏联揣想中国有可能发展到日、美、中的反苏合作,这也是当然的。如果说美国是在想使苏联、中国这两大社会主义势力互相斗争,然后占据对自己有利的地位,那么就可以说,美国的这种外交策略在目前是完全成功的。因为,苏联为了阻止这种反苏合作的成立,自己也就陷入不得不进行工作以同美国和日本更加紧密地接近的境地。
    可能是因为美苏之间有完全正常的外交关系,苏联有信心地认为在同美国的关系上是比中国又抢先了一步。然而,这次基辛格再次访华,使美中接近的进展意外地快,而且这次结合将带有浓厚的反苏色彩,因此苏联不能不感到焦躁。苏联被迫必须尽快地整顿它的亚洲政策。
    苏联充分地认识到它迄今的亚洲政策的招牌“亚洲集体安全设想”是有如下的缺点的:(1)如果照旧保持同中国的对立,就不能得到亚洲大多数国家的同情;(2)与欧洲不同,在亚洲,第二次大战以后的边界没有确定,冻结越南、朝鲜那样的分裂国家的现状是困难的。然而,在目前情况下,‘同中国和解毕竟是困难的,除了坚决同中国对抗并同各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之外,没有其他办法。热衷于对美经济合作最近,以《新时代》杂志的社论为开头,尤里·茹科夫、维克托·马耶夫斯基等一流笔杆子都在苏联报刊上写文章撰述美苏之间的经济交流应该进一步扩大。他们的论调是:既然勃列日涅夫—尼克松最高级会谈已经同意密切两国之间的贸易经济关系,那就不会再有任何阻碍的因素了。无疑苏联是希望同美国更加紧密合作的。流传提前勃列日涅夫访美,也许是苏联对美中迅速接近感到焦躁而改变对美姿态的一个表现吧。
    苏联对日本的姿态有两个方面。一面是对保留日美安全条约、整顿美国军事基地、加强防卫力量加以指责,另一面则图谋在开发西伯利亚等方面扩大贸易经济的交流。无疑,苏联这种软硬兼施的外交姿态都是出于削弱美国和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以及防止成立反苏合作的意图。接到田中信件后,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表示出破例的友好态度也就是这种意图的表现,如果这能发展到田中访苏,那么日苏关系将会前进一大步。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三月十六日刊登该报驻新加坡特派记者平山发回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东南亚发生“新的波澜”,接近中国的预兆》,摘要如下:
    马来西亚退出亚太理事会和表明同北越建交的方针,对摸索越南战后的对策的东南亚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马来西亚的这一行动,亚太理事会趋于解体,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并且将掀起周围各国接近河内的潮流。东南亚的新形势是印度支那和平和美国撤军的深刻影响的再次体现。现在,清楚地听到的是,东南亚各国之间终于出现的对华接近这种雪崩时的轰鸣。
    关于马来西亚正式退出亚太理事会,新加坡的英文报纸《海峡时报》在十五日的社论中表明了极其尖锐的看法。
    这篇也可以说是对亚太理事会进行“尸体解剖”的社论毫不客气地说,应当问一问亚太理事会本身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既然冷战本身已经消失,那么,作为反共的堡垒和遏制中国的堡垒而成立的这个机构就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理所当然地应当消灭。
    越南和老挝和平的实现,在这之前美国的对华接近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中国建交,给环绕东南亚的国际环境带来了决定性的变化。东南亚各国面临着如何适应这种山崩似的变化,确保地区的安全这一课题。如果设立填补亚太理事会解体后的真空的新的集体安全机构和地区合作机构,那么其前途将是严峻的。
    就是在采取强硬的反共政策的美国的保护伞下产生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其成员国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四零五散的。何况在美国从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转变为采取接近中国和缓和紧张局势政策的今天,要设立把东南亚和太平洋各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地区机构,这即便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从现实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来看,则是非常困难的。主张设立新的地区合作机构的倡议今后将继续存在,摸索新的集体安全保障体制也将由东南亚各国进行。但是这些国家当前的课题是同中国建交。据观测,只要马来西亚或泰国同中国建交,那么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就会接踵而来同中国建交。对东南亚各国来说,同中国关系正常化之时就将是带来新的展望的转机。
    【时事社东京三月二十一日电】题:田中首相对美国记者说,“要慎重地考虑天皇访美问题”
    田中首相二十一日下午在私邸会见了《纽约时报》记者苏兹贝格,回答了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历时一个半小时。
    在谈话中,田中首相在谈及天皇访美问题时说,“必须慎重地考虑”,避免证实天皇将在今年访美的说法;同时,在首相访苏问题上也表示了慎重的态度,他说:“目前并没有考虑。”此外,田中首相还就日美关系、国际货币问题等发表了下述谈话:
    一、日美友好关系今后也将继续保持下去。在国民中,多数人也认为应该维持日美合作和日美安全体制。虽然在大选中革新势力有所增长,但是这只不过意味着是对自由民主党的一剂良好的刺激剂。
    二、美国拥有别国无法与之相比较的庞大的经济力量。因此,可以说,美国有能力在两年左右时间内恢复国际收支平衡。日本和扩大的欧洲共同体都在为恢复美元的信用而努力,所以,我对前景感到乐观。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三月十四日刊登了一条消息,题目是《美国大使英格索尔发表演说——不要强调日美对立,应该走平行的道路》,摘要如下:
    美国驻日大使英格索尔十三日出席了美国《新闻周刊》在东京主办的以《美国经济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为题的讨论会,并就最近的日美关系发表了演说。
    这位大使的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一、纷纷传说日美关系的恶化和紧张。甚至还有美国对日本施加压力的揣测。的确日美也有相对立的利害关系,但是,如果在两国之间不存在矛盾,反而是不自然的。不要过分强调目前这种利害的对立和忽视利害一致的地方。
    日美两国之间的协调正在动力问题、技术与文化交流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等方面稳步地取得成就。日美协调符合整个世界的利益。
    二、在日美之间存在着不间断的对话和紧密的协调体制。前不久发生通货危机的时候,财政部副部长沃尔克访问日本以及美国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美国也赞成日本参加越南和平巴黎会议,但是未得到全场一致的支持。我们懂得,日本盲目追随美国的时代已经结束,推进自主外交的时机已经到来。总之,两国即使不走在同一轨道上,但行驶在平行的轨道上则是可能的。
    三、在对华经济关系上,不希望日美两国对立,而希望健全的竞争。
    四、通过美元贬值,日元实行浮动汇率制已纠正了通货方面的不平衡。但是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只靠这些还不能改善。情况是不得不把保护条款列入美国通商法案里,但是,如果招致报复措施那将是遗憾的。
    【共同社东京三月二十日电】题:美国驻日大使英格索尔要求政府改变政策,实行完全自由化
    美国驻日大使英格索尔二十日出席日本记者俱乐部在东京帝国饭店举办的午餐会,以经济问题为中心,就日美关系的现状发表了见解。大使在讲话中强调说:“日美两国现在共同负有创立健全的世界经济体制和世界货币体制的责任。”而且,大使在联系到日美贸易收支不平衡问题时再次敦促我国政府实行自由化说:“因为日本囤积着巨额的外汇,所以,不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辩解是行不通的。应该迅速地把政策改变为实行完全自由化。”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