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3年3月16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3-03-1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巴《明星报》报道:《美国的新政策》 '...

    说美今后将更加关心中央条约组织的事情和印度洋国家的安全;布托将访美是想扩大巴美安全协议的范围,以加强巴对抗苏的地位
    【本刊讯】巴基斯坦《明星报》三月十二日以《美国的新政策》的标题刊载了下面的报道:
    据从可靠方面获悉,布托总统很可能在下月第一个星期访问华盛顿。官方人士不愿透露布托总统具体地说将与尼克松总统讨论哪些问题。巴基斯坦同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关系以及给巴基斯坦以长期经济援助的问题当然会在这两位领导人的会谈中占据突出的地位。但是,据消息灵通人士说,布托总统心目中最重要的问题将是尼克松政府对于本地区安全问题的看法。
    执政党人士认为,在印度和伊拉克分别同苏联签订“友好”条约以后,本地区的力量对比关系有了急剧的变化,因此巴基斯坦除了积极参加中央条约组织以外,别无其他选择。这也是其他两个成员国——伊朗和土耳其——所要求于伊斯兰堡的。
    现在已不存在巴基斯坦把中央条约组织弄得有名无实的问题了,倒是它将坚持主张把它转变成为一种有相当份量的威慑力量。据说,布托总统想同尼克松总统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扩大巴美之间的共同安全协议的范围的问题。目前的协定并没有明确保证在巴基斯坦一旦遭到外国侵略的时候将给予援助。
    接近政府的人士乐观地认为美国是会改变它在向巴基斯坦出售武器问题上的态度的。他们指出,华盛顿已决定卖给伊朗价值二十亿美元以上的先进武器,这就突出地表明了尼克松政府对这个地区的安全所感到的忧虑。据说,华盛顿过去是不愿意把它现在同意供应的那种武器卖给伊朗的。
    这些人士进一步说,华盛顿这次一反它过去的惯例,向全世界公开表明它同伊朗做了一大笔武器交易。他们认为,所以这样做是有其特定的政治目的的。若不是美国竭力想使这个地区的国家相信它对这个地区的安全象过去一样十分关切的话,它是不会把这个消息泄漏出来的。
    有些观察家认为华盛顿不能不注意到巴基斯坦政局近来的变化已经造成了亲苏分子的孤立。这也必然是伊朗和土耳其感到满意的事情。布托总统在采取这一重大决定的时候,想必已经考虑到这样做是会使莫斯科不高兴的。他想必希望华盛顿不会不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会出面加强他对抗苏联的任何行动(诸如增加对印度的武器供应)的地位。
    人们断言美国对这个地区的政策正在改变中。从今以后,它将更加积极地关心中央条约组织的事情和印度洋国家的安全问题。 oMr品论天涯网


    【德新社东京三月十四日电】对外政策方面人士今天在这里表示,同苏联的和约谈判陷入许多个月的僵局后不久恢复时,日本准备采取比较妥协和灵活的态度。
    主要障碍是东京现在要求归还的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占领的南千岛群岛四个岛。
    外务省人士今天说,日本仍不愿放弃它对这些岛屿的领土要求。但是东京政府现在准备把这个问题包括在谈判的一揽子问题内,而不象以前那样把这个问题作为缔结任何和约的先决条件。
    两周以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致函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表示日本想要缔结这样的条约。几天以后,苏联报纸对日本的评论突然变得好得多了。
    而这引起人们猜测,田中一定向莫斯科作出了决定性的让步。
    日本首都的政界人士认为,两国使它们的关系正常化有如下的利益:
    (一)由于世界原料供应不断减少,日本希望迅速同苏联达成协议,从而使日本得到西伯利亚蕴藏的富饶的、尚未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一大份额。东京政府仅在几天以前还表示它准备提供国家贷款用于西伯利亚的工程。
    (二)苏联方面需要日本成为“与中国抗衡的力量”,并且成为开发西伯利亚蕴藏的资源的财力来源,没有外国资金,这些资源是无法开采的。 oMr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自由世界》杂志七三年一月号登载了东京理科大学教授曾村保信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戈尔什科夫与苏联海军的发展》,摘要如下:革命后代“登极”
    要谈目前苏联的全球活动的人,首先就要注意它的海洋战略,而且,要恰当地评价苏联的海洋战略,话题也就不能不自然地发展到它的海军力量的性质和造船能力的问题。
    目前身居苏联海军最高地位的人物,不言而喻是海军元帅谢·格·戈尔什科夫。
    关于戈尔什科夫,应该特别写一笔的是,他几乎纯粹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长大的达到海军最高负责人地位的第一个人。这从种种意义上来说,是饶有历史兴趣的。据说他一九一○年二月出生于过去的学校教师之家,所以决不能说他没有对十月革命当时情况的生动的记忆。然而,毕竟一点也看不到这种生动的记忆起了什么积极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他也很少受到革命时代的军事理论的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这样一个人就任目前的显要职位是早在以前赫鲁晓夫执政时代的一九五六年一月,所以,执掌苏联海军行政已经将近十八年了。这也是史无前例的事情。
    目前戈尔什科夫元帅正在亲自执笔写一篇题为《海军在战时及和平时代的作用》的大文章。这篇文章从一九七二年二月号的《海军论文集》开始连载,至今还在继续着。我这次特别阅读了第一、第二两次刊登的文章最初的总论部分,以所得感想为基础试述对戈尔什科夫元帅及其麾下的苏联大海军的若干感想。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马汉主义?
    ——现代苏联海军的苦闷
    社会上已有很多人体会到,目前苏联的内政外交已经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的确,在目前苏联的外交政策中要找出革命动机的一鳞半爪,已经是很困难了。尤其在内政方面,“左”的口号大体上也丧失了它的吸引力。而且,最近正在向全世界的海洋扩张的苏联势力,使人感到显然是艾尔弗雷德·马汉(一八四○——一九一四,美国海军官员,著有《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等书,——本刊注)关于制海权的理论的影子。马汉的理论,最简单地说,就是立足于贸易立国的想法,首先把进行贸易的本国商船队、保护商船队的海军力量,其次把为这种活动提供方便的基地的作用,作为制梅权的三大重要条件而予以重视。当然,戈尔什科夫写的文章里一处也没有直接援引马汉的词句的地方。然而一仔细阅读,就到处可以发现令人显然觉得是把英文写的制海权理论中常用的术语改写成俄文的地方。
    “没有贸易,就没有繁荣”,这就是马汉的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命题。如今,在这句话的几乎所有含义上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国的苏联,被迫要在下述两条道路中选择一条了,即:今后永远心甘情愿居于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的地位,还是打破迄今为止的外壳,向国际资本的全球统治挑战?但是,如果要走前一条路,那当然是国策所不容许的。不仅如此,贸易的发展必然意味着带来自由思想。甚至显然将引起使克里姆林宫领导体制的徐徐崩溃。归根到底,从理论上来说,剩下的道路只有第二条。
    目前的苏联海军在核动力潜艇和柴油动力潜艇的产量、水面舰艇大量采用汽轮机驱动方式等方面,同西方相比,显然处于绝对的优势。而且它的舰载导弹体系也是决不能漠视的。然而在另一方面,航空母舰领域非常落后,这也是一目了然的。海军与国家
    戈尔什科夫的这篇长文章是论述苏联不仅在战时而且在平时都要经常保持一支庞大的海军的必要性的。而且,似乎特别有意识地把重点放在平时保持庞大的海军的必要性上。但是,首先看看文章的开头,它一开始就竭力陈述近年来海洋无论作为运送生活必需物资的工具还是作为进行国家间战争的场所,都已开始特别具有异常重要的性质。然后它进一步论述近来核动力潜艇等用于海上战斗的武器体系已开始取得非常大的发展。
    戈尔什科夫说:“历来国家之间进行武装斗争的最基本而且最本质的工具经常是陆军,其次是海军。但是它们即使在和平时代也应该成为国家的手足,为国家的政策服务。”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成为决定性条件的,就是地理环境,但是它对武力发达的性质及其方向的影响也决不可以漠视。就这一点来说,特别是被称为历史上的大国的国家
    ——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等——它们全都是以制海权为其发达的基础的海洋国家。于是就把古代大帝的名字举出来作为引证,说彼得一世说得好,“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只手的人。而同时也有海军才能成为两手俱全的人”。
    然后戈尔什科夫就连篇累牍地援引历史,一面专门用归纳的方法,平铺直叙地申述要成为大国,海军是不可缺的重要条件。但是,引用理论的鼻祖马克思和列宁的话却大约只在开头的一页中,其余的地方只不过是敷衍塞责般地、随时想到那样地用以说明前后的历史情况而已。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政治术语却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哪怕是很少也罢。在论证这样一些事情以前,戈尔什科夫首先规定了军队对国家的作用,他的论调大体是这样的:俄罗斯是个大国,自古以来一直是列强中的一员。回顾历史,国家之间的斗争在最后阶段,经常决定胜负的是地面上的军队。然而,海军对于保证这支陆地兵员和军需物资的运输,使它能够侵入到敌军阵地或者登陆,并且在负责保护自己方面的海上运输线的同时袭击敌方商船队的目的来说,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有时甚至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为了向海外显示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这个海军平时的机能就越来越需要了。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把这样的政策目标公开提出来有点和现时代不相适应。其实这句话是直译了戈尔什科夫本人的话,所以使人觉得在苏联这个国家,不如此明确地讲事情还是行不通的。关于出没在加勒比海和印度洋的苏联海军舰只的航行目的,那些喜欢说长道短的人首先记住这句话来考虑问题,就可以说不会有大错了。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的心思
    戈尔什科夫首先列举造船、捕鱼和海产品加工等等作为面临海洋的国家特别容易发展的产业,无意中表明了这些部门是目前苏联在国家政策上最下功夫的部门。就是说,苏联在渔业方面次于日本和秘鲁,名列前茅;在造船方面又是计划到一九八○年以前要拥有二千万吨商船。苏联越是这样肯定自己的大国地位,就越同世界经济有瓜葛,因此,或者是为了保卫领土完整,或者为了确保国民所需要的蛋白质来源,它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大步迈向海外。
    苏联和美国一样,也基本上肯定海军的威慑作用,而且在事实上是同意靠均势维持和平的想法的,这样去考虑是大体上不至于错的。 oM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