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联合国一月二日电】《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月八日一期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展望:一九七三年》,副题是《剖析越南战争结束以后的世界局势》,摘要如下:
    结束战争仍然是眼前的一大艰巨的任务,但是美国在今后一年将越来越多转向越南战争结束以后的问题。
    同时不管美国人朝哪一个方向看世界,他们都会发现令人担心的事情,这将使第二任尼克松政府受到严重的考验。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驻各国记者那里可以得到对专家们认为是值得关心的六个主要问题的下列看法:
    越南:仍然是最棘手的问题
    人们认为在一九七三年美国在越南积极执行的军事任务将要结束。大多数观察家相信将设法在今后几个月内实现停火,至少对美国人来说是这样。
    大的问题是,那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争夺对南越的控制权的斗争将远远不会结束。零星的暴力行动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几乎可以肯定将会避免在军事上对任何新的一轮暴力行动进行大规模的干涉。美国的空中力量将在泰国的基地上随时作好准备,第七舰队不会远离南中国海。但是几乎没有美国官员认为美国总统在实现停火之后能把美国军队重新派进南越而不会在国内引起灾难性的反响。
    预料美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把大量的金钱和专门技术投入这个地区,希望这些东西将有助于保证政治上的义务。俄国:面前的陷阱
    在尼克松总统的第一任内,美苏关系在朝着和解前进方面迈出了引人注目的步子,这种关系正进入比较麻烦的阶段。
    在即将进行的关于限制战略武器问题、安全问题、削减军队及贸易问题的会谈中将出现新陷阱。
    对美国来说有利的方面是:
    推着克里姆林宫朝同美国和解的方向前进的压力这些年来都是很强的。
    俄国在海外在外交方面受到严重挫折——特别是埃及驱逐了它的顾问。它非常担心赤色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度,甚至美中结成联盟反对莫斯科。由于国内农业歉收和工业落后,克里姆林宫领导人面临着怨声载道的公民。
    总之,避免同美国进行一场新的军备竞赛或者进行可能挑起东西方冲突的外交冒险——看来肯定构成苏联今后的对外政策中的一个支柱。
    但是人们强调指出,“关于蜜月的谈论”太夸张了。莫斯科并没有放弃它要扩大苏联的力量和影响这一长远目标。为了做到这一点,它将利用任何机会,打入任何力量真空,寻找西方的任何弱点。
    俄国人在同美国的会谈中仍将采取强硬路线。克里姆林宫的一位重要的分析家认为,代替冷战的不是恋爱结婚,而是一个进行困难的、谨慎的讨价还价的时期。
    苏联的野心触及到全球各个部分。在埃及赶走了苏联顾问之后,克里姆林宫移向叙利亚和盛产石油的伊拉克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同印度新签订的一项友好条约使莫斯科在把贸易扩大到亚洲方面有了立足点。但是美苏目标看来发生最尖锐的冲突的地方是西欧。
    人们认为俄国正设法在欧洲建立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利用召开安全问题和减少军事力量问题会议——期望以此诱使美国撤走它的军队,使它不要关心西欧的防务。尼克松总统要在欧洲维持美国的一支巨大的力量的保证使人们对俄国感到不安的情绪减弱了,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西欧:争取作出更有利的安排
    一九七三年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首要任务是改变大西洋联盟的格局。目的是作出对美国人更为有利的安排。
    在华盛顿看来,西欧今天在美国作出牺牲的情况下享受两个世界的最有利的东西。
    一度是软弱和分裂的西欧,现在在经济上强大到足以向美国在贸易和货币方面的利益提出挑战。与此同时,西欧在军事安全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美国。
    尼克松认为,不平衡状态必须加以纠正。他坚持认为,如果要维持这个联盟的效能,繁荣的西欧各国不仅必须在防卫负担中承担更大的份额,而且还必须建立比较有利于美国的贸易和货币关系。
    尼克松奉行的新政策能否成功,取决于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举行的防御、贸易、货币三个方面的谈判的结果如何。中东:取下火药桶
    的引信
    美国希望至少得到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部分解决办法,这就必须克服极大的困难。
    以色列目前在军事上是它的阿拉伯邻国所无法向它挑战的,它决心反对任何协议,如果这种协议使它得到的安全少于它目前在苏伊士运河和约旦河的战略边界使它享有的安全。
    把苏联人赶出埃及已减少了美苏超级大国对抗的危险。今天不战不和的局面看来对莫斯科倒很理想。
    埃及总统萨达特比以往更需要有一个保全面子的交易。
    尼克松先生特别急于取下中东火药桶的引信,他知道阿拉伯的石油在今后十年内对美国的安全会愈来愈重要。
    中东问题专家认为在今后几个月内将出现如下这种情况:
    不战不和的僵局将继续下去;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恐怖活动可能升级;俄国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促成解决办法,但是它将避免采取可能危及正在改善的苏美关系的行动。中国:慢得要命的进展
    在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些引人注目的突破——中国被接纳进入联合国和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以后,一九七三年,中国问题将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理由是,哪一方都不愿意往前推进,达到相互承认或进行大规模的贸易交易。
    在改善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关系方面,还会继续采取步骤,但是速度将象乌龟走路一样慢。外交上的来往将会增加。记者和旅游者将会进行更多访问。贸易将扩大。但是,要出现任何引人注目的东西,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具有分裂性的关键问题仍然是台湾。日本:对联盟的考验
    在这新的一年里,考验美日联盟的将是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一长串利害冲突。
    目前在所有问题中摩擦最大的是贸易问题。甚至华盛顿的最好的朋友也看到这个联盟正处在极大的压力之下。但是,两国领导人都一致认为这个联盟将会存在下去,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来代替它。
    【路透社联合国一月四日电】一位美国发言人今晚说,美国今天对东德说,它准备讨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东德新任命的驻联合国观察员霍斯特·格吕纳特对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乔治·布什进行四十五分钟礼节性拜访时提出的。
    这位美国发言人说,已告诉格吕纳特,如果东德愿意就外交关系问题同美国政府进行接触的话,可以为在华盛顿举行会谈作出安排。
    【美新处华盛顿一月五日电】题:美国指望同东德进行“经过深思熟虑的、慎重的”会谈
    美国指望它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就建立外交关系的拟议中的会谈将以“经过深思熟虑的和慎重的步伐”来举行。
    国务院发言人布雷一月五日说,在东西德批准它们的十二月二十一日的总条约之前,“我们肯定不会”派一位美国大使到东德去。
    布雷证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联合国的观察员一月四日向美国大使乔治·布什提出了这个外交关系的问题,布什告诉他说,可以作出安排就这个问题开始进行讨论。
    布雷接着说,这样的讨论可以“在将来某个共同认为方便的日期在华盛顿举行。”
    这位发言人说,“我们指望这些讨论将像我所说的以经过深思熟虑的和慎重的步伐进行。”
住房情况还很紧张
    据我所看到的,住房情况还远远不能说好。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九年,苏联在住宅方面累计投资达七百六十亿卢布,但是还远未修复战时遭到破坏的房屋。战后新建的公寓,暖汽设备虽然完善,但是厨房、大门、厕所大多是公用的,还不能说已经为全体苏联居民提供了舒适的住房。
    据统计,截止一九六七年,全国每人平均居住面积为七平方米。
    在莫斯科,有些家庭依然住在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出现的那种半地下式的房屋里。这种石头造的老房子在克里姆林宫周围的莫斯科旧市区很多。而且在莫斯科内还留着相当多的室内面积狭小的厚木造房屋。房子盖得慢
    我驾车在莫斯科近郊兜风,看到正在兴建几个大规模的新住宅区,但是建造速度似乎不能说快。苏联的公寓几乎全是预制结构式的,事前在工厂造好预制件,运到现场装配起来就行了,所以建造速度理应是很快的,但是速度决不是快的。一九六七年春我赴任到莫斯科时正在修建并不太大的十余层楼的公寓,到一九七○年我回国时还没有完工。再如我赴任时,苏联就大肆宣传俄罗斯饭店有六千个房间,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大饭店,当时已开始营业。但是我回国时,这座饭店还在施工,没有全部落成。对新房子也不满意
    也许因为一竿子到底方式、中央集权领导为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调整工作——这也是苏联经济的一大特点——做得不好,在莫斯科郊区虽然建起了新的住宅区,但是到市中心的交通非常不便,搭乘公共汽车或地下铁,尽管在一个市内,却要四、五十分钟。电话也经常等很久也不给接线。有些市民因此宁愿忍耐着小小的不便,也固执地住在离市中心近的旧公寓里。
    同时,市民评论说,新公寓外表虽然美观,造得却很单薄,住起来很不舒服。据说旧房屋墙厚四十到五十厘米,有防寒、隔音的效果;而如今的预制结构房屋,墙壁很薄,有点声响就左右上下互相干扰,暖气不暖。难怪单口相声演员在莫斯科的一家剧院弹着班卓琴演唱了这样一支用流行歌曲的调子填词的歌:
    “首都造房真叫快,座座新楼盖起来。旧房胆敢碍新楼,炸药送你飞天外。紧挨新楼旧房里,装上炸药看厉害。轰隆一声新楼倒,旧房安稳依然在。”
    观众听了哄堂大笑。可见新建住房质量之差已是众所周知的了。为买卫生纸而费心
    开始在莫斯科生活,首先感到吃惊的是不容易买到卫生纸。
    请保姆给买卫生纸,却买来许多饭桌上使用的纸餐巾。她说:“目前市上没有卫生纸,暂时用这个代替吧。”但是看来,这还是供“客人使用”的。普通苏联人的家庭平常似乎是撕一块《真理报》等报纸或旧杂志的一页上厕所的。列宁山上雄伟地耸立着的莫斯科大学的厕所因报纸堵塞而不流水的场面,我也看到过。在诺沃西比尔斯克郊区宏伟的科学院街访问了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支部的大楼时,看到人们上厕所也是撕的地方报纸《苏维埃西伯利亚报》。周围一片大森林,是纸张纸浆原料取之不尽的地方,大楼又是走在现代科学的前列的“西伯利亚智慧”的根据地,所以怎么说也叫人感到是一种讽刺。苦于买不到汽车零件
    记者在莫斯科活动,汽车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为没有汽车的零件而吃惊。在苏联,无论是出租汽车或自用汽车,天气好的时候,都把正面挡风玻璃上的雨刷拆下来。因为一被偷走就配不上。向首都饭店的服务部租用汽车的时候,管理员首先提醒注意的是,没有必要时,一定要把雨刷拆下来,藏在座位下面。管理员一本正经地说:“不拆下来,就会被偷走。”
    冬季,在每天都下雪的莫斯科,不装防雪轮胎,就有滑行的危险。但是在莫斯科根本买不到带钉的轮胎。有一年冬天,俄国记者搭我的汽车在雪地行驶时,我问他:“苏联为什么不生产带钉轮胎?”这个记者傻笑着回答说:“普通轮胎也没有。”“去年的日记”
    六八年一月起,在捷克斯洛伐克,自由化的风潮高涨,莫斯科和布拉格的关系紧张起来,大约是这年六月,我们都相当忙了。剪贴报纸用的浆糊用完了,我托秘书柳达去买。三、四个小时以后,她满头大汗地回来说:“百货公司、文具店都没有。”那怎么办呢?“等一个时候吧。”这样,因为在莫斯科买不到浆糊,一个多月的剪报都不能整理,真没有办法。
    这年年底,我想买一本六九年的日记本,托柳达买。过了两三天也没有买来。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每天在找,可是找不到。”临近年关的一天,柳达拿来一本,说她手头有某外国航空公司今年作广告用分送的日记本,只写了两三页,把这本日记本的星期几改一下使用如何?(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