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3年1月2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3-01-0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英报文章:《勃列日涅夫面临新的分裂》 '...

    【本刊讯】英《星期日电讯报》十二月三十一日刊登该报记者克里斯托弗·拉塞尔的一篇报道,题为《勃列日涅夫面临新的分裂》,全文如下:
    在一九七二年行将结束的时候,莫斯科的事态发展表明,从赫鲁晓夫被撤职以来已统治俄国八年之久的没有特性的“集体领导”,现在由于内外政策问题上的尖锐冲突而陷于分裂。
    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他的政策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反对。
    最近的两件事暴露了十五人政治局内部的裂痕之深。
    一件事,是上星期莫斯科官方授意透露的一条消息说,勃列日涅夫已决定推迟他原定于明年春天的对美国的访问。
    这次访问将是尼克松总统今年五月访问莫斯科所开始的苏美最高级来往的第二步。据知,这位苏联领导人是极其重视这种来往的。
    今年五月美国加紧轰炸北越,曾几乎使尼克松的访问被取消。仅仅在这次访问的前夕,勃列日涅夫才设法击败了他在政治局中的主要对手、乌克兰领导人彼得·谢列斯特,赢得了他的同西方缓和的战略的批准。
    《星期日电讯报》上周报道过的另一个重大的事态发展,是故意向西方报界透露了一个情况,说谢列斯特对于一九六八年苏联带头发动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一事负有责任。这一透露显然是勃列日涅夫的支持者搞的,目的在于最终撤销谢列斯特的一切有实权的职务。
    但是他仍然是政治局的一名正式委员,他的支持者们依然可以利用时机使政治局跟着他们走。因此,勃列日涅夫的同美国和解的政策的前途仍然是不肯定的。
    【本刊讯】英《每日电讯报》十二月三十日刊登该报记者戴维·弗洛伊德的一篇报道,题为《怀疑勃列日涅夫明春对美国的访问;克里姆林宫的鹰派抓住尼克松轰炸河内一事不放》,摘要如下:
    从莫斯科和华盛顿传出的消息说,勃列日涅夫已决定推迟他原定于明春进行的对美国的访问。这表明,克里姆林宫“鹰派”和“鸽派”之间从一九六八年以来一直很激烈的冲突,还远远没有解决。
    看来,尼克松总统恢复对北越的轰炸,使苏联那些反对同西方缓和的政策的领导人又得到了一个有力的论据。
    今年早些时候,对北越的加紧轰炸和对海防港的封锁,曾几乎造成尼克松总统五月的莫斯科之行被取消的结果。
    然而,在那一次,勃列日涅夫做到了使政治局大多数成员跟他站在一起。在尼克松总统抵达莫斯科的前夕,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采取了一个不寻常的步骤,剥夺了一名政治局委员彼得·谢列斯特的乌克兰共产党——最大的一个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的党——的领导人的职务。
    但是,这只是勃列日涅夫的一个局部的胜利,因为谢列斯特仍然是十五人政治局中的一名正式委员。上星期,勃列日涅夫派的人向莫斯科的一名美国记者“透露”了一个情况,说明谢列斯特是怎样地玩弄手法,使勃列日涅夫和苏联其他领导人在一九六八年八月作出了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决定。
    在苏联,只有当领导人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的时候,才会授意作出这种“透露”。
    把代价高昂的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和占领的责任推到谢列斯特的身上,这看来是为了把他完全赶出领导集团而采取的又一行动。
    但是,从苏联人的说法可以看出,谢列斯特在政治局中并不是孤独的。
    在政治局里面,谢列斯特和支持谢列斯特的人依然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少数。政治局仍然是分裂的。
    根据莫斯科的消息,甚至谢列斯特被解除乌克兰党领导职务一事,也是由于一项诡计,而不是由于正大光明的政策问题。
    他被说成是应对发给一个比利时公民雅罗斯拉夫·多鲍什入境签证一事负责。多鲍什入境后被捕,罪名是跟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分子有来往。在谢列斯特失去了乌克兰领导职务之后不几天,多鲍什就被释放井被送回比利时。因此,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勃列日涅夫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才剥夺了谢列斯特在乌克兰的权力基地。尽管指责他在一九六八年曾迫使他的同僚们来实现他自己的目的,他仍然是一名政治局委员,政治局依然不能不听到他的声音。 UXZ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莫斯科十二月三十日电】尼克松总统的女儿特里西娅·尼克松
    ·考克斯夫人今天同她的丈夫爱德华抵达这里,对俄国进行为期一周的私人访问。
    这对夫妇从贝尔格莱德飞抵这里,预料他们的计划将包括访问列宁格勒,大概还将访问其它一些城市。
    据认为,他们计划观看芭蕾舞和歌剧的演出并参观美术展览馆。美国大使馆的一位官员称他们的旅行是“纯属私人性质的”。
    考克斯夫妇于十二月十一日离开了华盛顿,他们曾在伦敦和雅典停留过。 UXZ品论天涯网


    【新华社伦敦十二月一日电】英《苏联问题分析家》十一月三十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黑暗日益深重》,摘要如下:
    苏联领导人每月都采取新的行动来进一步加紧镇压苏联的思想自由和进一步限制交流真实情况的一切尝试。对那些一直希望自由化并且为之奋斗的人来说,莫斯科的这样一个笑话的的确确是真实的:
    “同志,一九七二年是什么样的年成?”
    “一个平年,同志”。
    “平年是什么意思?”
    “哦,比去年差,但是要比明年好”。
    如我们所经常强调的那样,伴随着苏联当前谋求同西方取得某种程度缓和的政策而来的,是在镇压各种类型的不满现状行为方面大大严厉起来了。但是,以逮捕亚基尔为高潮的对民主运动的打击不是完全成功的——从《时事纪事》新的一期的出现和萨哈罗夫院士、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等最近签署的抗议镇压的信的出现,也许可以看出这点。
    苏联当局对西方提出的欧洲安全会议应该搞东西方思想自由交往事宜的建议,作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应。
    克里姆林宫严厉谴责思想自由交流的概念。苏联对电视卫星把各种节目直接播送入苏联境内的可能性作出强烈反应。
    事实上,这种武器是双刃的,并且已经证明西方的一面更为厉害。如我们所已经指出的那样,它已经是苏联居民获得关于苏联情况,和关于不满现状运动及非正统文学消息的主要来源。看来,苏联当局害怕,电视可能有更大的效果,并且害怕那些现在持比较冷漠态度但可能是非常危险的更为广大的群众看到电视。
    阻挠反对派的另一项措施是最近颁布的对国内电话交谈的禁令,认为国内电话交谈是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的。事实上,新措施的目的是阻止苏联公民听到除当局的观点以外的其它观点,和防止把关于苏联国内正在发生什么情况的消息在全国传开和传到西方。就是说,这些措施构成基本政策的一部分,看来克里姆林宫认为,没有这一部分,这个政权就不能生存,这就是帕斯捷尔纳克所说的“谎言的无情力量”。当然,这一切都是与世界和平问题有关的。由于要迫切研究经济问题和世界力量对比,苏联现在也许有所收敛,不得不同西方达到某种程度的缓和。但是从其长远打算来看,这只不过是个策略而已。收敛的克里姆林宫比不收敛的克里姆林宫好。但是,在苏联的围攻政策事实上结束以前,真正稳定的世界和平是不可想象的。 UXZ品论天涯网


(续昨)消费水平显然很低
    B:质量不好的国产品,城市人都看也不看了。这难道不是只靠爱国心已无法引起购买力了吗?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小白桦商店的存在倒是一个很好的刺激。
    C:社会生活的不合理,这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或多或少总是有的。在这个国家宣传得非常漂亮,仿佛这里根本没有这种不合理的现象。真诚相信这种宣传的人们都感到自己被出卖了。这种反作用是很大的。这对苏联来说,是最不幸的。
    B:第三代的电子计算机和集成电路好象还不能连续生产,彩色电视的普及甚至还没有达到列入统计的程度。
    A: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也的确在为稳定民生而采取优先生产消费资料的政策,但是远远不能达到充分的水平。
    B:前些日子在维也纳遇见刚刚从莫斯科调来的N公司特派记者K。他把莫斯科和维也纳的生活情况比较一下,说了非常尖锐的话。他说,“战败国奥地利比战胜国苏联,生活物资更加丰富得多”。
    A:如果是西方人,决不能忍受象苏联市民那样的生活。希望当局宽宏大量
    B:K特派记者说过这样话:“让俄国人自由地看到西方,说不定会发生暴动。或者竟发生武装革命。”
    c:克里姆林宫也不能高枕无忧。即使在苏联,亲眼看到西方的人也很多。但他们是包括第一流的艺术家、体育运动选手等在内的特权阶级,他们回国来,对一切都守口如瓶。
    B:向外国学习这种态度是行不通的。这个国家就是这样的结构。
    C:这不正是大国主义吗?
    A:这样就没有进步。
    B:过于尖刻地批评“我国”,你可小心,隔墙有耳。
    (大家都笑着回视屋顶和墙壁)
    C:但是希望有这样的宽宏大量,能够默默地听一听这样程度的话。从心眼儿里讨厌苏联的人,我们这些人中是不会有的。
    A:今年十月是勃列日涅夫政权的八周年。自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波德戈尔内的三驾马车政权开始后,勃列日涅夫虽是缓慢地,但巩固了政治局委员中第一名的地位,这也是很自然的。说是名副其实的“勃列日涅夫政权”,大概也没有人不同意。重视集体领导方式
    C:人们说国内外政策是赫鲁晓夫路线的延长,但是根本姿态却不同。
    A:特点是不随便触动党首脑的人事。
    C:也触动。可以提升,可以降职,但不能撤职。
    我的看法是,勃列日涅夫政权的一个特点是“合谋”。“合谋人事”如现在所见这样,同美国的外交也不是不能说“合谋外交”的。
    A:任何事情都是以不采取僵硬作法为妙。这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一贯的原则。
    B:勃列日涅夫尽管采取出人头地的作法,但仍然有尊重集体领导制的形式之处。“决定”是由勃列日涅夫作出的,但决定的责任不由勃列日涅夫一个人承担。勃列日涅夫政权暂时平安无事
    A:人们预料今年是仅次于一九六九年的歉收年。在西方,好象在大叫大嚷苏联的“农业危机”。一时也曾盛传过勃列日涅夫的失足。说是和赫鲁晓夫末期的客观形势是一样的。
    C:这回是埃及政策的失败了吧。
    B:如果自己放弃政权,就是另一回事了。
    A:可以说只要没有特别的问题,勃列日涅夫政权暂时是平安无事的吧?
    C:无论怎样,克里姆林宫是老年了。六十岁以上的人是实权派。
    A:勃列日涅夫的身体怎样?
    C:从传说心脏不好,肝硬化等消息来看,似乎不能说是完全健康的。捷克事件的时候,曾在布拉迪斯拉发一度躺倒了,实际上当时是疲劳过度,因而面色苍白,样子凄惨。
    A:在共产主义阵营里,赫鲁晓夫和哥穆尔卡都是这样,不得不以生病为理由而下台。
    C:由于赫鲁晓夫时代的反作用,现政权一直抓紧对思想意识的控制。然而未必有很大效果。有时对作家,电影界放松思想也敲一下警钟,但看来并不彻底。
    B:那是和斯大林时代不同的。克里姆林宫对国际上关于苏联内部问题的舆论也是非常敏感的。思想意识跟不上
    A:标榜着“科学的”共产主义的这个国家也不能只用思想意识来管束事物了。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反复强调“技术革新时代来到了”,但是还没有意识到科学发达到了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地步,陈旧的思想意识已经赶不上了。
    C:通过今年夏季发布党和政府的布告,消灭酗酒:似有了相当的效果。
    A:这和控制思想意识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为社会问题却是重要的。因为酒精的害处影响到了经济建设。
    B:酒精的害处也关系到社会纪律的松弛。自实行每周五日工作制以后,利用余暇就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以前是只要有了闲空,就喝伏特加酒。(未完待续) UXZ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