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2年8月24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2-08-2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共同社报道:《外相在参院外务委员会上说,首相访华是日'...

    【共同社东京八月二十二日电】题:外相在参院外务委员会上说,首相访华是日中谈判的起点
    大平外相在二十二日下午举行的参院外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日中邦交正常化谈判将由田中首相的访华而正式开始。”
    据传,在首相访华以前,将由自民党议员团访华,为日中谈判铺平道路。外相的上述这番话就是针对这种说法而说的,他重申首相访华是谈判的起点。
    此外,大平外相还联系到日中邦交正常化以后的日美安全条约的应有状态问题说:一、(对安全条约的重新探讨)虽然不能说不是问题,但当前最大的课题是怎样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二、因此,关于修改根据安全条约的事前协商问题,不能以扩大事前协商对象的形式重新研究;三、修改和废除安全条约的问题,在现阶段还没有考虑。
    【法新社东京八月二十三日电】大平正芳外务相昨天说:“日中两国在关系正常化时保证在发生国际争端时不诉诸武力并保证遵守中国的互不侵犯五项原则,是有意义的。”
    大平是在参议院外务委员会会议上回答社会党的一个问题时说这句话的。
    外相发表公开讲话,证实日本打算在中日关系中体现不诉诸武力和互不侵犯等原则,这是第一次。
    据今天上午出版的侧重于报道外交消息的《东京新闻》说,预计这些原则将在田中首相九月底访问北京时同周恩来总理发表的一项联合宣言中规定下来。 hJo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刊工业新闻》八月十五日刊登了一条消息,题目是《产业、经济界的对华关系正常化因孙旋风而得到最后解决》,摘要如下:日中间的“障壁”消除
    继田中首相和中国上海舞剧团团长孙平化在十五日会谈之后,田中首相访华的计划又提到具体日程上来了,为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行动正在急剧展开。
    与此同时,产业界、经济界的对华接近也迫近“正常化全部完工”的阶段。十四日,三菱集团表示所有三菱系企业都接受日中贸易四条件;当日下午,以三菱银行董事长为团长的三菱访华团启程;进而,新日本制铁公司总经理稻山等第二次大型财界代表团也将于二十一日访华;三井集团的访华计划也紧接着在这之后等等,产业界的对华倾斜出现了一种争先恐后的形势。
    在这种“激流”当中,一直到最后还对接近中国持慎重态度的经团联甲午也终于因十二日的植村—孙会谈而在中国问题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横亘在财界、产业界和经济界的日中间的“障壁”已全部拆除。有影响的看法认为,起了转换舞台作用的是以孙旋风为代表的“芭蕾舞外交”。日中备忘录贸易办事处代表冈崎嘉平太是这样来描绘孙旋风的,他说,“最近经济界的动向就是芭蕾舞旋风本身。上海舞剧团一行在日本的舞台上起舞,日本的民间人士就起劲地在舞台的周围跳起舞来。”评价了继以前以王晓云为团长的“乒乓外交”之后的“芭蕾舞外交”的成果。如果说乒乓球是“日中交流”的开端的话,那么,芭蕾舞就的确可以说是强有力的“跃进和跳跃”的台阶了。企业集团出现行动苗头
    事实上,孙旋风的来势是凶猛的。来日本以后,一直精力充沛地亲自到各个方面去,接连不断地同曾是日中间的障碍的企业集团、经济团体和有影响的企业的首脑接触,卷入到了对华接近热潮和走向邦交正常化的漩涡中去了。
    其中,七月底三菱集团首脑和孙先生的会谈,从其影响来说,似乎是最精彩的部分。在这次会晤中,三菱集团首脑全部出席,转告了同中国扩大交流和访华的意向。这个集团被认为有整个日本经济的十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企业集团,而且它同三井一样,在有影响的企业集团中,是慎重派的两大支柱。所以它的影响是很大的。本月三日,田中首相在同田实、三菱商事总经理藤野和三菱重工业公司总经理古贺会谈的时候,谈到它的影响说:“三菱的行动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意义。三菱动起来,也将使我们(政治家)的工作顺利进行。”最后的堡垒也倒塌了
    另一方面,孙先生的活跃,对于创造对产业和经济活动以及政界有着有形无形的影响的财界接近中国的气氛,也是没有差错的。特别是十日同日本商工会议所首脑的会谈和十二日同经济团体联合会首脑等的会谈,是可以大写而特写的。在同日本商工会议所的会谈中,永野会长建议设立日中经济联合委员会,中国方面也表示了向前看的姿态。我国财界已经同苏联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了这种联合委员会,现在,开发西伯利亚等活动就是以这种机构为中心进行的。因此,如果同中国之间实现了的话,那么,它不仅将成为促进邦交正常化的强大的民间支援部队,而且估计“对于扩大日中经济和贸易交流将是一个无可估量的力量”(永野语)。
    孙平化同植村等人的会谈,也同联合委员会一样,有着很大的意义。参加这次会谈的,除了植村外,还有在财界拥有力量的日本阿拉伯石油公司董事长小林中和兴业银行顾问中山素平。这些首脑过去在对华问题上行动一直是极其慎重的。特别是植村,虽然被认为是“财界总理”,但由于同台湾和韩国有深厚的关系,因而在中国问题上寸步不前。正因为如此,借植村—孙会谈的机会,植村表示准备访华,这意味着产业总资本的代表部经济团体联合会第一次走向对华接触。甚至可以认为,对产业和经济来说,“台湾和韩国的最后堡垒倒塌了”。 hJo品论天涯网


    说苏联的中东政策失败,农业极其糟糕,一九七二年对苏现领导来说是一个完全黑暗的年头
    【本刊讯】英《苏联问题分析家》八月十七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美国的谷物和俄国的农业》,摘要如下:
    关于苏联迫不及待地向美国购买价值十亿美元的一千万吨谷物这个出人意外的消息,要比人们从西方报刊马马虎虎处理这个消息所得出的推论意味深长得多。根据通讯社的消息,春季的收成是灾难性的,预料秋收也好不了多少。在灾难的实际规模尚待证实之际,突然决定用硬通货购买大量谷物,这清楚表明,苏联是处在发生一场农业大危机的边缘上。
    苏俄的农业一向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一个经济问题。歉收造成的政治后果会比生活上的几乎其他一切方面的失败所造成的政治后果更为严重——象一九六三年的歉收所表明的那样,那次歉收不仅导致了苏联在西方进行类似的大量购买,而且还导致了赫鲁晓夫的垮台。在目前糟糕的情况出现之前,苏联的中东政策也失败了,这样,对克里姆林宫现领导来说,一九七二年变成了一个完全黑暗的年头。党是否要寻找替罪羊——以勃列日涅夫或他的同僚中的任何一个人为替罪羊——现在还说不上,但是从过去的先例来判断,决不能排除事态的这种变化。
    勃列日涅夫先生一向十分小心谨慎地不让他个人象赫鲁晓夫那样同农业政策发生密切联系,但是在苏联,众所周知的是,近几年来,农业政策勃列日涅夫先生一直是过问很多的。
    可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认为勃列日涅夫先生个人对现在的灾难负有责任,那是不公平的。灾难的真正原因绝不是他造成的,这些原因要追溯到几十年前。自从那时以来,农业一直处于一种半经常性的紧急状态,不时爆发成为大规模的危机。不管苏联政权在其他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这种情况已使农业几乎接近于败落。要对这种变化的程度有所了解,最好是回想一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俄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物输出国,它的谷物出口大大超过了美国出口一倍,在世界上总的谷物市场中占将近三分之一。而今天,俄国似乎即将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进口国之一。
    谁都不会否认,勃列日涅夫领导已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作出了巨大努力来改善苏联农业的极其糟糕的情况。然而在过了七年之后,在经过一个大体上相似的试验时期之后,他们现在面临的是赫鲁晓夫所面临的那种情况。
    目前的危机对西方研究苏联农业问题的人来说并不感到十分意外,最近发表了一篇最为有趣的、分析苏联农业现状的文章,值得更密切的注意。《苏联问题研究》第二十三集第三期刊登了迈克尔
    ·布雷德利和加德纳·克拉克撰写的一篇题为《社会主义化农业的管理和效率》的文章。这要参考后者在一九五八年发表的关于两个农场——一个在纽约附近,另一个在莫斯科附近——的调查报告,这两个农场“在亩数、设备、牲畜头数和生产方面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在一个主要的方面是有差别的,即美国农场的劳动力是七个,而苏联农场的劳动力是二百一十一个。这两位作者调查了在那之后的十年中新近的、一般的数字,这十年的特点是推广(物质)刺激的办法,从苏联方面来说,这种刺激办法是在很大的规模上推广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办法几年没有产生什么惊人的效果。
    同过去一样,目前的情况是,苏联花的劳动力要多得多,而生产率却低得多。
    用某种简单的算术计算一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一九七○年——在改革措施发挥了它们最大的效果之后——公布的最近的官方数字,就可以明显地补充布雷德利和克拉克的结论。从这些结论中可以看出,一个美国农业劳动者可以使自己和其他三十九个人吃够高蛋白的食物,而一个从事农业劳动的苏联公民只能使自己和其他六个人吃够大体上是淀粉的食物。至于生产率甚至在谷物生产方面,苏联使用的劳动力为美国的八倍,所占的可耕地比美国多百分之三十,而生产的谷物还不到美国产量的百分之九十。
    在最近的关于苏联向美国购买谷物的消息中有一个令人鼓舞的因素——现领导审慎地决定,在情况发展到灾难的地步以前早早就购买所需要的那么多数量的谷物,而赫鲁晓夫则只是在面包实行配给,城市里为买面包而徘长队以后才开始购买谷物。这是一个尺度,可以衡量苏联已发生的变化和克里姆林宫目前在对待其公民时必须持有的高度谨慎态度。斯大林逝世二十年后,如因粮食引起骚乱,就可能很难控制住。 hJo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