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2年8月10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2-08-1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中接近及其后的亚洲,对巨大'...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八月一日刊登了该报驻曼谷、新德里和汉城特派记者写的报道,标题是《日中接近及其后的亚洲,对巨大潮流的共鸣与不安》,摘要如下:
    亚洲各国似乎是以期待与不安这种错综复杂的心情来看待继尼克松访华后,以田中政权登台为转折而有了迅速进展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动向的。虽然从整体上认为是“缓和亚洲紧张局势的催化剂”并大体表明了“欢迎”的态度,但是,警惕的心情依然相当强烈。下面,由本社驻亚洲各地的特派记者来探讨一下各国对日中关系迅速进展所寄予的期待与不安。在静观之中作出评价——东南亚驻曼谷特派记者鸟羽
    日中的解冻基本上受到了亚洲各国的欢迎。尽管如此,但是在东南亚的“反共国家”当中,在内心依然不能消除“输出革命的北方巨人”这一警惕心情。
    东南亚国家受到尼克松访华的美中联合公报的震动,虽然曾一时持有“落后于时代”的焦躁心情,但其后在这个地区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一面冷眼看待田中政权趋向北京,一面仍然保持“不着慌”这种静观的态度。据说,对日中接近的疑虑和不安,在未忘苏加诺时代的“恶梦”的印度尼西亚,和在时隔数年后才重新交换大使又不断受到边境“重压”威胁的缅甸是显著的。
    东南亚要地泰国的动向尤其值得注意。
    曼谷的外交人士认为,只要他侬政权的恐华症继续下去,即便很快地实现了恢复日中邦交,但是,在东南亚似乎也不会发生“倒向北京”的雪崩现象。也有反省孤立的呼声——印度驻新德里特派记者武田
    印度对田中内阁成立以来迅速出现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动向寄予极大的关心,虽然简单地认为这个动向根基与其说是政治,莫如说是经济问题,但是,却在密切注视其趋势。同时,在世界性的改善对华关系的巨大潮流中,只有中印关系仍然处在冻结状态而看不到解冻的征兆,因而,无法掩盖其孤立感和焦躁的心情,也出现了希望中印开始对话的主张。
    但是,由于边境争端的隔阂又加上印巴战争,连甘地总理也说:“中印关系由于印巴战争而恶化了,现在同中国举行会谈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等等,看来,前途是黑暗的。
    印度对日中关系改善的动向,是和斯里兰卡、缅甸以及阿富汗等近邻国家的对华接近同样注意的。然而,在中印关系仍然处于冻结的情况下,印度无法对付这种形势,也可能变得孤立。为此,也出现这样一种积极的主张,即:“是否同意印度先向北京派遣大使”(《印度斯坦时报》)。
    另外,《印度快报》则重视日中的经济关系,论述说:“左右国际关系的不是政治,而是经济。在重整对华、对日关系时,经济和政治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连《印度斯坦时报》也说“中国到最近已和不共戴天的敌人美国与日本开始了对话”,并不掩饰其对中国反击的感情。是争取南北统一的催化剂——韩国驻汉城特派记者甲藤
    “请随意吧。但是要考虑韩国的利益……”——一言以蔽之,这是韩国对日本迅速接近中国的大体一致的反应。
    在缓和紧张局势这个世界潮流中,韩国已经抛弃了歇斯底里的反共姿态,同北朝鲜开始了对话。登载有关中国消息的外国报纸和杂志也无条件通过,有关中国的书籍也有很多摆在书店的架子上。并且,上个月四日发表的南北朝鲜联合声明使对“侵略者”的北朝鲜和中国的“神话”迅速崩溃,甚至还产生了这样一种期待,即:现在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动向可能成:为争取朝鲜半岛实现统一的催化剂。
    有人认为,如果日中关系正常化趋于稳定,对和日本有联系的韩国来说,恐怕不会受到中国经由北朝鲜乃至带来直接的威胁。一位记者形容说:“从现在开始,韩国将从美国的洋伞进入日本的纸伞之下”。
    日本的对华接近,对想适应新的远东形势的韩国来说,没有比现在这样更重视其动向的时候了。 PAx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台北八月八日电】(记者:茅鲁斯·扬)国民党中国的行政院长蒋经国今天强烈谴责日本为同北京建立外交关系而采取的行动,认为这是“对中华民国政府和人民的最不友好的态度”。
    蒋院长在国民党外交部以英文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日本政府领导人最近一再发表声明,说日本将谋求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所谓‘关系正常化’,在日本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关系‘正常化’时,日本将断绝同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日本首相和外相正计划在九月间访问中国大陆。”
    蒋说,“这一切是对中华民国政府和人民最不友好的态度,因此必须予以强烈谴责。” PAx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八月六日译载日本《每日新闻》八月三日刊登的日本京都大学东洋美术史名誉教授长广敏雄的一篇文章,《每日新闻》的原题是《古代中国的奇观》,摘要如下:
    七月三十日北京广播了中国湖南省长沙郊外马王堆地方发现了一座西汉惠帝时代(纪元前一九八——一八八年)的古墓的新闻,古墓的主人推定是?a侯的夫人。看到这些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真令我为之惊叹不已。
    首先令我想起的,是大约十年之前,也就是一九六一年同样是在长沙南郊出土,同样属于西汉时代贵族的一座古墓,它的漆画棺木在中国学术杂志《文物》上(一九六三年二月号)曾评价为前所未有的最完备的楚汉时代的漆画棺木。但是这一次发掘的汉墓棺木,上面丰富多采的漆画比上次发现的更加完美得多了。
    一九六一年发掘的那座汉墓,尸体收藏在两层木椁和两层木棺里面。这次则是三棺三椁。论坚固性,前者不能与后者相比,而且后者棺与椁之间又用厚厚的木炭和白膏泥加固密封,卧于内棺的女尸又用二十层各种丝、绢的织物包裹,下半身浸在红水之中。这种红水多半是水银朱的溶解液。最令人惊异的,还是那具女尸的皮下组织还有弹性。
    我的看法是,这不是在偶然的情况下保存下来的女尸,因此,如果我的看法是事实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古代中国就拥有很优秀的防腐技术。
    早在公元前四个世纪,中国的冶铁技术就已经很进步,这已经为考古学家所公认。由于冶铁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土木技术乃至发展了高度的美术工艺水平,也是不难想象的。这一次发掘的汉墓是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之物,也正是中国在文化艺术方面发展中的一个顶点,当然是要予以高度评价的。
    另一方面,从这次出土的长沙西汉古墓中发现的外棺棺木表面精巧的漆画和内棺上覆着的绚丽多彩的帛画,仅仅这两样出土物,也可以说是中国美术史上划时代的巨大收获。
    这次重大汉墓发现的所在湖南省长沙地方,原是古代的楚国。郭沫若先生写的历史剧《屈原》的主人公屈原自己演出的爱国至情悲剧的舞台也是在湖南,湘江在长沙之旁流过,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大小湖泊构成的风物诗也是产生于此地,由于秦、汉等大帝国的兴起,楚国虽然处在失败者的地位,但是楚国的文化,是春秋战国以来一直能连绵地独自保持着。这次西汉?a侯夫人墓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和美术有如路标一样,充分显示出这楚国灿烂文化这一巨流的光辉。 PAx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莫斯科七月二十二日电】苏联今天宣布,它用一支运载火箭将一簇共八颗“宇宙号”的卫星送入了轨道。
    过去俄国人曾三次发射过这类卫星群。最初的两次发射都是在四十天内跟着发射了破纪录的载人空间飞船“联盟一9号”和“联盟—11号”,从而引起猜测,即卫星群的发射是与载人空间计划有联系的。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七月二十一日电】(记者:戴维·纳吉)苏联今天在一次演习中用一支火箭发射了八颗人造卫星,这次演习是模拟发射一颗军事上多目标的导弹的。
    塔斯社说,运载火箭把八颗不载人的科学卫星送上了离地面大约九百英里(一千五百公里)高的轨道上,进行没有具体说明的科学研究。
    自一九七○年四月苏联人发射了进行各种研究的宇宙号卫星(一枚火箭运载八颗卫星)以来,这起码是第四次了。
    西方军事专家们说,这种发射将给苏联军事导弹部队提供大量有用的情报,并可能成为发展象美国拥有的那种多目标弹头导弹的计划的一部分。
    这样的一种武器叫作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尼克松总统和苏联领导人最近在莫斯科签订的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不包括这种武器。
    一位西方科学人员说:“基本上说,多颗宇宙号卫星的发射和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的想法是一样的,可能这将成为苏联发展这种运载系统的计划的一部分。”
    一些西方军事人士还说,苏联军方正从发展为发射八颗卫星所需要的强大火箭中得到好处。苏联导弹计划需要具有巨大力量的火箭,以便运载极重的弹头。 PAx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加州芒廷维乌七月十五日电】飞往木星的“先锋—10号”今天开始它最危险的一段航程。
    它进入了一亿七千五百万英里宽的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是围绕着太阳的一个巨大的炸面圈形的流星和颗粒群。其中最大的有阿拉斯加州那样大。
    宇航局的科学家担心的是那些小颗粒(0.5毫米)以每小时四万八千公里速度与飞船相撞。
    发言人说,“在这么高的速度下,甚至小颗粒也有损坏飞船的危险。”
    穿过小行星带需时七个月,然后将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日在木星附近飞过。
    它将把地球上看不见的大的小行星拍摄下来,并估计小行星带对今后发射的飞船构成的危险。 PAx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香港时报》七月八日刊登一则消息,全文如下:
    美国宇航局七月六日着手调查利用巨型卫星把太阳能变为无尽的电力补给站,以便转发回地球的可能性。宇航局把一个十九万七千四百美元的六个月期限研究合同;给予AD·利特尔公司及三个附属的工业研究机构,研究建立卫星太阳电力站的技术问题。
    此项概念的主要环节,在于利用位于地球上空二万二千英里的同步轨道的巨型太空船。太空船可以停在轨道中一个指定的地区。每个卫星站均可以把太阳能变为电力,利用微波将之送回地球上的特别收接站,作地面用电之用。 PAx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朗波克七月二十三日电】美国的地球资源技术卫星今天进入了跨越地球南北极的完善的轨道,揭开了科学家们所希望的人类探测这颗行星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的新纪元。
    这颗卫星装在一百零七英尺高的“德尔它式”发射火箭前端,重量一千九百磅、价值一亿七千六百万美元,在上午从这里的范登堡空军基地上的一个靠近太平洋岸边的发射台轰的一声飞了上去。
    由一股闪闪发光的桔黄色浓烟推着上升的这支白色火箭穿过了距地面八百英尺的厚云,很快就消失了。然而,火箭消失后很长时间人们还可以听到火箭的吼声。
    发射后七十分钟,卫星在南极上空进行一次完美的飞行之后,被送入一条高度五百六十到五百八十英里的轨道。
    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主任克拉克说:“这大概是国家宇航局历来发射的一颗最重要的不载人卫星。”他预言,这颗卫星最终将对普通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 PAx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帕萨迪纳七月十四日电】美国的满载着仪器的、绕火星运转的“水手—9号”飞船已完成了对整个火星表面的制图拍照工作——这是人类探索太阳系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里的喷气推进试验室的发言人今天说,绘制火星全球图所需要的最后的一些部分已从“水手—9号”电影摄影机发回地球。人类现在第一次有了另一星球的完整的照片地图。这个图由七千一百多张照片组成,分辨率约为三千英尺。 PAx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