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七月二十二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财界再次急剧倾向中国》,摘要如下:
    由于作为中日备忘录贸易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首席代表而赴任的肖向前和中国上海舞剧团团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任理事)孙平化来日本使人感到,现在政财界被染成了清一色的中国色彩。
    这两位中国要人来日本采取了同田中政权的诞生统一步调的形式,是在充分认识到田中政权的重要课题是恢复日中邦交之后才访问日本的。在政界,大平外相和肖先生握手,并传闻田中首相将在本年内访华,因而,对政界匆忙地倒向中国的状况,财界人士虽然口头上说,“不论民间人士如何动作也已经不成问题了”,但他们既高兴又着急……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中国问题上打前阵的是财界;匆忙地制止前佐藤政权的暧昧不明态度的也是财界人士。时至今日,恢复日中邦交已是时间问题,对这种急转直下的变化,财界认为“落在别人后头可是件大事”,并再次精力充沛地同肖、孙两人进行接触。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三菱集团首脑在东京品川的三菱开东阁宴请肖先生。
    在我国的企业集团中,即使是最保守的三菱集团也并不是完全无视中国的,譬如三菱制钢公司总经理中岛正树、三菱化成公司总经理筱岛秀雄和日本邮船公司总经理菊地庄次郎等三人已经访问过北京。
    不过,一经揭晓,银行、商业和重工业的所谓“三菱三大家”已在暗中进行准备访华的工作。因此,也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即三菱集团内的鹰派三菱重工业公司董事长河野文彦等也嘟嘟哝哝地说:“并不是现在才赶时髦地提出积极访华的事情……”
    但是,既然已经公开,那么就不必腼腆,三菱集团首脑一转而直接同肖先生进行面谈了。肖先生同个别企业集团首脑进行私人会谈还是第一次。
    三菱银行董事长田实涉、三菱商事公司总经理藤野忠次郎和三菱重工业公司总经理古贺繁一等三人,再加上筱岛、中岛和菊地三人,一道同肖先生进行了恳谈。这次三菱邀请肖先生,对其它企业集团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对抗三菱的三井集团,特别是三井物产公司总经理若杉末雪等人连日出席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和日中议员联盟分别举办的欢迎肖先生的宴会,以表“如此诚意”。此外,已经访问过中国的新日本制铁公司董事长永野重雄等很多人也精力充沛地表现出“百忙当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宴会的姿态。
    引人注目的是这种接近是否有效果。已如肖先生所说:“可能会见老朋友(访华派),同时,也愿意结识新朋友。”在近几天的时间内,肖先生的新朋友以何种速度在增加是不得而知的。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七月二十五日刊登了一条消息,题目是《自民党事实上已就日中正常化问题取得了一致,“日台”比重削弱,协议会将成为协助政府的机关》,摘要如下:
    自民党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协议会(会长是小坂善太郎)在二十四日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很快地就一致商定:“根据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的认识,政府现在应该为争取日中间的邦交正常化进行慎重的努力。”对此,政府和自民党首脑认为,事实上党内已经对日中政府间谈判取得了一致意见,对今后以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访华为开端的谈判的方式,表示有很大的信心。
    该协议会已决定将在九月前后作出最终结论,田中首相在这一天的全体会议上作了委托于党方面的讲话,他说:“关于我访华的问题,请在这个协议会上作决定。”
    对此,该协议会一致商定支持首相讲话的精神:“政府应为争取日中间的邦交正常化而进行慎重的努力”,所以,干事长桥本、政调会长樱内等党的首脑也认为“党内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致商定的内容是“应慎重地努力”,特意加上了“慎重地”这样一种字眼,据认为这是由于考虑到了党内鹰派的意向的原因,并不是反对政府正式开始日中邦交正常化谈判。因此,在与这个协议会有关的人士当中,甚至有人指出:“仅就开始日中邦交正常化的问题,和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取得党内一致意见一样的,今后,协议会里的讨论可能不会再有更大的变化。”
    由于该协议会的干部小坂会长等人也有如下的考虑,即党内讨论的最终结论,将符合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商定的精神,关于日中政府间谈判的方式和时期等细节问题,将完全委托给政府,因此,与其说这个协议会是今后讨论的场所,还不如说其很有可能成为协助政府的机关,结束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后的政府及自民党首脑甚至流露出了一种半安心的表情。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八月一日发表一篇短评,题目是:《霞关方式行不通——中国对复交谈判的见解》。全文如下:
    关于日中邦交正常化问题,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将于九月下旬访华,在政治家的水平上进行谈判。外务省事务当局对于迄今为止的越出“霞关外交”轨道的事态的发展,表现出困惑和不安。外务省事务当局说,“为了准备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访华,事务性工作正在进行中”。但是,对于工作的具体内容,却对外一概“无可奉告”,说,“(透露出去)会带来微妙的影响。”所谓“事务性的工作”,是指象(阁僚)在国会上答辩时用的“问答设想集”。
    在进行解决重大问题的外交悬案时,通常采取的固定的形式是,事前同对方国家事务性地把问题都整理出来,剩下来的未调整的部分,则在首脑会谈中加以解决。但是,这次关于“日中谈判”,外务省当局虽然试图同中国方面进行事务性的接触,但是,中国方面不予以接受。看来,这就是实际情况。同中国方面有深交的消息灵通人士对于中国方面表现出来的这一“拒绝反应”,做了如下的富于暗示的说明。这位人士说:“中国是注重信义和信赖的国家。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到处奔走企图阻止中国恢复席位的,是外务省当局。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也可以理解,中国采取上述态度是由于中国要继续和尊重迄今为止培育的以“人民外交”为主体的日中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说,中国方面的这样一个意思是与下述想法一脉相通的,即“田中首相访华后举行的日中首脑会谈,是日中正常化谈判的起点。”过去过分地把重点放在日美关系上的“霞关外交”的基本路线,被迫要做根本的修正。这样一个转折点,就是“日中关系正常化谈判”。这就是为什么外务当局感到困惑的原因。
    【中央社台北七月三十一日电】日本驻华大使宇山厚今天上午到外交部拜会沈昌焕部长,就中日外交关系问题,交换意见,他们晤谈约二小时。
    宇山厚二十九日刚从日本返回台北任所,外交界人士认为,他今天拜会沈昌焕,是将日本政府对中共政策的立场,向我国政府转达。
    【中央社台北七月三十一日电】外交部长沈昌焕今天在接见日本驻华大使宇山厚时,曾严正表示“中华民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推进所谓日匪关系正常化”的行动坚决反对,对日本政府所作种种解释,亦绝对不能接受。
    说载人宇宙飞行虽已进入了第十二个年头,但失重对人体的影响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苏正研究一种给飞船制造人工重力的方法
    【本刊讯】苏《社会主义工业报》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题为《揭示失重的奥秘》的文章。全文如下:
    自从载人宇宙飞行纪元开创以来已是第十二个年头。然而许多宇宙之谜仍完全未揭示出来。失重问题就是一例。不久前发表了美国专家谈“阿波罗—16号”飞船宇航员的状况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今年四月约翰·扬、马丁利和杜克进行了一次月球飞行。他们的身体健康,但是体重减轻了二至三公斤半。为什么他们在空间的十一昼夜期间体重减轻了这么多呢?这个问题使专家们感到不安,然而要给以准确答案,他们目前则还做不到。在“阿波罗—14号”飞船的去年飞行中,三名宇航员两人体重减轻了零点九公斤和六点三公斤,而谢泼德增加了半公斤。同过去的许多次飞行一样,在失重影响下宇航员的心搏量减少了。这是通过对飞行前后拍摄的爱克斯线照片进行分析发现的。
    苏联科学家也在研究这类问题。长期飞行期间,例如尼古拉耶夫和谢瓦斯季扬诺夫驾驶“联盟—9号”所做的十八昼夜飞行,以及在英雄的“礼炮号”轨道站乘务组多勃罗沃利斯基、沃尔科夫和帕查耶夫的几乎一个月的工作期间所获得的资料特别多。只要还没有完全揭示出失重的奥秘和它对人体的影响,就不可能出发作更为遥远的行星际旅行,也许为此必须创造人工重力。这是可以做到的,譬如说,如果飞船或轨道站做自转,而自转的半径又足够大,便可产生重力。苏联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一种称作“轨道”的复杂工程建筑物里正进行独一无二的实验。影片《艰险的宇宙之路》叙述了实验情况。
    ……一个象悬臂的长金属结构围绕着一个支架自转。结构内没有居住舱和实验舱。研究人员在这里,在连续自转条件下,在人工重力的作用下居住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好多个月。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走路:你要穿过通道,而一种玄妙的力量却一个劲几地把人压向墙壁。或者,你要将箭射在靶上,而箭不照直地飞,却顺着一条复杂的弧线飞。这里一切都不同凡响,他们好象是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上。然而不定何时长途宇宙旅行或许就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
    其实,就是在长久近地轨道站里,这种人工重力也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建造这样的站是苏联宇航学的主要发展方向。继第一个实验型长久轨道实验室之后,一些新的实验室将出现在近地空间。它们上面的工作人员可以解决日益广泛的科学和国民经济方面的课题。可能,在地球轨道上总有一天会出现巨大的装配式宇宙“房屋”……
    将来,宇宙应成为各个国家和人民密切合作的舞台。生活表明,如果将几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潜力合在一起,那么便可以提高征服宇宙空间的成效。社会主义国家已在“国际宇宙”号计划的范围内共同工作。发射了六颗这类考察卫星和几枚垂直探测大气低层和近空间的火箭。
    苏联和美国政府签订的考察与和平利用宇宙空间协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协定规定,在一九七五年进行第一次实验飞行来试验在宇宙作接近和对接使用的统一规格的工具。苏联的“联盟”型宇宙飞船和美国的“阿波罗”型宇宙飞船将在空间对接。对接后宇航员相互过渡。
    所有宇宙飞船通用的统一规格对接系统,不仅将为联合宇宙飞行开辟道路,同时,这种系统可以使一国的飞船去援救另一国遇险飞船的乘员,这也许是更为重要的。这在今天还办不到。因为苏美飞船不能对接。为此首先必须要有适当的对接部件。然而所要做的还远不止于此。尚须要有统一规格的无线电技术设备系统,用以在轨道上寻的、接近、停靠和对接。此外,苏美飞船的轨道同赤道的倾角不一样。这个角度基本上是由发射场的位置决定的。我们的宇航员从拜科努尔起飞,美国的从肯尼迪角起飞。轨道倾角相差二十多度。如果飞船进入的轨道不同,那么在机动、接近和对接上就得额外消耗动力。
    还有一个要科学家后来解决的、因飞船内空气成份不一样而产生的问题。苏联飞船用的是正常空气,美国飞船所用的是纯氧。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途径之一,是安设使宇航员适应由一艘飞船过渡到另一艘飞船的闸门系统。
    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美苏技术专家正在讨论进行更广泛的联合飞行的计划。如果第一次尝试获得成功,紧接着就会进行这种飞行。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局长弗莱彻曾经说,在一九七五年的第一次实验之后,他预见可能将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宇宙飞船对接。每一次的延续时间都要比前一次长一些。他说,“俄国人强调空间站的作用,我们是特别注意往返器。我认为,完全合理的是使它们互补不足。”
    不仅苏美飞船对接试验,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合作,均将丰富全世界的科学宝库。这些合作中包括宇宙生物学方面的共同探讨。也许,很多问题,如失重对人体的影响,会较快地获得解决。特别是已计划在苏美生物学家和医学之间进一步交流情报。还准备将飞行前和返回地面后对宇航员进行体检的方法划一。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