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2年7月29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2-07-2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外电评述:《人民日报》发表两篇好而短的调查报告和四'...

    【法新社北京七月二十六日电】(记者:迪萨布隆)党报《人民日报》的普通读者今天间接地批评了负责搞宣传的人,这些读者对许多过长的文章内容“空洞”或“教条”表示不满。
    自从红卫兵的喧嚣停息下去以来,这家报纸的读者还一直没有在报上看到过对象写文章这样的政治上很敏感的问题提出批评。
    而且看来是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读者的批评开了绿灯,读者们大声疾呼要写使他们能‘‘学点东西”的“短些”、“精粹些”的文章。
    反对这类文章(今天发表的一封信说这种文章象个瘪三,“叫人看了头皮发麻”)的运动是在星期一(七月二十四日)开始的,《人民日报》那天在头版发表了三句话的编者按,这里的一些观察家认为这三句编者按是毛主席本人的直截了当的和精练的风格:“我们报纸上的许多文章太长,谁看?必须要改一下。”
    编者按推荐了两篇短文章作为应该模仿的样板。这两篇文章用事实直截了当地报道了两个公社养猪和养羊的问题。
    今天发表的分别由群众的代表——工人、农民、战士和学生——署名的四封读者来信赞扬了这两篇文章。
    这些来信恰当地概括了普通读者对有时长达一版多、需要集中一、两个小时才能看懂的文章表现出来的不耐烦情绪。
    北京一所中学的学生们写的一封来信说,太长的文章是“唯心论的先验论,是新教条”。这里的观察家们注意到,这是对“极左”分子提出的两种批评,以前在宣传部门担任职务的一些“极左”分子的领导人现在已经被撤职了。
    观察家们追述说,过长的文章在中国遭到批评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自从文化革命的高潮阶段结束以来,象目前这个运动中这样公开地刊登批评意见却是前所未有的。
    【路透社北京七月二十七日电】(记者:普林格尔)中国全国各地的报刊读者都站在共产党报纸《人民日报》编者的一边,公开抱怨中国控制的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冗长。
    这家报纸昨天在头版刊登了北京一所学校语文教师的一封来信,他们以不寻常的勇敢精神说,虽然他们学生的学校生活是生动活泼的,但是,学生们写的作文却是“内容千篇一律,语言枯燥无味”。
    这封来信说,“可见这种新八股、新教条害人之深。”
    中国首都的外交官们除了研究三天前《人民日报》发起的这场运动外,还在研究该报昨天刊登的同一个主题的四封来信,以图探讨它们的政治含意。
    这几位中文教师的这封来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特别是信中的这段话:报纸的文风对中文教学的影响很坏。
    这里的观察家们不能肯定在文章臃肿罗嗦问题上谁是这些攻击的目标,但是,他们注意到,北京的三位工人的另一封来信暗示:在毛发动的文化革命中被废黜的前国家元首刘少奇的追随者在新闻领域中仍十分活跃。
    这封工人来信说,刘少奇一类人写出的文章“空话连篇”。
    【法新社香港七月二十五日电】全世界的记者可能怀着相当大的兴趣听到北京今天对中国的记者和作家们说:“写得短些”。
    这个号召在过去几天里在北京电台上一再广播。这个号召很近似西方的现代新闻理论,在西方,时间和篇幅迫使写作树立一种简洁的文风。
    北京电台特别地广播了发表在昨天的《人民日报》上的两篇典型调查报告,并加了个编者按,赞扬这两篇调查报告“言简意明”,没有“废话”。
    编者按语遗憾地表示:“我们报纸上的许多文章太长,谁看?”
    在中国,“冗长的”文风有很长的历史。甚至毛主席早在三十年前就批评了这种文风,那时,毛主席要求作家摆脱“那些长而空的文章”,而且要写“短些、精粹些的文章”。
    西方的新闻记者们抱怨中国的文风是“无生气的”,有时使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观察家们认为,如果中国记者的文风变得“短些和精粹些”的话,那将是一个十分值得欢迎的“跃进”。
    【法新社香港七月二十六日电】今天,中国最新的“新闻报道革命”加快了前进速度,《人民日报》报道了读者们对该报号召写“生动有力的短文章”的“热烈反应”。
    【路透社北京七月二十四日电】(记者:詹姆斯
    ·普林格尔)中国共产党的报纸《人民日报》今天在头版出人意外地作了一个自我批评。这家一向一本正经的报纸的编辑还答应说从今以后要刊登一些简明扼要的文章。
    在《人民日报》每天都刊登毛主席语录的右上角今天刊登了这位中国领导人以前讲过的一段话。
    这家共产党报纸今天还在头版刊登了两篇新风格的重要的文章——尽管这两篇文章不大可能在大多数其他国家的报纸读者中激起强烈的热情。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观察家们注意到,最近三天《人民日报》在当地时间大约上午九时就开始出售了,而不是在下午三、四点钟出售,这就使得人们较快地知道新的消息,日报也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7AU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七月二十三日报道了一条消息,标题是:《佐佐木更三谈对北京的印象:重要的是拿出诚意,首相访华越快越好,等到美国总统选举以后,价值就要减少一半,关于日台条约,只要有废除的“认识”就够了》。摘要如下:
    本社(提问人是政治部主任本田)二十二日到第一议员会馆拜访了刚刚向田中首相作了回国报告的佐佐木,探询了中国首脑对日中关系正常化有什么想法。
    问:首先请谈谈你同周总理会谈的内容。
    佐佐木更三:同周总理会谈了两次,达四个多小时。不过,事前同负责日中问题的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会谈了八个小时,是根据这个成果同周总理会谈的。周总理首先指出田中首相在岸、佐藤政权时代都担任过重要阁僚的职务,问我应该如何看待田中内阁。因此,我解释说:我处于批判保守政治地位的社会党,必须对政府进行批判斗争;然而田中首相通过总裁选举等场合所表示的对恢复日中邦交的姿态,我们也是赞成的;以社会党来说是自相矛盾的,但首先考虑国民的利益,在日中问题上是支持(田中内阁的姿态)的。周总理回答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你的想法不错。”仅此一点也可以说是周总理评价了田中内阁。
    周总理还问:“田中首相五十四岁了,稳定性怎样?”“他真想搞日中邦交正常化吗?”等等。我回答说:“田中内阁是大平、三木、中曾根各派的联合内阁。这个联合是牢固的,有稳定性。并且对于恢复日中邦交,正因为他年轻,所以会实行的。”根据这种经纬,周总理也正式发言说:“欢迎田中首相访问北京。”
    问:中国方面决定欢迎田中首相的意思是根据什么理由?
    佐佐木:中国要人对佐藤内阁一向有强烈的不信任感。这不仅仅是因为佐藤前首相是官僚出身,或者对台湾的态度有问题,而且是因为他在国会刚刚作了积极的答辩又立即撤销。因此有了不信任感。然而中国方面欣赏田中首相要摆脱佐藤亚流的努力。当然,即使摆脱了佐藤亚流,仍然还是保守政党。但是认为比谎言连篇的佐藤内阁要好些。
    问:访问中国以前为何会晤了田中首相?
    佐佐木:如果到中国去,和以前不同,想必会有什么反应。于是在访华前会晤了田中首相,查清是否真正想恢复日中邦交。首相答复说“要进行努力”。首相特别斩钉截铁地说,“对于处理台湾问题是有把握的”。因此,即使未说承认复交三原则和废除日台条约,我也清楚地了解到不是搞什么台湾自治或者独立等阴谋。所以把这一点转告了对方。
    问:政府方面似乎想在取得自由民主党内的同意和完成对美关系的调整之后再实现首相访华,中国方面是否希望在更早的时期访问中国呢?
    佐佐木:周总理不是连取得自由民主党内同意的时间都等不及的不成熟的政治家。为了取得自由民主党内的同意而推迟访问中国五天或十天,对此(中国)是不会说什么的。
    问:首相访问中国可以在十一月的美国总统选举以前吗?
    佐佐木:在不追随美国而由日本独自和中国谈判这个意义上说,我想首相访问中国要在总统选举以前为好。总统选举以后访问中国的价值就将减少一半。我建议首相在国庆节前访问中国,虽然首相回避作明确的答复,但却也点头了。我想是倾听了我的想法的。
    问:看来,中国方面并没有说在开始谈判以前废除日台条约,请谈谈中国方面的真意。
    佐佐木:中国决不会放弃复交三原则。但是并不是说不完全接受三原则就不同意访问中国。“愿意就基本条件进行会谈,希望来北京”。这就是周总理的态度。 7AU品论天涯网


    【共同社东京七月二十七日电】题:首相对访华排球代表团说,访华的机会总会到来
    为举行友谊赛访问中国归来的全日本排球选手代表团(团长前田丰以下三十七人)一行二十七日下午到首相官邸拜访田中首相,作归国后的寒暄。前田团长报告说:“周恩来总理说,希望田中首相一定来。”对此,田中首相说:“(访华的)机会总是会到来的。”暗示访华的时期临近了。
    十二日出发前也曾对首相作过礼节性拜访的前田团长说:“完全按照您希望的‘成为日中的桥梁’这番话办了。”并且还转达了周总理临别时的致意:“感谢对中日友好发挥了充分作用的选手代表团和派遣选手代表团的田中首相。”
    还有,前田提出要求说,因为周总理观看了在中国的比赛,所以希望首相也务必来观看将于十月二日来日本访问的中国排球代表团的比赛。首相对此没有直接进行回答,只是说明了对恢复日中邦交的具体动向。他说:“通过报纸已经看到了周总理观看比赛的情况。业已决定用日本的飞机直接将上海舞剧团送回上海。”
    【共同社东京七月二十七日电】首相官邸消息
    中午刚过,从中国回国的日本排球代表团团长前田和代表们作了回国汇报。前田团长转达了周总理的希望田中首相务必访华的话。而且说:“同周总理谈了三小时。周总理说:‘从乒乓球开始的日中体育交流,现在已经成了这么大的排球了。希望田径队、游泳队也来’。” 7AU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