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瑞士埃辛斯二月十五日电】埃德加·斯诺的朋友们星期二(二月十五日)说,著名美国作家和中国问题专家埃德加·斯诺夜间在他的家里去世
    。
    斯诺终年六十六岁。
    他死于癌症,六周以前动过一次大手术,未能治愈。
    【法新社日内瓦二月十五日电】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今天在这里去世。
    他是一个中国问题专家,同毛泽东主席有长期的个人交往。
    【合众国际社瑞士埃辛斯二月十五日电】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中国问题专家——今天凌晨在这里的他的寓所逝世。终年六十六岁。
    斯诺在去年十二月作了一次大手术,切除了脾脏和肿瘤。
    他曾顺利康复,但是在两周前病情又恶化了。
    毛泽东和中国总理周恩来派了三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到俯瞰日内瓦湖的他的寓所。
    他们护理了斯诺,但是斯诺的家属依靠西方医生用止痛药。没有用针刺疗法
    。
    斯诺在睡眠中安然去世的时候,他的妻子洛伊斯、儿子克里斯托弗(十八岁)和女儿西安(二十岁)都在他的床边。
    斯诺曾多次么中国。人们一般都认为他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关系的解冻方面是起了作用的。
    他首先传出了毛泽东所说的尼克松总统无论是以私人身份还是以总统身份去中国都会受到欢迎的这番话。
    斯诺本来是要去北京替一家美国杂志报道尼克松总统下周的访问的。
    斯诺的家里到处都是中国的美术工艺品。他最引以自豪的东西之一是一本中国日历,上面有一张斯诺自己在一九三七年拍摄的毛泽东的照片。
    【共同社东京二月十五日电】题:埃德加·斯诺逝世
    埃德加·斯诺(美国新闻记者)于十四日夜在瑞士因癌症逝世,享年六十六岁。他以中国问题的世界权威而闻名。
    一九三六年,他作为新闻记者首次进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延安,会见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而且,他以国共内战为题材,写了一本历史性的书《西行漫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六○年、六五年、七○年他曾三次访问中国。特别是七○年的访问,在同毛主席会见时他了解了毛主席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尼克松想来中国,毛主席会乐意会见他,并同他进行会谈。并在翌年四月发表了这样一个看法。作为预言其后的“美中接近”的报道,斯诺的名字再次为世界认识。
    他在努力架设美中之间的桥梁,但是在尼克松实现访华的前夕去世了。
    【美新处华盛顿二月十四日电】题:尼克松在中国期间将把注意力集中在实质性的会谈方面
    尼克松总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将把注意力集中在同中国领导人进行的实质性讨论方面。
    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二月十四日告诉记者们说,由于这个原因,目前关于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从二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八日的这次访问,只能提供“一个很粗略的旅行计划”。他说,他无法预言每小时的日程将如何安排。
    齐格勒又说,已经同中国领导人商订的计划,可能由于气候条件和其他方面的考虑而有所改变。
    关于尼克松同他的东道主之间的交谈,将在到达北京之后不久的第一次会晤中做出安排。
    下面是据齐格勒说是在同中国人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宣布的旅行计划:
    二月二十一日——总统一行在离开关岛之后,将在(当地时间)上午九点到达上海。他们在略事休息之后,将接着飞往北京,将在北京机场上受到政府领导人和官员的迎接。
    在北京逗留的五天期间将继续举行实质性会谈。在北京期间,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将出席一次文艺演出和观看一次体育表演,并设宴酬答中国人。
    预料他们还将游览长城、明陵和紫禁城。
    尼克松夫人很可能还将参观一所儿童医院、一个公社、一个玻璃厂,并游览一些名胜古迹,其中包括颐和园和天坛。
    二月二十六日——尼克松夫妇将动身到杭州去,此行乘坐中国人的飞机,由中国领导人陪同。齐格勒说,“空军一号”飞机将紧紧跟在旁边飞行,以便于必要时为总统提供通讯联系便利。
    在杭州期间,总统一行将住在西湖的一个宾馆里。他们将乘船在湖上游览,他们将出席浙江省人民革命委员会举行的宴会。
    二月二十七日——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将飞往上海,此行继续乘坐中国飞机,并仍然由中国领导人陪同。在那里期间这些美国人将参观上海工业展览馆,并出席一次宴会,观看一次文艺演出。尼克松夫人可能参观上海少年宫,这是一个在艺术、手工和体育方面进行指导的娱乐机构。
    二月二十八日——总统一行人将离开上海返回华盛顿。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月十四日电】白宫今天说,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在二月二十一日到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一周访问的时候,将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欢迎。
    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说,总统在这个国家期间将乘中国政府的飞机旅行。
    预料尼克松将在同一天同周举行首次正式会晤。
    在尼克松到北京的当天晚上,周将招待总统一行人,其中包括随同尼克松夫妇前去的报纸和广播电台的人员。
    【路透社华盛顿二月十四日电】(记者:拉尔夫·哈里斯)白宫今天宣布,尼克松总统和尼克松夫人在下星期一开始对中国进行一周的访问中,将出席几次宴会,参观若干处名胜古迹和观看一些文艺演出。
    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中,一个异乎寻常的方面是,总统和他的夫人将从北京乘中国的飞机去杭州和上海。
    总统和他的一行人将乘总统的“七六年精神号”波音707喷气机飞往北京,但是,他们在访问的国家中旅行时不乘这架飞机,这还是第一次。
    白宫还说,已经创造了另一个先例,即决定把总统的轿车留在国内,而使川他们的中国东道主提供的汽车。
    【法新社日内瓦二月十五日电】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是最了解中国并且对中美最终将实现的和解作出贡献最大的一位美国人。
    他早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中国内战期间住在延安根据地的那个英勇壮烈的时代起就同这些领导人有了交往,当时他们在外界几乎还是不知名的。
    斯诺先生是在一九七一年四月第一个宣布毛主席愿意接待尼克松总统的人。
    他于一九○五年七月十九日生于堪萨斯城。他在从密苏里大学毕业以后于一九二八年去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副主编,后来担任一些美国布英国报纸的记者。
    斯诺先生骑骡子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旅行后,成为在延安的窑洞里会见毛泽东的第一个西方记者。(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斯诺通过同毛的交谈,搜集了他写《西行漫记》(一九三七年)一书的材料,这本书从此成为一部中国现代史的经典著作。
    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六年,埃德加·斯诺作为一个军事记者走遍了全世界。从一九四三年到一九五二年,他还担任过美国杂志《星期六晚邮报》的两名主编之一。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远东战线》(一九三四年),《焦土》(一九四一年),《斯大林一定要和平》(一九四七年),《大河彼岸》(一九六二年)和《华盛顿一东京一北京》(一九六九年)。
    过去十二年,斯诺先生曾三次到中国进行长时间访问:在一九六○年,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年八月到一九七一年二月。在最后一次访问期间,他受到了格外尊敬的款待,在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举行游行的时候,他曾站在毛泽东的旁边。
    正是在这次访问期间,毛泽东在一次五小时的接见中告诉斯诺说尼克松总统到北京将会受到“欢迎”。
    一九六八年,斯诺先生拍了一部电影,名叫《中国纪事》,包括他自己收集的学生造反的镜头和描述中国医院里采用最新技术再植断手的镜头。
    、
    在六十年代初,他隐退到瑞士,他大概是那里唯一能够随意打电话给中国领导人的“欧洲人”。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十四日电】(记者:弗朗西斯·卢因)
    尼克松总统在再过三天就要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还要求他手下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材料,并且请来了法国知识界名流安德烈·马尔罗,要求就中国问题作出一些专家性的答复。
    尼克松仍然不满足于已经向他提供的大堆材料。新闻秘书齐格勒说,尼克松在星期日(十三日)晚上从佛罗里达返回后已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更多的答复。齐格勒说:“‘他还有一些他想探索的问题。”但是这位新闻秘书不愿说这些是什么问题。
    白宫认为中国之行非常敏感,所以有一段时期尼克松的先遣队人员不愿谈尼克松正在读哪些关于宁国问题的书籍,连他们认为北京烤鸭的味道如何也不愿谈。
    一个内幕人士承认:“现在格外需要保密,以避免产生一些不能实现的期望。”
    在研究中国问题的人们中间,接到要求提供意见的不仅仅马尔罗一人。白宫说,已经征询过其他许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情况”的公认的权威人士,其中包括作家、外交官和记者。
    尼克松的先遗队人员向尼克松提供了他们在北京同周恩来会谈后个人作出的估价。他仔细阅读了基辛格和黑格同周恩来举行的会晤的记录。
    一个高级顾问指出:“有关的每个人”都希望“使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得到成功”。
    尼克松一直在获得据黑格说是“关于中国问题各个方面的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但是当有人向黑格问到什么是主要问题时,他规避说:“我不能谈。”
    尼克松的顾问们认为,尼克松的一个有利条件是,先遣队报告说,从中国人方面看到的一切征象表明,他们也希望这次访问顺利进行。正如一位先遣人员所说的:“他们是伟大的组织者。”
    尼克松从去年八月起得到他自己的一位专任的专家的帮助,因为在那时他任命密执安大学政治学教授理查德·索洛蒙担任关于中国之行的顾问。索洛蒙说,他的职责之一是准备关于中国国内政局的背景文件和材料。
    国务卿罗杰斯也在阅读其中某些背景材料。罗杰斯在佛罗里达度周末后在乘尼克松的喷气机回来时,称赞这些背景材料是他看到的最好的背景材料。罗杰斯对向总统提供的阅读材料中附有的地图印象特别深刻。
    尼克松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情况——甚至细到中国的烹调法。
    尼克松的一些工作人员说北京烤鸭真了不起。
    尼克松夫人说,她和总统都能使用筷子。即使这样,已经告诉总统的随行人员,关于用筷子吃饭的事不用担心。
    中国人是出名的注意细节、风格和体面的,在设宴招待时都放上叉子,深怕他们的客人由于不会用筷子而感到丢脸。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十四日电】法国知识界名流马尔罗今天在尼克松总统亲自访问北京之前,根据他对中国高级共产党人的了解,向尼克松作了八十分钟介绍。
    白宫没有详细说明马尔罗傍晚在尼克松总统的白宫楕圆形办公室里举行的会晤中,向尼克松谈了哪些内容。讨论时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也在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