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指出:我们说“帝国主义是很凶恶的”,就是说它的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帝国主义分子决不肯放下屠刀,他们也决不能成佛,直至他们的灭亡。
    【本刊讯】日本军事问题研究会出版的《军事问题》月刊在今年二月一期刊登军事评论家村井耕介写的一篇题为《围绕印度扩充军备的亚洲新形势》的文章。摘要如下:
    萩野志郎一九六八年在《军事问题研究》月刊发表了题为《苏联的欧亚战略》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苏联在对中国实行反封锁。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苏联最近试图在太平洋—东南亚—印度洋一带重新确立苏联的海上权力,以便把后进国家开辟为市场。
    我想把苏联要在太平洋—东南亚—印度洋一带建立的核时代的海上权力的战略体制,称为“苏联的飞去来器方式”。
    所谓飞去来器,是一种原始的投掷武器,把它抛出去,它可以在前方划个圆圈再返回来。为什么把苏联的新的海上权力称为“飞去来器方式”?下述事例可以说明。以黑海为根据地的苏联商船船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经印度洋——属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海,进入纳霍德卡。也可以走相反的航路。从苏联派出商船船队又返回的意思来讲,象是飞去来器。
    苏联已经在确立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海上权力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活动,而且现在仍在加紧这种活动。进一步细说是这样的:
    (一)推行吸收日本资本以对西伯利亚进行综合开发和建设的各项计划。
    (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苏朝关系。例如,最近在加强导弹火力方面向朝鲜提供援助或实行技术合作,特别是苏联垄断了对朝鲜本身不能自给的石油的供应。
    (三)苏联在太平洋—印度洋确立海上权力所必不可少的地区,首先是朝鲜和印度。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是一个战略要地。但是,苏联已经加强了同马来西亚的邦交,并设立了大使馆。与此同时,也加紧对苏哈托控制下的印度尼西亚提供友好援助,最近又同意以延期付款方式向印尼提供总额达七亿九千九百万美元的军援贷款,甚至听说还要援助镇压地下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反游击战。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行上述各项工作,将会从两岸保障苏联商船船队通过马六甲海峡。
    (四)关于印度,大概不需要详细说了。在中苏对立以前,苏联便在中印边界争端事件中积极援助印度,帮助制造米格21战斗机和建设炼钢厂、进行资本输出,甚至进行牵制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动的示威性军事演习。
    人们都说现在是“核时代”,核抑制战略论很流行。但是,核抑制战略虽然对核垄断国家之间有意义,在现实的地上、海上和空中,核抑制战略以外的事态却继续在造成,似乎是在嘲笑核抑制战略的拙劣的表演。
    如果核抑制战略绝对有效,那么美军就没有必要加强常规兵力、新编特种战争部队了。还有,苏联如果认为核战略是万能的,也就没有必要重蹈美国重新认识战术核武器战略以至常规战争的复辙了。
    核抑制战略是基于美苏和平共处政策的必要性所产生的相互谅解而试图维持世界的现存体制的一种权术。
    核抑制战略所含有的具体意义在于,即使举行单方面的核进攻,也不能有单方面的胜利。在这个意义上,核抑制战略决不是心理战的手段。因此在美苏两国策划以核战略的威力维持世界的现状时,它作为一种权术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已经为越南战争所清楚地证实。而且,印度—巴基斯坦或者是以色列—阿联的战争也证明了核抑制战略是没有用的。
    而且,这也由于中国、法国依靠自己力量发展核力量而正在成为有名无实。
    苏联海军向外洋扩张的目的,不外乎是要确立海上交通权,扩大制海权。
    苏联海军在地中海似乎没有固定的海军基地。这是表面的情况,现实是使用着埃及的塞得港以及亚历山大港、还有阿尔及利亚的梅尔·塞尔·克比尔港(音)。
    阿尔及利亚三军的装备都是苏联供应的武器。在中东、非洲国家也是这样的。而且苏联商船队在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建立了海上交通权,保证它的就是苏联黑海舰队。
    从纯军事科学观点来判断,可以指出:对于越南战争,苏联如果是想认真地给予援助的话,最好是应该援助几百架米格21型战斗机和大小导弹艇。导弹艇将会使侵入东京湾的美国航空母舰惊慌不安。
    另一方面,对泰国和南越的美国空军飞机,如果集中使用米格21战斗机,不是不能击溃的。从这个观点来看,苏联的援助只是个名义,决没有使美国丢净面子的意思,并且如果经过长期战争之后,在都保持住面子的情况下达到停战或休战,苏联的名声就会立即提高,这就是他的打算。
    站在反华反共立场上的印度,把实现扩充海军一倍的方案委之于苏联之手。
    苏联抓住援助印度海军扩充和整顿计划具体化的机会,要求允许它的太平洋舰队到那里定期巡航和提供基地。
    首先,在六八年一月柯西金总理访印和二月戈尔什科夫海军总司令访印后,实行了提供SU—7起音速战斗轰炸机一百架的大量援助;在三月末,太平洋舰队旗舰“季米特里·波日阿尔斯基号”和导弹驱逐舰两艘到马德拉斯和孟买巡航。
    舰队司令阿米鲁戈于四月初在新德里逗留了四天,同政府首脑、军队领导人会晤,其内容是以提供十七艘军舰为代价,取得位于孟加拉湾中央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两处基地。
    与此同时,印度海军参谋长宣布“英国从印度洋撤退,印度也能够填补那里的真空状态”,由此看来,提供印度洋中的战略要地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是确实的。从这以后,已经实现了上述的援助和供应,因此可以认为,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印度洋基地是已经确定了。
    苏联已经伸手到伊朗、伊拉克、也门和阿联。可以确保苏伊士运河与中东的石油。在这种情况下,对苏联的“飞去来器海上战略线”来说,左右它的成败的要地就是由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等组成的印度尼西亚的向背了。
    印度尼西亚的现状同印度一样,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什么时候发生突然的改变是不容预料的。
    印度的假想敌国,不用说,是中国,是巴基斯坦。还有一国,那就是印度尼西亚的海军成了对它的威胁。这个海军的主要战斗力量全部是苏联提供的。
    面对苏联制舰艇所编成的印度尼西亚海军,印度也必须以苏联制舰艇来加强。如果英、美都不足依靠,那么即使把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提供给苏联,也要扩充军备,强制饥饿的国民更加贫困。这就是甘地政府的状况。
    苏联由于援助印度海军扩军,获得了日本海——太平洋——马六甲海峡
    ——印度——苏伊士——地中海——黑海的海上交通权。而且这是自己手上不沾血,不受损失就得到的。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可能,就是因为同中国对立,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坚强团结。
    美、英、法的处境是无能为力,只得勉强承认。不仅如此,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况下,可以说他们已经陷入了以“共产党中国的威胁”为借口而要感谢苏联的状况。这是因为它可以使从东南亚到中东的民族独立解放、革命斗争的力量转移焦点,使事态在和平共处的名目下稳定下来。
    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重大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以苏联的某一地点为中心,把北朝鲜、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以及苏伊士运河连结起来看一看。这三个地区距离哈萨克共和国的巴尔喀什湖(假定点)大体都是相等的。按弹道射程的计算来看,则都是在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内。
    这意味着,从日本海经过太平洋到黑海这条苏联的新海上交通线,处于苏联中程弹道导弹的核导弹的核伞保护之下。
    这里有个核时代的海上权力问题。
    这件事,第一是表示苏联不会轻易地撤退。根据时间和条件,苏联将把这条海上交通线作为他们的新的生命线而加以重视。因为这条线比苏联欧洲部分到远东的西伯利亚铁路更加重要。(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另一方面,朝鲜、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印度、苏伊士一面得到苏联核伞的保护,同时也受它的牵制。
    苏联太平洋舰队在远东有三个海军基地。第一当然是海参崴军港。第二是滨海边疆区的苏维埃港。第三是堪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缺点是冬季都不可能或极难采取大规模的作战行动。
    为了研究今天的亚洲和明天的亚洲的问题,我们深切感到有必要经常回顾历史,把一个国家建立权力的过程和可以说是推进这种过程的原动力研究清楚。
    下面阐述的一些问题,与其说是关于苏联的,不如说是关于俄国时代的对印度政策,和与此相关的对中国政策,虽然是片断的,却是从资料上来重新研究基本战略的东西。其内容,同目前苏联的对印度政策和对中国政策,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或者也许可以说是同质的东西。
    一六四四年俄国外交官麦德维杰夫曾经到达当时北部阿富汗的一个独立国家的首都巴尔克,报告并且作了关于印度(当时的莫卧儿帝国)见闻的报告。这个报告在莫斯科引起了极大的关心。
    接着具体制订印度旅行计划的是索伊诺诺夫(海军军官)。他制定了绕开中亚的沙漠,穿过西伯利亚,来到太平洋,沿着海岸南下的计划。
    批判这个方案的是彼得大帝。彼得是设想从黑海的阿什哈巴德到阿富汗的巴尔克,由运河走,旅程是一两天。这可以理解为是彼得大帝为了向印度发展而出布哈拉,控制这个整个东方贸易的中心地,并由此而垄断波斯贸易,从而能够向印度发展的考虑。
    俄国怀有要对印度实行军事占领的欲望的,是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这个问题,在帝俄陆军参谋总部曾经具体地进行过研究。
    俄国虽然制订了进攻侵略印度的计划,但都没有实现,重要原因是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势力大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帝俄的欲望便转向从西伯利亚侵入远东。俄国在探查滨海边区的时候,看到黑龙江下游的结冰状态,便有了占领黑龙江两岸的念头。之所以有了这种念头是因为考虑到,就上游来说,适于航行的水域也是在中国沿岸方面,而大江的两测由两大强国互相占有对将来是不利的。这一点从今天的情况看也很清楚。今天,在黑龙江流域发生的侵犯边境问题,也总是对中国方面的沿岸进行的。苏联在一九六七年秋季进行的第聂伯河渡河作战学习,具有黑龙江和松花江渡江作战的意思,这在历史上是耐人寻味的。穆拉维耶夫奉尼古拉一世之命调查了黑龙江口,并把邻接朝鲜的大港湾命名为露骨地显示帝国主义野心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
    试列举其要点。在尼古拉二世皇帝时代出任外交大臣的穆拉维耶夫和海军大臣相勾结,为了压制当时在日清战争中胜利的日本,也是为了向太平洋扩张,曾企图获得不冻港。最初的方案曾是注目于朝鲜半岛,但是由于当日本缔结媾和条约已经确定了获得辽东半岛的时候,因为俄、德、法三国同盟施加压力而归还于清朝,接着压迫清朝,使辽东半岛成了俄国的殖民地。
    当时,俄国的威特曾表示反对说,这是对清国的背信弃义,这时尼古拉二世皇帝回答说:
    “朕已决心占领旅顺港。我陆军和海军已在进攻。……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英国就会采取同样的行动。”(《威特伯爵回忆录》)
    日俄战争的结果,日本帝国主义代替俄国帝国主义领有了辽东半岛。然后,在一九一二年七月缔结了日俄秘密协定。
    这项协定进一步扩大了根据一九○七年缔结的日俄协定对殖民地中国的瓜分。
    根据这项协定,日俄的势力范围在东经一二二度的中国领土内分为东西两侧,把旧满洲划为日本的范围,内蒙则以通过北京的线为界东侧划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西侧划为俄国的势力范围。
    根据一九一五年的俄、中、蒙协定:俄国承认中国拥有蒙古(内外蒙古在一起)的领有权,但事实上却是予以抹杀和忽视的。
    翌年,土耳其斯坦总统克鲁泡特金上奏尼古拉皇帝的秘密奏折是非常重要的。
    “改变中国和我国的边界,是非常紧急的事。在腾格里山(天山山脉最高的山,拔海七千二百米,是与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的边界——笔者注)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划一直线作为边界,这样库尔加、蒙古的北部和满洲就包括在我们俄罗斯帝国的领土里了。”
    列宁领导的革命使帝俄军事官僚根据俄国人多年的美梦而制订的各项计划遭到了破产。
    但是,冷静地分析一下蒙古共和国的创建过程和最近赫鲁晓夫总理时代出现的事件,就会使你惊异地感到是与克鲁泡特金的美梦相吻合的。
    这是杞人忧天呢,还是由苏俄内部的变质而使五十二年前的帝国主义野心巳经成为利润优先时代苏联道路的先导了呢?
    现在,围绕着印度的亚洲形势,已经进入了必须以近百年的历史观和冷静的战略分析加以探索的阶段。
    【路透社莫斯科十九日电】年轻的诗人叶夫图申科今天警告北京说,如果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俄国人将像古莫斯科的骑士一样奋起把他们打垮,就像这些骑士打败蒙古人那样。在关于最近中苏边境冲突的一首新诗中,诗人指责说,毛泽东想看到俄国像中国一样,变成一个没有文化和没有物质的荒野,在这里除了别的事情以外,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要被罚“赤着脚,穷困不堪地在雪地上”流浪。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二十日电】《文学报》用了一整版进行反华宣传,其中四分之一版是叶夫图申科的诗。诗人苏尔科夫在一篇散文中说,中国人应该考虑到“不但我们是爱我们的国家的……而且可以保卫它,我们能够以对社会主义敌人的胜利结束强加给我们的战争。”
    【美联社莫斯科十九日电】报纸反华运动今天加强了,《文学报》用去了两版,还有许多报道分散在全国各种报纸上。
    大众诗人叶夫图申科为《文学报》写了一首长诗,题目是《乌苏里江上鲜红的雪》。
    叶夫图申科在提到一次战斗中死亡的三十一名苏联士兵和另一次战斗里至少又死亡了十二人。
    【美联社罗马二十日电】意大利提出同共产党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建议从北京得到的反应是冷淡的。
    有迹象表明,北京可能要求罗马同国民党中国断绝关系。
    关于罗马在它承认共产党中国这一行动上所遭到的麻烦是荷兰外交大臣伦斯今天透露的,伦斯今天结束了为同这里的政府官员举行会谈而对罗马进行的五天访问。
    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在星期二(十八日)同外交部长南尼举行会谈时得悉,北京并不是伸开双手真诚地欢迎南尼提出的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建议的。
    伦斯说,“我并没有得到中国是以很大的灵活性来回答意大利的建议这样一种印象。”他没有进一步解释。
    外交部一人士在私下评论伦斯的谈话时,大胆地提出这样一种看法:关于“‘灵活性”的说法可能意味着北京是以一种生硬的反要求来对待罗马的建议的,这种反要求就是召回意大利驻福摩萨的大使。
    这位人士指出,另一种解释可能是,共产党中国正在作为它当前政策的一部分而采取僵硬的行动,这种政策导致北京在上月取消了中美大使在华沙的会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