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第十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习近平指出,中国欧盟构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共识正在落地生根。双方在重大国际事务上保持着战略对话,共同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在加强中欧各自发展战略对接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并付诸行动。中欧双方要不断深化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强调,中欧要用大智慧增强战略互信,最根本的是要抓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抓住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诉求,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中方支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政策不会改变,乐见繁荣和稳定的欧盟和英国,愿同欧方继续携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中欧要用大视野拓展合作。欢迎欧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加强交流互鉴和互利合作,推动彼此合作迈向更高端。中欧要用大胸怀化解难点问题。双方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和减少分歧。习近平指出,中欧有必要加强在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协调和合作,希望欧盟如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十五条义务。希望中欧双方共同推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取得成功,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中国不接受任何基于该仲裁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国一贯维护国际法治以及公平和正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图斯克和容克表示,欧盟同中国日益高度相互依存,当前形势下,欧中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分必要。英国公投结果和退欧进程不会影响欧中关系发展。欧方愿继续同中方在广泛领域推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与繁荣发挥积极作用。欧方愿保持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加强双方在创新、环境、数字经济、绿色增长等领域合作。欧方会履行自身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承担的义务。欧方期待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积极成果。杨洁篪等参加会见。
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 科学研判经济形势 增强信心 攻坚克难 促持续健康发展 推结构转型升级
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家对经济形势和工作的看法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上,姚洋、高善文、刘洪玉等专家和沈阳机床、弘毅投资、优客工场负责人分别发言。李克强说,今年面对困难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通过实施有效宏观政策,我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预期、结构向好。二季度延续一季度平稳增长态势,内需起了顶梁柱作用,物价总体稳定,各项改革积极推进,新经济等快速发展,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00多万人,成绩实属不易。同时要充分估计形势复杂性,下行压力还在持续,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多重自然灾害也带来较大影响。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稳定宏观政策,加强相机调控,通过促改革、调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合理区间运行。李克强说,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稳中求进,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推动“三去一降一补”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去产能过程中富余人员转岗不下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新动力成长,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结构,使新经济在优供给、促发展、保就业、惠民生中发挥更重要作用。释放新型城镇化巨大内需潜力,加强防洪工程、城市地下管廊等薄弱环节建设,补上经济和民生短板,奋力实现全年发展主要任务,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刘延东、汪洋、马凯、杨晶、王勇参加会议。
李克强与欧洲理事会主席 欧盟委员会主席共同主持第十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十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李克强表示,中国和欧盟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保持密切沟通和良好合作,向世界发出的是积极的信号。中方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希望看到一个繁荣、稳定的欧盟。我们愿同欧方巩固政治互信,落实合作共识,规划好下阶段合作重点,争取早日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并启动自贸可行性研究,拓展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积极拓展数字化合作和战略对接,加强创新和研发、网络安全等合作,探讨进行三方合作。李克强强调,中欧务实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如期终止在反倾销调查中对中国使用“替代国”做法,是欧盟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中承诺的义务。双方开展合作都要遵守国际规则,信守承诺,对于出现的其他问题,应该通过对话谈判协调政策,妥善解决。图斯克和容克对日前中国在南苏丹维和人员遇难表示哀悼和慰问。他们表示,欧盟愿同中方加强对话磋商,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取得进展。欧盟愿为履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中所承诺的义务作出努力。在谈到南海问题时,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不接受、不承认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所谓“裁决”,这是维护国际法的举措。作为直接当事国,中方最关心并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将继续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依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希望欧方在这一问题上坚持客观和中立。会晤后,双方领导人共同见证有关合作文件的签署。
俞正声会见台湾青年参访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12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会见了台湾青年参访团并合影留念。俞正声说,青年人朝气蓬勃,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引用毛泽东主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名言,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望故乡》“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的诗句,鼓励青年人爱国家爱民族。俞正声指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唐诗宋词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希望台湾年轻人多到大陆走走看看。我相信,台湾年轻人是认同中华民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人民共同携手一起努力。张庆黎、李海峰等参加会见。
张高丽与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举行中哈合作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12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萨金塔耶夫举行中哈合作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张高丽说,近年来,中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战略互信水平不断提升,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塔什干举行了坦诚友好的会见,就发展双边关系和深化各领域合作达成了许多新的重要共识。中方愿同哈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张高丽表示,要加快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扎实推进产能合作,解决好融资和有关问题;加大鼓励和保护相互投资力度,积极推进金融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进一步推动原油、天然气合作,努力取得更大效果;充分发挥现有机制的协调作用,解决好项目、资金和人员签证问题,扩大农业、农产品贸易和人文、旅游等方面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互信和友谊。萨金塔耶夫表示,哈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加强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接,扩大和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开创哈中关系的新局面。双方梳理了中哈合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以来工作进展情况,深入讨论了两国在产能、能源、金融和投资、经贸、农业、互联互通、人文领域的合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记者从12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获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检查重点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基本情况、车辆安全管理及道路通行保障中的突出问题等。此次执法检查中,执法检查组将通过网络平台开展问卷调查,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赴地方检查过程中,随机征询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今天(12日)发表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声明全文如下。为重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加强与各国在南海的合作,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一、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复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曾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并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为加强对南海诸岛的管理,于1947年审核修订了南海诸岛地理名称,编写了《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和绘制了标绘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并于1948年2月正式公布,昭告世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以及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决定》等系列法律文件,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三、基于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长期历史实践及历届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根据中国国内法以及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包括:(一)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二)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三)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四)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中国上述立场符合有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四、中国一向坚决反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非法侵占及在中国相关管辖海域的侵权行为。中国愿继续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中国愿同有关直接当事国尽一切努力作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包括在相关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五、中国尊重和支持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愿与其他沿岸国和国际社会合作,维护南海国际航运通道的安全和畅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决的声明
7月12日下午,应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裁决。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做裁决的声明,声明全文如下。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于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郑重声明,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一、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共和国时任政府单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提起仲裁。2013年2月19日,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此后多次重申此立场。2014年12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指出菲律宾提起仲裁违背中菲协议,违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违背国际仲裁一般实践,仲裁庭不具有管辖权。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的裁决。中国政府当即声明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上述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二、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目的是恶意的,不是为了解决与中国的争议,也不是为了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而是为了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菲律宾提起仲裁的行为违反国际法。一是菲律宾提起仲裁事项的实质是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有关事项也必然涉及中菲海洋划界,与之不可分割。在明知领土问题不属于《公约》调整范围,海洋划界争议已被中国2006年有关声明排除的情况下,菲律宾将有关争议刻意包装成单纯的《公约》解释或适用问题。二是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侵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享有的自主选择争端解决程序和方式的权利。中国早在2006年即根据《公约》第298条将涉及海洋划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军事和执法活动等方面的争端排除出《公约》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三是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反中菲两国达成并多年来一再确认的通过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议的双边协议。四是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反中国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在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作出的由直接有关当事国通过谈判解决有关争议的承诺。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反了《公约》及其适用争端解决程序的规定,违反了“约定必须遵守”原则,也违反了其他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三、仲裁庭无视菲律宾提起仲裁事项的实质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错误解读中菲对争端解决方式的共同选择,错误解读《宣言》中有关承诺的法律效力,恶意规避中国根据《公约》第298条作出的排除性声明,有选择性地把有关岛礁从南海诸岛的宏观地理背景中剥离出来并主观想象地解释和适用《公约》,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存在明显错误。仲裁庭的行为及其裁决严重背离国际仲裁一般实践,完全背离《公约》促进和平解决争端的目的及宗旨,严重损害《公约》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严重侵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和《公约》缔约国的合法权利,是不公正和不合法的。四、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仲裁裁决的影响,中国反对且不接受任何基于该仲裁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五、中国政府重申,在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议上,中国不接受任何第三方争端解决方式,不接受任何强加于中国的争端解决方案。中国政府将继续遵循《联合国宪章》确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包括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和平解决争端原则,坚持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有关争议,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中国外长王毅就所谓南海仲裁庭裁决结果发表谈话
外交部部长王毅今天就南海仲裁案,进一步阐明中方态度。王毅表示,南海仲裁案从头到尾就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其裁决不可能产生任何法律效力。王毅指出,菲律宾前任政府在某些域外势力的策划操纵下,单方面提起所谓仲裁案,其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妥善解决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争议,而是意在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损害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外交部部长 王毅:对于这样一个程序和法律适用牵强附会,证据和事实认定漏洞百出的仲裁案,中国人民根本不会接受,国际上一切主持公道的人们也都不会认同。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恰恰是在依法维护国际法治和地区规则。王毅表示,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拥有坚实的历史和法律根基,不受所谓仲裁庭裁决的影响。任何势力企图以任何方式贬损或否定中方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都将是徒劳的。王毅强调,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好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外交部部长 王毅:现在,这场闹剧已经结束,是回到正确轨道的时候了。中方注意到菲律宾新政府最近作出的一系列表态,包括愿意同中国就南海问题恢复协商对话。王毅表示,中方乐见菲律宾新政府以实际行动展现改善中菲关系的诚意,同中方相向而行,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菲关系尽快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
台湾当局拒绝接受南海仲裁结果
台湾当局今天表示,对南海仲裁结果绝不接受,此仲裁结果也不具法律拘束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国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中国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中国立场得到多国理解与支持 “仲裁”被指非法
中国政府在南海仲裁案上的立场得到多国政界人士、学者和法律界人士的认同和理解。他们还表示,所谓的南海仲裁是非法的。塞尔维亚社会党副主席、地缘政治学博士奥布拉多维奇说,主权归属问题超出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释和适用的范围,所谓的南海仲裁庭无权对南海问题进行仲裁。埃恩科米恩达曾担任菲律宾外交部海事中心秘书长达十年之久,同时也是一名国际法律师。他说,依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解决争议的首选方案是谈判。在他此前从事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中方一直试图与菲方谈判,但菲方没有回应。他说,南海仲裁案经过了菲律宾阿基诺政府的精心“包装”,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主权之争,不在仲裁庭管辖范围内。美国前驻华大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芮效俭表示,支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南海问题。作为资深国际海洋法学者,国际法院前法官阿卜杜勒·科罗马多次在国际司法和仲裁机构任法官或仲裁员。他强调,南海争端牵涉诸多国家和诸多因素,协商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践行国际法的恰当做法。
国防部发言人就南海演训活动答记者问
国防部今天下午召开记者会,有记者问,中国海军近期在南海举行大规模演训活动,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演习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结果有关,请问国防部对此作何评论?新闻发言人做出回应。中国海军日前在南海开展的演训活动,是根据年度训练计划做出的例行性安排。此次演习针对海上可能出现的情况,立足打赢信息化海上局部战争,开展实兵检验性训练,旨在提高海军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关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不论仲裁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不论仲裁结果如何,中国军队将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坚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应对各种威胁挑战。
中国南沙群岛美济礁 渚碧礁新建机场校验飞行成功实施
2016年7月12日,中国政府征用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一架飞机分别对南沙群岛美济礁、渚碧礁新建机场成功实施了校验飞行。此次飞行获得的相关数据表明,两个新建机场具备了保障民航客机安全运行的能力,将为南沙群岛人员往来、紧急救助、医疗救护等提供便利,同时将为飞经南海地区的航班提供新的备降机场选择。
联播快讯
中央财政紧急拨付应急救灾资金8亿元为应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强降雨导致的洪涝灾害,中央财政今天紧急拨付应急救灾资金8亿元,其中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5亿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亿元。长江中下游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13日到16日,我国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过程,防汛压力进一步加大。气象部门提醒相关部门,加强长江干支流、洞庭湖、鄱阳湖及太湖流域的雨情、水情、汛情监测。新型导弹驱逐舰银川舰入列海军新型导弹驱逐舰银川舰入列命名授旗仪式,今天在海南三亚举行。银川舰满载排水量近7000吨,装备了多型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具有较强的防空、反潜和对海作战能力。南苏丹冲突双方领导人下令停火11号,南苏丹总统基尔、副总统马沙尔分别命令各自的部队停火。自8号以来,这两人领导的部队持续交火,造成包括2名中国维和人员在内的数百人死亡。11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敦促安理会立刻采取行动,向南苏丹实行武器禁运,并向妨碍和平协议实施的领导人施加额外制裁以缓解冲突、保护平民。特雷莎·梅将成为英国第二位女首相11号,由于另一名竞选人、负责能源事务的国务大臣利德索姆宣布退出,英国保守党确认内政大臣特雷莎·梅成为唯一的党魁竞选人,并由此当选保守党新党魁。英国首相卡梅伦随后宣布将于13号辞职,特雷莎·梅届时将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特雷莎·梅当天重申,将在与欧盟的脱欧谈判中为英国争取最好的协议。特雷莎·梅在担任内政大臣期间,采取严格控制外来移民的政策。伊拉克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12号,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北部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至少9人死亡,32人受伤。近期,由于在战场上不断失地,极端组织频繁开展报复行动,3号巴格达的爆炸造成292人死亡,是伊战以来死伤最严重的袭击事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