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恺钜:推广转基因是中华民族在科学时代的一种由内部汉奸里应外合而造成的自残行为。
原文地址:转基因技术本质上不安全作者:顾秀林的微博
1. 科学永远“只是今天正确”
“从横向看,科学永远正确,从纵向看,科学只是今天正确!科学是通过不断的去伪存真的过程来接近真理,所以,科学本身并不是绝对真理! 她始终带有‘伪’的成分,也就是说,科学和伪科学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分的!” [1]
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否定自己过去的结论。50年前提出的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其实已经被证伪了——我们现在有足够的理由做这个判断。今天的理论前沿,还会被今后更新的发现证伪、或者被完善。所以,不加批判地信奉今天流行的科学结论是不科学的,如果更进一步,坚持被“更新”之前的科学理论,就更是错误的。生命科学中的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现在还非常年轻、非常幼稚,新的发现迅速地、不断地推翻已经被接受的假说。“从科学中淘汰下来的东西,就没有可能再回到科学中去。如果一个已经被科学否定的理论,乔装打扮以后,继续以科学的面目出现在大众的面前,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学”了(引述同9)。
今天的转基因育种技术就是一种伪技术,因为它所依据的科学理论,已经被全面证伪。生命科学的发展有如一条流动的河,转基因的生物技术,从头开始就建立在这个流动的河床上;今天的所谓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被套在一个30年前定型的理论模板里。仅仅“可变剪接”这一个发现,就足以推翻“中心法则”假说;“内含子”和“基因次序”理论表明,任何一种转基因产品都绝无安全性可言。横向转基因和蛋白质错误折叠,已经造成了令人惊恐的医学事件,而没有用“基因微阵列芯片测试”技术测试过的转基因农作物,如果今天还有谁敢真诚地说它“精确”、无误,唯一的可能是他太无知、太狂妄,起码是知识太陈旧。还有更多的未知在等待被发现。“中心法则”提出后至今50年的全部科学发现,不仅不能保证转基因技术安全可行,反而对“安全性”提出更多的疑问,那个被全面证伪了的50年前的“中心法则”体系,还能怎样保证转基因产品安全呢?
“假如更为精密的检测技术在当初就能获得、并检测到‘横向转基因’现象,转基因食物在一开始就根本不应被开发。因为转基因作物的设计,是特别有利于‘横向转基因’发生的。它所采用的强悍的启动子(promoter),就是力图要突破物种之间天然的屏障(曹明华前引文)。”——这还不够吗?
突破物种之间的天然的屏障,直接的后果,就是直接受害——加拿大魁北克的孕妇被查出血液中含有Bt蛋白,所生孩子血液中也发现Bt蛋白;她们接触转基因的唯一途径,是食用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2]2011年9月20日发表的中国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关于水稻米粒中微小核糖核酸可进入动物和人体并发挥左右的发现,更加明确地表明,生命体内存在另外一套生命控制系统,我们对它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转基因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这个问题,又被加上了一个更粗更黑的大问号。
2. 试管里装不下生态系统
科学实验都是在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在实验室里得到的发现,只在实验室条件下成立,失去了规定的条件就失效了。转基因农作物是在大田里种植的。农田环境是“生态系统”,在那个系统里包容着无数多个可变条件;任何实验室都不可能模拟,美国人花费巨资建成的“生态圈二号”实验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把来自实验室的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生态环境、坚信那样做可保证安全的做法和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伪”逻辑。这是因为(1)试管里装不下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中无数动态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控。另外,转基因生物也是动态的生命体,即使在试管里也会变,更何况释放到完全不可控的生态环境中——这种动态性是任何科学家也不能控制的。
3. 科学被混同于技术
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科学研究在实验室里干,技术创新在车间里干。科学发现是否为真,可用重复实验来证明;技术发明是否合理和有用,靠应用实践来证明。横向转基因是生物工程技术的目标和结果,去掉内含子的生物工程技术,让横向转基因得以实现。[3]
在干转基因技术的“车间”里,有高级的仪器和设备,在形式上和科学实验室相似——这是否给了转基因技术专家一个借口,让他们把转基因技术等同于“科学”了呢?生态因素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鸿沟,可以直接在逻辑上证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本质上是不会安全的。那么科学家、技术专家是真的忘记了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和应用的区别吗?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会导致什么程度的混乱?
这种错误根本就是不能允许的,是完全不应该发生的错误。科学家们不会搞错这样的问题,但是他们把二者别有用心地混同在一起。今日的主流媒体环境,允许这种错误蔓延,事实上还为这种错误赋予了合法性。
转基因技术专家把生命科学与转基因技术混同起来,使得正确评价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成为不可能——每当我们指出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不安全性个案时,得到的官方回应,总是“你们要尊重科学”。这种普遍存在的常态,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转基因技术在本质上不会是安全的,因为技术专家在这里改头换面,充当了科霸。作为技术专家,他们的个人利益纠缠在由他们自己推广的技术产品中,不仅无人能够对他们手中的权力实行有效监督,相反甚至有人公开鼓吹“私人激励包含在推广项目中无可非议”(例如方舟子),而且这种谬论竟然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上的主流观点。
转基因技术专家的私人利益被赋予了合法性后,私利可以为他们自己犯的错误打掩护了,[4]仅此一点——把谬误合法化、把错误的行为合法化,就可以决定,被转基因技术专家自己大力推行的转基因技术产品,不可能有起码的安全保证,因为保证安全的基本因素全都被釜底抽了薪:科学研究阶段的同行评议——服从真理修正错误,技术开发阶段的实践和效用评价——为受众利益(而不是研发者利益)服务,这些基本的评判准则都消失了、不再有效力。剩下的只有如“2.5微克”这样的技术性指标,它的作用只有一个:误导辩论,误导判断。
科学被混同于技术的直接后果是可怕的。本来应该在实验室里证明的有害性/无害性,现在要在消费者身上、在生态后果上证明了。科学家可以合法犯错误,因此即使转基因技术有害,也没有他们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在责任面前,他们会变成技术专家,没有责任。技术专家是干活的,他们怎么能为技术的理论基础过时、错误负责呢?
那么这个责任应该谁来承担呢?
[1] 孙恺钜:清谈“伪科学”,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71cd810100zgzn.html (2011-11-17)。
[2] Maternal and fetal exposure to pesticides associated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 Eastern Townships of Quebec, Canada,见《REPRODUCTIVE TOXICOLOGY》,2011,Feb。
[3] 部分来源于真核生物的基因是包含启动子的,有时为了使导入的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或动物中高效表达,不仅要在编码区前使用强启动子,也在编码区中加入内含子——感谢一位批评者。
[4]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建构合法性的舆论战手法,详见方舟子.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