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出现头晕头胀,口干口苦,眼睛不舒服,失眠烦躁等症状,而且这种症状总是在春天和春夏之交出现,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肝火旺。
按照中医运气学的理论,乙巳年初之气的客气是阳明燥金,二之气的客气是太阳寒水,所以从乙巳年初之气,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太阳寒水客少阴君火的二之气,“倒春寒”的感觉都特别明显。
乙巳年初之气和二之气的运气特点,是不利于春天肝气“发陈”的,你体内陈年的郁闷不容易发出来。如果我们体内的郁太多了,长时间发不出去,就容易郁结成火。
除了五运六气的气候的原因造成肝火外,现代人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也是促成体内肝火旺盛的原因。
比如很多人长期熬夜。原本晚上正是各个器官修复的黄金期,特别是肝脏,人在睡着后大量血液流向肝脏,让肝脏休息并得到滋养。长期熬夜会影响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久而久之诱发肝火旺盛。
还有很多人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撸串,大鱼大肉更是少不了。这些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肝脏完成分解和代谢,必然增加肝脏负担,易造成肝火旺盛。
不良的情绪,常常因为小事而发怒,这既是肝火旺的表现,也是促进肝火旺的因素,这样就陷入了肝火旺导致容易发脾气,爱生气发火又促进肝火旺的恶性循环中。
那么,肝火旺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肝开窍于目,肝火旺盛可诱发眼部症状,包括看东西模糊、眼睛红肿和干涩、眼睛分泌物增多。
肝主生殖,女性肝火旺盛易影响月经周期,造成月经量太少,月经提前或推后,严重时会闭经。
肝火旺盛还可耗伤津液,使肝气不受阴液制约,肝气上冲造成心烦易怒,头胀头痛,夜寐不安。
肝火犯肺,可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以咳出。
肝火燔灼胃,引起胃脘烧灼疼痛,痛势急迫,疼痛拒按,喜冷恶热、烧心泛酸,口干口苦。
针对肝火,中医的治法首先应该清肝火;并且肝肾同源,养肾精也是必要的;同时疏风清热也是疏解肝火的重要方法。
介绍一款菊花枸杞决明子茶,就是按上面的治法设计的方子,来解决肝火问题的。
这款茶的方子由疏风散热、清泄肝热、滋补肝肾、健脾祛湿四部分组成。
第一梯队的决明子、金银花、蒲公英根、菊苣根起到清泻肝火的作用。
决明子清泄肝胆郁火,金银花清热解毒,它们俩又都能疏散风热。蒲公英根、菊苣根有清热解毒,祛除湿热的作用,它们俩配合常用来够缓解口腔溃疡的症状。
第二梯队的黄精、桑椹、枸杞子滋补肝肾。
黄精平补肾精,桑椹滋补肝血,枸杞子肾阴肾阳同补,保障清泻肝火不伤身,实现肝肾同补。
第三梯队的桑叶、菊花、牛蒡根起到疏风散热的作用。
桑叶和菊花是疏风散热的一对黄金搭配。桑叶侧重疏内风,可以清透肺络之热;菊花则直接入肺经,清散上焦风热。二者甘凉轻清,既能清肺肃肺,又能清肝平肝,可以避免肝升发太过,同时使肺气更容易降下来。
牛蒡根是一味散风热,消毒肿的好药。在宋代官修药典《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牛蒡根“治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饮食”。
最后再配上茯苓健脾祛湿、宁心安神。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